天天看點

臭名昭著的四個曆史人物,如今被影視劇洗白,反而成了大好人?

臭名昭著的四個曆史人物,如今被影視劇洗白,反而成了大好人?

與正史相比,影視劇編劇考慮到播放量的問題,便在劇本之中加入一些憑空想象的情節,随着編劇頭腦的大開,市場上催生出了大量的抗日神劇、曆史奇葩劇。

更有甚者,歪曲曆史事實,在大陸曆史長河中,有着四位臭名昭著的曆史人物,在電視劇的洗白下,人們潛意識中已經認為這四人是大好人……

行為放蕩不羁,終将自食其果

作為中國曆史上第一位太後,芈月的名字在《芈月傳》開播後,迅速火遍大江南北,《芈月傳》中愛恨分明、冷酷高貴的芈月,觀衆們心疼她的遭遇,驚歎她的能力。

但是正史中的芈月卻是放蕩不羁,言行舉止極為心狠手辣,曆史中芈月的原型正是宣太後。

臭名昭著的四個曆史人物,如今被影視劇洗白,反而成了大好人?

戰國時期,芈月原本是楚威王最疼愛的小女兒,當時的後宮明争暗鬥不斷,在楚威王死後,芈月和她的母親被狠毒的皇後趕出了皇宮。

原本芈月與楚公子黃歇兩情相愛,卻迫于無奈,作為芈殊的侍女被陪嫁到了秦國。

在秦國,秦武王死後,秦國各族開始大肆争權,此時的芈月也卷入這場戰争,最終在魏冉的幫助下,芈月扶持秦昭襄王即位。

因為秦昭襄王過于年少,是以芈月立太後之位總攬一切朝政,成為中國曆史上第一位太後。

臭名昭著的四個曆史人物,如今被影視劇洗白,反而成了大好人?

公元207年,楚國圍攻了南韓,韓襄王立即派人向秦國求助,在使者向芈月說了唇亡齒寒的道理後,芈月竟然當即用一套自己與秦惠王行房中之事的虎狼之辭反駁使者。

這與芈月傳中端莊的太後形象大相徑庭,清代文學家曾經評價芈月“淫言出婦人之口,入使者之耳,記于國君之筆。”

除了言語上的肮髒之外,芈月還勾引義渠王,公元272年,義渠王領兵作亂,當時秦國忙于與五國交戰,義渠王偷襲秦軍,擾得秦國疲乏不已。

雖然後來義渠王實力被秦國削弱,但是終究是秦昭襄王心頭一根刺。

臭名昭著的四個曆史人物,如今被影視劇洗白,反而成了大好人?

秦昭襄王繼位後,義渠王前往祝賀,芈月與義渠王便是在這時開始私通的,兩人生下兩子後,芈月竟然對義渠王起了殺心,因為她擔心義渠王遲早會影響秦國的地位。

芈月派人傳信義渠王來秦,義渠王以為芈月思念自己,便帶着兩個兒子來到芈月居住的甘泉宮,誰知芈月早已在這埋下伏兵,不僅是義渠王,就連兩個孩子也慘遭毒手。

在劇版芈月傳之中,芈月與義渠王的相識可謂是一見鐘情,令不少觀衆癡迷于兩人的草原愛情。

但是曆史之中,芈月隻是利用義渠王的勢力來鞏固自己的地位,而且也是芈月主動勾引義渠王的。

臭名昭著的四個曆史人物,如今被影視劇洗白,反而成了大好人?

就連電視劇中殺義渠王時流下的眼淚也不過是編劇的“一廂情願”,在義渠王死後,秦國軍隊長驅直入占領義渠,芈月也達達了自己的目的。

在義渠王之後,芈月又找了一個名為魏醜夫的情夫,與自己共享魚水之歡,電視劇雖然賦予了芈月幾段凄美的愛情。

但是正史之中,芈月卻是飼養了一群男寵,供自己娛樂,魏醜夫隻是其中之一。

如此放蕩且心狠手辣的女人,也颠覆了人們對芈月的認知,史學家們用“臭名昭著”來形容也不足為過。

女奴變女官,史書記其奸

2013年湖南衛視熱播的《陸貞傳奇》,讓一大群粉絲迅速愛上了她的扮演者趙麗穎,以及陸貞這位在劇中聰明伶俐的曆史人物。

臭名昭著的四個曆史人物,如今被影視劇洗白,反而成了大好人?

但是史書中對這位女官的記載,卻是同芈月一樣的不堪入目。

陸貞原名陸令萱,與劇中年輕陸貞不同的是,她在44歲的時候才進入宮,她原本是一個将門之後,卻因為父親參與謀亂,全家被貶為奴。

進入北廣王府後,陸貞便成為了剛出生的高緯的乳母。

電視劇中,陸貞是憑借着聰明才智一步步成長的,但是曆史上,隻是因為高緯登基,作為乳母的她地位才崇高起來,成為宮中的女官主持中。

臭名昭著的四個曆史人物,如今被影視劇洗白,反而成了大好人?

由于高緯對她頗為喜愛,陸貞便開始在後宮為所欲為。

隻要招惹她的奴婢或者嫔妃,她都會暗暗記在心中,過段時間在高緯耳邊吹風,這個仇敵便得到了懲罰,就連當時主管後宮的胡太後都得禮讓她幾分。

在《北史》之中,史官對陸貞描寫到“令萱奸巧多機辯,取媚多端,宮掖之中,獨擅威福”,無論是皇帝還是皇後,都對陸貞言聽計從,是以稱陸貞為齊國的太後也不為過。

自己有了權勢後,陸貞便開始大肆安排自己的親戚入朝為官,這些人大多沒有真才實幹,一時間朝堂和後宮雞犬不甯,公元576年,北周見齊國國力下降,便聚集軍隊開始攻打齊國。

臭名昭著的四個曆史人物,如今被影視劇洗白,反而成了大好人?

陸貞的兒子見大勢已去,便趁機投靠了北周,向北周輸送了大批情報,颠覆朝政,作亂後宮,教導出如此賣主求榮之輩,陸貞的人生可謂臭名昭著,她也終究落了個自刎的下場。

是以電視劇終究是美好的,這份美好無法深究,隻能留在影迷的幻想之中。

唐朝太平公主,養男寵霸朝政

在唐朝有一位太平公主,為唐高宗與武則天所生,雖然她在曆史中的名字不詳,但是當代拍攝了大量有關太平公主的電視劇,人們才是以得知這位太平公主對唐朝盛世的貢獻。

在正史中,這位稱号太平的公主,一生卻是極不平凡,太平是太平公主的道号,在唐朝679年,吐蕃派使者向大唐求親,點名要求太平公主出嫁。

臭名昭著的四個曆史人物,如今被影視劇洗白,反而成了大好人?

但是武則天并不想自己的愛女嫁到這麼遠的地方,于是便臨時建造了一所太平觀,以太平公主出家為由拒絕了和親。

太平公主的第一段婚姻僅僅維持了七年,她的第二任丈夫是武則天強硬幹預的,武則天賜死了武攸暨的妻子。

然後太平公主嫁給了武攸暨,仗着武則天的寵愛,太平公主在武攸暨面前極為放肆,在武家養了大量的男寵。

不僅僅是自己享受男寵,如果太平公主尤其中意一個男寵,便将這個男寵獻給自己的母親,蓮花六郎張昌宗便是由太平公主進獻給武則天的。

臭名昭著的四個曆史人物,如今被影視劇洗白,反而成了大好人?

除了飼養的男寵外,太平公主還與朝臣通奸,武攸暨雖然知曉,但是隻能忍氣吞聲。

在衆多兒女中,武則天認為太平公主是最像自己的一個,于是便讓太平公主參政,《資治通鑒》寫到“太平公主沉敏多權略,武後以為類己,故于諸子中獨愛幸,頗得預密謀。”

武則天在位之時,太平公主恐懼母後的威儀,在議政之時一直藏匿着自己的鋒芒,等到武則天去世,太平公主才袒露出自己的野心,她想做大唐第二個女帝。

太平公主協同上官婉兒把持朝政,立李顯為皇帝,在接下來與韋後以及安樂公主的鬥争中,太平公主接連取得勝利。

臭名昭著的四個曆史人物,如今被影視劇洗白,反而成了大好人?

公元710年7月,太平公主誅殺掉韋後,并且扶持唐睿宗登基,睿宗封太平公主為萬戶,這在唐朝的曆史中,已經是公主所能達到最尊貴的地位。

太平公主晚年不再上朝,但是朝中大小決議都要先與她商量之後才能提到明面上,李隆基早已不滿這位姑姑的霸權,一直在暗暗積蓄力量。

公元713年,在政鬥中失敗的太平公主被李隆基賜死在家中,徹底終結她的女皇夢。

太平公主死後,官府從她的家中搜出了無盡财寶,就連國庫都無法之相比較,京城專門養男寵的宅子就數十套。

臭名昭著的四個曆史人物,如今被影視劇洗白,反而成了大好人?

如果說太平公主留戀權位,那麼尚且稱她為枭雄,但是對待親人手足蛇蠍心腸,行事淫蕩不堪,在史書上便可以定義為臭名昭著之流。

晚清第一權臣,賣國求得私利

最後一位臭名昭著的曆史人物,也是近代頗具争議的一個人,他便是清朝政治家李鴻章。

如今無論是電視劇《走向共和》還是平台短視訊,都在大肆贊揚李鴻章為清朝忍辱負重,是民族之英雄,但是翻開沉重的曆史書,李鴻章所犯下的罪過足以與之功績相比。

作為一名政治家,李鴻章自然會将政治利益放在第一位,但是卻忽略了國家安危,晚清時期,李鴻章主張建設海軍,左宗棠強調加強新疆地區陸軍的訓練。

臭名昭著的四個曆史人物,如今被影視劇洗白,反而成了大好人?

由于慈禧太後更加寵幸李鴻章,是以便大肆打造北洋艦隊,李鴻章也逐漸成為晚清第一權臣。

陸軍的削弱,導緻沙俄不斷侵蝕清朝邊疆,最終逼得左宗棠擡棺而戰,洋務運動之中,李鴻章雖然興建了大量企業、槍炮所。

但是洋務運動的根本目的是為了鞏固清朝的統治,而李鴻章也從這些企業中撈取了大量錢财。

晚清容闳評價李鴻章“絕命時有私産四千萬兩以遺子孫”,這也符合《李鴻章傳》中對李鴻章家産來源的描寫,他的私産大多來自洋務運動之時。

臭名昭著的四個曆史人物,如今被影視劇洗白,反而成了大好人?

盛宣懷便是李鴻章手下的聚寶盆,清末著名的“保路運動”便是由此人引發。

甲午海戰之中,李鴻章認為一旦全面和日本開戰,那麼自己的北洋艦隊便會全軍覆沒,那麼便會大大削弱其在朝中的話語權。

于是北洋艦隊隻能被迫防守,當日本艦隊進攻之時,北洋艦隊慌張迎敵,終以實力差距懸殊慘敗。

北洋艦隊的軍費均被慈溪大半壽宴所用,而作為北洋艦隊的上司人,這筆錢自然是由李鴻章挪用獻殷勤的。

臭名昭著的四個曆史人物,如今被影視劇洗白,反而成了大好人?

後人評李鴻章受辱簽訂《馬關條約》,卻不知李鴻章該為這個條約付出一半的責任。

如果說先前的錯誤是李鴻章一時之糊塗,那麼他出賣國家換取利益便能夠牢牢将其釘在恥辱柱上。

1896年沙俄租界大陸旅順,雙方簽訂《中俄密約》,而在俄方資料記載中,李鴻章接受俄方三百萬盧布的賄賂,在兩年後的談判中,再次接受50完盧布的賄賂。

作為清朝第一權臣,由李鴻章簽訂的不平等條約高達三十多個,如果真如電視劇那般,李鴻章是為民族而受辱,那麼稱其為民族英雄不為過。

臭名昭著的四個曆史人物,如今被影視劇洗白,反而成了大好人?

隻可惜史書如鐵,他所犯下的罪過無法消失在曆史長河之中。

曆史人物的功過是非,後人不能隻以電視劇劇情來斷定,有功于華夏自然名垂青史,有罪于曆史,也必然被釘牢在恥辱柱之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