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臭名昭著的四个历史人物,如今被影视剧洗白,反而成了大好人?

作者:摘史杂货铺
臭名昭著的四个历史人物,如今被影视剧洗白,反而成了大好人?

与正史相比,影视剧编剧考虑到播放量的问题,便在剧本之中加入一些凭空想象的情节,随着编剧头脑的大开,市场上催生出了大量的抗日神剧、历史奇葩剧。

更有甚者,歪曲历史事实,在大陆历史长河中,有着四位臭名昭著的历史人物,在电视剧的洗白下,人们潜意识中已经认为这四人是大好人……

行为放荡不羁,终将自食其果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太后,芈月的名字在《芈月传》开播后,迅速火遍大江南北,《芈月传》中爱恨分明、冷酷高贵的芈月,观众们心疼她的遭遇,惊叹她的能力。

但是正史中的芈月却是放荡不羁,言行举止极为心狠手辣,历史中芈月的原型正是宣太后。

臭名昭著的四个历史人物,如今被影视剧洗白,反而成了大好人?

战国时期,芈月原本是楚威王最疼爱的小女儿,当时的后宫明争暗斗不断,在楚威王死后,芈月和她的母亲被狠毒的皇后赶出了皇宫。

原本芈月与楚公子黄歇两情相爱,却迫于无奈,作为芈殊的侍女被陪嫁到了秦国。

在秦国,秦武王死后,秦国各族开始大肆争权,此时的芈月也卷入这场战争,最终在魏冉的帮助下,芈月扶持秦昭襄王即位。

因为秦昭襄王过于年少,所以芈月立太后之位总揽一切朝政,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太后。

臭名昭著的四个历史人物,如今被影视剧洗白,反而成了大好人?

公元207年,楚国围攻了韩国,韩襄王立即派人向秦国求助,在使者向芈月说了唇亡齿寒的道理后,芈月竟然当即用一套自己与秦惠王行房中之事的虎狼之辞反驳使者。

这与芈月传中端庄的太后形象大相径庭,清代文学家曾经评价芈月“淫言出妇人之口,入使者之耳,记于国君之笔。”

除了言语上的肮脏之外,芈月还勾引义渠王,公元272年,义渠王领兵作乱,当时秦国忙于与五国交战,义渠王偷袭秦军,扰得秦国疲乏不已。

虽然后来义渠王实力被秦国削弱,但是终究是秦昭襄王心头一根刺。

臭名昭著的四个历史人物,如今被影视剧洗白,反而成了大好人?

秦昭襄王继位后,义渠王前往祝贺,芈月与义渠王便是在这时开始私通的,两人生下两子后,芈月竟然对义渠王起了杀心,因为她担心义渠王迟早会影响秦国的地位。

芈月派人传信义渠王来秦,义渠王以为芈月思念自己,便带着两个儿子来到芈月居住的甘泉宫,谁知芈月早已在这埋下伏兵,不仅是义渠王,就连两个孩子也惨遭毒手。

在剧版芈月传之中,芈月与义渠王的相识可谓是一见钟情,令不少观众痴迷于两人的草原爱情。

但是历史之中,芈月只是利用义渠王的势力来巩固自己的地位,而且也是芈月主动勾引义渠王的。

臭名昭著的四个历史人物,如今被影视剧洗白,反而成了大好人?

就连电视剧中杀义渠王时流下的眼泪也不过是编剧的“一厢情愿”,在义渠王死后,秦国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义渠,芈月也达达了自己的目的。

在义渠王之后,芈月又找了一个名为魏丑夫的情夫,与自己共享鱼水之欢,电视剧虽然赋予了芈月几段凄美的爱情。

但是正史之中,芈月却是饲养了一群男宠,供自己娱乐,魏丑夫只是其中之一。

如此放荡且心狠手辣的女人,也颠覆了人们对芈月的认知,史学家们用“臭名昭著”来形容也不足为过。

女奴变女官,史书记其奸

2013年湖南卫视热播的《陆贞传奇》,让一大群粉丝迅速爱上了她的扮演者赵丽颖,以及陆贞这位在剧中聪明伶俐的历史人物。

臭名昭著的四个历史人物,如今被影视剧洗白,反而成了大好人?

但是史书中对这位女官的记载,却是同芈月一样的不堪入目。

陆贞原名陆令萱,与剧中年轻陆贞不同的是,她在44岁的时候才进入宫,她原本是一个将门之后,却因为父亲参与谋乱,全家被贬为奴。

进入北广王府后,陆贞便成为了刚出生的高纬的乳母。

电视剧中,陆贞是凭借着聪明才智一步步成长的,但是历史上,只是因为高纬登基,作为乳母的她地位才崇高起来,成为宫中的女官主持中。

臭名昭著的四个历史人物,如今被影视剧洗白,反而成了大好人?

由于高纬对她颇为喜爱,陆贞便开始在后宫为所欲为。

只要招惹她的奴婢或者嫔妃,她都会暗暗记在心中,过段时间在高纬耳边吹风,这个仇敌便得到了惩罚,就连当时主管后宫的胡太后都得礼让她几分。

在《北史》之中,史官对陆贞描写到“令萱奸巧多机辩,取媚多端,宫掖之中,独擅威福”,无论是皇帝还是皇后,都对陆贞言听计从,因此称陆贞为齐国的太后也不为过。

自己有了权势后,陆贞便开始大肆安排自己的亲戚入朝为官,这些人大多没有真才实干,一时间朝堂和后宫鸡犬不宁,公元576年,北周见齐国国力下降,便聚集军队开始攻打齐国。

臭名昭著的四个历史人物,如今被影视剧洗白,反而成了大好人?

陆贞的儿子见大势已去,便趁机投靠了北周,向北周输送了大批情报,颠覆朝政,作乱后宫,教导出如此卖主求荣之辈,陆贞的人生可谓臭名昭著,她也终究落了个自刎的下场。

所以电视剧终究是美好的,这份美好无法深究,只能留在影迷的幻想之中。

唐朝太平公主,养男宠霸朝政

在唐朝有一位太平公主,为唐高宗与武则天所生,虽然她在历史中的名字不详,但是当代拍摄了大量有关太平公主的电视剧,人们才因此得知这位太平公主对唐朝盛世的贡献。

在正史中,这位称号太平的公主,一生却是极不平凡,太平是太平公主的道号,在唐朝679年,吐蕃派使者向大唐求亲,点名要求太平公主出嫁。

臭名昭著的四个历史人物,如今被影视剧洗白,反而成了大好人?

但是武则天并不想自己的爱女嫁到这么远的地方,于是便临时建造了一所太平观,以太平公主出家为由拒绝了和亲。

太平公主的第一段婚姻仅仅维持了七年,她的第二任丈夫是武则天强硬干预的,武则天赐死了武攸暨的妻子。

然后太平公主嫁给了武攸暨,仗着武则天的宠爱,太平公主在武攸暨面前极为放肆,在武家养了大量的男宠。

不仅仅是自己享受男宠,如果太平公主尤其中意一个男宠,便将这个男宠献给自己的母亲,莲花六郎张昌宗便是由太平公主进献给武则天的。

臭名昭著的四个历史人物,如今被影视剧洗白,反而成了大好人?

除了饲养的男宠外,太平公主还与朝臣通奸,武攸暨虽然知晓,但是只能忍气吞声。

在众多儿女中,武则天认为太平公主是最像自己的一个,于是便让太平公主参政,《资治通鉴》写到“太平公主沉敏多权略,武后以为类己,故于诸子中独爱幸,颇得预密谋。”

武则天在位之时,太平公主恐惧母后的威仪,在议政之时一直藏匿着自己的锋芒,等到武则天去世,太平公主才袒露出自己的野心,她想做大唐第二个女帝。

太平公主协同上官婉儿把持朝政,立李显为皇帝,在接下来与韦后以及安乐公主的斗争中,太平公主接连取得胜利。

臭名昭著的四个历史人物,如今被影视剧洗白,反而成了大好人?

公元710年7月,太平公主诛杀掉韦后,并且扶持唐睿宗登基,睿宗封太平公主为万户,这在唐朝的历史中,已经是公主所能达到最尊贵的地位。

太平公主晚年不再上朝,但是朝中大小决议都要先与她商量之后才能提到明面上,李隆基早已不满这位姑姑的霸权,一直在暗暗积蓄力量。

公元713年,在政斗中失败的太平公主被李隆基赐死在家中,彻底终结她的女皇梦。

太平公主死后,官府从她的家中搜出了无尽财宝,就连国库都无法之相比较,京城专门养男宠的宅子就数十套。

臭名昭著的四个历史人物,如今被影视剧洗白,反而成了大好人?

如果说太平公主留恋权位,那么尚且称她为枭雄,但是对待亲人手足蛇蝎心肠,行事淫荡不堪,在史书上便可以定义为臭名昭著之流。

晚清第一权臣,卖国求得私利

最后一位臭名昭著的历史人物,也是近代颇具争议的一个人,他便是清朝政治家李鸿章。

如今无论是电视剧《走向共和》还是平台短视频,都在大肆赞扬李鸿章为清朝忍辱负重,是民族之英雄,但是翻开沉重的历史书,李鸿章所犯下的罪过足以与之功绩相比。

作为一名政治家,李鸿章自然会将政治利益放在第一位,但是却忽略了国家安危,晚清时期,李鸿章主张建设海军,左宗棠强调加强新疆地区陆军的训练。

臭名昭著的四个历史人物,如今被影视剧洗白,反而成了大好人?

由于慈禧太后更加宠幸李鸿章,所以便大肆打造北洋舰队,李鸿章也逐渐成为晚清第一权臣。

陆军的削弱,导致沙俄不断侵蚀清朝边疆,最终逼得左宗棠抬棺而战,洋务运动之中,李鸿章虽然兴建了大量企业、枪炮所。

但是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巩固清朝的统治,而李鸿章也从这些企业中捞取了大量钱财。

晚清容闳评价李鸿章“绝命时有私产四千万两以遗子孙”,这也符合《李鸿章传》中对李鸿章家产来源的描写,他的私产大多来自洋务运动之时。

臭名昭著的四个历史人物,如今被影视剧洗白,反而成了大好人?

盛宣怀便是李鸿章手下的聚宝盆,清末著名的“保路运动”便是由此人引发。

甲午海战之中,李鸿章认为一旦全面和日本开战,那么自己的北洋舰队便会全军覆没,那么便会大大削弱其在朝中的话语权。

于是北洋舰队只能被迫防守,当日本舰队进攻之时,北洋舰队慌张迎敌,终以实力差距悬殊惨败。

北洋舰队的军费均被慈溪大半寿宴所用,而作为北洋舰队的领导人,这笔钱自然是由李鸿章挪用献殷勤的。

臭名昭著的四个历史人物,如今被影视剧洗白,反而成了大好人?

后人评李鸿章受辱签订《马关条约》,却不知李鸿章该为这个条约付出一半的责任。

如果说先前的错误是李鸿章一时之糊涂,那么他出卖国家换取利益便能够牢牢将其钉在耻辱柱上。

1896年沙俄租界大陆旅顺,双方签订《中俄密约》,而在俄方资料记载中,李鸿章接受俄方三百万卢布的贿赂,在两年后的谈判中,再次接受50完卢布的贿赂。

作为清朝第一权臣,由李鸿章签订的不平等条约高达三十多个,如果真如电视剧那般,李鸿章是为民族而受辱,那么称其为民族英雄不为过。

臭名昭著的四个历史人物,如今被影视剧洗白,反而成了大好人?

只可惜史书如铁,他所犯下的罪过无法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后人不能只以电视剧剧情来断定,有功于华夏自然名垂青史,有罪于历史,也必然被钉牢在耻辱柱之上。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