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你知道被稱作“圖靈測試”一生之敵的“中文屋悖論”是什麼嗎?1980年就提出來的設想,為何能在今天被人們當做反駁“AI會擁

作者:每天學點經濟學V

你知道被稱作“圖靈測試”一生之敵的“中文屋悖論”是什麼嗎?1980年就提出來的設想,為何能在今天被人們當做反駁“AI會擁有意識”等言論的第一利器? 中文屋悖論最早由美國哲學家約翰·塞爾在1980年提出,而他的目的,便是來推翻以圖靈測試為代表的強人工智能觀點。 在當時,艾倫·麥席森·圖靈提出:“倘若将一個人和一台機器隔開,并讓他們互動。在人類不知道對話方是機器的情況下,隻要這台機器能讓30%的測試者發生誤判,那麼就可以認為它擁有了和人類似的智能。”但約翰·塞爾則反駁道:“倘若把一個沒學過中文的人,關在了一個擁有中文對話指南的房間裡。那麼這個時候有人在門外遞給他一張中文紙條,那麼他不需要掌握任何中文知識,隻需要在對話指南中找到完全一樣的中文文字,并把下面的回答寫在紙上遞出去,就足以讓門外的人誤認為房間裡的人懂中文。”

簡單來說,約翰·塞爾認為計算機不會産生智能或意識,它們做不到真正了解問題的意義,它們能做的隻有依照程式設定,去處理資訊并給人一種智能的假象。但他在當時并不被世人所了解,因為當時的電腦儲存技術還相對落後,也就是說約翰·塞爾口中的那份記載了全部中文對話回答的“中文對話指南”在技術上根本無法實作,他的中文屋悖論也成了大部分人心中的擡杠代表作。

但在今天,随着大資料等現代技術的出現,中文屋悖論開始再一次被科技愛好者們所提及。他們認為,今天人們對Chat GPT是否會産生意識的擔心完全是杞人憂天,它隻不過是利用了海量的資料,為自己營造了智能的假象。不知道你是否認同這種說法呢?

你知道被稱作“圖靈測試”一生之敵的“中文屋悖論”是什麼嗎?1980年就提出來的設想,為何能在今天被人們當做反駁“AI會擁
你知道被稱作“圖靈測試”一生之敵的“中文屋悖論”是什麼嗎?1980年就提出來的設想,為何能在今天被人們當做反駁“AI會擁
你知道被稱作“圖靈測試”一生之敵的“中文屋悖論”是什麼嗎?1980年就提出來的設想,為何能在今天被人們當做反駁“AI會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