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三千多年以前,中華大地上已經有很多大大小小的的原始部落和氏族,各部落為了尋找适宜生産生活的地方不斷遷徙,也是以為了争奪财富和自然資源,經常會發生戰争。
在西北的姬水流域,有一個部落首領黃帝就帶領自己的部落來到了黃河流域的中原地區。在《史記·五帝本紀》中記載:“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軒轅。”是以黃帝又稱軒轅氏。黃河流域氣候适中,資源豐富,于是他帶着部落在涿鹿定居下來,開始發展農業和畜牧業。良好的自然條件,加上部落成員的勤勞,黃帝的部落逐漸壯大起來。
此時,住在姜水流域的炎帝部落也開始朝黃河流域發展。炎帝是神農氏的後代,因生活在烈山石室,是以也被稱為烈山氏。炎帝部落很早就開始在中原發展了,但是在他們生活的地區還居住着以蚩尤為首的九黎族。九黎族過的仍是遊獵生活,為了争奪土地和财富經常會和炎帝部落發生沖突。炎帝部落精于農耕,卻并不擅長作戰;而蚩尤部落是後來東夷族的祖先,他們性情粗犷,骁勇善戰。據說首領蚩尤力大無比,十分彪悍,而且能呼風喚雨,這樣兩個部落開戰,結果可想而知。炎帝部落戰敗後,炎帝帶領部族沿黃河向東發展,于是遇到了黃帝部落,雙方發生沖突,炎帝又被黃帝戰敗,黃帝便把兩個部落合并起來。炎帝黃帝的會合構成了中華民族的主 --華夏族,是以中華兒女也自稱炎黃子孫。
兩個部落合并後,炎帝部落将精湛的農業技術發揚光大,幫助黃帝部落發展農業,兩個部落很快融為一家,并迅速發展起來。在發展的過程中,黃帝部落又吞并了其他小部落,漸漸地黃帝部落成了中原地區最強大的部落。此時,九黎族的蚩尤部落掌握了煉銅的技術,擅長制造刀、弓弩等各種各樣的兵器。憑着精良的武器和勇猛好鬥的性格,他們通過搶掠和強占迅速壯大起來,擁有了八十一個部族分支。蚩尤見黃帝統領的中原大地物産豐富,安定強盛,就想進軍中原取而代之。
但是,黃帝可不像炎帝那樣隻精于農業而疏于武備,在聯合吞并其他部落的同時,他的軍事力量也在不斷地加強和完備。無奈,蚩尤部落異常強悍,他們手拿兵器,身穿铠甲,越戰越勇,黃帝部落開始連連敗退,很快就退到了涿鹿。涿鹿是黃帝部落的根據地如果連這裡都被敵人占領,以後就再無翻身的餘地了。于是,黃帝背水一戰,把各部落分支調來增援,在涿鹿的田野上和蚩尤展開了決戰,也就是著名的“涿鹿大戰”。
決戰開始了。蚩尤的軍隊喊聲震天,沖向了黃帝部落。黃帝派應龍迎戰,據說應龍會飛而且可以引來江河湖海之水,瞬間大浪沖向了蚩尤的軍隊。蚩尤趕緊招來風伯和雨師助戰,不一會兒天昏地暗,電閃雷鳴,接着風雨大作,什麼也看不清楚,黃帝的軍隊無法前進。黃帝就請來天女,幫助驅散烏雲,很快又風停雨歇,陽光燦爛,晴空萬裡,黃帝的軍隊也發起了猛攻。可是,蚩尤的軍隊有盔甲護身,刀槍不入,黃帝的軍隊傷不了他們。黃帝又放出了早就訓練好的各種猛獸,這些猛獸個個兇猛高大,吼叫着朝蚩尤戰場奔來在陽光的照射下,蚩尤士兵的盔甲的反光晃了猛獸們的眼睛,它們一下子被激怒了,憤怒地攻擊起穿盔甲的蚩尤士兵來。本來,蚩尤的士兵看到猛獸就已經驚惶無措了,再看到它們像瘋了一樣撲向自己,都害怕地落荒而逃。
黃帝指令軍隊乘勝追擊,蚩尤引來南方山林水澤中有毒的霧氣。黃帝的軍隊在毒霧中迷失了方向,還好黃帝有所準備,他曾注意到天上的北鬥星永遠都指着北方,就依此造了指南車。黃帝推出指南車,指引着士兵們沖出了迷霧。黃帝的軍隊勢如破竹,大敗蚩尤八十一個部族分支,并生擒了蚩尤,給他戴上枷鎖,最後将他處死。
在《山海經》中關于黃帝與蚩尤這一戰是這樣寫的:“蚩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乃令應龍攻之冀州之野。應龍蓄水。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黃帝乃下天女女魃,雨止,遂殺蚩尤。”天神、猛獸,連各種天氣現象都參加了戰鬥,足見這場戰役打得多激烈,維持得時間有多長。黃帝兼并了炎帝部落,又大敗聲勢浩大的蚩尤部落,聲威大震,其他那些弱小的部落很多就自動來要求聯盟,很快黃帝就統一了中原,成為中華民族始祖。
黃帝統治的時期也是文化史上發明創造較多的時期,比如車、陶器、井、鼎、音樂、銅鏡、鼓等,都是這個時期出現的。有些人出于對黃帝的崇拜,就将他神化,說這些發明要麼是他本人,要麼是他命臣子發明的。是以,傳說中,黃帝還是一個善于發明創造的文化英雄。
魯迅先生在詩中寫“我以我血薦軒轅”,其中“軒轅”就是指黃帝,以此代指中華民族,表明自己要用鮮血保衛中華民族的心志。黃帝作為中華民族的象征,其形象一直激勵着中華民族團結一心,奮發圖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