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緻命真菌在醫院暴發,氣候變化會使《最後生還者》成現實嗎?

86歲的羅琳(Lorraine)去年夏天在感染了耳念珠菌之後死亡。醫生認為,羅琳很可能從醫院的氧氣管中感染了這種真菌,耳念珠菌使她患上敗血症和腎衰竭,并最終導緻了帶走她生命的一場中風。

2023年3月20日,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宣稱耳念珠菌已成為緊迫的公共衛生威脅。自2016年首次在美國出現以來,美國一半以上的州已發現這種真菌,尤其是在過去幾年,檢測出的病例大幅上升。它可以在人與人之間傳播,并且越來越具有耐藥性。

耳念珠菌的飛速傳播,與近期一部熱播美劇《最後生還者》(The Last of Us)的虛構末日形成奇異的照應:在劇中,一種真實存在,能夠寄生螞蟻的真菌“蛇蟲草”(Ophiocordyceps)随着全球變暖而發生變異,開始感染人類,制造僵屍。

《最後生還者》(The Last of Us)劇照

而在現實世界中,早在2019年,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微生物學家卡薩德瓦爾(Arturo Casadevall)教授的一項研究就已經指出,氣候變化正在加速自然界中真菌的進化,全球變暖可能導緻耳念珠菌更加适應人體溫度。

真菌感染每年導緻全球約170萬人死亡,超過1.5億人嚴重感染。但是此前,真菌疾病長期受到忽視,在人與人之間的傳播也并不常見。然而,現在情況似乎出現了變化。我們應該如何應對耳念珠菌?它的暴發是否會讓我們的世界滑向《最後生還者》中的真菌末日?氣候變化又是否會導緻環境中無處不在的真菌演變成緻命的病原體?澎湃新聞記者(www.thepaper.cn)采訪了多位美國真菌研究和臨床醫學專家,試圖回答這些重要的問題。

專家解讀防控難點

近年來,全美通過檢測确診的耳念珠菌感染病例快速上升。

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統計,從2019年到2020年,全美感染耳念珠菌的人數增加了59%,達到756人。2021年又翻了一倍,達到1471人。與2019年相比,2020年未感染這種真菌但被其定植的人的發病率增加了21%,2021年則增加了209%。(定植是指真菌附着在身體局部并可以繁殖,但沒有引起感染。)

應對耳念珠菌的一大難點是,它可以在受污染表面潛伏數周之久,會在人的身體上和醫療環境中長期定植。耶魯大學醫學院感染預防副主任斯科特·羅伯斯(Scott Roberts)告訴澎湃新聞:“一旦一個人被耳念珠菌定植,或一處設施容納了感染耳念珠菌的病人,真菌就很難根除,并且它對普通消毒劑有抵抗力。”

耳念珠菌

範德堡大學醫學院衛生政策系預防醫學教授威廉·沙夫納(William Schaffner)告訴澎湃新聞,隻有采取嚴格的防控手段才能減少耳念珠菌在醫院中的傳播,“必須對病人進行隔離,必須穿上醫用隔離衣、戴上手套和口罩來醫治病人;必須對醫院的各類表面進行強力消毒,而且每次都必須做得非常徹底。”

一旦耳念珠菌突破了醫院的防控,它會對病人造成緻命的影響。美國疾控中心稱,近一半感染耳念珠菌的患者會在90天内死亡。

“耳念珠菌捕食那些已經生病住院,正在接受醫療照護和使用抗生素的人。它可能導緻已經患有嚴重疾病的人死亡,死亡率從大約15%到30%甚至更高。”沙夫納教授告訴澎湃新聞。這種真菌的感染機制既可以導緻一個已經患病的人病情加重,也可以直接引起非常嚴重的疾病。

所幸的是,耳念珠菌對健康人的影響很小。“普通的健康人不需要擔心這個問題,耳念珠菌在這種意義上不是很有威脅性。”沙夫納說。

然而,臨床上的診斷仍然有所不足。美國疾控中心稱,通過标準的實驗室方法難以鑒别耳念珠菌,在沒有特定技術的實驗室中容易被誤鑒别。多位專家稱,醫院在早期難以識别耳念珠菌感染,需要教育訓練以提高實驗室的診斷水準。這意味着當耳念珠菌首次被診斷出來的時候,它可能已經傳播得相當廣泛。

即使醫院有能力做出正确診斷,治療耳念珠菌感染也是一大難點,因為這種真菌具有耐藥性。美國疾控中心真菌病科醫務人員梅根·萊曼(Meghan Lyman)告訴澎湃新聞,目前隻有三類主要的抗真菌藥物可用于治療耳念珠菌感染,而越來越多的病例對所有三類藥物都産生了耐藥性。

除了藥物,疫苗是否能幫助我們應對耳念珠菌?“不幸的是,我們還沒有任何針對真菌性疾病的疫苗。隻有三種達到了人體試驗階段,而且它們還沒有被投放入市場。”羅伯斯稱。

據悉,有幾種新的抗真菌藥物正在研發中,有希望用于治療耳念珠菌。

氣候變化或使真菌更适應人體

耳念珠菌最早于2009年在日本的一例老年患者的耳朵中被發現。此後,在南非、南美和北美的不同地區陸續發現了相關感染病例。

是什麼原因使得耳念珠菌感染病例在近年呈爆發趨勢?羅伯斯認為,一個重要原因可能是氣候變化導緻了真菌病原體的生長。

“耳念珠菌在2009年之前未被發現,并且在4個大洲獨立出現,與其他真菌相比,它可以在更高的溫度下生存。這一切都支援這樣的假設,即氣候變化是耳念珠菌出現的一個重要原因。”他告訴澎湃新聞。

這一假設受到相關研究論文的支援。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微生物學家卡薩德瓦爾(Arturo Casadevall)教授2019年的一項研究稱,較高的環境溫度會導緻真菌譜系的選擇變得更具耐熱性。也就是說真菌在全球溫度上升的條件下,會傾向于産生比上一代菌株更加适應人體溫度的分離菌株,進而進化出了耐熱性,使耳念珠菌能夠打破以前限制其傳播的溫度障礙,進而獲得感染溫血鳥類以及與鳥類接觸的人類的能力。

然而,盡管氣候變化可能在耳念珠菌的出現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這個變量不太可能解釋整個進化過程。例如,很難看出全球變暖如何單獨解釋四個進化枝的耳念珠菌菌株在地理上不同的區域自發出現,除非有另一個共同的流行病學變量促進了與人類的互相作用,使耳念珠菌的毒力變得明顯。

美國疾控中心真菌病科醫務人員梅根·萊曼(Meghan Lyman)稱,目前還不清楚氣候變化是否或如何促成了耳念珠菌的出現,因為“大多數病例都是在醫療環境中傳播的結果”。

不過,更多的研究支援全球變暖與真菌進化之間的聯系。今年1月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PNAS)雜志的一項研究發現,高溫會使一種可以感染人類的真菌——新型隐球菌(Cryptococcus deneoformans)進入進化超速狀态,使某些基因突變增加五倍,更容易發展出耐熱性和耐藥性。

在另一項實驗室研究中,一組研究人員培養并加熱了一種已知可以殺死昆蟲的真菌。在四個月内,有兩種菌株可以在36.7攝氏度的溫度下繁殖,高于之前約32.2攝氏度的極限。

以前,由于真菌需要的生長溫度低于人類的體溫,人類在很大程度上不必擔憂真菌暴發。但随着氣候變化,這種情況正在逐漸改變。

“随着氣候繼續變暖,我們将繼續面臨新的和正在出現的真菌威脅,對于未來,我非常的擔心。”羅伯斯說。

我們離《最後生還者》還有多遠?

對于像耳念珠菌這樣能夠人傳人的真菌,是否有可能在全球範圍内的醫療機構内引發暴發?

沙夫納教授表達了對于跨國傳播的擔憂:“真菌是如何在國與國之間傳播?其中一種可能的途徑是醫療旅遊(medical tourism)——人們從一個國家到另一個國家去接受醫療護理,他們可能在外國染上了真菌,然後回到本國并傳播真菌。”

事實上,現實已經印證了沙夫納教授的擔憂。最近發表在《臨床醫學雜志》上的一項研究報告稱,越來越多國家已經報告發現了類似的病例:意大利北部的耳念珠菌病例不斷增加。此前,耳念珠菌的一種菌株在南非于2012至2016年期間感染了至少451名患者。早在2019年。北京市疾控中心也曾釋出消息,稱中國也出現過少量該病例。目前,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病例數在世界範圍内排名前列。

當地時間2018年1月23日,德國維爾茨堡維爾茨堡大學實驗室,研究者手裡拿着一個裝有耳念珠菌的培養皿。

盡管目前耳念珠菌對于健康人并無威脅,但是一個攜帶真菌但沒有生病的人,會不會把它傳染給其他人?“我們認為這并不常見,”沙夫納博士說,“但這需要更多的研究。”

盡管無需過度擔憂,此次耳念珠菌在美國醫療機構中的暴發為公衆和公共衛生機構敲響了警鐘:醫療機構需加緊防範耳念珠菌對病人等脆弱人群的感染;未來還有沒有其他真菌可能出現類似的傳播?它們會不會進化得更加适應人體?《最後生還者》描繪的危機,是否有可能發生?

2022年,世界衛生組織 (WHO)列出了19種對公衆健康構成威脅的真菌“重點病原體”清單,耳念珠菌與煙曲黴、白色念珠菌、新型隐球菌一起,名列重要程度最高的關鍵優先組之中。

專家将這份清單視為世界衛生組織将焦點轉向真菌感染的具體行動。在人類迎來“真菌危機”之前,我們仍然有采取行動的空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