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世紀,英國對伊朗的掠奪,展現在哪些方面?

作者:大國印記

#曆史開講#

19世紀,英國對伊朗的掠奪,展現在哪些方面?

文|木木

編輯|觀星

伊朗立憲革命是伊朗近代史上的一次反對封建統治和外來侵略的革命。

知識分子在立憲革命爆發前積極宣傳民主與獨立的主張,并試圖建立立憲政體,擺脫伊朗被殖民、被壓迫的處境。

立憲革命爆發的根本原因是恺加王朝的腐朽統治引起了人民的強烈不滿,并且西方國家對伊朗進行經濟掠奪導緻社會底層人民生活艱難。

同時,知識分子傳播民主思想激發了群眾的反抗意識。

19世紀,英國對伊朗的掠奪,展現在哪些方面?

革命爆發的外在原因是英國的侵略與擴張侵犯了伊朗的主權,損害了伊朗人民的利益,進而引起了人民的激烈反抗。

英國爆發第一次工業革命後,對原料和商品傾銷市場都有了更大需求,随之開始掠奪世界上的落後國家。

英國在向資本主義壟斷階段過渡的過程中與其他列強在伊朗展開了激烈的對抗,特别是與俄國争奪伊朗市場。

英國不但通過貿易搶占伊朗市場,攫取電報特許權,還通過武力占領伊朗領土。

19世紀,英國對伊朗的掠奪,展現在哪些方面?

一、對領土的侵犯

伊朗的戰略位置對英國來說極其重要,是進入印度的重要通道,波斯灣則有着非凡的商業價值和政治利益。

波斯灣在英印通信中的地位不可替代,印歐電報局的海底電纜和陸上線路都要經過海灣。

英國控制波斯灣也有利于其掠奪海灣周邊的阿拉伯國家,随着伊朗石油被發現,波斯灣的戰略位置越來越重要。

“英國與海灣國家的貿易關系及其對阿拉伯的統治與英國在波斯灣的海軍力量有直接關系。随着電報在連接配接大英帝國廣泛的殖民地方面變得越來越重要,伊朗在與印度和澳洲溝通方面是一個重要環節。”

英國不僅禁止俄國南下占領波斯灣進一步向亞洲擴張,也禁止奧斯曼帝國在阿拉伯東部擴張。英國侵略伊朗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武裝占領波斯灣和島嶼。

英國從1835年開始分階段維護波斯灣的海上秩序。英國還在1838年入侵波斯灣的哈格島,但由于群眾的頑強抵抗放棄了入侵大陸,并于1842年撤出了哈格島。

“在十九世紀,英國人竭盡全力了解伊朗的方方面面。他們的外交人員不僅在這個國家有長期生活的經曆,而且去那裡的許多旅行者都是尋求資訊和了解的軍事人員。在十九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裡,英國在伊朗的政策是建立在可靠的情報基礎上的,并得到了嚴格的解釋。”

英國撤出哈格島就是對外交政策評估的結果。英國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還幹涉伊朗邊界的劃定,這對伊朗的領土範圍造成了極大的影響。

19世紀,英國對伊朗的掠奪,展現在哪些方面?

1848年11月,在埃爾祖魯姆談判期間擔任首席代表的芬威克·威廉上校被任命為英國專員,劃界調查的代表團和調解專員能力有限,最終奧斯曼帝國和伊朗互相妥協。

《埃爾祖魯姆條約》雖然已經簽訂,但是條約本身并不明确,為後來的阿拉伯河邊界的争端留下了症結,為土伊兩國關系發展埋下了隐患。

伊朗在赫拉特戰争失敗後于1857年簽訂條約,不僅割讓了領土,還降低了關稅,允許英國商人在境内設立貿易機構,免除道路通行費,英國也借機幹涉伊朗和阿富汗的邊界劃分。

“在評估1905-1911年立憲革命爆發的最終原因時,埃爾萬德·亞伯拉罕認為,這些條約造成了經濟不平等,伊朗在整個19世紀都無法恢複過來。這種不平衡最終導緻人們對歐洲人篡奪權力不滿,以及對國王無力承受這種壓力不滿。”

1861年5月,英國憑借海軍力量正式将巴林群島置于自己的庇護之下。

19世紀,英國對伊朗的掠奪,展現在哪些方面?

19世紀末20世紀初,英國大力擴張勢力範圍,無視伊朗中央政府,通過拉攏親英官員加強英國在伊朗的影響力。

截止1904年,英國在馬什哈德、穆罕馬拉、伊斯法罕、亞茲德、克爾曼、錫斯坦、阿巴斯港、設拉子、阿瓦士和克爾曼沙阿設立了領事館,并在多地設立了臨時領事館。

“外國列強的代表,特别是英國人,為了削弱伊朗,支援伊朗國内的分裂和各個封建主的分立主義。英國人在南伊朗抛開國王政府,而和南伊朗各汗簽訂條約,送給南伊朗各汗補助金,供應他們武器。”

英國與伊朗南部的部落酋長交往嚴重破壞了伊朗的統一和獨立。

19世紀,英國對伊朗的掠奪,展現在哪些方面?

二、對通訊特許權的掠奪

英國在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義中遭受巨大損失後,開始籌劃鋪設與印度的電報線,這條線路經過歐洲、土耳其、伊朗和波斯灣,最後到達印度。

電報将伊朗的各個城市連接配接起來,英國可以最快了解各地發生的事情,并将情報用于政治和商業,英國借此加強了對各地的控制。

此外,國王和中央官員通過電報增加了對地方事務的幹預,削弱了伊朗地方官員的權力。

1863年,英國獲得了一項電報特許權,這條電報線路經過哈尼琴、克爾曼、哈馬丹、德黑蘭、伊斯法罕、設拉子、布什爾。

19世紀,英國對伊朗的掠奪,展現在哪些方面?

然後與海上電纜連接配接到卡拉奇的電報終點站,這條線路由英國出資建造,費用由伊朗承擔。1869年,朱爾法至德黑蘭的電報線路架設成功。

1901年,英國架設的卡尚、亞茲德、克爾曼、俾路支的電報線路開通。

“印歐電報局享有治外法權,伊朗法律對它束手無策,是以它又成為避罪的别斯特,即成為無法無天、為非作歹的英國間諜網。”

英國為了制定對伊朗的外交政策,也加大了對伊朗情報的擷取力度,伊朗研究中心和皇家地理學會中有學者專門研究伊朗問題。

19世紀,英國對伊朗的掠奪,展現在哪些方面?

三、對經濟的滲透

英國将剩餘的資本投資到伊朗,在伊朗設立工廠,利用伊朗廉價的原料和勞動力生産商品,再向群眾傾銷。

1841年10月,英國與伊朗簽訂商業條約,自此英國享受與俄國同樣的關稅,英國使館的伊朗雇員和外籍從業人員還享有治外法權。

1903年5月,兩國又簽訂了新的通商條約,該條約規定英國獲得與俄國相同的減免關稅等特權,英俄兩國至此在伊朗的特權基本平衡。

19世紀,英國對伊朗的掠奪,展現在哪些方面?

1872年7月,英國人保羅·朱利葉斯·德·路透被授予了一項特許經營權,可以開采礦産,修建鐵路和電車,開鑿運河、修建灌溉工程、架設電報和開辦工廠。

這項特許權幾乎包含了伊朗的全部資源,伊朗群眾和俄國強烈反對,最終取消。

作為補償,國王授予路透建立波斯帝國銀行的權力,路透獲得了印刷鈔票的壟斷權,以及在伊朗南方大多數道路上收取通行費的權利。

這家銀行總部設在德黑蘭,在幾個城市都有分行,其獨有的紙币發行特權嚴重損害了伊朗商人的利益。

19世紀70年代,英國開始向伊朗政府施加壓力,要求開放卡倫河,将伊朗西南部與波斯灣的貿易路線連接配接起來。

1888年10月,伊朗宣布開放卡倫河,英國林奇兄弟公司獲得了卡倫河的航行權。英國便加大對伊朗南部的經濟滲透,英俄在經濟上的勢力範圍已經把國家分裂為南北兩部分。

1898年,英國林奇兄弟公司還獲得了修建從卡倫河到伊斯法罕的公路的特許權,這使英國可以向部落腹地擴張,大大便利了英國的商業貿易活動。

19世紀,英國對伊朗的掠奪,展現在哪些方面?

1890年,國王将伊朗多年的煙草分銷和出口權授予英國少校塔爾博特,作為回報,塔爾博特向國王贈送了大量金錢,伊朗隻能獲得少量利潤。

這項特許權嚴重損害了伊朗的經濟,群眾開始強烈抵制,在反對使用任何煙草的宗教法令的鼓勵下,罷工的範圍不斷擴大,并得到了俄國、宗教人士和皇家後宮的廣泛支援,國王最終取消了這項特許權,并給予了大量賠償。

“群眾的不滿在迫使國王廢除特許權方面隻起了很小的作用,但反對意見很重要,因為這可能是最早的伊朗民族覺醒的表現。”

伊朗政府無力支付賠款,國王便向英國借錢支付,英國在伊朗人民中的聲譽嚴重下降。這次群眾聯合抗議極大的促使民族覺醒,揭示了19世紀伊朗民族運動巨大的進步性。

不僅群眾抗議會激起各地的響應,而且知識分子和商人還有宗教階層甚至是社會各個階層可以進行廣泛合作,階級聯盟的範圍擴大,運動的地域規模擴大。

19世紀,英國對伊朗的掠奪,展現在哪些方面?

1901年,伊朗政府向英國借款,“結果是将裡海的捕漁收入以及法爾斯和波斯灣地區的郵政、電訊和海關收入作抵押交給了英方。這樣将原是國家賴以生存的最佳收入來源拱手交給了外國人,使外國人的控制力空前加強。”

1901年5月28日,在英國大臣查爾斯·哈定爵士的協助下,威廉·諾克斯·達西直接向國王行賄,簽署了一項石油協定。

根據協定,國王将獲得大量現金、股份和一定的年度淨利潤作為回報,達西獲得了覆寫全國四分之三的石油特許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