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老男孩遊戲盒的第578篇原創,作者@霸王蟹
之前暴雪全家桶風暴肆虐,筆者老表曾經問我:“你看WOW什麼時候能回歸?”,我沉默了,近幾年暴雪多種DEBUFF的加持之下“暴雪出品必屬精品”早已從信仰變笑談。資本總是以利益為追求,在東方大廠也一樣,今天要聊的就是其中的紫微星Falcom(法老控),相信很多資深RPG愛好者都不陌生吧?
該公司從八十年代起就借鑒與模仿歐美的RPG模式,創造出屬于自己的品牌《英雄傳說(屠龍戰士)》和《伊蘇》,直到現今依然保持着生命活力以及高超(?)的品質,被廣大JRPG玩家奉為經典。
然而由于該公司的傳統管理思路,以及各種被曝出的對員工的各種壓迫與蔑視,導緻大量人才從其中流失再進入動漫遊領域,恐怕許多玩家都不知Falcom還有遊戲界的黃埔軍校的“美稱”。Falcom究竟出走過多少進階打勞工,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把,看看其中都有哪些被奉為天人的大神。
Quintet小組——創世三部曲
橋本昌哉、宮崎友好、秋葉紀好、竹林令子、古代祐三、古代彩乃。出走後加入ENIX(艾尼克斯),代表作是超級任天堂上的ARPG創世三部曲《創世封魔錄》、《蓋亞幻想紀》、《天地創造》。
這個小組的成員基本就是《伊蘇》及《伊蘇2》的締造者,橋本昌哉負責的是遊戲主程式及設計的工作;宮崎友好編寫了紅發色魔亞特魯·克裡斯汀原初的兩部故事劇本;秋葉紀好是《屠龍戰士》的編劇及程式員,他其實也是《英雄傳說-白發魔女》的程式員;竹林令子是Falcom早期STG《Star Trader》的編劇,後來她的傑作是《天地創造》劇本;古代祐三是的伊蘇音樂制作人,妹妹古代彩乃擔任的是伊蘇的怪物設定。
這樣的陣容看起來就是将當時Falcom的骨髓都給抽出來了,但Quintet的創世三部曲都是叫好不叫座,尤其是《天地創造》發售時32位主機已經充斥市場,正好迎頭碰上PlayStation這個新霸主上市的時間。是以該作受到強大市場壓力,再之後就沒有了然後,Quintet沉沒于濤濤商海。
井上忠信——雷諾尼都紀事
Falcom《雷諾尼都紀事》的締造者,該作是日本迄今為止銷量最高的PC實體遊戲。
出走後目前任Gust的常任董事,其代表作是《煉金工作室》系列——沒錯!就是那個“十年煉金無人識,一朝肉腿天下知”的《萊莎的煉金工房~常暗女王與秘密藏身處~》,這個可是從PS時代《瑪麗的煉金術士工房》一路走來的古老另類養成RPG系列了。
高橋哲哉、田中久仁諺——異度裝甲
高橋哲哉在Falcom就參與了多個項目的制作,出走後加入SQUARE(史克威爾),初期參與制作的作品是《最終幻想》4和5代,還有IGN評選的的曆史最強RPG首位、三強挂名的《逾時空之輪》實際制作人。
在PS時代開創性地制作了神作《異度裝甲》,現如今該作曆經《異度傳說》又蛻變為《異度之刃》,可以說是命途坎坷。而同在Falcom任職美工的田中久仁諺也跟随高橋哲哉出走,擔任了《異度裝甲》及《異度傳說》的人設及美術設計。
新海城——你的名字
《秒速五厘米》《你的名字》,被譽為第二個宮崎駿的新銳動畫導演。從大學畢業後就在Falcom擔任程式、美工、動畫與宣傳影片制作的多項工作。
早期Falcom作品裡有多少優美場景及感人劇情是出自新海城之手現在已經無從考究了,但是這的确與該公司及作品的文化契合度相當高。還有往後從Falcom還會不會走出第二個“新海誠”來,老蟹個人覺得可能性也是有的。
白川笃史——撼天神劍
《英雄傳說》《撼天神劍》系列前期主要音樂人,與新海城是老搭檔了,在Falcom期間以及出走後都寸步不離為新海誠的遊戲作品及電影不遺餘力地配樂。
P.s.這個名字在廣府白話裡實在是不能沾口的存在啊……
看過以上名單之後,相信任何對動漫遊有點興趣的朋友都能從中看到熟悉的名字吧。這時候大家是否在想一個問題:既然當時Falcom有這麼多的猛人,為什麼就是運用不起來,直到現在依舊是一家二、三流的遊戲廠商呢?這就跟其獨特的經營理念以及人事管理有關了。
80年代電算工程師出身的加藤正幸計劃創立屬于自己的電腦租賃店,當時正值電影《星球大戰》大熱,加藤就借用電影裡的傳奇飛船Millennium Falcon(千年隼),以及電子計算機英文Computer來命名自己的店為Falcom,然後他就以“免費使用店内裝置”為名忽悠一些電腦愛好者來為自己免費制作遊戲,這種成本約等于零的協定使其白嫖了許多自制的軟體與遊戲。等這個團體上了一定規模之後,便成立了軟體公司,制作了首部正式的遊戲作品《屠龍戰士》,也就是《英雄傳說》的前身,《軌迹》系列的前前身。
公司第二部重要作品《伊蘇》完成後,這群半自願的員工們對加藤正幸這個氣量狹小又摳門的老闆積壓了許多怨氣,其中也在公司内爆發過不滿情緒,然而加藤對此卻是置若罔聞,甚至提出“為公司無私奉獻”的口号。一氣之下大量員工出走,導緻公司一度隻剩下三、四個人守家。幸好加藤正幸本來就是個能打能抗的程式員,重新刷兵線後公司恢複了元氣,但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加藤甚至提出“公司無需太大,能控制在40人左右就夠了”的管理思路,盡量讓公司的架構控制在最精簡的程度。不聽話的員工就是解雇一途,無論對産品(遊戲)貢獻有多大都将除名處理。
不過就是在這血汗工廠一般的員工地獄之中,還是有不少新人湧入,也許和島國本身的就業形勢有關吧,實際島上其他企業内部惡劣程度也都差不多就是了。技術力不足的畫面與場景,在現今世代裡人物出場依然是“螺旋升天”模式,一個故事拖成四份賣的“閃軌”,各種劣根性可以說是臭氣熏天。
奇怪的是,這樣一家廠商制作的作品有多麼經典前面已經提得夠多了,相信許多玩家都和老蟹一樣是苦“軌迹”久矣,還外加一個寫故事到80歲的紅發色魔老頭亞特魯,但各位罵完記得買哦……
亞特魯的祖傳撲街撩女大法
作者:霸王蟹
編輯:小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