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開複們混戰AI,誰最有戲?

深燃(shenrancaijing)原創

作者 | 王敏

編輯 | 金玙璠

2023年以來,AI“狂飙”。

ChatGPT一經問世,就掀起了新一輪AI革命。過去的幾個月裡,AI領域重磅“炸彈”一個接着一個。從業者們常常一覺醒來,就會因為矽谷釋出新的AI産品而不得不快速更新認知。

伴随着熱情一次又一次被點燃,業界人士認識到,大模型技術正走向成熟發展,趕着這波風口邁入AI領域的人也越來越多。

自2月13日前美團聯合創始人王慧文深夜釋出“英雄帖”,打響了2023年大佬下場AI創業的第一槍後,過去的兩個多月裡,包括創新工場創始人李開複、搜狗創始人王小川在内,多位大佬對外透露在AI大模型領域的規劃。

與此同時,大廠高管們也不甘落後。前阿裡VP周揚清、前京東技術委員會主席周伯文、快手前MMU(Multimedia understanding,多媒體内容了解)負責人李岩等,也都有所動作。

和“大佬創業潮”相對應,網際網路大廠也在密集推動AI領域的布局。在百度的生成式AI産品“文心一言”3月16日匆忙上線後,阿裡、騰訊、華為、360等大公司都對外透露或展示了最新動态。

各門派大佬陸續現身,AI大模型的競争正變得越來越激烈。那麼,在AI大爆發的前夜,這一衆殺入AI領域的選手中,誰的機會最大、誰又最拉胯?是赢家通吃,還是百花齊放?我們試圖通過對現狀的梳理,分析國内大模型創業究竟何去何從?

大佬下場,激戰AI

在2023年這一波AI變革浪潮中,備受市場關注的選手,和“大廠派”相對應的,就是“創業派”。

“創業派”中,按照創始人的背景可以再分為:“大佬隊”、“大廠高管隊”、“教授隊”等幾大隊伍。參與這一波AI變革浪潮的選手,主要有兩大方向,一個是研發通用大模型,做中國版的OpenAI;另一個是從使用場景出發,做垂直整合大模型。

深燃制圖

其中,“大佬隊”已經集齊了王慧文、李開複、王小川。

從目前市場公開的進展來看,王慧文官宣最早,動作最快,籌資金、組團隊,多線并行。在資金上,除了自掏腰包投資5000萬美金外,還拉來了美團創始人王興的個人投資,并透露下輪融資已經有頂級VC認購2.3億美元。

在團隊方面,不僅和國産AI架構一流科技(Oneflow)達成并購意向,王慧文還通過即刻發文稱,“目前已經确認三個聯合創始人,一個是Infra背景的聯創,一個算法背景的聯創。”根據即刻動态及公開資訊,搜狗輸入法之父馬占凱、前智源研究院副院長劉江都已宣布加入王慧文團隊。

緊接着是王小川,他在2月微網誌發聲稱“相信中國能誕生自己的OpenAI”之後,拉來搜狗舊部茹立雲,于3月份成立了五季智能,開啟了大模型創業。

到3月,李開複釋出朋友圈官宣,表明創新工場将塔尖孵化Project AI 2.0,不僅要做中文版ChatGPT,将專注打造AI 2.0時代的平台及生産力應用生态。

盡管大佬們下場入局AI,目前還處于早期階段,項目隻能說還在孕育雛形,未來具體的路線和方向還沒有對外透露,但從目前的資訊來看,大佬們似乎是盯上了通用AI語言大模型,而不隻是ChatGPT。

在“大廠高管隊”中,有一部分是趕着2023年的AI熱潮選擇離職下場創業,比如阿裡VP賈揚清在3月20日從阿裡正式畢業。據了解,賈揚清計劃創業的方向,是AI基礎設施提供商,關注包括大模型在内的AI應用。

但很多創業做AI的大廠高管,是在過去的幾年裡早早入局,開啟了創業。

比如,李岩在2022年下半年成立了AI公司“元石科技”,主要進行多模态大模型的研發。

而且,與探索通用AI大模型相比,一些創業者是盯上了垂直大模型的機會。出門問問創始人李志飛離開谷歌後,2012年回國創業做人工智能語音互動,在2020年底開始訓練自己的大模型UCLAI,但更多是從AI繪畫、AI寫作等自身使用場景出發,要做垂直整合型大模型。

周伯文于2021年成立的銜遠科技,也是走了類似的路子。今年3月,周伯文宣布入局時,曾對外表示,“最核心要做的,就是如何能夠把技術與場景進行結合,打造垂直領域的大模型閉環。”

這創業派這股力量中,還有“學院隊”。複旦大學MOSS語言模型開發者、自然語言處理實驗室邱錫鵬教授帶領的團隊,于今年2月釋出了國内第一個對話式大型語言模型MOSS,但上線之後很快就被擠崩,使用者體驗效果不佳,官方也承認,隻是内測,是想在百億規模參數上探索和驗證ChatGPT的技術路線,還并不成熟。

今年3月,由清華大學唐傑教授擔任首席科學家的智譜AI,開源了GLM系列模型的新成員,中英雙語對話模型ChatGLM-6B,支援在單張消費級顯示卡上進行推理使用。智譜AI還投資了清華大學黃民烈副教授創立的聆心智能,這家公司創辦于2021年,專注心理咨詢賽道,打造“超拟人底層大模型”。

與“創業派”大多數都是剛剛起步不同,“大廠派”則是在過去很多年的積累之下,早已有很多産品蓄勢待發了。

“文心一言”上線之後,阿裡達摩院的“魔搭”上線文本生成視訊大模型,騰訊釋出AI智能創作助手“騰訊智影”,同時,兩家大廠也都對外透露正在研發類ChatGPT産品。緊追ChatGPT的熱點,360創始人周鴻祎也在現場示範了360版ChatGPT的Demo。

群雄逐鹿:誰最靠譜,誰最拉胯?

從目前的動态來看,各流派隊伍都在緊追慢趕地往前跑,盡管項目大多都處于早期,但各家的優劣勢,也顯現出了一些端倪。

在創業派中,大佬隊很明顯在資金、公司并購整合上更有優勢。

比如王慧文,從過往經曆來看,在2001年從清華大學畢業之後,他就成為了一個網際網路連續創業者。從校内網(現人人網)聯合創始人、來電網創始人、淘房網創始人,再到美團聯合創始人,王慧文的經曆更側重于創業與管理。

從過去兩個月的消息來看,王慧文帶資下場,一手招募、一手收購,買技術和買團隊同步進行。

但是,對于AI技術的了解,是王慧文的短闆,也影響着團隊的搭建。他對财新表示,“目前AI行業首要的是頂級人才,其次是把頂級人才用正确方法組織起來”。他還提到,主動接觸了很多相關人才,但找到合适的人組團出道很難,很多人才對資本并不動心。

王慧文 來源 / 視覺中國

和王慧文相比,李開複此前在AI投資領域積澱頗深,甚至有着國内“AI教父”之稱。他過去的大多數公開活動,都是圍繞AI展開。而且,AI也一直是創新工場投資的主戰場。他認為,AI 2.0是一場不可錯過的革命,未來的投資機會有三點:AI 2.0智能應用、AI 2.0平台、AI基礎設施。

但是同樣,李開複下場組局,有創新工場為後盾,新項目目前仍然在尋找核心的技術負責人和工程專家。

與王慧文的加入令人出乎意料、李開複的加入讓人覺得“雖遲但到”不同,王小川的入局,讓外界覺得理所應當,探索多個方向後,他最終決定決定下場進行大模型創業。

王小川下場,其長處在于資金,更在于他本身就是一個工程專家。因為搜狗無論是搜尋引擎,還是輸入法,在做的事情一直是和語言模型相關,并且王小川還操盤過算法、工程等各個類型的項目。

在AI技術的積累和認知上,大廠高管隊基本都是大廠技術大佬,距離AI技術一線更近。

不管是李志飛還是周伯文,在創業之前都曾擔任大廠科學家,從業經曆都是以AI技術為主線。前者曾是谷歌科學家,而後者則一度執掌整個京東AI部門。李岩曾是快手前100号員工、AI技術研發的核心人物,組建了内部第一個深度學習部門。

在加入阿裡之前,賈揚清在AI架構領域就做出了很多成果,加入阿裡後,賈揚清也主要負責大資料計算和人工智能平台。

“學院派”則是科研能力強大,但是資金和産品化的能力則相對成為短闆。

英諾天使基金合夥人王晟對深燃表示,投資人看大模型相關的項目,一定會選擇一個有着“豪華配置”的團隊,這樣的團隊才會具備可持續融資的能力。

但具體到選擇怎樣的團隊時,和王慧文類似的大佬有過曾經創業成功的經曆,但做AI可能技術能力不夠強;高校研究院的科學家團隊則是具備研究能力;而大廠高管往往具備工程化能力,哪種能力更重要,也是需要去衡量的。

至于“巨頭派”,每家大廠此前都在AI大模型上有過大量投入,在資金和人才密度上有優勢。百度投入最大,是為了在巨頭中不掉隊,盡管文心一言上線之後遭到了很多吐槽,但是,不可否認,百度文心一言在國内依然屬于頭部。

360大力研發AI大模型,是為了保住在搜尋引擎市場第二的份額。周鴻祎指出,未來不僅有To C的新一代智能搜尋引擎,而且在To SME(中小微企業)、To G&B(政府及大型企業)方面都有商業化場景落地計劃。

而騰訊、阿裡目前盡管已經對外透露在研發大模型,但在正式産品釋出之前,隻能說目前還處于跟進的狀态。

AI變革血雨腥風,誰的赢面最大?

“AI正處于大爆發的前夜”,躍盟科技創始人王冉對深燃表示,從OpenAI的進展也能看出,在技術層面,模型層的發展速度遠遠超出想象。

大語言模型這個事情本身并不新鮮,早在六七前,Transformer架構的問世就奠定了目前大模型領域主流的算法架構基礎。OpenAI和微軟的組合,最近接連炸場,to C和to B兩條腿走路,把快速商業化提上日程,但這也并非是突然的變革,而是長久積累才出現的結果。

多位投資人在最近的公開發言中提到,大模型創業一定是場“持久戰”,不是幾個月就能跑出結果的事情,市場上真正能夠跑出大模型的選手并不多。此前,王晟就曾對深燃提到,由于AI算力的高投入和高技術門檻,目前中國能做語言類大模型的團隊非常有限,有潛在能力做的隻有10來個團隊,最終能成的可能隻有2-3家。

在投資人們看來,大模型應用層才能真正出現“百花齊放”的局面。百度創始人李彥宏曾提到,創業公司可能很難追上大廠的通用大模型,但基于基礎大模型的垂直大模型的落地會有很大市場。

根據啟明創投科技團隊與100餘家2020年後成立的企業的交流統計,在生成式AI創業領域,有14%的創業者聚焦于底層技術,57%的創業者聚焦多模态應用,29%的創業者聚焦語言類應用。

王冉認為,從搜尋互動到對話互動,使用者使用習慣上最大的改變是決策權的讓渡,目前來看,無論ChatGPT還是文心一言,提供的答案都做不到完全可信。這也正是創業者的機會,利用通用型大模型的接口和能力,根據各自的場景和資料,進行相應的訓練,建立起和使用者的信任,進而形成壁壘。

“從創業者層面來看,AI技術的發展非常重要,但技術不是萬能藥,更多的還是要找準場景和優勢,要盡可能快速把場景飛輪和資料飛輪跑起來。”王冉表示。

但不管未來如何演變,當下大模型領域創業的競争程度、資本環境、人才,與前兩年相比都有着巨大的變化,需要創業者具備強大的技術能力和深厚的行業了解。

再看“大廠派”,目前隻有百度快速推出了類ChatGPT産品“文心一言”,其商業化政策更多是走To B路線,通過百度智能雲對外服務,面向企業客戶開放文心一言API接口調用服務。在李彥宏看來,其優勢是,有可能讓百度智能雲成為國内雲計算市場的第一。

王冉認為,微軟通過New Bing,正在對搜尋引擎廣告的商業模式進行變革,實際上也是在釜底抽薪式地影響着搜尋引擎這個市場。搜尋廣告的來源主要是搜尋詞對應的曝光數量。從搜尋問答變成對話互動之後,廣告曝光的數量減少,廣告收入也會減少。

在GPT對搜尋引擎的變革中,谷歌要把核心業務從點選互動相變為對話互動,占據主要營收來源的廣告業務商業模式都面臨着調整。

類比到國内搜尋引擎市場上,目前來看,百度文心一言暫時還未和搜尋引擎相融合,360是否能夠借助AI在搜尋引擎市場,進行商業模式的變革,以獲得更多的份額也值得關注。

總之,AI技術變革攪動市場風雲之下,整個市場新一輪的血雨腥風已經拉開了帷幕。

*題圖來源于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