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撰
編輯|枕上史書
奏折制度是清朝特有的一種公文形式,它的前身最早可追溯到西周初年,《周禮》中有“掌邦國之政事”的記載。
經常能看到的制、诰、箋、表,都是以文字來表達思想和釋出指令的公文形式,這種公文形式的産生,據史書記載是在殷商時期。
據《禮記》記載,商朝人“為文書而設”,周代繼承了這種公文形式,并發展成為一種制度,也慢慢在國家治理中發揮着獨特的作用。
奏折制度在國家治理中的作用
“經國序民,正其制度”,在國家治理中,制度具有特殊的重要意義。
奏折制度的産生是清代文書制度的重大變革,奏折,又稱密折,是臣下直接達于皇帝的秘密奏章,不通過内閣所屬通政司轉呈,皇帝對密折的批示亦不與内閣大臣商讨。
奏折制度産生于康熙年間,最遲在康熙三十二年已确實存在,康熙朝對奏折的秘密性已有嚴格規定,要求具折人親自書寫,内容不得為他人所知。
但是,康熙授予奏折權的隻有特定的少數人,主要是皇帝派到地方上的家奴和朝内外的官員,也隻有奏帖和請安折形式,内容主要是報告吏治民情,功能比較單純。
雍正帝完善并推廣了奏折制度,一是擴大具折人員的範圍,包括總督、巡撫、提督、總兵、布政使、按察使及學政官,甚至特許一些道府同知、副将之類“品級卑微”的官員以密折之權,要求他們随事奏聞一切地方之事。
二是擴充了奏折的内容範圍,包括君臣籌商政務、制定和執行政策,了解地方的吏治和民情,讨論用人問題和宣布對官員的任使。雍正帝常常利用朱批啟示官員如何做人和任職,用奏折表彰或訓饬官員。
三是制定奏折的保密制度,包括收回朱批奏折,打造奏折專用箱鎖,密折直達内廷,皇帝親自閱看、不假手于人,嚴禁臣下互通密折内容,與軍機處相輔而行,確定奏折絕對保密,對不遵守密折規定的人予以懲處。四是形成了朱批谕旨制度。
奏折制度的作用一方面強化了君主專制統治,另一方面使皇帝能廣泛擷取資訊,有利于皇帝決策,保證國家治理的實效。
雍正帝在《朱批谕旨·卷首上谕》中把批朱奏折的作用歸結為兩點:一是通上下之情,以便施政;二是啟示臣工,以利其從政。馮爾康認為,他說的有一定道理,但是并不透徹,有的話他也不便明說。
雍正帝通過奏折制度和軍機處将專制皇權發展到登峰造極的地步,把密折作為推行改革的工具。不同身份的官員反映的社會問題,使他能洞悉下情,為制定政策、任用官員提供較為可靠的根據。
通過奏折,君臣間私下讨論一些問題,集思廣益,有利于減少決策失誤,他推行的耗羨歸公、攤丁入畝、改土歸流等都是通過密折與地方官員反複讨論,了解、權衡利弊得失後再果斷推行,推行過程中又通過奏折加以指導和監督。
雍正帝還以奏折制度整頓吏治,震懾和控制臣下,保證了政治清明,奏折奏事的保密性使具奏人毫無顧忌。
年羹堯在雍正帝繼位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他的妹妹是雍正帝的側妃,是雍正帝最親信的心腹之一。
年羹堯在康熙朝就任川陝總督多年,雍正帝繼位第二年,他被封為撫遠大将軍,在平息西北叛亂中立下汗馬功勞。
但是,年羹堯性格張揚、恃寵驕縱,雍正帝通過奏折得知其種種劣迹,最後下決心将他處死,還令臣下互相監察,上下級之間,中央特差人員和地方官員之間都互相監察。
李衛任雲南鹽驿道,雍正帝要求雲南永北鎮總兵馬會伯上密折調查李衛,而李衛任浙江巡撫時,雍正帝在給他的奏折上批示說:“于伊莅任後,其細加察訪,密奏以聞”。
是以,奏折制度也确系控制官僚的工具。在君主專制時代,強化對官僚的控制也在國家治理的範圍之内,而且是重要的一環。
皇帝通過奏折制度了解實情,了解官員,再加上與軍機大臣商議,這樣出台的大政方針基本就不會發生荒唐之舉。
教學體會
在鏟除年羹堯集團時,雍正帝就利用朱批分化年黨,孤立年羹堯。給李維鈞的朱批說:你同年的關系是奉旨形成的,不用害怕,但要同年逐漸疏遠。
前一段材料雍正帝朱批涉及隆科多、年羹堯,他們是兩個鼎力輔助雍正帝争奪皇位勝出的重臣,但兩人互相猜忌,關系不和。雍正帝百般調和,希望兩人能和好共事。
後來兩人恃寵生驕,擅權結黨,短短幾年被雍正帝清除殆盡,雍正帝除憑其高超的政治手腕外,還利用奏折來分化瓦解朋黨勢力。
雍正帝在位期間推行的許多新政措施,都是用奏折與有關大臣反複商議,了解其得失利弊後果斷推行的。
如雍正在西南少數民族地區大規模推行改土歸流,就是幾年間通過奏折與數位持有不同意見的大臣反複磋商的結果。
我們在教學中分析奏折制時,應注意雍正帝的個人意志來源于他所在社會的現實,并在那種情況下對社會發生影響。
明清時期,特别是16世紀以來,中國出現了許多重大的變化,這些變化是與這一時期的世界變化同步的,甚至是後者的組成部分,是一個整體,有諸多共同之處。
包括“人口增長導緻的人口頻繁流動、更加深度的區域開發、城市的發展和區域貿易的活躍、國家制度與商業發展的沖突及其調适、民間組織的興起、社會沖突的激化,等等”。
“劇烈的變化必然對原有的格局和秩序形成挑戰,西方殖民勢力的東來必然引起與當地國家和人民的沖突,國内人口的流動必然導緻移民與土著的糾紛,商業貿易發展的訴求必然與現有制度相抵觸……是以變化和危機是相伴相生的。”
是以,應将“國家對于邊疆的關注和經略放在整個世界變化的架構中去,将商業貿易、人口流動、區域開發……視為明清國家邊疆拓展和加強管理的動力”。
正如馮爾康先生所說,雍正及其政治的出現,是時代的産物。
比較清明的雍正政治的産生,比較傑出的曆史人物雍正的出現,是還允許改革的中國君主制和發展中的滿族所哺育的,也是他本人發揮個人曆史作用的結果。
這兩種因素缺一不可,雍正及其政治成就,表明當時君主社會還可以有所發展,還沒有走完它應走的路程。”
結語
我們要引導學生辯證評價奏折制度。奏折制度弊端也是非常明顯的,就其密察官員而言,本身含有鼓勵臣僚互相告密之意,使他們具有特務性質,導緻廣大臣僚都隻能循規蹈矩地按照君主意志行事,扼殺人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扼殺了新生事物地成長。
它充其量隻能在封建社會内部進行局部改良,延緩封建社會終結,而不可能推動中國社會向近代轉型,這也注定中國與西方國家的差距隻能越來越大。
雍正帝的批複:朕就是這樣漢子
總之,近40年來,曆史研究取得了不少新成果,不斷挖掘曆史真實,不斷更新曆史解釋,這些曾經存在的制度也被人們更多的去看到了解,從中窺見曆史的一角......
參考文獻:
1.《清世祖實錄》
2.《清代中央機構文史保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