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又到清明踏春時,寒食擇艾煮青團

作者:青青兔說

後天就是清明節啦,唐伯虎在詩中說:“過了中秋月不明,過了清明花不好。花前月下且高歌,急需滿把金樽倒。”

清明可謂二十四節氣中,最具有詩意的節日之一。

又到清明踏春時,寒食擇艾煮青團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公曆四月五日前後為清明節,在二十四個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隻有清明。

清明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它不僅是人們祭奠祖先、緬懷先人的節日,也是中華民族認祖歸宗的紐帶,更是一個遠足踏青、親近自然、催護新生的春季儀式。

又到清明踏春時,寒食擇艾煮青團

雖然各地習俗不盡相同,但掃墓祭祖、踏青郊遊是基本主題。

關于這樣一個重要的節日,小朋友們了解多少呢?今天就跟着青青兔一起來認識清明節吧!

一、清明節的由來

清明節雖有着久遠的曆史源頭,但在全國範圍盛行并設掃墓假期是在唐宋之後。

清明節有着久遠的曆史,随着時代的發展而變化,後續漸融合了寒食節和上巳節的習俗。古時中國南北風俗各異,唐代以前中國北方上墓祭掃主要是在寒食節與寒衣節,到了唐代時清明節上墓祭掃已成風氣。

又到清明踏春時,寒食擇艾煮青團

唐代是中國南北各地墓祭風俗融合時期,沿襲清明墓祭風俗,并擴大到全國各地。

在1935年中華民國政府明定4月5日為國定假日清明節。

二、清明節的習俗

1.掃墓

掃墓祭祖是清明的重要内容之一。

又到清明踏春時,寒食擇艾煮青團

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是對先人的緬懷方式,其習俗由來已久。清明節在曆史發展中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内涵,全國因各地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習俗内容上或細節上的差異。

清明禮俗文化充分展現了中華民族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人文精神。

2.踏青

踏青又叫春遊。古時叫探春、尋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

又到清明踏春時,寒食擇艾煮青團

在春意正暖的此時,家長要積極帶孩子去踏青哦。帶孩子踏青是有很多好處的,别和孩子一起宅在家裡啦,多親近親近大自然吧!

又到清明踏春時,寒食擇艾煮青團

讓孩子享受充足的陽光和清新的空氣,在大自然中接受潛移默化的教育,同時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都會激發孩子無窮的追逐欲望,鍛煉孩子身體。

3.放風筝

風筝又稱“紙鸢”、 “鸢兒”,放風筝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

它不僅是一種娛樂活動,也是為了祈求放下厄運,消災解難,帶來好運。可以讓孩子們用自己裝飾風筝,看着親手裝飾的風筝在藍天上翺翔,希望風筝能帶走他們的煩惱,留下好運。

又到清明踏春時,寒食擇艾煮青團

這對孩子也有教育意義,能讓他們繼承傳統習俗。

況且,帶孩子去戶外放風筝有太多的好處。首先,親子之間的互動可以增進感情,其次,可以讓孩子遠離電子産品, 不要一直盯着電視、電腦、手機等,何樂而不為呢?

又到清明踏春時,寒食擇艾煮青團

三、品嘗春天的味道

提到清明就想到的美食,那必定是軟軟糯糯的青團啦!

就像元宵節要煮湯圓,端午節要包粽子,與大陸其他傳統節日一樣,清明節也有特色“食俗”——青團。

又到清明踏春時,寒食擇艾煮青團

将新鮮的艾草、青麥取汁,和以糯米粉制成皮,再包以豆沙餡料蒸熟,便可食用。

當然,人們也不會隻滿足于傳統的豆沙餡,近年來,甜中帶鹹的蛋黃肉松口味青團,更是突破傳統豆沙餡料成為了各地熱銷的“網紅美食”。

油綠如玉、糯韌綿軟,艾草的清香混夾着内餡的甜蜜,可以說是最有春天氣息的美食啦,小朋友們想不想自己動手做出可愛的青團手工呢?快跟着青青兔一起來吧!

材料準備:

卡紙底闆、皺紋紙、超輕泥、泡沫球、雙面膠。

操作步驟:

1.将卡紙一端凸起的部分插入另一張卡紙相應的切口處。

2.将底闆插入卡紙上的切口處。

3.用雙面膠粘貼固定好。

4.用超輕泥捏成薄圓片包裹住泡沫球。

5.用皺紋紙裹住做好的青團。

6.将裹好的青團放入“蒸籠”中。

又到清明踏春時,寒食擇艾煮青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