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美國把2487隻水母送上太空,繁衍到6萬隻後,科學家發現不大對勁

作者:白鷹号

詩人屈原在詩篇《天問》的開頭接連發出疑問:“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可見,即便是在還沒有科技概念的古代,人們也是對我們所處的宇宙充滿好奇的。不論是《山海經》中提到的“歸墟”,還是嫦娥奔月的凄美故事,都充滿了古人對地球之外的境地所懷有的無限遐思。

美國把2487隻水母送上太空,繁衍到6萬隻後,科學家發現不大對勁

随着科技的進步,科學家們的研究也不再止步于地球之内,開始向着無盡的太空邁出探索的腳步。1961年,蘇聯成功發射了世界上第一艘載人宇宙飛船“東方号”,幾千年來人類親眼目睹太空真面目的夢想真正實作了。

其實,在人類登上太空之前,有一大批動物已經率先去遨遊一圈了,最早是1959年被美國送上太空的兩隻猴子。之是以選擇将猴子作為“特邀嘉賓”是因為人類就是從靈長類動物進化而來,他們之間具有高度相似性。在太空中的幾天,兩隻小猴子都安然無恙,但回到地球後,其中一隻在4天後死于心髒異常跳動,另一隻健康地活到了27歲。

美國把2487隻水母送上太空,繁衍到6萬隻後,科學家發現不大對勁

衆所周知,太空環境與地球大不相同,地球是目前所發現的最适宜生物生存的星球,而太空中的微重力、強輻射以及高真空等特點都會對人體造成影響。這次實驗中使用到的兩隻猴子都是經過長期訓練的,科學家想要通過猴子在經曆過太空飛行後出現的身體機能變化,來推測研究人類如果登上太空是否會有身體損傷。

除了猴子之外,美國和蘇聯的科學家們還嘗試過将狗、貓、老鼠等等不同的動物都送往太空做客。最有趣的是,上世紀90年代,當美國科學家們又一次進行飛船發射時,選擇了水母作為此次航班的榮譽乘客,而且不是一隻兩隻,而是2487隻水母。

美國把2487隻水母送上太空,繁衍到6萬隻後,科學家發現不大對勁

而且這批水母是帶着任務來的,它們的任務就是在太空中繁殖。水母是一種低等生物,沒有複雜的器官構造極其簡單,在地球上生活了6.5億年,比恐龍還早。這麼多年一直沒滅絕,可見它的生存力也是極強的。

水母的繁殖方式比較特殊,它的生殖腺在胃附近,基本上是靠水的流動完成受精,發育成熟的幼蟲離開母體後又在水中發育成小水母。雖然過程簡單,但水母的繁殖能力可是非常旺盛的,世界各地都常常出現水母繁衍過剩的情況。

美國把2487隻水母送上太空,繁衍到6萬隻後,科學家發現不大對勁

而這2000多隻水母到了太空之後,在半個月内繁殖到了6萬多隻,遠遠超出了正常的速度。飛船落地後,科學家們趕緊對它們進行研究,卻意外地發現,這些水母的感官功能全部喪失,成了無法辨識方向的“傻子”。

這次的實驗雖然以失敗告終了,但是科學就是在一步一步的嘗試中取得的進步。從運載動物進入太空,到載人飛船發射,我們的航天夢就是在科學家揮灑的汗水下慢慢實作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