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12時許,在泸西縣某食品批發部,“捆綁”14載的命案逃犯張某某正清點貨物時被泸西警方成功抓獲,面對冰冷的手铐和團團圍住的民警,張某某長舒了一口氣:“這天還是來了”。
2009年8月31日淩晨,一對母女被殘忍殺害于郊區一溝渠内,伴随夜色的掩護,嫌犯銷聲匿迹,這一逃就是14年,該案成為了泸西公安踐行“命案必破”的“絆腳石”。
14年漫漫追兇路,背後是刑偵大隊三任上司的堅持,塵封的案卷被多次封存又打開,民警始終沒有放棄。2023年2月22日,刑偵大隊專案組終将嫌犯抓獲歸案。
案發
2009年8月31日13時許,泸西縣中樞鎮轄區群衆李某某報警稱:“其妻子、女兒本該在其承包的轄區某公廁看守,但現在人找不到,也聯系不上,公廁旁有血迹,隔壁住宿處淩亂不堪,請求幫忙尋找。”接警後,民警迅速趕到該公廁處,并進行細緻的現場勘察和走訪調查,經分析研判,這不是一起簡單的“失蹤”警情,公廁處僅為案發第一現場,還存在第二現場......
2009年9月8日13時許,中樞鎮轄區群衆報警稱:“在轄區某城郊區溝渠内散發出陣陣惡臭味。”接警後,民警立即趕赴現場,并對溝渠進行挖掘,很快兩具屍體呈現在偵查人員面前,經技術人員初步勘查判斷系為他殺。經對屍源進行确認,這正是8天前,李某某“失蹤”的妻女二人。由于案情重大,縣局迅速成立專案組,對案件展開夜以繼日地偵查,對可疑人員進行全面摸排。
“案發時處于深夜,周圍并沒有目擊證人,路上行人也比較稀少,經過一周多的時間,屍體高度腐爛,又正值雨季,現場基本沒有太多有價值的線索。唯一的突破口就是公廁外不屬于母女倆的第三人的血迹,這也是現場保留的為數不多的線索之一。”辦案民警對現場情況記憶猶新。“受制于當時的技術條件,周圍沒有監控,沒能取得進一步的突破,隻好将現場能提取的物證線索儲存下來,我們相信,總有一天這一物證會幫助破案。這一儲存,就是十多年。”
現場發現的線索少,并沒有阻止辦案民警追兇的腳步。辦案民警說,每一次發現一個有價值的線索,民警就會仔細研判,不放過一絲機會。
每當技術有了進步,民警都會重新梳理這一案件,看看能否找到新的突破口。時光如梭,十幾年中,有的民警已經退休,有的從新手成長為了辦案精英,在一次次希望與失望的交替中,不變的是他們追兇的恒心與堅持。
轉機
事情的轉機發生在2022年8月份。在公安部和省廳部署的“百日行動”中,刑偵大隊在州警察局的支援和統籌協調下,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指揮、排程命案積案攻堅行動,刑偵大隊抽調精幹力量成立專班組,就我局未破命案積案開展大量基礎工作,綜合運用多種新技術、新手段對當年物證、線索開展分析研判,對未到案的命案嫌疑人進行全面系統地梳理。并積極主動協調相關業務部門給予支援,始終保持對命案在逃人員的追捕高壓态勢,也先後成功破獲多起命案積案,讓“命案必破 ”不隻是口号。
然而,對于這起案件,要從塵封了14年的證據中,找出新的線索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由于年代久遠加上當時技術條件不夠發達,檢材的條件并不好,該案的重要物證線索,專案組反複檢測研究,最終用了将近半個月才找到突破口,迅速将範圍縮小到泸西籍一名張姓男子身上。
2023年2月22日,在獲悉線索後,在縣局黨委班子與偵查民警部署周密抓捕計劃,即刻實施抓捕行動。
真相
正義也許會遲到,但永遠不會缺席。2月23日,一輛警車緩緩駛入案發地,眼前的一切早已變了模樣,但對于張某某來說,14年前那一夜發生的事,曆曆在目。
張某某供述,2009年8月30日晚,其與朋友在某KTV聚會娛樂,31日淩晨3時許,其獨自返家途中下車如廁,與值守公廁的被害人起争執,并發生肢體沖突,在酒精和沖動情緒的驅使下,張某某驅車将被害人及其三歲女兒帶至城郊區,以推至溝渠、石塊投擲等方式進行施暴,伴随着母女倆沒了聲響,張某某頓時意識到自己犯了大錯,為了避免被路人發現,張某某在不确定母女二人是否還存活的情況下,用石塊、沙土及施工殘渣對母女二人進行掩埋,并逃離現場。
悔恨
逃亡生涯,一生悔恨。将案件供述完以後,張某某長舒一口氣對民警說,14年了,他懸着的一顆心終于放下了。其實,這14年裡他曾逃去過外地,最後又回到泸西,想過自首,又抱有一絲僥幸,不敢與人訴說,每天都受盡了煎熬。如今為人父,更加悔不當初,無法原諒自己,更對不起被害人及其家屬。
到案當晚,張某某說,這是他14年來睡得最安穩的一夜,自己當年一時沖動鑄成大錯,就要承擔責任。回想14年來這個不能說的秘密,直到這一刻才是解脫。
目前,犯罪嫌疑人張某某已被依法逮捕,案件正在進一步辦理中,張某某也将為自己的罪行付出應有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