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有三年多了吧,一直沒有在電影院瘋狂看電影,享受電影瘾了。
甚至,已經都有點忘了輾轉于各個影院之間,瘋狂趕場的感覺了。
不過呢,進入2023年,随着院線電影以及各種放映逐漸正常,盡情看電影的日子。
可能,又要重新回來了。
這不,第四十七屆香港國際電影節就要來了!
從本月末(3月30日)開始,一直到4月10日,十幾天的時間,會有大量熱門新片,以及經典影片,在香港地區多個影院放映。
前幾天,電影節也正式對外開票了,有一些朋友已經在規劃搶票以及香港的觀影行程了。想找個假期,專門跑一趟香港,去看上那麼幾部,過把電影瘾。
尤其是廣深的朋友,交通便利,選擇靈活,找個周末,狂看幾部,倒也是相當過瘾的。
同時,今年香港國際電影節的選片仍然非常精彩,無論是經典老片,還是新片單元,都有很多值得期待的影片。而且,由于香港國際電影節的特殊性,我們還可以在那裡看到很多平時不太容易在電影院看到的藝術佳作。
而這,也是香港國際電影節的魅力了吧。
那麼,今年香港國際電影節到底有哪些值得關注的影片呢?
我也從我個人興趣,給大家介紹一下吧。
放心,看過之後,你應該也會躍躍欲試的。
伊丹十三電影全展
今年是日本導演伊丹十三誕辰九十周年,香港國際電影節也推出了他導演的作品全展,這十部作品都是4K修複的影片。
如果你一直是伊丹十三導演的粉絲,或者,經常聽到這個名字卻對他的作品沒那麼了解的話。
那麼,這個單元都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将讓你系統了解這位優秀的日本導演。
因為一直非常喜歡他的作品,是以,也特别想跟大家推薦下他。雖然,他的電影知名度,相比同時代很多日本電影大師可能沒有那麼高。但是,相信不少朋友,如果看過他的作品之後,一定也會愛上的。
伊丹十三是那種很親民的通俗電影導演,他的作品也都是非常有個人特點的庶民諷刺喜劇。
講的都是大家的身邊事,又極具諷刺與批判精神,也算是他那個時代的良心之作了。
看他的作品,你會一邊被他的那些諷刺情節逗笑,同時,又會為他的理想主義精神所感動,可看度很不錯。
今年香港國際電影節放映的十部伊丹十三作品分别是:
1984《葬禮》
1985《蒲公英》
1987《女稅務官》(港譯﹕查之女)
1988《女稅務官續集》(港譯﹕查之女續集)
1990《鴻運女》
1992《民暴之女》
1993《大病人》
1995《寂靜的生活》(港譯﹕靜靜的生活)
1996《超市之女》
1997《受監護的女人》(港譯﹕被監護之女)
有可能的話,還是很推薦大家去看看的。
讓-呂克·戈達爾 × 安娜·卡裡娜 回顧展
法國新浪潮電影大師戈達爾去年去世了,為了向這位偉大的導演緻敬,香港國際電影節也帶來了戈達爾與前妻兼缪斯安娜·卡裡娜合作的八部影片,表達他們對導演的敬意。
這次選取的作品雖然隻有八部,卻都是經典,而且,都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戈達爾導演代表作。
還是覺得,像戈達爾的電影是需要在電影院看的,在大銀幕前感受一下,才真正能體會到其作品的魅力。
而這次,或許是個機會。
本次展映的作品包括:
1961《女人就是女人》
1962《随心所欲》
1963《小兵》
1964《法外之徒》
1965《阿爾法城》
1965《狂人皮埃羅》
1966《美國制造》
1967《憧憬》(《要愛的女人》選段)
因為這次選擇的戈達爾電影都太過經典,反倒不知道該從哪部開始推薦了。其實,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如果真想看,就選一部時間更合适,知名度相對更高的,去了解下。
也許,就愛上了呢。
焦點影人:鄭保瑞
今年香港國際電影節的焦點影人,是以暗黑風格和暴力美學見長的香港本土導演鄭保瑞。
他的作品,經常以極端的風格及美學追求,給很多觀衆留下深刻印象。而這一次,香港國際電影節則選擇他作為焦點影人,展映他的12部作品,剛好可以系統梳理一下鄭保瑞的作品脈絡。
這12部影片包括:
1999 《第100日》
2000 《發光石頭》
2001 《恐怖熱線之大頭怪嬰》
2002 《熱血青年》
2004 《愛‧作戰》
2005 《怪物》
2006 《狗咬狗》
2007 《軍雞》
2009 《意外》
2012 《車手》
2015 《殺破狼II》
2021 《智齒》
同時,作為焦點影人,鄭保瑞導演還會出席4月8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舉行的香港名家講座,與大家分享在演藝路上的心得與感受。
以及,他今年的新作,剛剛在柏林國際電影節首映的新片《命案》,也将作為香港國際電影節的開幕影片,在今年香港節與大家正式見面。
這部由林家棟、楊樂文、吳廷烨等人共同出演的犯罪驚悚片,也會繼續延續鄭保瑞導演的風格。
感興趣的朋友,也可以去嘗個鮮。這可是全亞洲的首映哦。
經典修複單元
除了一些主題單元之外,經典修複單元也一直是我喜歡這些電影節展的原因。
畢竟新片總有管道看到,但是經典影片,卻經常隻能在電影節展看到。尤其是,現在各種電影節都主推修複單元,讓我們不但可以看到各種經典影片,還都是全新修複過的,還是非常過瘾的。
這其中,将有8部來自世界各地的經典修複影片:
1925恩斯特·劉别謙《少奶奶的扇子》
1956市川昆《緬甸的豎琴》
1970貝納爾多·貝托魯奇《同流者》
1971琪拉·穆拉托娃《漫長的告别》
1977薩蒂亞吉特·雷伊《下棋者》
1979讓娜·莫羅《少女》
1990卡爾·卡切納《監聽》
2000貝拉·塔爾及阿尼亞斯·赫拉尼茨基《鲸魚馬戲團》
這其中,像《同流者》這種影史佳作,有興趣的朋友,還是可以去看看的,也算是時代的記憶了。
像劉别謙的《少奶奶的扇子》,是改編自王爾德作品的喜劇默片,并且有音樂人現場鋼琴伴奏,也是非常難得的默片體驗了。
還有,像市川昆《緬甸的豎琴》、貝拉·塔爾《鲸魚馬戲團》這種經典影片,也都可以去感受下。
以及,我還想推薦下卡爾·卡切納的《監聽》
你聽下片名,就知道這片有多牛了。
除了國際修複單元,華語修複單元的影片,可能大家會更熟悉一些。
今年華語修複單元的四部影片,可以說是部部經典,分别是:
1982譚家明《烈火青春(導演版)》
1989侯孝賢《悲情城巿》
1992徐小明《少年吔,安啦!》
1994楊德昌《獨立時代》
同樣是太過知名的幾部華語藝術片,無論是看到哪部,都是賺到了。尤其是,這幾部還都是全新的4K修複版。
有條件的情況下,還是很推薦去看看的。
另外,從個人角度,我是非常渴望在大銀幕看一遍4K版《獨立時代》的,因為這個片子一直沒有特别好的版本,這次真的是個機會了。
新片單元
而除了經典單元之外,新片單元也是很值得關注的,本屆香港國際電影節網羅了最近兩年非常多優秀的新片集中放映,倒是個系統了解世界最新電影創作概況的好機會。
電影節本身把這些影片分成很多個策展單元,什麼星光盛宴、五光十色、大師與作者等等。
不過,我就按着片單捋一下吧,看到好的就推薦下。更多的,你們也可以去看完整的片單和節目介紹,裡面會有更詳細的推薦和介紹。
比如,除了鄭保瑞導演的《命案》,今年的開閉幕影片還包括:
由許鞍華導演執導的紀錄片《詩》同樣會作為開幕片放映,許鞍華導演會在紀錄片中,拜訪多位香港詩人。
而閉幕片,則選擇了古天樂主演的新片《送院途中》,這部影片由邱禮濤編劇,卓韻芝執導。
上面兩部都是全球首映的華語新片。
而剛剛在年初柏林國際電影節獲得評審團大獎的《紅色天空》(港譯:火灼的天空)也将亮相香港。
本片由佩措爾德執導,豆瓣評分還是非常高的,也是今年很值得關注的一部新片。
去年的熱門新片《曬後假日》(港譯:日麗追憶)也會在香港節放映。這部影片我已經推薦太多次了,這次,則是大銀幕相遇的好機會。
我覺得,有機會是可以體驗一下的。
紀錄片《所有的美麗與血淚》是去年威尼斯金獅獎得主,也是奧斯卡紀錄片提名者。同時,這也算是去年非常值得關注的一部紀錄片。講述的就是知名攝影師、社會活動家南·戈爾丁的故事。
伊朗影片《第三次世界大戰》是去年威尼斯電影節地平線單元的最佳影片。據說是一部劇作非常精彩,轉折多,層層推進的佳作,倒也可以關注下。
【火鳥大獎】是香港國際電影節專設的一個獎項,主要是發掘一些新導演作品,分别華語單元和世界單元兩部分。
喜歡關注新導演的朋友,是可以關注這個單元的。
比如,華語單元就有李康生、李夢、仁科等共同出演,邬浪執導的新片《雪雲》,影片也曾亮相年初的柏林。
還有柯震東執導的新片《黑的教育》;詹京霖執導的《一家子兒咕咕叫》;在年初平遙拿到多個大獎的新片《夜幕将至》;: 黃骥、大塚龍治的《石門》;
還有去年在鹿特丹拿到費比西獎以及特别獎的《再團圓》,由李雪健和宋曉英兩位共同出演。
而在火鳥大獎的世界單元,同樣有很多來自世界各地的新導演佳作。比如剛在柏林電影節拿到最佳主角獎的《兩萬種蜜蜂》(港譯:花蜂兩萬種)。還有曾在威尼斯獲獎的《他的自傳》(港譯:獨裁的豢養)等等。
而紀錄片競賽單元,也選擇了來自聖丹斯、洛迦諾、鹿特丹以及柏林等多個影展上獲獎或提名的紀錄片佳作,感興趣也可以關注下。
而大師單元,則有多部大師名導的新作入選。
比如,索科洛夫的新片《童話》(港譯:獨裁者幽遊夢呓);赫爾佐格的《心火:寫給火山夫婦的安魂曲》以及《思想劇場》;還有洪常秀新片,剛剛亮相柏林的《在水中》(港譯:水中鏡花);
其他還包括蒙吉的《核磁共振》;蔡明亮的《何處》以及《身在何處》。
而作者單元還有陳哲藝的新片《漂流人生》;張作骥的新片《夏日天空的那匹紅馬》;王小帥的新片《旅館》;張律的《白塔之光》等等
世界電影單元有去年戛納一種關注單元的《旱之時》(港譯:烈日當兇),本片的評價還是不錯的;在洛迦諾拿到多個獎項的《從藍色房間開始的一天》(港譯:觸電青春)。還有在海南拿到金椰獎最佳影片的《迷霧中的她》(港譯:羅拉的迷離檔案);還有在戛納拿到一種關注單元最佳影片;平遙卧虎單元最受歡迎影片的《壞孩子們》(港譯:野孩子戲中戲)。
此外,丹麥導演拉斯·馮·提爾的新劇《醫院風雲:出埃及記》也會在香港節放映,5集會分兩部放映。
影人影事單元是一個專門面對影迷的單元,會推出多部導演相關的紀錄片。比如,關于胡金铨的紀錄片《大俠胡金铨》,關于簡·坎皮恩的紀錄片《簡·坎皮恩,女性電影人》(港譯:揚眉女導甘比茵),關于希區柯克的紀錄片《我的名字是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港譯:明明是希治閣)等等。
另外,熱門台灣電影《關于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也會在香港電影節放映
還有幾部日片也很值得關注,比如三浦透子、前田敦子共同出演的《不願戀愛的雀斑小姐》(港譯:喜歡這個我);松山研一、長澤雅美共同出演的《死亡護理師》(港譯:守護天使的失格); 鈴木亮平、宮澤冰魚 出演的《利己主義》(港譯:愛很自私)
還有卡通片《銀河鐵道999》劇場版的4K修複版。
其實可以關注的影片還有不少,我實在無法完全介紹,隻簡單挑選了一些我比較感興趣的影片。
更多也可以前往香港國際電影節官網:www.hkiff.org.hk 或是下載下傳他們的官方程式 HKIFFS都可以了解完整的片單和相關介紹,還有購票方法等等。
今年的四十七屆香港國際電影節,其實是2019年來,第一次完全恢複正常的香港節,各方面展映以及分享活動也都完全鋪開了。
也希望,借這次香港節,給今年的華語電影節展開個好頭吧,希望今年的其他幾個節展有好的表現。
總之,希望今年都可以好好的。
當然,如果想月末直奔香港的朋友,也祝你們:
觀影愉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