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那他是誰的孩子呢?

作者:晚笙

世界上最大的傷害是什麼呢?有人說是欺騙,有的人說是隐瞞……但我認為是打着“為你好”的旗号,卻在一言一行中不斷傷害你,更讓人傷心的是,這個人還是你的至親之人。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說實話,剛開始我是被這本書的書名吸引了,我的孩子不是我的孩子,那他到底是誰的孩子呢?帶着這個疑問,我翻開了這本書。

據我了解,這是一本家庭教育類書籍,是台灣作家吳曉樂所寫,該書的簡體中文版上市一周就廣受關注,其同名電視劇更是斬獲五十四屆金中獎五項大獎,獲得豆瓣8.4的高分,被譽為亞洲版的黑鏡,由此可見,該書産生了極大的影響力,更是引發了許多人的共鳴。

該書的寫作背景是台灣作家吳曉樂在做家庭教師八年時間裡接觸到九個典型問題的九種典型親子關系的相處模式。

有體罰家庭、控制狂家庭、過度保護家庭、階級焦慮家庭、假面家庭、單親創傷家庭、重男輕女家庭、望子成龍家庭和制造優等生家庭。

文中深刻揭露了這些不同的家庭因追逐分數的考試制度而逐漸扭曲的親子關系,以分數決定成敗,忽略孩子個體差異性的故事。

從整體來看,作者每個故事的開場都營造懸念,開啟想象不見張牙舞爪,沒有虛聞矯情,淡描實說卻高潮疊起,文中的每一則故事都像是一場生命的惡鬥,書中的每一個孩子,無論他們在世俗認定中是成功還是失敗,他們的生命都烙印着奮戰過後的痕迹。書中的每位母親形象各異,都是以愛為名的劊子手,從局外人的角度,我也能深刻體會到,什麼叫做打着為你好的旗号,卻做着傷害你的事。

在故事的開頭,作者引用了紀伯倫先知論孩子的一段話:

你們的孩子都不是你們的孩子,

乃是生命為自己所渴望的兒女,

他們是借你們而來,

卻不是從你們而來,

他們雖和你們同在,

卻不屬于你們。

這段話點明了《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書名的由來,但也告訴了所有的父母,孩子是借你們而來,他們是一個完整的,有獨立思想和人格的個體,是獨立于父母意志之外,并不是誰的所屬物。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可能會羨慕某個家境優渥的家庭,在外人眼中他是如此的光鮮亮麗,但事實真的如此嗎?眼鏡仔就是這樣,小圓媽可以将他照顧的很好,給他請一對一的家庭教師,但是眼鏡仔考試成績不如他意,就會遭到毒打,而她的家庭教師也以同樣的方式對待他,久而久之,他的所有表現都讓所有人認為她是一個笨孩子,但是作者覺得他不是笨,他隻是一個被吓壞的,失去信心的孩子。

每個父母都希望給自己的孩子最好的生活,特别是窮人家的孩子,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觀念已經根深蒂固,拼了命的要送孩子去補習,上學費高昂的私校将家裡的全部希望都壓在孩子的身上,孰不知孩子會被父母這份愛壓的無法喘息。他們也是才十幾歲的孩子,但是卻不得已早早的面對生活。

巧藝就是這個例子,母親的工作是在茶園采茶,父親是幹拉保險的,家境并不富裕,或許你會有疑問,為什麼一個家境并不富裕的家庭會花昂貴的學費拼了命都要送孩子去私校讀書呢?

在巧藝父母身上可以得知他們曾經吃過學曆上的虧,得知私立學校對待家長和學生更加積極時,他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私校。但是他們不知道的是,孩子也有虛榮心,他們也會因為父母的職業或者是家庭條件不夠優渥而自卑,而在私校讀書,這種自卑被無限放大。

巧藝深感與同學之間的差距很大,大到可以說是兩個世界的人,她每天要做的是用自己的方式拼了命融入一個與它格格不入的世界,巧藝感到非常的疲憊,不可否認的是,巧藝的父母很愛她,盡自己最大的努力,都想讓巧藝過上好的生活,但這份愛帶給巧藝的可能更多的是壓抑和自卑。這其實也表現出了為人父母的心酸與無奈,就像有一句話說的:“你是第一次當孩子,那我們何嘗不是第一次當父母呢?”

書中還有許多不同遭遇的孩子,比如茉莉,他的母親強勢而嚴厲,總是對他下指導棋。從茉莉的國小,國中,高中,考研,工作,結婚,生子,一步步都在他母親的掌握之中,甚至又想以同樣的方式來對待茉莉的孩子,但茉莉這次都沒有服從她的母親,她為她的孩子反抗,希望他有一個快樂的童年。陳小乖的母親自私冷漠,将孩子視為生命的負擔,不願回應陳小乖對母愛的渴望,陳小乖是一個獨立、學習很好的學生,他的這種成熟是同齡人少有的,但他做的這一切都隻是他換取母愛的途徑,希望得到母親的關心和愛護,但是最終得到的卻是後悔生下你這樣一句話。陳小乖無法接受,但不得不接受,最終他變成了一個自我放逐的人。

紀小弟的母親以自己規劃的目标和節奏逼迫他照張學習,用對待姐姐身上的教學方式複制粘貼到他身上,絲毫不考慮紀小弟的興趣和需要,一味的要求他照章學習若娃的母親緊迫盯人,而若娃更是意識到認定女兒有多動症,照顧生病的女兒是母親生命的價值。而蔡漢偉的故事更讓我低回不已,他曾經也為因為擁有一個好母親驕傲不已,但好景不長行,母親變成了魔怪,強行介入他的朋友圈,母親炙熱的愛讓漢偉成為了友情的絕緣體,最終被世界放逐。

總而言之,愛是一種能力,然而,夫妻的方式需要學習,有些愛可以像練習曲在一遍遍的演練中逐漸完備。然而,父母對孩子的愛卻不允許有練習,那麼怎麼做才是正确的教育方式呢?作者在書中也告訴所有的讀者,你可以給予孩子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想法,把選擇權還給孩子,這才是父母應該做的。那到底應該怎麼做呢?

一是給孩子自主權。父母都想要孩子聽取他們的意見,但首先要做到的事,學會傾聽,互相尊重,不要以上司的姿态交流,尊重孩子的言論,如果隻是簡單的說教,沒有互相傾聽,隻會讓孩子感覺到壓力。除了産生逆反心理,當孩子與父母的想法出現分歧時,父母可以給出自己的意見,與孩子讨論,但最終做決定的是孩子,因為這是他們的人生,沒有人可以替代

總而言之,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相反,每個父母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世俗卻将他們捆綁在一起,要雙方都無法喘息,是以我們要學會适度的松綁,多些傾聽,少些批評,多些贊美,才能樣子,家庭更加和諧,讓母親子都能輕松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