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那他是谁的孩子呢?

作者:晚笙

世界上最大的伤害是什么呢?有人说是欺骗,有的人说是隐瞒……但我认为是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却在一言一行中不断伤害你,更让人伤心的是,这个人还是你的至亲之人。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说实话,刚开始我是被这本书的书名吸引了,我的孩子不是我的孩子,那他到底是谁的孩子呢?带着这个疑问,我翻开了这本书。

据我了解,这是一本家庭教育类书籍,是台湾作家吴晓乐所写,该书的简体中文版上市一周就广受关注,其同名电视剧更是斩获五十四届金中奖五项大奖,获得豆瓣8.4的高分,被誉为亚洲版的黑镜,由此可见,该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力,更是引发了许多人的共鸣。

该书的写作背景是台湾作家吴晓乐在做家庭教师八年时间里接触到九个典型问题的九种典型亲子关系的相处模式。

有体罚家庭、控制狂家庭、过度保护家庭、阶级焦虑家庭、假面家庭、单亲创伤家庭、重男轻女家庭、望子成龙家庭和制造优等生家庭。

文中深刻揭露了这些不同的家庭因追逐分数的考试制度而逐渐扭曲的亲子关系,以分数决定成败,忽略孩子个体差异性的故事。

从整体来看,作者每个故事的开场都营造悬念,开启想象不见张牙舞爪,没有虚闻矫情,淡描实说却高潮迭起,文中的每一则故事都像是一场生命的恶斗,书中的每一个孩子,无论他们在世俗认定中是成功还是失败,他们的生命都烙印着奋战过后的痕迹。书中的每位母亲形象各异,都是以爱为名的刽子手,从局外人的角度,我也能深刻体会到,什么叫做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却做着伤害你的事。

在故事的开头,作者引用了纪伯伦先知论孩子的一段话:

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

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

他们是借你们而来,

却不是从你们而来,

他们虽和你们同在,

却不属于你们。

这段话点明了《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书名的由来,但也告诉了所有的父母,孩子是借你们而来,他们是一个完整的,有独立思想和人格的个体,是独立于父母意志之外,并不是谁的所属物。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会羡慕某个家境优渥的家庭,在外人眼中他是如此的光鲜亮丽,但事实真的如此吗?眼镜仔就是这样,小圆妈可以将他照顾的很好,给他请一对一的家庭教师,但是眼镜仔考试成绩不如他意,就会遭到毒打,而她的家庭教师也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他,久而久之,他的所有表现都让所有人认为她是一个笨孩子,但是作者觉得他不是笨,他只是一个被吓坏的,失去信心的孩子。

每个父母都希望给自己的孩子最好的生活,特别是穷人家的孩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拼了命的要送孩子去补习,上学费高昂的私校将家里的全部希望都压在孩子的身上,孰不知孩子会被父母这份爱压的无法喘息。他们也是才十几岁的孩子,但是却不得已早早的面对生活。

巧艺就是这个例子,母亲的工作是在茶园采茶,父亲是干拉保险的,家境并不富裕,或许你会有疑问,为什么一个家境并不富裕的家庭会花昂贵的学费拼了命都要送孩子去私校读书呢?

在巧艺父母身上可以得知他们曾经吃过学历上的亏,得知私立学校对待家长和学生更加积极时,他们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私校。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孩子也有虚荣心,他们也会因为父母的职业或者是家庭条件不够优渥而自卑,而在私校读书,这种自卑被无限放大。

巧艺深感与同学之间的差距很大,大到可以说是两个世界的人,她每天要做的是用自己的方式拼了命融入一个与它格格不入的世界,巧艺感到非常的疲惫,不可否认的是,巧艺的父母很爱她,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都想让巧艺过上好的生活,但这份爱带给巧艺的可能更多的是压抑和自卑。这其实也表现出了为人父母的心酸与无奈,就像有一句话说的:“你是第一次当孩子,那我们何尝不是第一次当父母呢?”

书中还有许多不同遭遇的孩子,比如茉莉,他的母亲强势而严厉,总是对他下指导棋。从茉莉的小学,初中,高中,考研,工作,结婚,生子,一步步都在他母亲的掌握之中,甚至又想以同样的方式来对待茉莉的孩子,但茉莉这次都没有服从她的母亲,她为她的孩子反抗,希望他有一个快乐的童年。陈小乖的母亲自私冷漠,将孩子视为生命的负担,不愿回应陈小乖对母爱的渴望,陈小乖是一个独立、学习很好的学生,他的这种成熟是同龄人少有的,但他做的这一切都只是他换取母爱的途径,希望得到母亲的关心和爱护,但是最终得到的却是后悔生下你这样一句话。陈小乖无法接受,但不得不接受,最终他变成了一个自我放逐的人。

纪小弟的母亲以自己规划的目标和节奏逼迫他照张学习,用对待姐姐身上的教学方式复制粘贴到他身上,丝毫不考虑纪小弟的兴趣和需要,一味的要求他照章学习若娃的母亲紧迫盯人,而若娃更是意识到认定女儿有多动症,照顾生病的女儿是母亲生命的价值。而蔡汉伟的故事更让我低回不已,他曾经也为因为拥有一个好母亲骄傲不已,但好景不长行,母亲变成了魔怪,强行介入他的朋友圈,母亲炙热的爱让汉伟成为了友情的绝缘体,最终被世界放逐。

总而言之,爱是一种能力,然而,爱人的方式需要学习,有些爱可以像练习曲在一遍遍的演练中逐渐完备。然而,父母对孩子的爱却不允许有练习,那么怎么做才是正确的教育方式呢?作者在书中也告诉所有的读者,你可以给予孩子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把选择权还给孩子,这才是父母应该做的。那到底应该怎么做呢?

一是给孩子自主权。父母都想要孩子听取他们的意见,但首先要做到的事,学会倾听,相互尊重,不要以领导的姿态交流,尊重孩子的言论,如果只是简单的说教,没有相互倾听,只会让孩子感觉到压力。除了产生逆反心理,当孩子与父母的想法出现分歧时,父母可以给出自己的意见,与孩子讨论,但最终做决定的是孩子,因为这是他们的人生,没有人可以替代

总而言之,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相反,每个父母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世俗却将他们捆绑在一起,要双方都无法喘息,因此我们要学会适度的松绑,多些倾听,少些批评,多些赞美,才能样子,家庭更加和谐,让母亲子都能轻松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