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别把玩具當教具,玩是孩子的“工作”,挑選時記住這四點

作者:西柚媽媽

孩子為什麼要玩玩具?

玩玩具就是一種生活方式,乃至是人生大事。

我在學習兒童認知心理學時,讀到一本由美國兒童心理學家——凱西·赫什-帕塞克(Kathy Hirsh-Pasek)寫的《遊戲天性——為什麼愛玩的孩子更聰明》,這本書裡多次證明了“玩玩具對孩子認知發展有影響”:

别把玩具當教具,玩是孩子的“工作”,挑選時記住這四點

比如,嬰幼兒的玩玩具是他在對世界進行獨立探索,這形成了對世界如何運作的初步了解。

我記得在養育大兒子時,剛開始比較無知和急躁,特别是七八個月大時喂他吃飯,他剛剛學會坐,卻一點也不肯老實坐着,吃飯時非得拿個玩具讓他邊玩邊吃。

别把玩具當教具,玩是孩子的“工作”,挑選時記住這四點

一旦他拿到玩具,他十分興奮,卻又不好好把玩,而是不停地把玩具扔在地上,如果你任由玩具躺在地上他會不停咿咿呀呀,讓你撿起來,然後周而複始。

一頓飯下來,我的老腰都要斷了。他吃飽沒有我不知道,但我是氣飽了。

等我學了心理學,我才明白他為什麼這樣做,他正在通過玩具認識這個世界。

到了二胎雙胞胎,我就明白了嬰兒喜歡拿着玩具,不停地往地上扔。

别把玩具當教具,玩是孩子的“工作”,挑選時記住這四點

這個時候我不阻止她們。我知道她們是在做實驗,

“如果我松開這個東西會發生什麼?它掉在地上了。那麼,是不是每一回都這樣?”

她們就是在對運動建立最初的感覺。當然我作為玩具的一部分,為了我的老腰,我會在玩具上綁根橡皮筋友善撿起來。

你會發現孩子在玩玩具時,不僅僅是在玩玩具,更像是在研究與學習。

别把玩具當教具,玩是孩子的“工作”,挑選時記住這四點

比如兩歲的時候,孩子們喜歡敲敲打打,他們被力學現象和聲音的變化吸引。這是被兒童歸納推理能力的試驗證明過的結論。

再比如,玩積木的時候,他們會通過兩塊正方體的積木拼起來,組成一個長方體,開始建立幾何概念了。

别把玩具當教具,玩是孩子的“工作”,挑選時記住這四點

赫什-帕塞克說:“關于玩耍的實驗研究表明,遊戲、數學了解能力的增長和數學成績的提高之間有着密切的關系。如果缺乏玩耍,兒童的數學了解能力将會嚴重落後。”

這本書還給了我一個啟示:兒童的焦慮和抑郁,很可能是和遊戲時間減少有直接關系的。

40年前,一個美國學齡前兒童的玩耍時間是40%,到了1997年,就縮減到了25%,還有将近一半的學校取消了課間休息,美國兒童的焦慮水準就是在這個時候急劇上升的,抑郁病例已經提前到了9歲。

别把玩具當教具,玩是孩子的“工作”,挑選時記住這四點

相信如果比較關注兒童心理健康的中國父母,應該也早就發現了在中國,我們也有這樣的困擾,也有可能更嚴重。畢竟現在有些學校,“為了孩子的安全”甚至要求孩子課間非必要不要離開座位。

愛玩、有機會玩兒的孩子不隻是更聰明,他們因為對于世界的獨立和熱情沒有被打斷,可以發展出更好的自控力和自我激勵能力。

别把玩具當教具,玩是孩子的“工作”,挑選時記住這四點

是以我們要保衛孩子玩玩具的權益,真心誠意地給孩子選點兒他認為好玩兒的玩具,而不是買什麼讓他“赢在起跑線”上的玩具。

别把玩具當教具

我見過擁有一屋子各式塑膠槍的男孩,也見過三分之二床位都放着布娃娃的女孩,當然那些津津樂道于給孩子買益智玩具的家長才是最常見的。

中斷孩子的遊戲,搶走孩子的玩具,避免他們“玩物喪志”,又或者是把他們手裡的玩具強行換成學習教具這樣的事,相信很多家長沒少幹。

别把玩具當教具,玩是孩子的“工作”,挑選時記住這四點

有時候很諷刺,家長對自己的生活經常迷茫,卻對孩子需要什麼顯得那麼自信。

不要把玩具當教具。

玩具和孩子的語言、想象力發展大有關系。“玩”就是孩子的工作,“玩”本身,就是促進學齡前孩子各方面發展的最有效途徑,這已經是兒童發展心理學等科學的主流認識。

相反,雖然很多玩具制造商都會标榜自己的玩具能教孩子學習,但實際上都并沒有靠譜的研究成果作為根據。

别把玩具當教具,玩是孩子的“工作”,挑選時記住這四點

很多标榜為“早教機”的玩具都有聲光功能,能講故事,能唱歌,能跳舞。這看似“省媽”的玩具,其實并不一定“省事”。

因為有研究發現,孩子玩聲光電玩具時,注意力會被玩具強烈的刺激所吸引,和大人的交流,以及創新的玩法比較少。建議這類玩具少買一些。

别把玩具當教具,玩是孩子的“工作”,挑選時記住這四點

1歲半到6歲的孩子,最喜歡的遊戲是假裝遊戲,也就是過家家。假裝遊戲對孩子的語言、想象力大有好處。而很多簡單的玩具都可以是孩子過家家的工具。

對于2-3歲的小齡寶寶,可以多用仿真玩具,比如娃娃、扮家家酒的廚房玩具。但也不要過于精細,比如娃娃的角色、表情都十分明顯,孩子就沒有發揮的餘地了。這就像是中國古代的山水畫,要适當留白,才有想象的空間。

别把玩具當教具,玩是孩子的“工作”,挑選時記住這四點

對于4歲寶寶,既有仿真玩具又有非仿真玩具比較好。

對于5-6歲寶寶,隻放非仿真玩具能讓寶寶開展更多語言遊戲和假裝遊戲。非仿真材料比如一些盒子、紙闆、積木和橡皮泥。

别把玩具當教具,玩是孩子的“工作”,挑選時記住這四點

而孩子的玩具箱裡不要功利的塞滿益智玩具,不是拼圖就是樂高,要不就是積木,稍微來一些看似無用的玩偶也不會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很多所謂益智類的玩具,問題就在這兒,它們在本質和功能上都是單一和趨同的,隻提供唯一正确的答案,相當于是在向孩子灌輸某一種技能。

别把玩具當教具,玩是孩子的“工作”,挑選時記住這四點

什麼樣的玩具是好玩具?如何挑選玩具

市面上流行的智能玩具五花八門,有能體驗虛拟現實的VR玩具,能遙控飛行的玩具無人機,能實作智能對話的機器狗、機器人等等。

别把玩具當教具,玩是孩子的“工作”,挑選時記住這四點

另外,還有這兩年大火的可程式設計機器人,孩子們可以通過學習簡單的程式,來組裝機器人并且控制它們的動作。

現在家長挑選玩具不僅僅是拼圖、積木、七巧闆這樣的傳統玩具。

别把玩具當教具,玩是孩子的“工作”,挑選時記住這四點

最近幾年流行的,是主打科學啟蒙的“STEAM玩具”。STEAM是科學、技術、工程、藝術、數學這五個詞的英文首字母縮寫,這類玩具就是圍繞這幾個概念發展出來的。

我兒子就買過三盒這樣的科學玩具。

别把玩具當教具,玩是孩子的“工作”,挑選時記住這四點

我陪他自己動手連接配接電路、組裝紅綠燈、DIY望遠鏡,或是做化學小實驗,孩子一邊玩兒,一邊就記住了玩具背後的科學知識。

當然這些玩具是他讀國小後才感興趣的,在他幼稚園的時候,他對于這些實驗盒子一點興趣也沒有。

是以,什麼樣的玩具對孩子來說是好玩具?

首先,最重要标準是:看孩子是否會跟玩具發生足夠多的互動,比如跟玩具說話、給玩具設定拟人化角色等。提醒你,重點不在于具體什麼玩具,而在于孩子對這個玩具反應。有的孩子非常願意和娃娃玩過家家,但有的孩子就對娃娃不感興趣,不願意互動。

别把玩具當教具,玩是孩子的“工作”,挑選時記住這四點

第二,發散性的、開放性的玩具要比非開放性的玩具好。也就是沒有固定玩法的玩具更好。

比如,木棍可以被假裝成魔法棍,也可以當作隐身草……類似的玩具還有沙土等等。能玩出更多花樣,孩子很容易把玩具想象成各種東西,進而也增加了孩子的掌控感。這樣,玩具就能激發出孩子潛在的認知能力、情感能力,并進行有效的整合。

不要因孩子的性别限制了孩子接觸不同種類的玩具,而且我建議你主動讓孩子接觸些傳統上不屬于自己性别的玩具,這對孩子的潛力發揮大有好處。因為男孩女孩在出生時,大腦并沒有根本的差別,孩子的潛力是否得到充分發揮,跟後天與周圍環境互動有很大關系,比如說男孩子也可以讓他們接觸娃娃,女孩子也可以讓她們接觸汽車模型,男孩也可以成為服裝設計師,女孩說不定也很想成為汽車工程師呢。

别把玩具當教具,玩是孩子的“工作”,挑選時記住這四點

第三,不太建議買過于自動化的玩具。

如果一個玩具孩子隻能按一兩個按鈕,然後隻能觀看它表演,那就是過于自動化了。這樣的玩具擺在玩具店可能會很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但買回家以後很快就會被孩子扔到一邊。因為孩子不知道除了按按鈕,還能做什麼。

第四,玩具不要太複雜,衡量标準是孩子想怎麼擺弄都可以,即使出現問題,也能靠自己解決。

比如,木棍斷了一截,孩子一看,就可以想“那就當成筷子吧!”但如果是電動玩具因為電子零件問題出故障了,孩子對着玩具隻能束手無策。因為這些玩具所包含的知識已經超過了他們的能力,這樣的玩具會讓孩子産生無助、煩躁的情緒,自然沒什麼好處。

結語:不管玩具多麼有趣,你與孩子的互動都比玩具更重要

為孩子買新玩具,玩具的聲音、形狀和顔色應多種多樣。玩法簡單和複雜的玩具要根據孩子的年齡決定,并且有利于孩子的成長發育。

别把玩具當教具,玩是孩子的“工作”,挑選時記住這四點

記住,不管玩具多麼有趣,你與孩子的互動都比玩具更重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