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IoT】産品進階之路:什麼是産品思維?

産品思維主要包括使用者和疊代。

1、使用者

使用者延伸出來的問題是如何認知使用者,以及如何為使用者創造價值。

我們要能夠知道哪些是使用者需要的、符合使用者預期的,哪些是使用者喜歡的、使用者讨厭的,然後判斷如何提供真正有價值的功能或者服務。

1.1、使用者的認知分兩個層面

第一個層面是微觀的,這包括使用者畫像、使用者場景和使用者心智。

我們要說得出來使用者是什麼樣的人,性别、年齡、籍貫、教育程度、生活和工作狀況等。基于這些基礎特征,再做進一步推斷,他會遇到什麼樣的場景,以及在這個場景下,他會如何考慮問題。

第二個層面是宏觀的,需要對使用者群體進行拆解分層。

大多數産品都可以從各種不同次元區分使用者:

對于社交産品來說,有流量使用者和付費使用者;

對于電商産品來說,有喜愛遊戲和二次元的宅男使用者,以及喜愛健身和運動 的男性使用者。

從産品的生命周期來看,使用者也是可以拆分的,同一個使用者會經曆接觸産品、注冊産品、新手、老使用者、流失等不同的階段,在不同的階段,他們的産品需求和預期都是有天壤之别的。

當我們能從不同的次元拆分出不同的使用者後,我們可以做一些基本的評判,例如,哪些使用者是我們的核心使用者,以及他們的需求是什麼。接下來,我們就可以有針對性地關注使用者價值。

1.2、使用者價值

使用者價值是使用者的主觀感受,是使用者認為産品或服務能否解決問題的主觀想法。我們不僅要創造邏輯上能夠幫助使用者解決問題的産品和服務,還要確定使用者了解和認可我們的産品和服務的價值。

從使用者視角看到的使用者價值,從産品設計的視角看,是不同的,這就引出了産品價值。

需要關注的第一個問題是,使用者價值的存在并不等于産品價值就存在,這可以用俞軍老師的價值公式來解釋:産品價值=(新價值-舊價值)-遷移成本。

另外,我們還要考慮個體價值與産品群體價值的關系,我經常使用這個公式:産品價值=平均創造的使用者價值×覆寫的使用者量。

1.3、使用者體驗

在實作使用者價值的過程中,我們要關注使用者體驗,使用者體驗并非隻是炫酷的視覺效果,而是讓使用者使用體驗的整體感受更好。

使用者體驗最重要的事情在于做出分層,區分哪些是可用性,哪些是易用性,哪些又是使用者的穩定性訴求。對使用者不同程度的體驗需求,我們要區分滿足,而不是“事無巨細地進行極緻體驗”。

正因為如此,超預期體驗并非網際網路産品必不可少的構成部分,要在具體情況下判斷是否需要。

2、疊代

疊代延伸出來的問題是,我們要去嘗試、檢驗和摸索,基于科學的方法和思維優化更新我們的産品。

疊代是執行的概括,是認知使用者和判斷如何創造價值後的步驟。在産品執行中,核心是要有疊代思維與相較更基礎的科學思維。

疊代思維的核心思想:如果隻有使用者思維而不考慮疊代思維,可能會陷入産品經理個人主義的設計思路。沒有人天生就是産品決策專家,不可能做出永遠正确的決策,是以我們大多數情況下依然需要具備對産品和使用者的敬畏心,依賴大量的使用者回報和資料調研來做出更好的判斷,持續優化産品。

在優化産品的過程中,還可以借鑒成熟的科學方法去研究使用者和産品。

refer:《産品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