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同樣是文化輸出,《流浪地球2》導演一句話,撕掉了韓流的“假面”

文|令狐伯光

之前連續寫了兩篇關于南韓電影發展的問題,一個是電影南韓本身發展上面面臨的困境。國内很多人會說人家南韓電影通過網上早走上世界啦。另一個就是南韓電影通過Netflix走上了國際了。

這對于南韓文化産業卻産生虹吸效應,南韓創作者出走海外,為了迎合外國觀衆導緻作品在在本土遇冷。剩下的創作者為了市場又迎合觀衆,于是裁縫和娛樂化内容,又搞得作品本土觀衆都不愛看了。

這些導緻南韓資本不願意投資,創作人才出走海外,本土作品的創意匮乏,創作瘋狂裁縫和娛樂化,觀衆更加的不買賬————這樣就形成了惡性循環,韓流發展明顯遇到了困境。

這一切的背後就是南韓約5200萬人口,還算不錯的經濟,但文化市場規模早發展到巅峰。

好比南韓不是沒有龐大的娛樂公司,相反偶像這塊世界數一數二,但偶像娛樂在文化産業當中占比不高,像2022年南韓唱片出口額超2.3億美元,加上什麼演唱會,什麼衍生,也不會高多少。

不管南韓娛樂行業多麼發達,終究沒有孕育出強大的流媒體平台。韓流是借着Netflix等美國流媒體,還有娛樂資本走向世界的,最後就又繞回到那個發展困境。

僅僅3年,“韓流”就撞了南牆?中國流媒體就是答案

2月22日,愛奇藝(下稱桃)那邊公布了去年第四季度的營收,結果就是淨利潤達到8.6億元,同比扭虧。要知道,前幾年這個平台每年宣傳虧損多少億,現在居然開始賺錢了(沒有洗的意思,作的惡這裡先不講)。

去年四季度它有6部爆款劇《卿卿日常》《縣委大院》《風吹半夏》《唐朝詭事錄》《罰罪》《浮圖緣》。這個長視訊還是内容為王,有内容就有流量,然後就有錢賺,然後有後面的一切。

平台扭虧為盈的具體措施有三個,其一是裁員。其二是減少或者砍掉腰部項目,作品制作方和投資平台走分賬模式,減少投資風險,其三是用最大的力量的做頭部、做内容。

這三點對于國産劇的發展很重要,2023年目前優秀劇就有《平原上的摩西》《狂飙》《顯微鏡下的大明》等。國内流媒體平台裡,有一個還沒多少人注意到的微小差别:那就是桃在做内容上,相對更尊重合作的創作者以及觀衆(内容制作,而不是内容消費層面)。

企鵝走的走的是做遊戲的路子,砸錢壟斷大IP,然後靠流量來引流收視率。是以企鵝的劇大部分都是來自熱門IP的改編,故事本身的流量夠大,劇本身内容有好有壞,玩的就是隻要我壟斷了流量入口,哪怕喂shi你也得吃那套路。

大IP全在我手上,哪怕我拍的爛,原作粉也沒的選擇。

國産劇目前還是賣集數的販賣模式,那邊為了一部電視劇利益最大化。一些熱門劇集注水嚴重,本來45分鐘給你剪成30分鐘,各種廣告和注水。當然,桃做的惡都一樣,有些甚至更嚴重,但在内容這塊相對更尊重創作者。

2019年,在《隐秘的角落》采用美劇卡點,不管時長模式大獲成功過後。今年又出了一部同樣的劇《平原上的摩西》。這部劇共6集,每集1個多小時,它就是6個多小時的文藝片。

導演就是拍文藝片的,它時長沒有被砍得七零八落,也沒有為了商業妥協内容,平台沒有對導演藝術追求有什麼幹預,它就這樣放出來了。這種重原創,砍掉購買版權,大力投資頭部内容真的開始上道了。

國内稱王,海外與網飛一決高下?中國流媒體與“文化輸出”

這些年中國經濟不錯,14億人口的巨大市場,它們決定中國流行文化哪怕競争大,但容量大,上限也高。像中國愛優騰芒4家長視訊流媒體平台;還有五家一線電視台加央視總台,無數弱點的電視台。

是以,大家别看前幾年各家平台叫苦一年虧損多少億,大家千萬别信這套,真不行了你給我倒閉啊。說到底,瘋狂燒錢還不是為搶占市場,你看一陣閃轉挪移後居然賺錢了。這種大市場才能讓你充分的競争、成長、調轉方向後成功。

這個經濟發展、人口數量和市場規模才是文化産業能否繁榮的根本。

上面為何說《平原上的摩西》,因為你能賺錢才能去追求藝術。我看到這部劇的時候是有些震驚的,别說騰優芒沒這種劇了,我們市場有多少年沒有這樣一部節奏慢、有藝術追求,完全不管商業的文藝劇(國産電影生态不同,文藝片有海内外電影節)。

有龐大的本土市場支撐,文化産業才可能出海,現在網友口中的“文化輸出”。國内“流媒體”平台2016年左右全是在國内繞錢搶版權,IP和大明星,在2019年才開始做幫海外版。

這裡查到一個2021年泰國的資料,泰國隻有7160萬人口,這個數很亮眼了

而且這個數ju還是一年多以前的

大陸其它流媒體平台在泰國的增長率也很喜人,另外其它東南亞國家越南不用多提、馬來西亞、緬甸、寮國,高棉,印尼等國家中劇也很火熱。比如在印尼,企鵝的占比率也是令人意外的很争氣。

網飛占比24%,企鵝占比22%,雙方可以說打得難解難分了。

桃和鵝在東南亞市場已經開拓得相當成熟了,不管是app網站搭建還是内容多樣性,現在桃鵝都在投資東南亞本土劇放自己平台播了,早就過了單純輸出中劇的階段,可能有人沒有懂這個意思?

中國的流媒體平台已經像Netflix投資韓劇放平台播一樣,開始投資東南亞本土國家一些劇集定制播出,其中像《黑幫少爺愛上我》成績不錯。同時還翻拍中國IP,再到購買像《吹落的樹葉》《漫步雲端》等多部熱門泰劇獨播權。

有人問我們為何看不到?這就像桃投資的《逆局》等台劇一樣,我們這邊環境導緻很多自己資本投資的作品,自己觀衆卻看不到。

這些都是流媒體平台剛好是“疫情”三年完成的發展,現在随着放開還有中國經濟發展的調整,回春。我預測國内流媒體對于文化内容的輸出,再到投資海外的内容生産,應該都會加快而不是倒退。

韓流戰勝華流,韓影吊打香港電影?但是,代價是什麼

文化輸出的内容我也寫過很多遍,隻要“文化輸出就是對的”和“強行要求别人認同”,這都是把自己擺在一個低一級被人文化獵奇的位置,這個思維本身是有問題的,中國是有走出去的能力和底蘊也有讓人慕名而來的傲氣。

費勁心血去服務外國觀衆,難道比服務好本國觀衆更重要嗎?

《流浪地球》導演郭帆就有非常清晰的認識,并且開創中國科幻,建立中國影視工業,全面建設中國流行文化産業鍊。是以,他們前所未有的成功。

香港電影的發達是建立在經濟基礎上的,内地一發展,香港影視業落寞,開放自由市場競争不是關鍵,本質是香港經濟基礎不行了。

文化産業發展一定和經濟、國力、人口甚至和政治聯合起來看的,你會發現國家強大了就有一切,本土市場越做越大,卷不動了就要去吃别人的市場,那時候自然就文化輸出了。而不是在沒有強大基礎的情況下,自己一畝三分地都搞不好還去眼饞别人。

3年“疫情”發生了很多事,正好也是“韓流”在世界大放異彩的3年。國内網友讨論很多,文化輸出傳播開來并且形成一種集體共識。李子柒是文化輸出,《原神》是文化輸出,然後和“韓流”比華流就是答辯——

本人有段時間也是其中一份子,但正好做這行的,而且從來用發展眼光看問題。前兩年就有審視流行文化發展和輸出這回事,經曆這三年文化産業的起起伏伏,今年《流浪地球2》和春節檔的爆發,再到現在查資料發現“韓流”發展的困境。

我最終發現一個東亞,準确來說落後國家文化輸出的一個巨大陷阱——文化迎合。

大家都是從港片時代走過來的,上世紀8090年代是香港電影巅峰時代,因為外部大事件導緻文化市場遭遇沉重打擊:後來成龍等人不是走出去,但外國觀衆隻對你動作片,功夫片感興趣,于是瘋狂迎合。

内地市場好歹撐了香港喜劇片、古裝片和警匪片等十多年。

結果,香港電影人沒有借内地市場發展出成熟的文化産業,相反各種騷操作——這客觀上是鎖死港片多方位發展,當《戰狼2》《流浪地球》後中國内地青年導演強勢崛起,香港電影人一看:我丢!

于是又瘋狂迎合内地觀衆隻拍我們還買賬的警匪大片,直到現在我們都不買賬了。

2023年的南韓電影,韓流發展已經遇到當初港台流行文化相似的困境了。但因為經濟,人口和市場規模,我預測會好一些,但是韌性有多久就要看了。

香港電影,韓流“文化輸出”困境?我們早就該清醒了

說實在的,我覺得現如今還執着文化輸出的人,确實更像是一種得不到外界認可的文化焦慮,追求認可無可厚非,但我希望這些人能認識到一點: 對于西方文明、好萊塢電影工業以及歐美普通觀衆,無論是當初的香港電影、2015年後的韓流。

甚至看似越來越堅挺的日本二次元,整個亞洲文化于他們而言不過是“文明的他者”,一個由他們主導的世界體系下一個彰顯包容的裝飾,這個裝飾由誰來代替都無所謂。 與其追求成為别人的他者,倒不如讓影視人踏踏實實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服務好本國觀衆先。

現在是繼香港電影後又一個韓流快要倒在面前了,我們曾經陷入過迎合性輸出的陷阱。

也就是第五代,第六代的電影。不過,我覺得這些作品藝術成就很高,屬于特殊時代的特殊文藝表達,雖有所迎合但也是自己的文化藝術,一如崔健開啟的中國搖滾一樣,你就不能否認它特殊時代的特殊文化藝術,何況成就還高。

00年代那些帶着濃厚東方主義色彩的“中國大片”,迄今為止海外市場仍然票房最高,但中國觀衆都看得出不是為國内觀衆而拍的,而是為“文化輸出”拍的。但這一階段,我仍然覺得有可取之處。

直到《金陵十三钗》《長城》等作品,這套邏輯達到了巅峰。

結果我們有強大的國力,龐大的人口和市場,最後現實是美國和西方都不要你的迎合,反而和你打貿易戰。恰好此前一年的《戰狼2》橫空出世,此後一年《流浪地球》出現,中國新一代創作者早就不想迎合了。

說起來,教員帶領新中國的成立把“獨立自主”寫入國家基因。結果經曆後30年,我們就開始在走彎路,幸好這些年新一代青年重新走了回來。

最後,中國流行文化是有稽核,還有很多的問題。

但是韓流,它也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