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超越“本分”:美國強大背後的女性密碼

超越“本分”:美國強大背後的女性密碼

超越“本分”:

美國強大背後的女性密碼

1645年4月13日,一個普通的日子。時任馬薩諸塞總督的約翰·溫斯羅普在日記中寫下這麼一段:康涅狄格地區哈特福德的主事霍普金斯先生來訪波士頓,他的夫人多年來一心一意投入閱讀寫作,著作是不少,卻落得身體孱弱、神志恍惚。縱然丈夫對她關愛有加,奈何發現問題已經為時過晚。

溫斯羅普接下去的評論很是經典,他定義了“女人的本分”:

“如果她按照女人的本分管好家務,而不是超越自己的天職去做那些隻适合腦力更強的男人們該做的事,她本可以保住心智,也可以在上帝安排她的位置上修身養性,讓自己變得更加有用,也更有尊嚴。”

這時,溫斯羅普來到美洲不過15年,應該還算是一個搬到大洋這邊來居住的英國人吧。他對女人的這種看法還是沿襲英國人的,也是那個時代地球人所共有的。

人類社會的麻煩向來是千千萬萬,男女平權的事根本就一直輪不上,差不多要等到20世紀,才算排到了日程上。在北美殖民地,人們一天到晚操心的是自己的罪能不能被寬恕,死後到底是上天堂還是下地獄。清教徒們活在這個世界,卻不認為自己屬于這個世界。

不過話說回來,觀念說到底是現實的産物,形勢總是比人強。在北美那種窮鄉僻壤的特殊環境裡,現實生活的壓力正在一點一滴地修正和改造原有的觀念,殖民地女人在各個方面都有些與衆不同的表現,她們正在潤物無聲地開創着美國婦女的獨特傳統。

首先表現在宗教上,這在當時是頭等大事。由于對聖恩的同樣渴望,對聖潔生活的同樣需求,女人在馬薩諸塞同樣可以成為教會的正式成員,她們由此獲得了一種信仰和身份的平等。

《女士接力:美國變革者》第一位傳主安·哈欽森的故事就這樣發生了:女人成為異見領袖,擁有大批追随者,影響大到足以讓當局感到不安。這在那個時代的其他社會中大概不多見吧。

超越“本分”:美國強大背後的女性密碼

▲安·哈欽森(1591-1643)

哈欽森是一位特立獨行的思想者,這樣的婦女顯然大大超出了溫斯羅普對女人本分的定義,但她卻真實地出現在早期的馬薩諸塞,而且産生了真實的影響。

她被正式審訊,并且被允許為自己辯護,最後,她被逐出了殖民地,因為初創的殖民地經受不起這種神學異見的沖擊,更經受不起一個不守婦道的女人的挑戰。

為了友善閱讀《聖經》,殖民地的女孩在5至7歲時都要和男孩一起上學認字,但是7歲以後的教育機會便截然不同了。

男孩成績好的話,可以再去上7年的文法學校,其後還可能進大學深造。女孩的學業則到此為止,轉而學做針線,至多也隻能去接受私人教育。可是不管怎麼說,女孩子畢竟不是文盲了,這在當時的世界上依然是領先的。

在經濟方面,荒野的開拓筚路藍縷,因陋就簡,一個窮人家是養不起閑人的,女人必須參加勞動。即便是南方莊園的女主人新大陸最接近淑女的人物,也往往承擔着照看和安頓奴隸的大量瑣事。

女人有了貢獻,就有可能對家庭事務擁有發言權,在家中的地位也就更加平等。同時,在家庭之外,殖民地的女人也有機會獨自謀生:自己開店、掌管生意、當保姆,這些都被視為女人的正當營生,就是說女人有獨立的經濟出路。

在婚姻方面,殖民地自然是堅守一夫一妻的基督教倫理,一度甚至不允許獨身。在那個年代的新大陸,一個人能活到四五十歲大概就算壽終正寝,壽命短,死亡率高,無論男女,一生結婚兩三次很平常,生一堆孩子也剩不下幾個。生存狀态如此,生生死死乃平常事,家庭頻繁重組,婦女的地位也相應變得平等:社會不存在對寡婦的歧視,她們在丈夫死後可以繼承财産,可以帶着财産再嫁,富有的寡婦往往是紳士們求偶的理想對象。

就這樣,各種客觀條件疊加的結果是,殖民地塑造出一種相對舊世界而言略有變異的新女性,布爾斯廷就此寫道:“有充分證據表明,以殖民地時期的美國婦女跟英國婦女相比,她們在廚房以外的活動中起着更加多樣化、更加活躍、更加出色的作用,而且總的來說,也更有成效。”

超越“本分”:美國強大背後的女性密碼

▲美劇《1883》劇照

男女的社會角色曆來是内外有别,人類的世界似乎被分隔成兩個部分外面的社會是男人的天地,家庭的四牆之内則是女人的活動場所。而北美殖民地社會由于它初創、單薄、簡陋,反而為婦女打開了一道側門,使她們能夠悄悄地邁出家庭,在履行女性傳統角色的同時,關注到社會上的事情。

然而,又如布爾斯廷所言:“殖民時期的婦女比其後時期的婦女在許多方面更有成效,她們在職業生涯和公共生活中的作用也更為突出,這種情況直到20世紀才又重制。”

女性的悲哀正在于此,她們的解放之路不會一次性完成,殖民地婦女的新傳統沒有能一直發揚光大下去,而是随着社會的發展有起有落。

然而,美國女性從未放棄對自由平等的追求,各個時代的女性先驅奮發圖強,曆經數百年堅韌不屈。從她們的故事中可以看到,她們不僅自己活出精彩,更是帶領廣大女性完成百年接力,隻為争取一個男女平權的新社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