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美國花14年時間研究“钴彈”,一顆足以毀滅世界,最後為何放棄了

作者:宇宙觀察室

在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選一下“關注”,既友善您進行讨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援。

曾經美軍進行了一項神秘的研究計劃,他們在某個秘密地點,進行了長達十四年的科學研究。這項計劃被認為是美國國防史上最雄心勃勃的計劃之一,它的目标是制造一種可以完全摧毀世界的武器。

這聽起來太瘋狂了,但是在戰争時期,國家之間的競争是非常激烈的。美國作為一個超級大國,必須保證自己的安全。

是以,他們希望制造一種能夠摧毀任何對手的武器——钴彈,來保護自己。接下來,我們就看看它究竟是什麼?

美國花14年時間研究“钴彈”,一顆足以毀滅世界,最後為何放棄了

钴彈是什麼?

钴彈是一種特殊的核武器,它的設計目的是産生大量的放射性塵埃,進而污染廣大的地區,并造成長期的輻射傷害。钴彈的概念最早由實體學家西拉德在1950年2月26日的一個廣播節目中提出。

美國花14年時間研究“钴彈”,一顆足以毀滅世界,最後為何放棄了

钴彈的原理是在一個氫彈的外殼上包裹一層普通的钴金屬(59 Co),當氫彈爆炸時,次級反應産生的中子會使钴轉變為高度放射性的钴-602,這種同位素有着5.27年的半衰期,并且會釋放出伽馬射線和貝塔粒子。

美國花14年時間研究“钴彈”,一顆足以毀滅世界,最後為何放棄了

氫彈爆炸時産生的高溫高壓會将钴-60蒸發成氣态,并随着風向擴散到全球各地。這樣就形成了一種“放射性鹽”,可以污染土壤、水源、植物和動物,對人類和其他生物造成緻命或嚴重影響健康和基因變異等後果。

美國花14年時間研究“钴彈”,一顆足以毀滅世界,最後為何放棄了

钴60有多危險?

钴60是一種高度放射性的同位素,它可以發出伽馬射線和貝塔粒子。伽馬射線是一種穿透力極強的電磁輻射,它可以穿透人體和大多數物質,并對生物組織造成嚴重損傷。貝塔粒子是一種高速運動的電子或正電子,它可以與原子核發生反應,并釋放更多能量。

美國花14年時間研究“钴彈”,一顆足以毀滅世界,最後為何放棄了

钴60對人體和環境有很長時間的影響。它的半衰期(即衰減到原來一半所需時間)約為5.27年。這意味着,在爆炸後至少需要幾十年才能消除其輻射效應。而且,如果爆炸發生在平流層(約10-50公裡高度),那麼钴60将随着風向和氣流分布到全球各地,并降落到地面或水面上。

根據科學家們的計算,如果使用100兆噸當量(相當于20億顆廣島原子彈)的钴鹽化氫彈,并将其分散到全球各地爆炸,那麼可能會産生足夠多的钴60來殺死所有陸地上和海洋表面上的生物 。

這種情況下,地球将變成一個無人區,隻有一些能耐受高輻射的微生物或昆蟲可能存活下來。但是,這種情況非常不現實,因為制造和運輸如此大規模的“钴彈”需要巨大的資源和技術,并且很容易被發現和阻止。

美國花14年時間研究“钴彈”,一顆足以毀滅世界,最後為何放棄了

更可能的情況是,钴彈被用作一種威懾性或報複性的武器,用來對付某個國家或地區。例如,如果一個國家擁有幾枚钴彈,并威脅要對敵對國家進行核打擊,那麼敵對國家就會面臨一個艱難的選擇:要麼屈服于威脅,要麼承受滅頂之災。

或者,如果一個國家遭到了核攻擊,并決定以牙還牙,那麼它就可以使用钴彈來造成更大的傷害,并讓敵人付出更慘重的代價。

美國花14年時間研究“钴彈”,一顆足以毀滅世界,最後為何放棄了

美軍為什麼要研發钴彈?

美軍研發钴彈的動機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作為一種威懾手段,二是作為一種終極武器。

在冷戰時期,美國和蘇聯之間存在着核戰争的危險。雙方都擁有大量的核武器,并且不斷進行核試驗和核競賽。

為了防止對方首先發動核攻擊,雙方都建立了互相保證毀滅(MAD) 的戰略思想。也就是說,如果一方使用核武器攻擊另一方,另一方也會進行報複性核打擊,進而導緻雙方都遭受滅頂之災。這樣就形成了一種平衡狀态,使得任何一方都不敢輕易挑起核戰争。

美國花14年時間研究“钴彈”,一顆足以毀滅世界,最後為何放棄了

然而,在這種平衡狀态下,也存在着不穩定因素。例如,在1950年代末至1960年代初期間出現了“飛彈差距”(missile gap) 的說法,指美國在洲際飛彈數量上落後于蘇聯,并且無法有效防禦蘇聯飛彈攻擊。這使得美國感到自己處于劣勢,并擔心蘇聯可能利用其優勢發動突然襲擊。

為了增加自己在核戰争中的優勢或者至少保持平衡狀态不被打破, 美國開始尋求新型核武器或者改進現有核武器。

美國花14年時間研究“钴彈”,一顆足以毀滅世界,最後為何放棄了

其中一個想法就是開發能夠造成更大範圍和更長時間影響的核武器,就是钴彈。钴彈的概念最早由實體學家西拉德在1950年2月26日的一個廣播節目中提出,他警告說,如果有人制造出一批钴彈,并将它們投放到全球各地,那麼就可以消滅人類。

他認為,這種武器是一種“終極武器”,可以使得任何一方都不敢發動核戰争,因為後果太可怕了。

美國花14年時間研究“钴彈”,一顆足以毀滅世界,最後為何放棄了

美國軍方對西拉德的想法感興趣,并開始了“钴彈”的研發工作。據報道,美國在1951年至1964年期間進行了兩次“钴彈”試驗 。

第一次是在1951年9月12日,在加拿大薩斯喀徹溫省薩斯卡通市附近的一個地下實驗室中。這次試驗使用了一個小型的鈾-235原子彈和一層厚度為0.5英寸(約1.27厘米)的钴金屬外殼。這個原子彈産生了20千噸當量的爆炸能量,并将部分钴轉化為钴-60。這次試驗并不是為了測試钴彈的殺傷效果,而是為了驗證其可行性和安全性。

美國花14年時間研究“钴彈”,一顆足以毀滅世界,最後為何放棄了

第二次是在1964年5月25日,在太平洋上空進行的“多米尼克二号”(Dominic II)系列核試驗中的“朱利葉斯”(Julius)事件 。這次試驗使用了一個大型的氫彈和一層厚度為0.25英寸(約0.64厘米)的钴金屬外殼 。

這個氫彈産生了410萬噸當量的爆炸能量,并将部分钴轉化為钴-60。這次試驗是為了測試钴彈的殺傷效果,以及其對環境的影響。據估計,這個氫彈釋放出了約1.3克的钴-60,相當于5.2×10^17個貝克勒爾(Bq)的放射性物質。

美國花14年時間研究“钴彈”,一顆足以毀滅世界,最後為何放棄了

钴彈的原理是利用核爆炸産生的中子輻射來激發钴金屬外殼中的钴-59原子,使其變成放射性同位素钴-60。

钴-60有一個半衰期為5.27年的β衰變過程,可以發射出高能量的γ射線和電子。這些γ射線和電子可以穿透人體和物體,造成嚴重的輻射損傷。

而且,由于钴-60在空氣中可以形成氧化物粉末,并随風飄散到大氣層中,它可以污染大範圍的土地、水源和生物鍊,導緻長期的放射性污染。

美國花14年時間研究“钴彈”,一顆足以毀滅世界,最後為何放棄了

如果有人使用一批足夠多的钴彈,并将它們投放到全球各地,那麼就可能造成一種被稱為“核冬天”的現象 。

“核冬天”是指由于大量核爆炸産生的灰塵、煙霧和碳黑等顆粒物遮擋了太陽光線,導緻地球表面溫度急劇下降、農作物歉收、動植物滅絕等後果。加上钴彈産生的高劑量輻射和污染,人類很可能無法在這樣的環境中生存。

美國花14年時間研究“钴彈”,一顆足以毀滅世界,最後為何放棄了

是以,西拉德認為,如果有人制造出一批钴彈,并将它們投放到全球各地,那麼就可以消滅人類。

他希望通過這種極端的假設來喚起人們對核戰争危險性和不道德性的認識,進而促進和平與合作。他也希望通過這種想法來阻止任何一方真的制造和使用钴彈。

美國花14年時間研究“钴彈”,一顆足以毀滅世界,最後為何放棄了

其實除了美國,蘇聯、英國、法國等核武器擁有國曾經研究過或考慮過制造“钴彈”。

  • 蘇聯:蘇聯在1954年首次試驗了“鹽化”核武器,在1956年又進行了更大規模的試驗。蘇聯也曾經計劃制造一種能夠産生巨大輻射污染效果的“清潔”氫彈。
  • 英國:英國在1957年進行了一次名為“格蘭特島”的核試驗,其中使用了铯作為“鹽化”劑。英國也曾經考慮過使用鋅作為“鹽化”劑來增加輻射效果。
  • 法國:法國在1968年進行了一次名為“卡諾普斯”的核試驗,其中使用了銻作為“鹽化”劑。法國也曾經考慮過使用铋作為“鹽化”劑來增加輻射效果。

為什麼最終發現此路不通?

雖然钴彈威力強大,但各國最終放棄了對钴彈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钴彈太重太大。要制造出足夠威力的钴彈,需要大量使用稀有且昂貴的金屬元素———鈾、锂、氘、氚和钴。這些元素不僅難以擷取和加工,而且會增加武器本身的重量和體積,使得它們難以裝載在飛機或飛彈上。

美國花14年時間研究“钴彈”,一顆足以毀滅世界,最後為何放棄了

钴彈太殘忍太危險。钴彈的目的不是為了摧毀敵方的軍事目标,而是為了殺死敵方的平民,并造成長期的環境災難。這種武器不僅違反了國際法和人道主義原則,而且可能引發全球性的核戰争,導緻人類自我毀滅。

美國花14年時間研究“钴彈”,一顆足以毀滅世界,最後為何放棄了

钴彈太難控制太不穩定。钴彈的效果取決于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比如爆炸高度、風向、氣候、地形等。

如果爆炸位置或時間有所偏差,钴彈可能會對自己方或第三方造成傷害。而且,钴彈一旦引爆,就無法收回或停止其輻射效應。

美國花14年時間研究“钴彈”,一顆足以毀滅世界,最後為何放棄了

綜上所述,美軍最終意識到钴彈是一種不切實際、不道德、不可靠的武器。而且,钴彈的制造和運輸也存在着巨大的技術難度和安全風險。是以在1964年正式終止了這項計劃,并沒有真正制造出任何一顆“钴彈”。

美國花14年時間研究“钴彈”,一顆足以毀滅世界,最後為何放棄了

結語

這件事情給我們帶來了深刻的啟示。人類發展了許多新技術,但是我們需要謹慎地使用它們,避免因為一時的榮耀而付出沉重的代價。

毀滅世界的力量并不在于武器本身,而是在于人類自身。這項研究計劃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它讓我們認識到了我們需要更加謹慎地對待科技的發展,不能讓科技的發展超過人類的道德底線。我們需要将科技發展用于更有意義的事情,為人類的福祉做出更多的貢獻。

美國花14年時間研究“钴彈”,一顆足以毀滅世界,最後為何放棄了

最後,讓我們一起反思這個世界上的戰争和沖突。我們可以學習曆史,反思人類的錯誤,通過和平方式解決問題,而不是使用武力。

毀滅世界的武器并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它隻會給世界帶來更多的痛苦和災難。讓我們共同呼籲,不再使用戰争和暴力,用和平的方式來解決人類面臨的問題,為全人類的幸福和安全而努力。

好了,本期内容到這裡就結束了,看完這期别忘了給我們點贊,關注和轉發。謝謝您的支援,下期更精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