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跪下認錯能讓美國放棄制裁?日本對美國的服軟,究竟換回了什麼?

作者:探秘曆史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選一下“關注”按鈕,友善以後持續為您推送此類文章,同時也便于您進行讨論與分享,您的支援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跪下認錯能讓美國放棄制裁?日本對美國的服軟,究竟換回了什麼?

文|張潤晨

編輯|t

引言

近年來,美國聯合它的東西方盟友一起對大陸發動了貿易戰,大舉制裁中國企業。從特朗普到拜登政府,對中國企業的制裁力度不斷增加,到2024年4月,拜登政府已将319家中國企業拉入“黑名單”。

有的人感受到壓力之後,一度冒出了這樣的言論“向美國認錯或許能讓美國放棄制裁?”

提出這樣言論的人或許還不明白一個道理,“真理隻在大炮的射程之内”,百年近代史,清朝向列強低頭認錯,換來的是什麼?

若要認真地讨論這個問題,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日美貿易戰,日本向美國服軟,或許就是最好的例子。

跪下認錯能讓美國放棄制裁?日本對美國的服軟,究竟換回了什麼?

(日本)

一、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二戰後的美國社會對于日本的态度是極其仇視的,這種态度就像是一戰後的法國人對德國的态度一樣,恨不得直接将其肢解。而事實上,戰後的日本所面對的局面,比起凡爾賽體系下的德國隻能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按照美國的戰後布局,日本應當是一個類似于奧地利的“中立國家”,而中國和南韓才是美國在亞洲大陸上的橋頭堡。

是以戰後美國對日本執行了非常嚴苛的懲罰,包括要求巨額賠償方案,在完全不考慮日本經濟的情況下肢解日本财團,在文化上對日本進行“民主化改革”。

戰後前五年的日本經曆了一段經濟凋敝的困難時期,但是随着中國内戰的結束和北韓戰争的爆發,日本的處境突然就發生了改變。從1948年開始,美國開始改變對日懲罰性的經濟政策,而是轉而開始扶持日本經濟。

跪下認錯能讓美國放棄制裁?日本對美國的服軟,究竟換回了什麼?

(道奇)

美國要求日本執行的“道奇路線”并沒有完全考慮日本的實際經濟環境,強行将日本改為出口導向型經濟雖然穩定了日本的貨币和通貨膨脹,但是也導緻日本陷入了經濟蕭條。

但是緊接着因為北韓戰争給美軍帶來了巨大的軍購需求,日本便通過幫助美軍生産軍火和後勤物資迎來了戰後首次經濟大發展,史稱“朝戰景氣”。

美軍的軍購需求,在當年占到了日本出口額的27%,日本從此嘗到了出口的甜頭。與此同時,日本和美國之間的經濟聯系也變得愈發緊密。在日本經濟起飛的前期,日本對于美國的依賴要遠高于美國對日本的依賴程度。

因為日本需要從美國引進技術,還需要從美國進口大量的原材料,是以美國是能夠拿捏日本經濟的。1955年,日本經濟已經恢複到了戰前最高水準,日本政府開始嘗試擺脫美國的經濟控制。

跪下認錯能讓美國放棄制裁?日本對美國的服軟,究竟換回了什麼?

(日本)

1956年政府提出了“電力五年計劃”,主要是由石油發電徹底取代國内的煤炭發電,這一計劃進而導緻了日本工業裝置的更新換代。裝置需求盤活了朝戰景氣後死氣沉沉的日本經濟,并且由此引發了“神武景氣”。

“神武景氣”後緊接着就是“岩戶景氣”,因為裝置的整體提升以及曠闊的市場需求,使得日本各大企業在民用消費品領域大展身手。汽車,半導體收音機,電視和冰箱等家用電器開始取代紡織品成為日本的主要對外出口品。

1965年,日本首次實作對美貿易順差。日本經濟急速膨脹之後,“伊奘諾景氣”開始,這是日本曆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高速經濟增長時代,也是日本經濟的黃金時代。

跪下認錯能讓美國放棄制裁?日本對美國的服軟,究竟換回了什麼?

(日本)

1968年,日本GDP總量超過聯邦德國,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此後日本一直保持自己的經濟地位直到二十一世紀。1970年,日本在造船,半導體收音機,電視機等領域已經占據世界第一位,在鋼鐵,汽車,合成橡膠等領域位居世界第二。

當時日本的資金足夠将美國全部土地購買三遍,而日本商人的确也大量赴美購買資産。巅峰時期,就連美國帝國大廈和世貿大樓都是日本資産,山口組甚至都能到拉斯維加斯購買賭場。

此時,美國終于開始警惕日本了。

跪下認錯能讓美國放棄制裁?日本對美國的服軟,究竟換回了什麼?

(日本)

二、卑躬屈膝救不了日本

事實上美國對于日本的首次經濟制裁并非發生在七十年代,而是1956年。

當時日本紡織業逐漸恢複,日本紡織品大量流入美國市場。是以美國輕工業協會要求國會限制進口日本紡織品,同年日本政府為了避免沖突激化,主動實行“紡織行業自願出口限制”。

但是美國卻并不願意就此善罷甘休,1957年日本政府迫于壓力和美國簽署了《日美棉織品協定》,日本紡織業就此開始沒落。這也是戰後美國第一次對日實施經濟制裁,日本政府雖然卑躬屈膝,但是卻并未獲得想要的結果。

而在七十年代,日本對美的巨大貿易順差使得美國一步步的陷入财政赤字危機,美國正在漸漸成為全世界最大的債務國,而日本則在漸漸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債權國。這一情況必須有所改變,否則美國必然霸權不保。

跪下認錯能讓美國放棄制裁?日本對美國的服軟,究竟換回了什麼?

(日本)

1974年,美國出台《1974年貿易法》其中最大的變動在第301條,這一條款授予美國可以對其他他認為“不公平貿易”的國家進行調查,并且可以做出任何“合理的”反制報複。這也算是美國“長臂執法”的一個開始,1975年美國開始對日本實行“301調查”。

美國開始對日本汽車,半導體,鋼鐵等行業展開單邊制裁,這次制裁要遠比六十年代的那一次緻命得多。除此之外,美國政府開始了對日本的漫長“反傾銷訴訟”,意在進一步縮減日本對美出口。

在制裁開始的初期,日本政府依然采取了“息事甯人”的态度。日本政府的第一步是更改自身的統制型經濟,解除出口限制并且對美全面打開市場。日本是希望通過“我讓你進來”的方式換取“你讓我進去”,但是毫無疑問的是,這并不足以讓美國感到滿意。

跪下認錯能讓美國放棄制裁?日本對美國的服軟,究竟換回了什麼?

(日本)

不久後,日本開始自設“出口上限”,但是這并不意味着日本就不打算掙錢了。

日本政府打得算盤是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加大日本企業的對外投資,因為在日本國内生産商品是有“出口上限”的。是以這些市場主要在美國的日本企業,隻能将自己的生産端轉移到美國或者其他國家。

中國、新加坡以及馬來西亞等國家,均在這一時期承接了大量的日本企業的生産端。而日本的高端制造業則大量的轉移到了美國本土,并借此實作“在美自産自銷”。國内則将主要産業轉移為知識密集型産業,同時将出口對象鎖定到剛剛崛起的中國,借此減少與美國的貿易摩擦。

然而即便日本政府為了緩和對美貿易關系做出了如此多的努力,但是這一次美國就是鐵了心的一定要讓日本經濟徹底崩盤。是以無論日本政府如何卑躬屈膝,最終都不可能換來美國放過日本。

跪下認錯能讓美國放棄制裁?日本對美國的服軟,究竟換回了什麼?

(廣場協定)

三、匯率大戰

八十年代美國開始對日本進行“匯率總決戰”,也就是嘗試通過讓他國貨币升值的方式,促成他國産品在國際市場上失去競争力。除了日本之外,聯邦德國、法國以及英國也被納入攻擊範圍,隻不過當時日本才是美國的攻擊重點。

“匯率總決戰”的最終結果是1985年于紐約廣場酒店被簽署的《廣場協定》,日本經濟就此走入注定的悲劇。但是僅僅隻是一個《廣場協定》還不足以讓美國感到滿足,1987年2月,還是這些國家,又一起簽署了《盧浮宮協定》。

這份協定徹底蕩平了日本産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絕對優勢,短期内美國對外出口額迅速擴大。美國進入了“值得懷念的八十年代”,但是在洛杉矶和紐約跳着健美操的美國群眾們,他們不會想到自己在八十年代的快樂生活,其實是建立在其他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停滞的基礎之上的。

跪下認錯能讓美國放棄制裁?日本對美國的服軟,究竟換回了什麼?

(日本泡沫經濟)

而在兩次協定之後,日本資本迸發出了極其強烈的求生欲,大量資本轉向新加坡和香港等地區。那些沒能成功逃出日本的資本也開始轉而進入房地産和金融領域,日本經濟開始全面“脫實向虛”。

雖然這在短期内使得日本經濟并沒有大規模衰退,甚至依然保持着較為強勁的發展趨勢,但是同時也進一步拉高了日本的房産泡沫。而兩次匯率協定同時也沒有完全解決日本對美的貿易順差,是以在九十年代美國再次逼迫日本簽署了《美日結構性障礙協定》。

這一協定授予了美國“指出日本經濟存在的問題,并且要求日本政府予以改正”的權力,日本政府事實上将自己的經濟自主權徹底賣給了美國。1991年,也就也是協定簽署的一年後,日本房地産泡沫徹底破裂,沒錯就是美國人戳破的。

跪下認錯能讓美國放棄制裁?日本對美國的服軟,究竟換回了什麼?

(日本經濟崩潰)

日本的經濟幻夢在1991年徹底破産,緊接着到來的就是“失去的十年”、“失去的二十年”甚至“失去的三十年”。在南韓實作“漢江奇迹”的同時,日本就像是一條懶洋洋的秋田犬,窩在了角落裡一動不動。

誠然,如今的很多人認為美國在七八十年代對日本的經濟制裁并沒有我們所說的那樣嚴重,日本今天照樣還是發達國家,依然還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但是很多人刻意無視的是,當時的日本本應擁有更好的經濟和生活。

曾經的日美貿易戰,日本一再退讓,不僅沒能換來美國的寬容,反而是讓美國得寸進尺,最終将日本踩進泥坑,換回了美國經濟的欣欣向榮。

再到如今的中美貿易戰,大家換到美國的角度想想,面對一個弱者,你不會從它身上撈取更多的利益嗎?

參考資料:

[1]陳曉曉.日美貿易戰中日本的應對措施研究[D].華中師範大學,2020.

[2]龔峰.日美貿易戰對日本經貿的影響[J].中國商論,2020,(08):101-102.

[3]廉德瑰.中美貿易戰與日美貿易摩擦及同盟悖論[J].亞太安全與海洋研究,2020,(01):14-26+2.

[4]李瑞飛.日美貿易戰對中美貿易博弈的借鑒及啟示[D].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2018.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