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跪下认错能让美国放弃制裁?日本对美国的服软,究竟换回了什么?

作者:探秘历史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跪下认错能让美国放弃制裁?日本对美国的服软,究竟换回了什么?

文|张润晨

编辑|t

引言

近年来,美国联合它的东西方盟友一起对大陆发动了贸易战,大举制裁中国企业。从特朗普到拜登政府,对中国企业的制裁力度不断增加,到2024年4月,拜登政府已将319家中国企业拉入“黑名单”。

有的人感受到压力之后,一度冒出了这样的言论“向美国认错或许能让美国放弃制裁?”

提出这样言论的人或许还不明白一个道理,“真理只在大炮的射程之内”,百年近代史,清朝向列强低头认错,换来的是什么?

若要认真地讨论这个问题,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日美贸易战,日本向美国服软,或许就是最好的例子。

跪下认错能让美国放弃制裁?日本对美国的服软,究竟换回了什么?

(日本)

一、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二战后的美国社会对于日本的态度是极其仇视的,这种态度就像是一战后的法国人对德国的态度一样,恨不得直接将其肢解。而事实上,战后的日本所面对的局面,比起凡尔赛体系下的德国只能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按照美国的战后布局,日本应当是一个类似于奥地利的“中立国家”,而中国和韩国才是美国在亚洲大陆上的桥头堡。

因此战后美国对日本执行了非常严苛的惩罚,包括要求巨额赔偿方案,在完全不考虑日本经济的情况下肢解日本财团,在文化上对日本进行“民主化改革”。

战后前五年的日本经历了一段经济凋敝的困难时期,但是随着中国内战的结束和朝鲜战争的爆发,日本的处境突然就发生了改变。从1948年开始,美国开始改变对日惩罚性的经济政策,而是转而开始扶持日本经济。

跪下认错能让美国放弃制裁?日本对美国的服软,究竟换回了什么?

(道奇)

美国要求日本执行的“道奇路线”并没有完全考虑日本的实际经济环境,强行将日本改为出口导向型经济虽然稳定了日本的货币和通货膨胀,但是也导致日本陷入了经济萧条。

但是紧接着因为朝鲜战争给美军带来了巨大的军购需求,日本便通过帮助美军生产军火和后勤物资迎来了战后首次经济大发展,史称“朝战景气”。

美军的军购需求,在当年占到了日本出口额的27%,日本从此尝到了出口的甜头。与此同时,日本和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也变得愈发紧密。在日本经济起飞的前期,日本对于美国的依赖要远高于美国对日本的依赖程度。

因为日本需要从美国引进技术,还需要从美国进口大量的原材料,所以美国是能够拿捏日本经济的。1955年,日本经济已经恢复到了战前最高水平,日本政府开始尝试摆脱美国的经济控制。

跪下认错能让美国放弃制裁?日本对美国的服软,究竟换回了什么?

(日本)

1956年政府提出了“电力五年计划”,主要是由石油发电彻底取代国内的煤炭发电,这一计划进而导致了日本工业设备的更新换代。设备需求盘活了朝战景气后死气沉沉的日本经济,并且由此引发了“神武景气”。

“神武景气”后紧接着就是“岩户景气”,因为设备的整体提升以及旷阔的市场需求,使得日本各大企业在民用消费品领域大展身手。汽车,半导体收音机,电视和冰箱等家用电器开始取代纺织品成为日本的主要对外出口品。

1965年,日本首次实现对美贸易顺差。日本经济急速膨胀之后,“伊奘诺景气”开始,这是日本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高速经济增长时代,也是日本经济的黄金时代。

跪下认错能让美国放弃制裁?日本对美国的服软,究竟换回了什么?

(日本)

1968年,日本GDP总量超过联邦德国,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此后日本一直保持自己的经济地位直到二十一世纪。1970年,日本在造船,半导体收音机,电视机等领域已经占据世界第一位,在钢铁,汽车,合成橡胶等领域位居世界第二。

当时日本的资金足够将美国全部土地购买三遍,而日本商人的确也大量赴美购买资产。巅峰时期,就连美国帝国大厦和世贸大楼都是日本资产,山口组甚至都能到拉斯维加斯购买赌场。

此时,美国终于开始警惕日本了。

跪下认错能让美国放弃制裁?日本对美国的服软,究竟换回了什么?

(日本)

二、卑躬屈膝救不了日本

事实上美国对于日本的首次经济制裁并非发生在七十年代,而是1956年。

当时日本纺织业逐渐恢复,日本纺织品大量流入美国市场。因此美国轻工业协会要求国会限制进口日本纺织品,同年日本政府为了避免矛盾激化,主动实行“纺织行业自愿出口限制”。

但是美国却并不愿意就此善罢甘休,1957年日本政府迫于压力和美国签署了《日美棉织品协议》,日本纺织业就此开始没落。这也是战后美国第一次对日实施经济制裁,日本政府虽然卑躬屈膝,但是却并未获得想要的结果。

而在七十年代,日本对美的巨大贸易顺差使得美国一步步的陷入财政赤字危机,美国正在渐渐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债务国,而日本则在渐渐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这一情况必须有所改变,否则美国必然霸权不保。

跪下认错能让美国放弃制裁?日本对美国的服软,究竟换回了什么?

(日本)

1974年,美国出台《1974年贸易法》其中最大的变动在第301条,这一条款授予美国可以对其他他认为“不公平贸易”的国家进行调查,并且可以做出任何“合理的”反制报复。这也算是美国“长臂执法”的一个开始,1975年美国开始对日本实行“301调查”。

美国开始对日本汽车,半导体,钢铁等行业展开单边制裁,这次制裁要远比六十年代的那一次致命得多。除此之外,美国政府开始了对日本的漫长“反倾销诉讼”,意在进一步缩减日本对美出口。

在制裁开始的初期,日本政府依然采取了“息事宁人”的态度。日本政府的第一步是更改自身的统制型经济,解除出口限制并且对美全面打开市场。日本是希望通过“我让你进来”的方式换取“你让我进去”,但是毫无疑问的是,这并不足以让美国感到满意。

跪下认错能让美国放弃制裁?日本对美国的服软,究竟换回了什么?

(日本)

不久后,日本开始自设“出口上限”,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日本就不打算挣钱了。

日本政府打得算盘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加大日本企业的对外投资,因为在日本国内生产商品是有“出口上限”的。所以这些市场主要在美国的日本企业,只能将自己的生产端转移到美国或者其他国家。

中国、新加坡以及马来西亚等国家,均在这一时期承接了大量的日本企业的生产端。而日本的高端制造业则大量的转移到了美国本土,并借此实现“在美自产自销”。国内则将主要产业转移为知识密集型产业,同时将出口对象锁定到刚刚崛起的中国,借此减少与美国的贸易摩擦。

然而即便日本政府为了缓和对美贸易关系做出了如此多的努力,但是这一次美国就是铁了心的一定要让日本经济彻底崩盘。所以无论日本政府如何卑躬屈膝,最终都不可能换来美国放过日本。

跪下认错能让美国放弃制裁?日本对美国的服软,究竟换回了什么?

(广场协议)

三、汇率大战

八十年代美国开始对日本进行“汇率总决战”,也就是尝试通过让他国货币升值的方式,促成他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失去竞争力。除了日本之外,联邦德国、法国以及英国也被纳入攻击范围,只不过当时日本才是美国的攻击重点。

“汇率总决战”的最终结果是1985年于纽约广场酒店被签署的《广场协议》,日本经济就此走入注定的悲剧。但是仅仅只是一个《广场协议》还不足以让美国感到满足,1987年2月,还是这些国家,又一起签署了《卢浮宫协议》。

这份协议彻底荡平了日本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绝对优势,短期内美国对外出口额迅速扩大。美国进入了“值得怀念的八十年代”,但是在洛杉矶和纽约跳着健美操的美国民众们,他们不会想到自己在八十年代的快乐生活,其实是建立在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停滞的基础之上的。

跪下认错能让美国放弃制裁?日本对美国的服软,究竟换回了什么?

(日本泡沫经济)

而在两次协议之后,日本资本迸发出了极其强烈的求生欲,大量资本转向新加坡和香港等地区。那些没能成功逃出日本的资本也开始转而进入房地产和金融领域,日本经济开始全面“脱实向虚”。

虽然这在短期内使得日本经济并没有大规模衰退,甚至依然保持着较为强劲的发展趋势,但是同时也进一步拉高了日本的房产泡沫。而两次汇率协议同时也没有完全解决日本对美的贸易顺差,因此在九十年代美国再次逼迫日本签署了《美日结构性障碍协议》。

这一协议授予了美国“指出日本经济存在的问题,并且要求日本政府予以改正”的权力,日本政府事实上将自己的经济自主权彻底卖给了美国。1991年,也就也是协议签署的一年后,日本房地产泡沫彻底破裂,没错就是美国人戳破的。

跪下认错能让美国放弃制裁?日本对美国的服软,究竟换回了什么?

(日本经济崩溃)

日本的经济幻梦在1991年彻底破产,紧接着到来的就是“失去的十年”、“失去的二十年”甚至“失去的三十年”。在韩国实现“汉江奇迹”的同时,日本就像是一条懒洋洋的秋田犬,窝在了角落里一动不动。

诚然,如今的很多人认为美国在七八十年代对日本的经济制裁并没有我们所说的那样严重,日本今天照样还是发达国家,依然还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但是很多人刻意无视的是,当时的日本本应拥有更好的经济和生活。

曾经的日美贸易战,日本一再退让,不仅没能换来美国的宽容,反而是让美国得寸进尺,最终将日本踩进泥坑,换回了美国经济的欣欣向荣。

再到如今的中美贸易战,大家换到美国的角度想想,面对一个弱者,你不会从它身上捞取更多的利益吗?

参考资料:

[1]陈晓晓.日美贸易战中日本的应对措施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20.

[2]龚峰.日美贸易战对日本经贸的影响[J].中国商论,2020,(08):101-102.

[3]廉德瑰.中美贸易战与日美贸易摩擦及同盟悖论[J].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2020,(01):14-26+2.

[4]李瑞飞.日美贸易战对中美贸易博弈的借鉴及启示[D].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18.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