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所歡,兩性情感心理學寫作者,寫有情的故事,有趣的陌生人,有料的知識。

什麼是社交?
人與人之間,通過各種方式,各種管道建立的“聯結”就是社交。
包括:情感社交,功利社交。
在人的所有關系裡,其實是可以“分層的”。
-01
每個人的圈子,都有“三六九等”
第一層:父母家人,兄弟姐妹
你的父母,夫妻,孩子,兄弟姐妹,這些就是最内層,也是第一層圈子。
這個圈子對我們而言,是最重要的,是我們一生都在努力奮鬥的目标。
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讓家人過上好日子,給家人更多的陪伴和感情。
第二層:與你有利益結合的夥伴
這樣的人,應該稱之為“合夥人”。
比如:
你們倆一起做生意,開公司,開工廠,一個出錢,一個出能力;這樣的組合,往往能讓你們的關系更長久。
有句話這樣說:
“世上沒有永恒的朋友,卻存在永恒的利益”。
隻要有利益在,你跟合作夥伴之間的關系,就很難輕易結束。
第三層:至交好友
對方是你的知心好友,是你的紅顔或藍顔知己;是你的靈魂伴侶,更是與你三觀相似,志趣相投的人。
跟這樣的朋友相處,最重要的是什麼?
是分寸感。
你們不會講利益,不會輕易談錢,而是保持着理智和克制。
這樣的朋友,可以說是我們“内心情感的寄托”。
他懂你,了解你,能夠傾聽你;同樣,你也能夠為他提供最好的情緒慰藉。
這樣的關系,是家人所不具備的。
第四層:普通朋友關系
比如你身邊的同僚,同學,偶爾有聯系的一些朋友。
跟這些人,你能夠做到最基本的社交禮儀,也會保持一些聯絡和來往。
但是,他們很難走進你的第三層圈子。
第五層:點頭之交
酒肉朋友,或者是一些熟悉卻沒什麼交集的人,這些都是我們最外層圈子裡的人。
這些,就組成了我們一生之中圈子裡的人。
圈子本身就存在“三六九等”。
你對待家人的态度,肯定不會跟那些“點頭之交”的人一樣。
這些差別,本質上是彼此之間的關系,感情,利益是不同的。
-02
人脈的本質是什麼?
人脈也好,社交也好,本質上都是:價值互換。
第一:你有錢
“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在當下的社交環境中,有錢就是一切,大多數人都是“精緻利己的功利主義者”。
隻要能讓自己獲得更多的利益,他們能夠舍棄很多東西,包括感情或尊嚴。
如何讓你擁有人脈?
答案是:你有足夠多的錢。
有錢人,總會跟有錢人一起玩;
沒錢的人,即使你想湊,也很難融進去有錢人的圈子。
就像《三十而已》這部劇中,顧佳擠破了頭皮,終于擠進富太太的圈子。
可拍照時,她依舊是最邊緣的,被忽視的那個人。
C位,永遠屬于比你強的人。
這就是社交的本質。
就像每次你回老家的時候,有錢的人,家裡都是“親戚鄰居”;
沒錢的人,根本沒有人願意多跟你說一句話。
第二:你有用
想要收獲人脈,就必須具備這兩個條件。
你要麼有錢,要麼有用(有能力)。
這一點,在小城市裡“尤其明顯”。
比如說:
在小城市裡,但凡你家裡有個老師,醫生,公務員,事業編,哪怕是水電工,這個時候來麻煩你的親戚鄰居就多了去了。
為什麼?因為你有能力。
這個時候,你就是大家眼中的“人脈”。
換位思考:想要讓你擁有同等的人脈,擁有一些能夠帶給你幫助的人脈,需要什麼?
需要你有他們用得着的能力。
明白了這些,你也就明白了社交的真谛。
-03
如何提高自己的“社交吸引力”?
在異性相處中,一個人的吸引力叫“魅力”。
而在社交中,就稱之為“社交魅力”。
包括:物質條件,能力,性格脾氣,人格魅力。
第一:不要害怕展現自己
即使你再優秀,優點再多,可你是一個“社交恐懼症”,别人又如何能知道你的優勢呢?
就像在學生時代,你不敢舉手發言,哪個老師知道你學會了呢?
隻有學會在恰當的時機表現自己,展現自身的優勢,才能讓你在社交中“經營好自己的正面形象。”
倘若你凡事都是“無所謂”的心态,畏畏縮縮,瞻前顧後,總是逃避。
無論什麼時候,你都是不受歡迎的人。
第二:有趣,有能力,有情緒價值,總得具備一點
這三種能力,都能夠提高你的社交歡迎度。
什麼是有趣?
幽默,正向,能夠給大家帶來歡聲笑語;有你在的地方,大家是快樂的,不會冷場。
沒有你在的時候,大家變得沉默,都默契地想念着你。
什麼是能力?
你的存在,能夠給周圍多數人都帶來一些價值,并且能夠吸引到“比你更強”的人。
什麼是情緒價值?
你是積極的,正向的,具備較高情緒價值的人。
簡單來說就是:高情商,具備較強的共情能力,大家都愛跟你聊天。
今日話題:
你覺得,社交的本質是什麼?
(文章配圖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