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外媒炮轟《流浪地球2》背後的深層原因,是國産科幻片的崛起

文/紫依

作為《流浪地球》IP的忠實影迷,我當然不能錯過《流浪地球2》。大年初一我就奔赴電影院,欣賞這部國産科幻片的天花闆。

都說續集容易出爛片,《流浪地球2》卻輕易打破了這個魔咒。

電影上映六天,票房已破20億,豆瓣開分也高達8.3分,是同檔期最高,也趕超了第一部的7.9分。

當然,耀眼成績的背後,除了肯定,也會有些異樣的聲音。

比如《紐約時報》也對該電影做出了評價,文中處處充滿着不客觀、偏見的言論。

文中認為,《流浪地球2》充斥着中國的民族主義精神。

文中的主要論斷是“失去前作的快樂”、“錯綜複雜的故事情節”、“未煮熟的主題”和“混亂的潛台詞”等等,可這些想法,卻與外國的非官方媒體的評價相距甚遠。

《流浪地球2》的海外評分持續上漲!IMDb評分8.2,爛番茄新鮮度上漲至83%,爆米花指數上漲至95%。

為何外國的官媒和非官媒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評價?

有不少人認為,是因為中國的科幻片已經對美國科幻片産生了一定的威懾,是以他們才這樣抹黑我們的國産電影。

從國外網友的回報來看,《流浪地球2》的上座率很高,幾乎滿場。

翻閱YOUTUbe的評論,随處可見的是外國網友的溢美之詞,“看起來不錯”、“我被震撼了

”,

甚至有人認為,如果第一集是一篇中學論文,那麼這就是博士論文,比阿凡達好多了,這是令人興奮的。

今天就來聊一聊,這部讓國内外為之震驚,代表着中國在科幻片領域異軍突起的傑作,究竟有哪些創新點,與好萊塢式的科幻片有何不同,為何會引得外國媒體的炮轟?

(1)“太空電梯”、“MOSS”等全新的理念,讓人耳目一新

作為一部大格局電影,其精神核心絕不隻有民族主義,更有人類共同體精神。

看完電影之後,我的内心除了震撼,還是震撼。

一方面是為國産科幻片的崛起而驕傲,其制作班底和水準完全不輸好萊塢大片;

另一方面也為電影所反映的大格局而感動,其精神核心十分炸裂。

我不信,有人沒被太空電梯震撼到?

宇宙飛船的概念很多,也多次出現在科幻片中,但“太空電梯”卻是首次被提及且拍攝出來的。

它是縱向的宇宙級高速公路,作為這部電影的重要場景之一,它的構造十分宏偉。

太空電梯一出現,整個電影院的人都不由自主地驚歎一聲。

除此之外,還有MOSS計算機。在這部電影中,550系列計算機絕對是超級看點,而MOSS則是550系列計算機的最新成果。550系列計算機擔負着流浪地球計劃的成功與否的使命,它是整個計劃的指揮和作業系統。作為人工智能的最新成果,moss在面對人類未來的問題時,他的回答是:“這取決于人類的選擇。”

在這些科技狠貨面前,我們不得不驚歎人類科技發展的驚人速度,還有國産科幻片的編劇實力。

(2)這裡沒有個人英雄主義和救世主,而是人類命運共同體最好的展現

《流浪地球2》裡沒有孤膽英雄,沒有救世主,每一次危機都是所有人的共同努力。

在“月球墜落危機”中,由一群50歲以上的航天員在月球上手動引爆炸彈,由技術人員深入海底恢複網際網路得以成功啟動小行星發動機等等。

每個人,每個位置都是不可缺少,無法替代的。

不同于個人英雄主義式的自我獻身,《流浪地球2》更多的是一種情懷。

當沙溢飾演的資深宇航員,前一秒不舍得徒弟上陣執行任務,後一秒又将年輕宇航員勸退,自己站出來說“50歲以上的出列”時,其他國家的宇航員也紛紛響應,最後由全球各個國家自願選出的270名“敢死隊”,集體領了這張“單程票”,在危急時刻完成了任務。

從中國的傳統理念來看,既展現了前輩對後輩的舔犢之情,還有人類一代又一代人使命的接力。

英雄從不會“遲暮“,人類也不乏時代的英雄,但這一次,英雄不是個人,而是一類人;英雄也不隻中國人,而是全球的同類人。

就這,你還會說,中國科幻片的格局不夠大嗎?

中國式的英雄,可以是奮不顧身保護太空電梯的各國戰鬥機駕駛員們,可以是月球上犧牲的各國宇航員們,可以是地球上所有團結起來的人民們。

但是好萊塢式英雄,隻能有一個,而且必須是美國的,最終最大的赢家也隻能是美國的。

至于美國的英雄,可以是富豪,比如鋼鐵俠和蝙蝠俠都是超級富豪級别的,不但有家族産業要繼承,還有揮霍不完的财富;

當然,也可以是科學家,比如說浩克,更可以是普通百姓的變異體——蜘蛛俠。

從英雄的底層邏輯來看,《流浪地球2》顯然給出了一種可能,中國自己的科幻片,絕不是隻産出中國的個人英雄。

堅持的是全人類的團結理念,危機是靠集體智慧一起解決的。

當聯合國政府集體開會讨論危機解決方案時,中國代表周喆直(李雪健飾)拿出一萬五千年前,一根斷裂又愈合的股骨,來勸說大家,“有些人應該被保護,而我們該肩負起照顧他們的責任,這樣人類才能綿延,文明得以持續。”

我相信這一情節的設計是有心、有意的,也是《流浪地球2》與其他主旋律電影的不同之處。

《長津湖》《我和我的祖國》等主旋律電影,更多的是展示中國國力的強大,以及中國人民奮力抵抗外敵的精神,而《流浪地球2》直接将格局放大到世界,給予世界各國一個團結合作的正面形象。

它的主旋律表達并非是打雞血的民族主義,是來自樸素的民族自豪感和自我認同。與好萊塢大片相比,《流浪地球2》展現的是世界各國一起運用科技造福人類的場景。

在電影裡,我沒有看到政治分歧,也沒有看到各國為了核武器而争鋒相對的場面。

本質上,這部電影輸出的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普世價值。

關于各國核武器的保密和研發工作,影片特地留了一個問題:當關鍵時刻,需要全球各國集齊核武器的裝備時,卻發現解密工作耗時耗力,而且開關也不盡相同。

人類不齊心,就無法成功面對地球的災難;

人類不集中資源,就無法很好地解決棘手的問題;

人類不互相信任,就可能導緻一切準備工作功虧一篑。

影片傳遞的價值觀,怎能不正能量,不給那些各自打着小算盤的人,當頭一棒?

3.都談數字生命,但真的“沒有人的文明,沒有任何意義?”

這句話是電影中計算機科學家馬兆對圖恒宇的忠告。

作為550系列計算機科學家,圖恒宇個人的心願,就是給死去的女兒圖丫丫一個完整的人生;但從主流的思想來看,數字生命計劃已經被投票終止了。

是選擇數字生命,還是流浪地球?

數字生命則表示拒絕流浪地球計劃,實作人類的虛拟化,而流浪地球則是帶着地球去到新的家園,人類繼續繁衍生息。

人類的未來是向“實”還是向“虛”?

這取決于人類的選擇。

“沒有人的文明,沒有任何意義。”這句話值得深思。

這個“人”具體是指什麼呢?

我認為指的是人類的情感。因為情感是人類最引以為傲的東西,然而機器卻沒有。

人會在明知理智的選擇是什麼的情況下,仍然沖動地做出情緒化的選擇,而機器不會,數字生命也不會。

人類在面對危機時,這些情感是“隐形”的動力,因為信任也是重要的一環,能發揮出人意料的作用。

這一點,好萊塢的科幻片中也未曾提及過。

結語

《流浪地球2》确實是一部非常成功的科幻電影。

無論是從故事線的安排,還是科技含量的水準高低,以及所反映的社會觀點都是史無前例的前衛與深刻。這樣炸裂的世界觀,正是中國所盼望的那個世界,也是全人類在面對危機時的最好模闆。

在世界未有之大變局中,我們已經站在人類文明的十字路口上,選擇人類未來的按鈕已經在我們手上。

合作還是對抗?和平還是戰争?

我相信這部電影的上映,一定會引起衆多方面的讨論,以及人類對自身的思考。

也許,這一點恰恰是有些國家不願意看到的,這也是外國媒體炮轟《流浪地球2》的主要原因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