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父母不在了,兄弟姐妹想“保持團結”,需要做好一件事

何所歡,兩性情感心理學寫作者,寫有情的故事,有趣的陌生人,有料的知識。

父母不在了,兄弟姐妹想“保持團結”,需要做好一件事

知乎上有個問題:

“父母不在了,兄弟姐妹的感情就會越來越淡嗎?”

很多網友分享自己的家庭經曆。

有人說:父母在的時候,兄弟姐妹感情都不怎麼好;父母不在了,彼此的感情隻會越來越糟糕。

有人說:

父母是維系子女之間感情的紐帶,父母離開了,兄弟姐妹之間就失去了紐帶;彼此都有家庭,精力都會放在自己的小家中。

也有人說:

如果父母離開後,兄弟姐妹之間依舊能有一個“主心骨”,那彼此的感情也不會太糟糕,依舊能保持好的關系。

其實,兄弟姐妹之間想要感情一直穩定處下去,需要“凝聚力”。

這3個字很重要——凝聚力。

什麼是凝聚力?就是兄弟姐妹一群人中,有一個主心骨,說話有分量,能被大家認可的人存在。

父母不在了,兄弟姐妹想“保持團結”,需要做好一件事

有個網友說了他家的經曆。

他父親兄弟姐妹5人,他家是老小。

父親上面有兩個哥,兩個姐姐。

雖然爺爺奶奶已經不在了,但他們幾家人的關系非但沒有變淡,反而比之前走得更近了一些。

原因就在他的大伯。

他大伯就是整個家族的“凝聚力”,充分展現了帶頭大哥的魅力和手段。

每一年,大伯都會張羅着兄弟姐妹幾家人,全都到他家裡聚餐吃飯,雷打不動。

平日裡誰家遇到了困難,有什麼事情,也都是大伯牽頭第一個出面幫忙。

有錢的就出錢,沒錢的就出人,彼此之間的關系始終處于平衡且穩定的狀态。

一個家族的凝聚力,主心骨角色很重要。

有了主心骨,家庭才能越來越團結;

沒有主心骨,彼此都隻考慮自己,那這個家族也會分崩離析。

那麼,該如何增加“凝聚力”呢?

父母不在了,兄弟姐妹想“保持團結”,需要做好一件事

1、有共同的“利益聯結”

利益永遠是最好的捆綁手段。

人性的本質,其實都是“趨利避害”的。

古語雲:

“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如果兄弟姐妹之間,有一個人混得特别好,有錢,有能力,有人脈。

那麼在他的帶領下,其餘的幾個兄弟姐妹也會過得越來越好。

及時他沒有主動幫助兄弟姐妹,也會被大家視為“主心骨”。

在大多數家庭裡,一個人過得好,并且有足夠的能力時,他往往會幫助自己的至親。

能讓一個家族越來越好的事情,誰不想去做呢?

父母不在了,兄弟姐妹想“保持團結”,需要做好一件事

2、增加凝聚力,需要多來往

任何關系,任何人情,本質上都是“你來我往”。

什麼意思?

彼此之間多走動,多交流,多建立一些人情關系,多麻煩一下對方。

隻有保持互動,彼此的關系才能始終穩定維持下去。

比如說:

兄弟姐妹幾個人,即使住得比較遠,但一年到頭也會到每家走動一兩次。

即使沒時間,也會經常給對方開視訊,聊聊天。

這就是互動。

聊什麼不重要,送什麼禮物不重要,重要的是讓彼此心中有這份感情。

你不來,我不往的話,即使再親密的血緣關系,也會随着時間推移越來越淡。

父母不在了,兄弟姐妹想“保持團結”,需要做好一件事

都說“一代親兩代表”。

兄弟姐妹之間的關系親近,子女之間的關系才能親近。

如果連兄弟姐妹平時都不怎麼走動,很少去對方家裡,那子女也會淡忘這樣的親情。

畢竟,感情都是需要經營的。

需要你付出時間、精力、物質和感情。

如果你總是幫助對方,可對方卻不願意給你什麼回饋,時間久了你也不想吃虧。

維持親情關系,其實跟維持社交關系沒什麼太大的差別。

父母不在了,兄弟姐妹想“保持團結”,需要做好一件事

3、多幫忙

每個人都會遇到麻煩,遇到難題,沒有誰的人生始終都是一帆風順的。

當兄弟姐妹遇到了難題,如果你們作為“至親關系”都不願意出面幫忙,那誰還能幫忙呢?

換句話說:

如果你周圍的人都看到了你對待兄弟姐妹的态度,是如何冷漠,如何敷衍,那他們今後也很難跟你交心相處。

他們會想:

“一個人對待自己的兄弟姐妹都這個樣子,他還能真心對誰好呢?”

兄弟姐妹之間增加凝聚力,就需要多幫忙。

遇到了困難,即使你幫不上太多,但也要讓對方感受到你的态度和支援。

父母不在了,兄弟姐妹想“保持團結”,需要做好一件事

今日話題:

父母不在了,兄弟姐妹之間該如何經營關系?

(文章配圖來源網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