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不看舞姿看服飾?春晚舞蹈《錦繡》的争議怪圈

不看舞姿看服飾?春晚舞蹈《錦繡》的争議怪圈

本文作者: 春梅狐狸

聊一下今年春晚裡小範圍引發了一些讨論的舞蹈《錦繡》,取自舞劇《五星出東方》。

不看舞姿看服飾?春晚舞蹈《錦繡》的争議怪圈

PS:去年聊春晚的很快就被舉報侵權了(我記得那次還是以誇為主的呀),今年不知道能撐多久,是以舞劇相關的圖檔會盡量少一點(但那次通知又說我是視訊侵權,可視訊是直接外鍊官方的呀)……搞不懂。

争議的主要是這麼兩個問題——

1,服裝和妝面都有點和風;

2,服裝不符合漢服形制。

1

和風嗎?

說實話,看到講和風的我基本沒看到,反而一直在刷到罵那些說和風的人,從反駁的内容看,大抵還是那些“漢服是和服祖宗”之類的話。

雖然這些人看不到這篇文章,但我還是忍不住勸他們放棄這個話術,因為這麼說其實就等于承認“沒錯,這味道的确是像和服”。不管“像”的原因是不是誰祖宗誰孫子,這麼說都在承認與和服存在相似性的,隻不過誰排在前面誰排在後面罷了。是以,沿用這個話術的,非蠢即壞!

我們要照顧一般人,也就是從不懂服裝、不接觸古裝類資訊的觀衆角度出發,來看看《錦繡》的服裝造型可能會産生相似聯想的是哪些?

首先,應該是舞者的妝面——

其實《錦繡》這段已經上過不少晚會了,對比以往的視訊,似乎隻有春晚把原版的紅眼影去掉了。如果留着這個紅眼影,整體觀感會更有“日本”的感覺。是以,春晚可能已經努力過了。

不看舞姿看服飾?春晚舞蹈《錦繡》的争議怪圈

△ 原版妝容(來自造型師微網誌)

不看舞姿看服飾?春晚舞蹈《錦繡》的争議怪圈

△ 春晚截圖(截圖的時候發現春晚的焦居然都是不準的)

不看舞姿看服飾?春晚舞蹈《錦繡》的争議怪圈

△ 網絡圖檔

這個妝其實之前在《

風起隴西:熱搜上的#Angelababy風起隴西樂伎妝#,究竟是個什麼妝?

》裡已經詳細聊過了,加紅眼影、畫小嘴唇都是《漢武大帝》那會兒跟着日本“創造”出來的。

不看舞姿看服飾?春晚舞蹈《錦繡》的争議怪圈

△ 《漢武大帝》

除了眼妝,這個舞者的發型也是類似《漢武大帝》的套路,頭頂一個大包,用非常大的飾物,空白區使用筷子狀的長簪子,并且一定是多組對插。飾物的圖案設計呢,也喜歡用青銅器、玉器上的,而不區分是否為頭飾所用的。

不看舞姿看服飾?春晚舞蹈《錦繡》的争議怪圈
不看舞姿看服飾?春晚舞蹈《錦繡》的争議怪圈

△ 《漢武大帝》

不過《漢武大帝》都是快20年前的電視劇了,那會兒的認知水準,就算把日本妝整個照搬過來,大家都隻有拍手叫好,那會兒對古裝劇的要求,隻要能湊出一個出處,觀衆就覺得劇組可以保送北大。但現在都什麼年月了,還在設計這種套路,隻能說設計思路太陳舊了。

大陸文藝圈一直都跟風的毛病,尤其是一些被市場叫好叫座過的作品,總覺得跟着這些搞至少不犯錯,反而是觀衆倒是一代代成長起來了。其實春晚越來越不好看,也是這個原因,觀衆成熟了,見得世面廣了,但文藝圈怠惰了,思路狹隘又陳腐。

至于臉上的兩個點,如果要找相似的文物也是能找出來的,但我隻能說,位置不是舞劇裡的這個位置,時代也不是舞劇裡的這個時代,加上元素簡單,化妝師自己瞎點的機率遠遠高出他翻書考證的可能性。

不看舞姿看服飾?春晚舞蹈《錦繡》的争議怪圈

△ 十六國時期伎樂俑

舞劇裡這個服裝對應的時代,妝面并沒有大家想象中那麼多亂七八糟的。又或者說,古人大多數時候都是情緒正常、審美正常、行為正常的普通人類,并不是随時随地搞一些行為藝術。

不看舞姿看服飾?春晚舞蹈《錦繡》的争議怪圈

△ 漢文帝霸陵出土女俑

不看舞姿看服飾?春晚舞蹈《錦繡》的争議怪圈

△ 漢景帝陽陵出土女俑

不看舞姿看服飾?春晚舞蹈《錦繡》的争議怪圈

△ 馬王堆着衣俑

不看舞姿看服飾?春晚舞蹈《錦繡》的争議怪圈

△ 打擊文物成果展

舞者造型和化妝上也是以漢時期審美為出發點,頭飾設計為漢白玉質感紋樣的造型,莊重而典雅,面部是極具漢時期代表性的妝容“長眉紅妝”。大面積運用朱紅色鋪滿眼下及臉頰,隆重且極具氛圍感,“長眉入鬓”,充分展現女子的婉約舒美,同時,漢代的唇妝以小口為美,上窄下寬,圓潤流暢,形如倒扣的櫻桃,深度還原漢時期的文化審美。——北京日報

上面這段引文,是舞劇宣傳的時候說的,是不是熟悉的味道、熟悉的配方。

拜托各位了,你們可以說這些設計是舞台需要,但不要說是什麼曆史根據、什麼中國根基,别吹這些了,真的太尴尬了。

2

和服嗎?

看接下來可能觀感上會令人産生恍惚的就是服裝了。

肯定很多人說,跟和服完全不一樣啊!不過給人帶來“和風”的感覺,并不一定是一模一樣,有時候臨摹反而最走樣。我們要讨論的是那些可能給人帶來“錯覺”的部分。

其中一個是領子。不過現代和服的領子并不這樣,現代和服追求一種近似病态的闆正。

不看舞姿看服飾?春晚舞蹈《錦繡》的争議怪圈

△ 現代和服

不看舞姿看服飾?春晚舞蹈《錦繡》的争議怪圈
不看舞姿看服飾?春晚舞蹈《錦繡》的争議怪圈

△ 浮世繪

但很多人影響裡,和服還是大領口,露着大脖子,這是為什麼呢?除了一些未成年人不該看的片子,另一部分原因是我們早期接觸的和服都是影樓經過改動的,并且出于拍攝需要,總喜歡擦點顔色的邊邊,也就形成了現在你腦子裡想的那樣。

不看舞姿看服飾?春晚舞蹈《錦繡》的争議怪圈
不看舞姿看服飾?春晚舞蹈《錦繡》的争議怪圈
不看舞姿看服飾?春晚舞蹈《錦繡》的争議怪圈

△ 網絡圖檔

但《錦繡》的大領子應該與這類影樓和服關系不大,或者說沒有直接的關系,設計師還是在炒一碗很冷的飯罷了。

因為在十幾二十年前,大陸影樓古裝的領子也開成這樣,隻不過我們喜歡加更寬的領緣。這類古裝也是漢服運動興起以後,一開始主要打擊的對象,在漢服圈裡稱作“影樓裝”的一般就是這類。

不看舞姿看服飾?春晚舞蹈《錦繡》的争議怪圈

△ 《錦繡》(來自造型師微網誌)

不看舞姿看服飾?春晚舞蹈《錦繡》的争議怪圈

△ 網絡圖檔

不看舞姿看服飾?春晚舞蹈《錦繡》的争議怪圈

△ 《母儀天下》

不看舞姿看服飾?春晚舞蹈《錦繡》的争議怪圈

△ 《大秦帝國之裂變》

是以說,《錦繡》的服裝設計和它的造型一樣,非但不新鮮,反而是很陳舊的。我看《五星出東方》舞劇的宣傳說用的都是“在業界最為活躍、創作能力突出、作品受各方認可的主創人員”,唉,真不是人年輕肚子裡裝的就能是新貨啊!

其二,就是腰帶了。

早期古裝會使用比較寬的腰帶,這不僅僅是可以呼應這類古裝整體上使用厚實材料營造古樸感覺的需求,還有利于塑造演員的體态。比較寬的腰帶也可以添加一些裝飾,這在電視這種小銀幕中也比較顯眼。(此外,這類寬腰帶還在結構上有個作用,下文會談到)

不看舞姿看服飾?春晚舞蹈《錦繡》的争議怪圈

△ 《漢武大帝》

不看舞姿看服飾?春晚舞蹈《錦繡》的争議怪圈

△ 《母儀天下》

但随之出現了在這種寬腰帶上加細腰帶的組合(窄腰帶或寬裙頭加細腰帶的組合倒是以前就有),再加上前面的那種領子,就顯得非常和服了。

不看舞姿看服飾?春晚舞蹈《錦繡》的争議怪圈

△ 《漢武大帝》

不看舞姿看服飾?春晚舞蹈《錦繡》的争議怪圈

△ 《大秦帝國之縱橫》

不看舞姿看服飾?春晚舞蹈《錦繡》的争議怪圈
不看舞姿看服飾?春晚舞蹈《錦繡》的争議怪圈

很不幸,舞蹈《錦繡》全部中了。本來普通人對于和服的識别能力就沒多少,可以稱作特征點的(不論對不對吧)就那麼幾個,然後全被踩中了。

你要說設計師冤吧?我相信他們沒想往這方面去努力。但是你說設計師不冤吧?那發出“和風”感歎的觀衆又做錯了什麼。

不看舞姿看服飾?春晚舞蹈《錦繡》的争議怪圈
不看舞姿看服飾?春晚舞蹈《錦繡》的争議怪圈

△ 春晚截圖

是觀衆不學無術是以對和服沒有基本認知?那設計師也沒多有學問的樣子啊!更何況,觀衆都是業餘的、是花錢換享受的,設計師可是專業的、是賺錢又揚名的。

3

漢服嗎?

引發關于漢服的讨論是我沒想到的。我本來以為,春晚難得有這麼偏向古裝的服飾,漢服圈應該會挺滿意的。結果,我收到的回報都是不滿意。

不是不滿意不符合曆史,而是不滿意不符合漢服形制。對此我隻能說,你的槽點,我的槽點,好像不一樣。

比如,這個交領,漢服愛好者們認為不是很交領。

不看舞姿看服飾?春晚舞蹈《錦繡》的争議怪圈

△ 春晚截圖

這個交叉角度可能是模仿一些西漢的俑,隻不過漢俑的領子是層層疊疊,角度也是逐層遞減。舞劇隻做了一層,并且是一個很寬的領子,隻能處理成這樣了,屬于設計師挖坑給自己挑了。

不看舞姿看服飾?春晚舞蹈《錦繡》的争議怪圈

△ 漢景帝陽陵出土女俑

不看舞姿看服飾?春晚舞蹈《錦繡》的争議怪圈

△ 漢服曲裾

還有漢服愛好者覺得曲裾是禮服,不能打着舞台裝的旗号亂改,需要符合深衣剪裁的規則。

但是,出土的曲裾也不符合儒家深衣的規則啊,能不能先讓古人跟儒生們先打一架。之前在《

左衽?右衽?你暴露的正是對服飾史的蠻橫無知!

》裡也說過了,儒家經典規則并不能統一中國曆史,不信教的完全可以不執行啊!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要求舞蹈服飾按照漢服的标準來執行?而且,漢服标準很容易跟曆史會有沖突,到時候我們這些“古墓派”跳出來挑舞蹈的刺(已經跳出來了),應該是先罵設計師還是先罵漢服标準?

從舞蹈露出來的服裝細節看,這個衣服壓根就沒按照正常服飾的思路去做。舞蹈演員轉身的時候可以看到,衣服是類似連衣裙的後拉鍊穿法。

不看舞姿看服飾?春晚舞蹈《錦繡》的争議怪圈

△ 春晚截圖

當然,很多古裝片其實也是這樣,觀看的視覺效果是第一位的,畢竟不是日常服飾。我們之前也聊過,比如《

重新設計古裝?連體、拉鍊、仿日,哪個才是最不可原諒的黑點?

》,漢服在模仿古裝劇戲服的時候,往往會因為這種戲服和正常穿着之間的沖突而産生很多無法調和的沖突。

這個衣服穿好以後,再把我們之前吐槽過的腰帶紮上去。

這個腰帶之是以總是做得這麼寬,是因為這個款式下半身部分是纏繞式的,這樣就要解決腰部會因為纏繞而顯得不美觀、不平整的問題,是以就用寬腰帶蓋一下。漢服也是遇到了這個問題,是以早年的腰帶都是寬腰帶(遮擋)加細腰帶(加強),進而引發了漢服圈曠日持久的争論。

不看舞姿看服飾?春晚舞蹈《錦繡》的争議怪圈

△ 網絡圖檔

不看舞姿看服飾?春晚舞蹈《錦繡》的争議怪圈
不看舞姿看服飾?春晚舞蹈《錦繡》的争議怪圈

△ 漢服曲裾

說白了,這個衣服就是糊了個表面樣子,别說外層不符合漢服了,它裡面就沒有第二層第三層了,更加“禮崩樂壞”。

4

舞蹈服嗎?

有人拿出漢俑舉例,表示做成曆史款也是可以跳舞的,設計師為啥不做?

emm……有沒有一種可能,我們前面也聊了這麼多了,證明設計師頂多是有心拿文物給自己貼金,絕對沒動過一絲一毫複原的念頭。别說按照曆史做,這個表演服差得十萬八千裡了,結構是哪兒哪兒都不對,我就隻說一個誰都能看出來的bug吧——舞蹈服的袖子不夠長。

不看舞姿看服飾?春晚舞蹈《錦繡》的争議怪圈

△ 馱藍山出土舞蹈俑

不看舞姿看服飾?春晚舞蹈《錦繡》的争議怪圈

△ 白家口出土舞蹈俑

不看舞姿看服飾?春晚舞蹈《錦繡》的争議怪圈

△ 大都會博物館館藏舞蹈俑

不看舞姿看服飾?春晚舞蹈《錦繡》的争議怪圈
不看舞姿看服飾?春晚舞蹈《錦繡》的争議怪圈

△ 春晚截圖

從表演服的角度來說,我個人覺得也不是很成功。因為袖子長度不夠,因為選擇的面料太厚,導緻整個舞蹈并沒有呈現出漢代長袖舞所能給人的那種又曼妙又輕盈又古樸的感覺。

整個設計隻是用寬領子、寬腰帶、厚面料、大頭飾,以及配色,做出了厚重粗粝的感覺,并用這種感覺來打造時空上的久遠(是以妝容上才這麼跳、這麼媚,否則整個造型就很沉了)。可是,這種做法也很過時,《大秦帝國》系列幾乎都走這個路線,那都是十幾年前的電視劇了。

不看舞姿看服飾?春晚舞蹈《錦繡》的争議怪圈
不看舞姿看服飾?春晚舞蹈《錦繡》的争議怪圈

△ 《大秦帝國》

服裝設計上的問題,甚至影響了對漢俑形象的還原。比如,它的袖子無法收攏,雙手端起的時候隻能交疊。雖然排成隊列的确很有氣勢,但排成隊列幹啥不震撼呢?哪怕做廣播體操,也都是能拍出這個效果的。

不看舞姿看服飾?春晚舞蹈《錦繡》的争議怪圈

△ 春晚截圖

不看舞姿看服飾?春晚舞蹈《錦繡》的争議怪圈

△ 漢景帝陽陵出土女俑

如果主創們跳出來說,他們就不是想搞漢俑這種,隻是宣傳上給自己貼金,那就當我啥也沒看到。

袖子還限制了舞蹈動作,甩不出去,收不回來,每次都隻能在手臂上做一些纏繞。說實話,就這麼多花樣的話,我甯可去去看戲曲,哪個有水袖的戲拿出來不比這個更有意思啊!

不看舞姿看服飾?春晚舞蹈《錦繡》的争議怪圈
不看舞姿看服飾?春晚舞蹈《錦繡》的争議怪圈

△ 春晚截圖

不看舞姿看服飾?春晚舞蹈《錦繡》的争議怪圈
不看舞姿看服飾?春晚舞蹈《錦繡》的争議怪圈
不看舞姿看服飾?春晚舞蹈《錦繡》的争議怪圈

△ 粵劇《白蛇傳·情》

這種單純把袖子做長,且做得很笨重,知道像啥麼?像高句麗舞踴塚壁畫上的舞蹈。當然,我不是說設計師學的是舞踴塚,我相信設計師可能都沒見過這個墓,但真的殊途同歸了……

不看舞姿看服飾?春晚舞蹈《錦繡》的争議怪圈

△ 高句麗舞踴塚

5

“五星”嗎?

最後,我還有一個私人疑問,這個舞蹈怎麼會是《五星出東方》舞劇裡的呢?你們的時代都不挨着啊!

因為我沒看過這個舞劇,是以不知道這個舞蹈出現的背景是什麼。但這個舞蹈服裝明顯在模仿的是西漢前期,但是“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護膊出土的墓葬年代是東漢末到魏晉時期,偏魏晉。

不看舞姿看服飾?春晚舞蹈《錦繡》的争議怪圈

△ 自《新疆尼雅遺址95MNIM8概況及初步研究》

可能有人會說,老官山漢墓是西漢時期的,用織機背景來跳舞沒毛病。問題是,其實大陸也沒出土别的漢錦織機了,也不能全中國出土的漢錦都是它織的呀。

我不了解舞劇的故事,但希望能圓回來,否則這個bug還挺大的。

春晚舞台效果是模仿根據老官山漢墓出土織機模型複原的大織機進行織造的場景(見《

探尋漢錦織造之謎:一條曲折的學術彎路

》),但搞錯了經緯線。

不看舞姿看服飾?春晚舞蹈《錦繡》的争議怪圈

△ 春晚舞台

不看舞姿看服飾?春晚舞蹈《錦繡》的争議怪圈
不看舞姿看服飾?春晚舞蹈《錦繡》的争議怪圈

△ 拍攝自絲博

每次遇到這類問題,我都不知道該不該挑出來。挑吧,顯得吹毛求疵,好不容易才出這麼個節目;不挑吧,這類節目不就是打着弘揚文化去的麼,讓相關專家把個關,做得嚴謹些,不是基本門檻麼?我都不知道是自己要求高,還是擺爛已成正當。

此外,這個舞劇其實主要的人物應該在精絕國。尼雅遺址出土的服飾幾乎都很完整,照着做問題就不大,包括一些比較有标志性的配飾、文物。

不看舞姿看服飾?春晚舞蹈《錦繡》的争議怪圈

△ 3号墓男女屍狀态(此墓就壓在8号墓上面)

不看舞姿看服飾?春晚舞蹈《錦繡》的争議怪圈

△ 尼雅遺址出土服飾

尤其像“五星”出土的8号墓的男墓主,老早就有學者畫過複原圖了。雖然,我覺得按照這個儲存程度,畫與不畫差别真不大。

不看舞姿看服飾?春晚舞蹈《錦繡》的争議怪圈

△ 8号墓男屍及複原圖

不看舞姿看服飾?春晚舞蹈《錦繡》的争議怪圈

△ 83号墓貫頭杉及複原品穿着效果

但我看了一些設計師微網誌裡的圖,好像跟我的預期有點遠。他似乎在做我不認識的精絕國。

不看舞姿看服飾?春晚舞蹈《錦繡》的争議怪圈

△ 舞劇造型(來自服裝設計微網誌)

我發現我們的設計師,就是喜歡飛,雖然走都不一定能走得很穩當。(PS:這位設計師還是電視劇《漂亮書生》《有翡》《贅婿》《雪鷹領主》的服裝設計)

最後,按照以往的經驗,《五星出東方》的舞劇應該會線上下大賣。給很多隻是去嘗鮮、平時不太有走進劇院經驗的觀衆一個溫馨提醒,買票之前要看一下卡司陣容(之前晚會走紅的那個,宣傳的是一個卡司,線下臨演了就換了卡司。雖然我們承認B、C角也很努力優秀,但這麼做事真的欺負路人。)

不看舞姿看服飾?春晚舞蹈《錦繡》的争議怪圈

* 最近的文章 *

-

春梅狐狸 傳統服飾

臉着地的藏狐,故紙堆裡的服飾愛好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