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尋迹絲路,博物館中看“一帶一路”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品質發展。就讓我們在博物館中尋訪那些璀璨的曆史遺珠,領略和展望“一帶一路”昨天的燦爛與明日的輝煌。

本文刊于《中國婦女》雜志

回眸古絲路起點上的繁華

推薦人/李亞丹

尋迹絲路,博物館中看“一帶一路”

兵馬俑巍然屹立在絲綢之路的起點

秦始皇兵馬俑巍然屹立,黃帝陵祭祖鼓樂不斷,佛祖釋迦牟尼舍利子閃耀着熠熠佛光,西安城牆訴說着古都昔日的繁盛……這裡是張骞出使西域的起點,在綿亘萬裡、延續千年的古絲綢之路上,古都長安耀眼奪目。

我一直都很好奇,當時的長安城,四夷賓服、萬邦來朝是怎樣的一番景象?為何吸引了各國使節、商團、學者紛至沓來,一躍成為“國際化大都市”?遙遠而又氣象萬千的大唐盛世有何魅力?探尋絲綢之路起點的博物館,或許能告訴我想要的答案。于是,陝西曆史博物館成為我西安之行的首選“打卡地”。

走進博物館,一件件館藏文物仿佛在低聲向我傾訴,展示着記錄三秦大地的“成長紀念冊”……

尋迹絲路,博物館中看“一帶一路”

鎮館之寶-鑲金獸首瑪瑙杯

這是一件頗具異域風情的“鎮館之寶”——鑲金獸首瑪瑙杯。初看此杯,它神秘的獸首裝飾、獨特的造型都與世俗格格不入,仿佛橫空出世一般。原來,這是來自西域的瑪瑙原料和當時希臘半島流行的“來通”角杯造型,也是唐朝貴族崇尚胡風、模仿新奇的宴飲方式的見證。思緒穿越千年,我望着鑲金獸首瑪瑙杯出神,仿佛看到一條玉石之路、貿易之路、文明交流之路綿延在地中海沿岸至長安城的廣袤大地上。

尋迹絲路,博物館中看“一帶一路”

鎮館之寶-三彩駱駝載伎樂俑

這樣帶着西域風格的珍寶還有很多:精美透亮的水晶八曲長杯、價比黃金的凸紋玻璃杯甚至還有許多中亞、西亞國家的金銀貨币……這些當年經絲綢之路彙向長安的寶物,囊括了西域諸國的風格,滲透在藝術、着裝、生活習慣以及手工藝制作等各個方面,真實再現了絲路起點的“外貿圈”。透過這些瑰麗奇特的文物,我們仍能觸摸到絲綢之路為唐朝帶來的文化交融、活力繁華的脈搏。

西安自古便有承東啟西、連接配接南北、集散八方、輻射全國的地緣優勢。往事越千年,如果沒有絲綢之路的暢通活躍,就不會有這些精美文物的誕生;如果沒有唐朝包容多元的社會文化,這些寶物也不會為我們留下獨特的曆史記憶。

尋迹絲路,博物館中看“一帶一路”

鴛鴦蓮瓣紋金碗

千年絲路,又聞聲響。這座領銜過世界經濟、文化中心的城市,在“一帶一路”核心區、國家中心城市、國際化大都市建設程序中,一路铿锵前行。往返于中國與中亞、歐洲之間的中歐班列“長安号”,正在縮短中國許多城市與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貿易距離,伴随着嘹亮的汽笛聲在新的貿易之路上來回穿梭。

長安燈如晝,古都夜未央。如今的西安,在千年的曆史積澱下,迎來了嶄新的發展篇章,正在以昂首之姿,從“曆史文化名城”奔向“一帶一路”開放之都。

采撷大漠中的文化交融之花

推薦人/李寒雨 圖檔提供/磨叽磨叽

新疆,神秘、古老、驚豔,一直是我心中的神往之地。山川壯麗,瀚海無垠,碧波萬頃的草原、光怪陸離的戈壁、千裡冰封的昆侖、變幻莫測的大漠;這裡既是幅員遼闊、物産豐富的瓜果之鄉、金玉之邦,又是古迹遍地、民俗奇異的“地下博物館”,古墓群、千佛洞、樓蘭遺址、交合故城,在這片占中國總面積六分之一的七彩土地上,埋藏着無數譽滿天下的奇異故事。

新疆之行的最後一天,我帶着兒子來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希望能在領略過美不勝收的自然景觀後,通過博物館的曆史文化熏陶,在心中烙下更深刻獨特的新疆記憶。

尋迹絲路,博物館中看“一帶一路”

色彩絢麗的壁畫記錄着獨特的新疆記憶 

地處亞歐腹心,新疆是當之無愧的古絲綢之路要沖和東西方文化的荟萃之所,古代曆史文物陳列館便是最好的佐證。古老的化石、精美的玉器、惟妙惟肖的泥俑、色澤豔麗的織物、舉世罕見的簡牍、巧奪天工的壁畫,以及古代新疆各民族的文字、貨币,等等,一千多件展品,将這顆深藏在大漠中的文化曆史明珠展現在我們眼前,讓人目不暇接,歎為觀止。

尋迹絲路,博物館中看“一帶一路”

彩繪泥塑打馬球俑

兒子最喜歡展廳中複刻古絲綢之路的沙盤模型,往來交易的商人形态各異,馱貨物的駝隊栩栩如生,湊近看,仿佛穿越回千年前熙攘的絲綢商路,眼前是琳琅滿目的商品,耳邊是清脆的駝鈴聲與熱鬧的叫賣,兒子興奮細緻地觀察着,足足看了十多分鐘,還饒有興緻地問我,“絲綢之路現在還在嗎?”我摸了摸他的頭說:“在,絲綢之路一直都在。”

古屍展廳,是新疆博物館的“寶藏”展廳,無數遊人慕名而至。幹燥、鹽堿、無菌,得天獨厚的環境條件,使新疆成為世界上出土古屍最多、儲存最完好的地區,在展出的21具古屍中,最為人稱道的便是曆經四千年不腐的“樓蘭美女”。面對玻璃櫃中的“樓蘭美女”,兒子既害怕又好奇,捂着眼睛從指縫中偷偷觀摩,面色棕褐,尖高鼻梁,眼窩深凹,下巴尖俏,棕色直發披散于肩,濃密卷翹的睫毛清晰可見,逝而不朽,驚豔天下,不難想象這位不知姓名的異族女子,生前定是位傾國傾城的美人。

兒子轉頭對我說她像木乃伊,我說不一樣,木乃伊經過人工防腐處理,而新疆幹屍是自然形成的。21具古屍雖都長埋于此,但幾千年前,他們來自于不同的民族、國家,通過絲綢之路遷徙至此,跨越文化和語言的隔閡,在曆史中彼此雜居混融,才創造出異彩缤紛的新疆文化,“樓蘭美女”便是一位美麗的“絲綢來客”。

尋迹絲路,博物館中看“一帶一路”

新疆博物館展廳衆多,值得一去再去

樓蘭、天山、伊犁、哈密,鬥轉星移,滄海桑田,曾經的西域,是遙不可及的邊陲之地;而今的新疆,是熠熠生輝的漠上明珠。一度繁榮的古絲綢之路,綿延千年,傳承不絕,如今發展成為惠及世界的“一帶一路”,它獨特而包容,悠遠而現代,既印證了多元一體、多民族交融的中華文明發展史,又見證着更開放、更輝煌的新紀元的誕生,永遠以最熱情、開放、飽滿的姿态,迎接八方四海的來客,在這裡相逢相知,共享盛世。

傾聽百年沉船之浪濤回響

推薦人/李夢嬌 圖檔提供/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

參觀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是個偶然。我和朋友都是《盜墓筆記》的書迷,去年到廣東玩,做攻略時發現了這個差點被我們遺漏的博物館,裡面展示的是從海底打撈上來的宋代商貿古船,就像書中寫的那樣,我的興趣一下被勾了起來。

尋迹絲路,博物館中看“一帶一路”

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是世界三大著名沉船博物館之一

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坐落在海岸一角,像起伏的海浪,也像振翅的海鷗,在它璀璨的外觀下,包裹着一艘滿載千年曆史的古船。進入場館,我直奔盛放古船“南海I号”的水晶宮而去,一艘傷痕累累的古船裹挾着淤泥,滿載斑駁的文物,被眼前這個巨大的玻璃缸無限放大。現代文明與曆史文物就這樣實作了時間與空間的交彙,破敗的船體,搖搖欲墜的桅杆,在沉入海底的瞬間,是否想過還有重見天日的那天?我不由地想,它是從何處出發又駛向何處,這樣一艘貨船載着怎樣的貨物,沉沒所造成的損失該怎麼賠付?正出神時,朋友突然伸手在我眼前晃了晃,拉我到陳列館看從海底打撈出來的文物。

尋迹絲路,博物館中看“一帶一路”

随“南海I号”打撈出的浙江龍泉窯菊瓣紋碟

各種金、銅、鐵、瓷、玉器類文物有4500多件,宋代銅錢6000多枚。瓷器造型獨特,工藝精美,雖然明明是易碎品,卻在一場浩劫中完好地儲存下來,完成和我們每一個參觀者的命定相遇。朋友感慨,這些瓷器太好看了,工藝和現在景德鎮生産的瓷器相比也完全不遜色。

尋迹絲路,博物館中看“一帶一路”

回溯曆史,好像看到宋代那艘滿載貨物的商船正向我們駛來

宋朝經濟空前繁盛,随着經濟中心的南移,靠海的南方城市依靠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再加上政策的支援,海上貿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宋代的造船業和航海業均處于當時國際領先水準,船隻體積大,船體也十分牢固,沉寂近千年,依然儲存完好。大陸瓷器遠銷東南亞、歐洲等,在沒有便捷交通工具的時代,海上絲路是促進世界交流、貿易往來的神來之筆,也奠定了外國人鐘愛中國瓷器、茶葉的基礎。

改革開放後,特别是進入新時代,大陸東南沿海經濟飛速發展,廣州仍然是首屈一指的港口城市。如今,成百上千艘巨輪每天從廣東的港口出發,滿載着産自中國的各種物品去往世界各地。跨越八百年的曆史長河,那艘傳奇的海船正穿越獵獵海風,揚帆再遠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