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晶片都開始租了?

衆所周知,半導體行業屬于資本密集型行業,投入高、周期長、赢者通吃。并且平均4-5年就會經曆一輪半導體周期,每到下行周期,身處其中的半導體企業往往備受煎熬。

近日,半導體巨頭們似乎希望推出一種新的商業模式,以緩解下行周期的“黑暗歲月”。

半導體巨頭開啟晶片租賃模式

三星提出了一個新穎的想法,考慮推出新的商業模式——高端存儲晶片租賃服務,這種模式被三星稱為“記憶體即服務 (MaaS)”。

這個靈感的來源應該是在雲計算廠商長期推廣“XaaS(X即服務)”的理念下誕生的。XaaS是指“服務”本身是一種租賃,對資源的消費模式是按需付費而非固定支出。簡單來說,就是使用者可以通過訂閱的方式從供應商處購買服務,例如IT基礎設施、平台或者程式資源,針對需求按需購買可以使用者降低成本。

三星提出的“記憶體即服務 (MaaS)”也是類似,在這種商業模式下,三星将下一代記憶體擴充器DRAM模組和SSD等用于高性能計算的存儲産品借給包括谷歌在内的雲服務公司,并從他們那裡收取租金。雲服務客戶能夠以預先設定的合同價格擷取存儲晶片,同時在晶片的整個生命周期内獲得系統管理服務,降低相關的采購成本。

在目前存儲衰退的潮流下,三星希望MaaS能夠帶來更加穩定的銷售和收益流,按照三星的期望,這項新的業務至少占其整個DRAM銷售收入的10%。

三星并非一枝獨秀。此前,英特爾将CPU内購功能(SDSI)合并到 Linux 5.18 中,軟體定義晶片 (software-defined silicon / SDSI) 是一種制造後機制,允許通過購買許可證激活額外的CPU功能。

一個月前,英特爾又正式推出了On Demand計劃。這個計劃專門針對其剛剛釋出的第四代至強可擴充處理器Sapphire Rapids,客戶可以通過充值解鎖各項CPU功能,例如預設不開啟的各種專用加速器和安全技術。

在On Demand計劃中,有兩種付費模式:“消費模式”和“激活模式”,“消費模式”是按使用量計費,“激活模式”則是需要購買許可證,但是一次買斷永久激活。

可解鎖的 CPU 功能也分兩類,一類是 Intel 自己研發的 CPU 加速器和安全功能,可加速特定的工作負載,提高安全性。比如軟體防護擴充、動态負載平衡器 (DLB)、英特爾資料流加速器 (DSA)、英特爾記憶體分析加速器 (IAA)、英特爾記憶體分析加速器,以及英特爾 QuickAssist 技術 (QAT) ,這些功能基本屬于 “激活模式”,一次買斷。

另一類則是由英特爾的合作商( H3C、HPE、Inspur、Lenovo、Supermicro、PhoenixNAP 和 Variscale 等公司)提供的功能和服務,其中包括但不限于伺服器應用優化、智能計算、 IaaS 解決方案、雲原生與邊緣計算等,這些功能和服務既有 “消費模式”,也有 “激活模式”。

總而言之,英特爾的做法是給客戶有禁用功能但是在需要時可以激活功能的CPU,在不更改實際硬體的條件下,更新客戶的機器。

為什麼會嘗試晶片租賃模式?

半導體巨頭開始嘗試晶片租賃背後的重要原因,實際上是摩爾定律放緩的結果。随着摩爾定律的放緩,擴充困難使得晶片公司難以縮短新興硬體的上市時間。是以,很多公司希望在一次性銷售晶片之外擷取更多的價值。服務模式是企業彌補不足的手段,英特爾、三星、英偉達、高通等都在嘗試進入服務模式。

目前來看,軟體行業通過“軟體即服務”的模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随着網際網路的繁榮加速促進了這種模式的普及,很多使用者支付超過一個月/一年的費用,同時提供功能和安全更新。

美國已經有45家SaaS上市企業,總市值接近兩千億美元。美國SaaS軟體slack的成功已經成了行業裡的教科書,短短兩年就估值28億美元。Slack使用者每周增長5%,每日有110萬人線上,其中有30萬是訂閱使用者。Slack的成功不僅成了業界神話,也引得無數後起之秀紛紛效仿。

XaaS和其他雲服務背後的核心理念是,使用者可以通過訂閱從供應商處購買服務來降低成本并獲得特定類型的個人資源。

在XaaS和雲服務出現之前,企業通常必須購買許可的軟體産品并在現場安裝。他們必須購買硬體并将其連接配接在一起以建立擴充網絡。他們必須在現場完成所有安全工作,并且必須為所有業務流程提供昂貴的伺服器設定和其他基礎設施。

相比之下,使用XaaS,使用者隻需購買他們需要的東西,根據需要付費。這允許使用者随着時間的推移徹底改變服務模式。使用多租戶方法,雲服務可以提供很大的靈活性。資源池和快速彈性等概念支援這些服務,業務上司者可以根據需要簡單地添加或減少服務。

相反,半導體行業一直是采用産品傳遞模式,也就是通過“建構”和“釋出”模型将産品鎖定為最終産品,并不會在硬體層面提供額外的功能。這就使得晶片企業失去了更多提供價值服務的機會。

需求都是被創造出來的,正是希望從另一個角度繼續推動客戶需求,晶片企業開始嘗試走服務模式。一方面,這類模式可以延續客戶服務,發展另一種收費模式;另一方面延伸服務可以幫助客戶降低成本,更加便捷的擷取自己想要的東西。

實際上,在處理周期帶來的晶片價格波動方面,半導體行業也嘗試了許多方法。比如,美光宣布新的定價模式名為“forward pricing agreement”(遠期定價協定)。與現有的基于數量的協定不同,這種協定會把采購規模和價格都考慮進去。

美光首席商務官Sumit Sadana表示,前十大客戶中其中一位已經與我們簽署了這項新的定價協定,為期三年的協定帶來的年營收将超過5億美元。

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

晶片租賃出去,絕對是一次大膽的嘗試。不過三星和英特爾面對不同的租賃方式,有着不同的挑戰。

英特爾的On Demand計劃中,在本地伺服器中打開和關閉功能是一個挑戰,因為英特爾可能沒有辦法通路此類安裝的伺服器。

Tirias Research 首席分析師 Jim McGregor 表示:“超大規模營運商和 IT 服務提供商更容易對其收費。這更有意義。如果你去擷取 AWS 或 Azure,你需要為你需要的東西付費,或者你按分鐘付費,或者你為資源付費。在晶片層面做到這一點有點困難。”

并且也有客戶表示質疑:“通過軟體更新啟用的功能清單可能是無窮無盡的,從更多的緩存記憶體到 DRAM 記憶體,再到額外的處理核心,再到用于遊戲應用程式的額外 GPU,再到輔助蜂窩(可能是 6G)天線。”沒人能說得準到底為什麼此類服務需要額外付費。

新商業模式的嘗試并非都會成功。

從曆史上看,英特爾在2010年也嘗試針對消費者端推出付費更新台式CPU的活動,允許一些低端桌上型電腦CPU通過支付費用獲得激活碼,以解鎖額外的功能。

該活動最初針對奔騰奔騰 G6951 桌上型電腦 CPU (2.8 GHz )推出,隻需支付 50 美元的費用,該處理器就可以啟用額外的 1 MB 緩存以及超線程(更新後的 CPU 型号叫 “奔騰 G6952”),使其性能接近更高端的 Core i3-530 CPU 。

因為按當時的市場價格,Core i3-530 CPU 隻比标準的奔騰 G6951 貴 15 美元... 消費者完全沒必要花 50 美元去更新 G6951 ,是以該該計劃并未有太多反響。

目前來看,最有可能采取晶片租賃模式的就是雲服務廠商以及HPC領域廠商。這類廠商經常需要面對運算強度大、高并發、應用複雜的場景,晶片性能對其極為重要,并且高性能晶片往往需要占據極大的支出。

不過,同為雲伺服器廠商的亞馬遜似乎對于晶片租賃并不買賬。亞馬遜表示,與租用英特爾、英偉達或AMD生産的處理器相比,自行生産晶片将為客戶提供更具成本效益的算力。

對于三星提出的高端DRAM租賃,業内也有看好的聲音,認為這種模式對于三星及其潛在客戶都是劃算的。三星可以以此抵禦寒冷的下行周期,客戶則可以降低資本支出風險,更靈活地滿足多樣化的DRAM需求。

三星本次選擇的領域也是在于HPC和雲端這類對于儲存要求極大的領域,按道理來說,對于對于亞馬遜、谷歌等廠商而言,雲服務的商業模式本就涉及多種“XaaS”租賃服務,他們對于高端DRAM租賃模式的接受度會更高。

總體來看,晶片租賃模式初入市場,對于是否有企業接受還需靜待觀察。不過,這類方式确實給過去因為專用晶片價格飙升帶來壓力的客戶,得到了一些喘息的機會。

由于半導體的設計和生産周期通常很長,如果如英特爾般開始出售有内置功能的産品那麼對于企業的考驗極大,因為需要預測幾年後的未來走勢,保證産品在生産啟用後,額外功能依舊被客戶需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