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足球古今發展史(上)

卡達世界杯已經落幕好一陣子,皮卡丘也才從沒網的山裡面走了出來。可以說,2022年卡達世界杯上,日本隊的表現還是可圈可點的,一度戰勝德國隊和西班牙隊,戰平上屆亞軍、本屆季軍克羅地亞隊,實力不容小觑。也被大家公認具備了歐洲二流球隊的實力,而南韓隊也緊追其後。與此同時,國内風波尚且還未平息。皮卡丘雖然不是資深球迷,但是對于中國足球還是寄予希望和祝福的。希冀我們國家在各個領域、各個方面都是出類拔萃的,成為六邊形拉滿的無敵存在!

中國足球古今發展史(上)

2022卡特爾世界杯的32支參賽隊伍

回顧中國足球的發展史,那可謂是精彩繁榮。下面,就讓我們從中國足球的誕生開始說起。

一、蹴鞠的起源——石球

很多人隻聽說過中國足球的起源是蹴鞠,那麼蹴鞠的起源又是什麼呢?

這就不得不提一下古人類的生存活動了——狩獵。

人與野獸之間很大的差別是前者學會了利用工具。在山西許家窯舊石器文化遺址現場出土了大量野馬遺骸和石球,這些野馬就是被石球砸中或被絆馬索擒住的。但是随着畜牧業的出現,人類學會圈養動物,石球狩獵也就慢慢淡出曆史。進而演化成了踢石球。

中國足球古今發展史(上)

古人類耕種

二、最早的蹴鞠

前面我們說了,古人類的石球是可考究的最早出現的球類活動。那麼,石球又是從什麼時候變成蹴鞠的呢?根據漢代劉向《别錄》中記載:“蹴鞠者,傳言黃帝所作……”

中國足球古今發展史(上)

黃帝和蚩尤

根據1973年長沙馬王堆遺址出土的帛書《十大經·正亂》記載:黃帝與蚩尤兩個部落發生沖突,最終黃帝戰敗蚩尤,并把蚩尤殺了,為了洩憤,還将他剖屍,取出蚩尤的胃囊,充足氣,當作皮球踢來踢去。

有人就會說了,這樣的神話故事太沒有根據性了,長沙馬王堆帛書據考究也就是在戰國末年至漢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之間抄寫的,頂多也就能說蹴鞠在這個時代以前就存在了。先别急,聽皮卡丘接着往下說。

根據殷商時期甲骨文記載:“庚寅蔔,貞:乎品舞,從雨。”品就是蹴鞠的意思,品舞即為蹴鞠舞。這句話是說庚寅這天商王占蔔,順利:人們跳蹴鞠舞來祈雨,上天就會下雨。也就是說,殷商時期,蹴鞠确實已經存在。那麼,前面所說的蹴鞠起源于黃帝時期,也不見得僅僅隻是神話,或許在不久的将來,随着更多古遺址的發掘,會出現更多的鐵證。

中國足球古今發展史(上)

中國的一種古老文字:甲骨文

三、蹴鞠的興起——春秋戰國

“蹴鞠”一詞最早的出現于春秋戰國時期《史記·蘇秦列傳》,據記載:齊國“臨淄甚富而實,其民無不吹竽鼓瑟,彈琴擊築,鬥雞走狗,六博蹋鞠者”。說明當時在齊國境内,也就是現在的山東臨淄一帶非常流行蹴鞠這項運動。至于同時期的其他國家,因為各地風俗均不一樣,是以也不好斷言。

中國足球古今發展史(上)

等到了漢魏時期,戰亂少了不少,國家大的政策上是休養生息,人民也是以能夠安居樂業,出現了社會經濟繁榮昌盛的大好景象。這也為蹴鞠運動的發展奠定了社會基礎。

四、蹴鞠的繁榮——漢代

據《西京雜記》記載:“高祖竊因左右問,(劉邦父)正以生平所好,皆屠販少年,鬥雞蹴鞠以為欣,今皆無此,故不樂也。”什麼意思呢?說的是劉邦他爹在老家沛縣玩鬥雞和蹴鞠習慣了,到了皇宮沒有這些,是以過不習慣。于是,劉邦下令在長安城東百裡之處,仿照原來沛縣豐邑的規模,造起一座新城,把原來豐邑的居民全部遷到新城,劉太公也遷往那裡。從此劉太公又可以鬥雞、蹴鞠了。

可能是遺傳的關系,漢代多數皇帝都和劉太公一樣,十分熱衷于蹴鞠這項運動,個個都是足球迷。甚至皮卡丘不得不懷疑,漢代皇室是不是将蹴鞠作為了皇位繼承人的必修課,漢武帝甚至還在上林苑平樂館修了一個球場,漢成帝更是個出了名的大球迷,成天沉迷于蹴鞠。

中國足球古今發展史(上)

漢人蹴鞠

在桓寬《鹽鐵論》中記載:“貴人之家,蹋鞠鬥雞。”“康莊馳逐,窮巷蹋鞠。”在這個時期,上至帝王家,下到尋常百姓弄堂裡、市井之間,到處都能看到蹴鞠這項運動。并有“寒食蹴鞠”的說法,指的是清明節前後是踢足球的最佳季節。

甚至還出現了中國曆史上第一個有史可考的蹴鞠狂熱份子,并因癡迷蹴鞠而喪命。據《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記載:古代名醫淳于意替安陵一個公乘項看病,再三叮囑他要注意休養,不要再外去踢球了,他就是不聽,結果當場吐血身亡。

蹴鞠在漢朝期間,可謂是萬人空巷。算得上是蹴鞠運動發展規模的第一波高峰期,也是足球運動規範化、專業化的一個重要時期。

在這段時期,蹴鞠不僅有設定了圍牆和看台的專門球場——鞠城,還有比較健全的比賽規則。

據東漢李尤的《鞠城銘》記載:球場的建造為長方形,四周是牆,兩隻半月形球門遙遙相對,鞠域一半各有六個球員,全場共有十二個球員,裁判要按比賽規矩,公正嚴明的評判勝負,球員要心平氣和接納輸赢,服從裁判,以踢進球門球數的多少來決定勝負等等。可以稱得上是現代足球的雛形。

漢代蹴鞠比賽的激烈程度很高,為了擺脫對手的攻擊,還允許有推摔等動作,讓人不禁聯想起《功夫足球》中的精彩情節。

中國足球古今發展史(上)

蹴鞠和古代軍隊

由于蹴鞠運動本身帶有對抗性與競争性,是以它不僅僅隻是一場遊戲,還是軍人體能訓練、軍事訓練的一項重要科目。

中國足球古今發展史(上)

古人蹴鞠

據劉向《别錄》記載:‘蹴鞠者,傳言黃帝所作,或曰:起戰國時記黃帝蹴鞠兵勢也,是以練武士,知有材也。今軍無事,得使蹴鞠,有書二十五篇。’”

據《漢書·霍去病傳》記載:“卒乏糧或不能自振,而去病尚穿域踢鞠”。說的就是漢代名将霍去病在出征塞漠行軍之餘,以蹴鞠來訓練軍隊戰鬥力。

西漢經學家劉歆曾在《七略》中記載:“蹋鞠其法律多微意,皆因嬉戲以講練士,今軍士羽林無事,使得蹋鞠。”敦煌曾出土過一個鞠,内填絲綿,外用細麻繩和白絹搓成的繩捆紮成球形,這個鞠應當就是邊郡軍士舉行蹴鞠訓練的例證。

中國足球古今發展史(上)

漢代通過蹴鞠訓練軍隊

到三國時,蹴鞠仍然是軍隊中主要的訓練運動之一。《太平禦覽》說:“漢末三國鼎峙,年興金革,士以弓馬為務,家以蹴鞠為學。”

五、蹴鞠的高潮——唐朝

唐朝,可以說得上是大陸曆史上最輝煌的一個朝代,在這個時期大陸的國力幾乎達到了頂峰,也是大陸在世界上影響力最大的朝代,直到現在還有很多外國人稱呼我們為唐人,國外還有很多唐人街,這都是從唐朝時留下來的習慣。中國蹴鞠曆史也在這樣的背景下,開始進入高潮時期,也是發展史上的第二個高峰。

中國足球古今發展史(上)

唐代“單毬門”

唐代的球場已出現真正的“球門”,時稱“毬門”。有的是一邊一個的“雙毬門”,向對方進攻。有的是“單毬門”,設在球場中間,上面有一個門洞,雙方都竭力往裡面踢,誰踢進誰得分。其中的雙毬門踢法,已與現代足球十分接近。

唐朝時期用來制作蹴鞠的材料和技術已經非常先進,相比之前,主要大的改進有兩個方面:一是把用兩片皮合成的球殼改為用八片尖皮縫成圓形的球殼,球形更圓了;二是把球殼内塞毛發改為放一個動物尿泡,“噓氣閉而吹之”,成為世界上最早的充氣球,球更輕了。這樣,踢起來不再費力,是以蹴鞠運動開始走向大衆。

中國足球古今發展史(上)

現展于陝西體育博物館:漢代蹴鞠(左)和唐代蹴鞠(右)

這個時期,還有不少唐朝女子加入了蹴鞠的隊伍,并且女子更加熱愛蹴鞠遊戲,唐代女子足球的踢法不用球門,以蹴鞠踢高、踢出花樣為能事。唐代宮中“女足”整體水準很高,被視為“皇家女子足球隊”。是以說咱們國家的铿锵玫瑰——中國女足,那在中國足球發展史上是很有淵源的。

據唐骈《劇談錄》中描述:“時春雨新霁,有三鬟女子,可年十七八,衣裝藍褛,穿木屐,立于道側槐樹下,值軍中少年蹴鞠,接而送之,直高數丈,于是觀者漸衆,超獨異焉。”這些十七八歲少女都會踢球,而且技術很高。可見蹴鞠當時盛行天下。

中國足球古今發展史(上)

古代女子蹴鞠

不僅如此,在唐朝時期還經常舉行蹴鞠比賽,對于獲勝者而言,還能夠拿到一筆不小的獎賞。這可比歐冠早上1000多年呢!韋莊曾在詩裡面寫到:“内官初賜清明火,上相閑分白打錢。”還有王建在《宮詞》裡寫道:“寒食内人長白打,庫中先散與金錢。”說的都是蹴鞠比賽結束以後,裁判(上相)給勝出的一方發放獎金,差別在于韋莊說的是民間球賽,而王建說的是宮裡面的球賽。

王維也在《寒食城東即事》中寫到:“蹴鞠屢過飛鳥上,秋千競出垂楊裡。”杜甫在《清明》詩中也說:“十年蹴鞠将雛遠,萬裡秋千習俗同。”說明在那個年代,踢球和蕩秋千是非常普遍的一個現象,也是側面烘托了蹴鞠運動在那個年代的繁榮興盛、萬人空巷。

中國足球古今發展史(上)

古代女子蹴鞠

由于未知原因,文章一個月更新不出來,暫且說到上半部分。回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