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孩子成長中,父母有着不同的分工。從發展心理學上看,在3歲之前,兒童需要的是擁抱和陪伴,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對母親有着比較多

作者:教育錦囊

孩子成長中,父母有着不同的分工。

從發展心理學上看,在3歲之前,兒童需要的是擁抱和陪伴,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對母親有着比較多的依賴。

而當孩子跨過3歲的門檻,他們的行動能力提升,探索世界的願望也進一步增加,從這個時候開始,父親就要積極參與孩子的成長了。

作為孩子的爸爸,具體如何參與其中呢?這6件事媽媽别插手,讓爸爸來處理!建議各位家長收藏。

第一:癡迷手機,帶他去旅行。

随着手機廣泛應用,孩子有了很多接觸手機的機會。

不可否認,智能手機對孩子來說,有着強烈的吸引力。許多家長的言行,也進一步增加孩子,對手機的興趣。比如說:一些父母在孩子面前,喜歡玩手機,給孩子帶來不好的榜樣作用。

如果您的孩子,癡迷于手機,就需要爸爸參與糾正了。

作為爸爸,可以帶着孩子走出家門,或者外出旅行,通過這樣的方式,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參與到健康的活動裡,有助于孩子健康地成長。

第二:不愛吃飯,帶他去跑步。

孩子的健康,離不開規律的飲食。

但是一些孩子,吃飯的時候挑三揀四,甚至于不準時吃飯。久而久之,這種挑食的行為,以及不規律的飲食習慣,都會影響孩子的健康。

出現這樣的情況,就需要爸爸參與到家庭教育中了。

如果孩子出現這樣的情況,不妨帶着孩子養成運動的習慣。通過體育鍛煉,讓孩子的毅力得以提升,也能有效提升孩子的食欲。

第三:不願睡覺,帶他去閱讀。

時間到了,孩子不睡覺怎麼辦?

想必許多家長,都會遇到這樣的困惑。甚至還有許多爸爸,會将孩子不睡覺的原因,歸結到媽媽身上,認為媽媽沒有帶好孩子。

實際上,孩子不願意睡覺,是有原因的。

通常情況下,是因為孩子精力旺盛,是以睡不着。其實,在這種情況下,作為孩子的父親,如果能帶着孩子去閱讀,不僅能有效開拓孩子的知識面,還能養成良好的睡前習慣,幫助孩子恢複平靜的心态,是有助于睡眠的。

第四:缺乏自信,讓爸爸撐腰。

自信的孩子,才能走得更遠。

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成功的體驗,有助于大家提升信心。而失敗的挫折,往往會消耗孩子的自信心。

如果您家的孩子,變成一個沒有信心的人,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爸爸積極參與孩子的教育了。

因為在孩子的心目中,爸爸有着偉岸的形象。有爸爸的陪伴,有着父親的撐腰,孩子就會敢于試錯,即便遇到了困難和挑戰,他們也有克服的決心。

第五:喜歡撒謊,給他點顔色。

許多孩子,是迷茫的。

他們不知道對和錯,不知道怎樣進行抉擇。若是失敗了,或者做錯了,孩子們容易産生恐懼感,在這種懼怕心理的影響下,他們可能會選擇撒謊。

當孩子養成撒謊的習慣,作為爸爸就要注意了。

針對孩子的情況,爸爸要保持個人的威嚴,必要的時候,給孩子一些顔色看看。通過這樣的方式,及時糾正孩子錯誤的行為,讓孩子明白人生的道理。

第六:不愛學習,帶着去勞動。

學習很苦,讓學生避猶不及。

但是,如果孩子想要成才,大家必須直面學業上的挑戰。

其實孩子不愛學習,不隻是因為懶惰,更是因為大家的認知有限,不知道學習的目的是什麼,不知道為何去攀登學業的高峰。

如果孩子處于這種情況,同樣需要爸爸參與到家庭教育。不妨帶着孩子,參加一些勞動,通過具體的實踐,讓孩子意識到學習的意義是什麼。

媽媽溫柔,給孩子帶來足夠的溫暖。

但是,孩子成長的路上,需要明白人生的道理,需要了解對與錯。而父親的威嚴,往往能夠給孩子帶來足夠的沖擊力,讓孩子信服。

作為孩子的夫妻,如果您愛孩子,不妨抽出足夠的時間,幫助孩子健康的成長吧。因為孩子,真的需要您的引導。

專注于學生成長,家庭教育。

持續分享有趣、有用的教育知識。學習,是不斷摸索和提高的過程,期待與學子探讨中進步,與家長交流中提升,感謝您一直以來的陪伴。#家庭教育#

孩子成長中,父母有着不同的分工。從發展心理學上看,在3歲之前,兒童需要的是擁抱和陪伴,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對母親有着比較多
孩子成長中,父母有着不同的分工。從發展心理學上看,在3歲之前,兒童需要的是擁抱和陪伴,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對母親有着比較多
孩子成長中,父母有着不同的分工。從發展心理學上看,在3歲之前,兒童需要的是擁抱和陪伴,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對母親有着比較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