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聯部這場集中“答疑解惑”吹風會,讓外商看好中國

來源:環球時報-環球網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道 記者倪浩 遲靜怡】1月8日,中國對新冠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引發了全球工商界的高度關注。作為全球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夥伴,全球跨境投資最熱衷的目的地國家之一,此次中國進行防疫政策的重大優化調整,勢必對全球經貿帶來重要影響。

1月10日,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面向在華外國工商界代表舉辦“中國防疫政策專題吹風會”。來自美國、歐盟、日本、英國、俄羅斯、馬來西亞、泰國、以色列、墨西哥、南非等30餘個國家和地區的120餘家在華商協會和知名企業近170位代表出席。國家衛健委、商務部、海關總署、國家移民管理局、中國民航局等部門相關負責人和專家對在華商協會和外企代表進行了一場集中式的“解疑答惑”。《環球時報》記者在吹風會現場觀察到,相關部門負責人不僅就“乙類乙管”總體方案及配套措施執行情況進行了介紹,就下一步的計劃與安排進行說明,還就“中國如何監測病毒變異情況”“如何提高進出境清關物流效率”“中美直航班次何時恢複”等在華外商高度關注的問題進行了明确的答複。

中聯部這場集中“答疑解惑”吹風會,讓外商看好中國

《環球時報》記者在吹風會現場還采訪了多個外國商協會組織的代表,他們在肯定中國三年疫情期間的防控政策外,更對中國“乙類乙管”政策的實施表現出極大的振奮,更堅定了看好中國經濟前景的信心。不少外國商協會負責人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新的政策實施後,本國工商界人士正在密集制定訪華行程,各國與中國的經貿關系在2023年也将迎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為在華外商吃下“定心丸”

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副部長錢洪山在吹風會上表示,“随着奧密克戎變異毒株緻病力和毒力明顯減弱,以及中國醫療救治、病原檢測、疫苗接種等能力持續提升,防控工作重心已由‘防感染’轉向‘保健康、防重症’。這既是科學防控的及時、必要之舉,也是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戰略、長遠之舉”。錢洪山表示,希望各位工商界代表能夠看到中國為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決心和恒心,堅定對中國未來發展和對華合作的信心。

中聯部這場集中“答疑解惑”吹風會,讓外商看好中國

商務部外資司二級巡視員唐頌透露,商務部外資專班近期對有關外資企業和多家外國商協會開展“一對一”走訪了解後發現,中國主動優化調整疫情防控措施,受到了外資企業和外國商協會的普遍歡迎,紛紛表示優化措施“非常及時,令人振奮”,“解決了外籍人員來華的大難題”,使其“在華發展預期更加穩定”。不少外資企業表示,已經在制定集團高層訪華日程,積極推動重新開機相關項目。

商務部的資料顯示,去年前11個月,中國吸收的外資達到了11560.9億元,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9.9。唐頌表示,外資企業看好中國、投資中國的信心是一如既往的。唐頌說,“下一步,商務部将認真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持續推動對外開放和穩外資各項政策措施落地,繼續為大家服好務”。

新冠病毒感染調整為“乙類乙管”首日,全國海關共監管入境旅客超過25萬人次、水運進境船舶396艘次、空運進境航空器325架次、公路進境貨車6323輛次、鐵路進境列車83列,均已全部順利通關。海關總署衛生檢疫司副司長龐連萍在吹風會上指出,海關總署正在積極指導口岸所在地方人民政府按程式逐漸有序穩妥恢複開通邊境口岸和毗鄰港澳口岸,為人員往來和貿易發展提供安全便利的口岸通關服務。

國家移民局公民出入境管理司二級巡視員邱延明介紹說,國家移民管理局自1月8日起實施八項優化移民管理政策措施,優化了外國人入出境及停居留政策,逐漸恢複部分陸路口岸、水運口岸人員通關并依法實施出入境邊防檢查,恢複開通毗鄰港澳口岸邊檢快捷通道。邱延明表示,“從1月8日、9日情況看,有關調整優化措施受到中外人員普遍歡迎,出入境人員數量增長、秩序井然”。

1月8日上午10:40左右,北京首都國際機場迎來新冠病毒感染“乙類乙管”新政首日第一班跨境航班,由國泰航空承運,載有乘客291人。另外,1月17日大興機場将正式恢複國際及地區客運航線。中國民航局運輸司司長、一級巡視員梁楠在吹風會上進一步介紹說,民航局于1月8日起受理中外航空公司航班計劃申請後,中外航空公司對恢複國際航班持積極态度,已經有近四十家中外航司報送了涉及34個國家的每周約700班客運航班計劃的申請,其中大部分航班拟于1月下旬至2月期間恢複營運,民航局正在按程式抓緊稽核辦理。同時,民航局已經恢複受理國際客運包機、公務機申請,滿足國際公商務往來需求。

集中“答疑解惑”,在華外商信心更足

北京韓半島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金峻範在吹風會提問環節表示,他比較擔心病毒再次變異。對此,國家衛健委疫情應對處置工作上司小組專家組組長梁萬年表示,中國境内發現的新冠病毒毒株已在國際上出現過或者流行過,更大的可能是從國外帶到中國境内所造成的傳播流行。

中聯部這場集中“答疑解惑”吹風會,讓外商看好中國

梁萬年表示,“在‘乙類乙管’之後,中國進行了專門的部署,以專門的力量、專門的方案、專門的專家團隊來強化病毒變異的監測,有一批科學家在全神貫注對病原體的變異情況做監測,做分析”。

根據梁萬年的介紹,在對新冠病毒變異的監測上,中國以疾病預防控制資訊系統網絡直報為主體,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做好就診病例的監測和報告,同時開展多種形式的監測。梁萬年說,“一旦發現有新的變異或者這種變異所導緻的病毒緻病力、傳播力、毒力等方面的變化,一方面我們會及時通報世界衛生組織;另一方面,我們的疫情防控系統進一步警覺起來,在防控方案、醫療救治等方面做好相應的優化完善和調整”。梁萬年強調,“在重大疫情防控時,對病原體的關注是最為重要的,中國一直是這樣做的”。

德國RSBK公司北京分公司代表提問稱,對出國進行商務洽談人士是否會出台一些針對性的政策或者開設綠色通道。對此,邱延明表示,國家移民管理局對中國公民出國就業、留學、商務、科研、學術交流、就醫、團聚等,均及時受理審批普通護照并提供出入境便利。企業人員出國出境參加會議和談判、簽訂合同等緊急事由需要辦理出入境證件的,可向當地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機構申請“急事急辦”,出入境管理機構将提供加急辦理服務。

1月8日開始,香港與内地恢複首階段免檢疫“通關”。香港是内地對外貿易的重要中轉站和離岸人民币金融中心,中國法國工商會代表比較關心下一階段兩地的通關情況以及進一步的安排。對此,邱延明回答說,國家移民管理局1月8日起,恢複簽發赴香港旅遊、商務簽注。目前,内地居民可辦理旅遊、商務、探親、逗留以及其他各類赴香港簽注。首階段除航空、水運口岸以外,廣東與香港間開放的陸路口岸還包括深圳灣、福田、文錦渡、港珠澳大橋,允許中外人員通行。邱延明說,“下一步,我們将繼續完善優化政策,便利内地和香港人員往來,全力支援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保持長期繁榮穩定發展”。

以色列企業廣泛參與全球産業鍊和供應鍊,産業布局和供應商遍布全球各地。中國以色列商會代表在提問時最關注國際産業鍊暢通的問題,尤其是疫情管控期間中國陸路口岸貨運和客運速度放慢、貨運物流出現排隊情況。

對此,龐連萍回答說,海關總署高度重視物流保通保暢工作。堅持問題和效果導向,對重點行業、重點企業反映的斷點、堵點、痛點問題,及時出台針對措施,推廣創新監管模式,加強與有關機關的協同配合,積極服務引導企業快速通關,助力外貿物流通暢。龐連萍指出,“下一步,海關總署将繼續聚焦企業問題訴求,紮實做好進出口物流海關通關保障,在提高進出口物流效率方面發揮海關作用”。

對于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北京代表處提及的恢複中美直航班次的問題,梁楠介紹說,1月8日起,中外航空公司可按照雙邊航空運輸協定的安排營運定期客運航班。她表示,“歡迎中美雙方航空公司根據市場需求營運兩國間航班,為促進兩國人文和經貿交往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在航班恢複過程中,民航局也會加強與美國民航主管部門的溝通,推進中美航班順利恢複”。

“我們正在密集制定訪華計劃”

中國以色列商會會長悠福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高度肯定了中國疫情期間經濟所表現出來的強大韌性。他說,“在疫情初期中國迅速從醫療物資短缺轉為向世界各國大量輸出物資援助。我還記得當時中國向以色列派出專機,為以色列提供抗疫物資。這讓我們感到非常的驚歎”。

中聯部這場集中“答疑解惑”吹風會,讓外商看好中國

正是中國疫情期間向全球提供的抗疫援助讓他感受到,在全球化浪潮下各國更應該展開合作,在公共衛生危機發生時密切配合,充分尊重對方疫情防控政策的制定與調整。他說,“考慮到各國人口的差異、國情的差異,還有醫療體系整體建設水準的差異,各國采取的應對措施往往是不一樣的。我們應該基于這樣的了解進行資訊溝通,一起去研究并展開合作”。

2022年前11個月,中國與馬來西亞進出口額同比增長了21.4%,達到了6613億元人民币,在東盟國家中名列第一位。中國馬來西亞商會會長羅維堅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馬來西亞在華商務人士對于中國政策的調整普遍感覺振奮和激奮。我們了解到,很多馬來西亞人三年時間沒有回國與家人團聚了。1月8日‘乙類乙管’政策實施後,他們很迫切地想在春節期間回到馬來西亞”。

羅維堅還透露,“馬來西亞國際貿易和工業部長應該在安排訪華行程了,屆時可能會率領一個由企業組成的代表團。另外,馬來西亞政府各個部門,包括旅遊部、教育部、交通部,他們都表達希望盡快率團通路中國的意願”。

中國是墨西哥除美國之外的第二大貿易夥伴,墨西哥也是中國在拉丁美洲除巴西以外的第二大貿易夥伴。在中國墨西哥商會公共事務總監魯海的眼中,“乙類乙管”政策實施後,中墨的經貿關系将會更上一層樓。他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中墨兩國的貿易額2021年超過1000億美元,防疫政策的調整将進一步推升中墨的經貿發展。除此之外,墨西哥旅遊業也将直接受益于這次政策調整。他說,“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之前,墨西哥是唯一一個與中國有直飛航線的拉美國家。2019年墨西哥接待了超過10萬人次以上的中國遊客。是以我們預計在今年的二季度開始到下半年,中國與墨西哥之間,甚至中國與拉美其他國家之間的旅遊文化往來會進一步複蘇”。

中國與俄羅斯在2022年的雙邊貿易額首次突破1500億美元,創下了新的曆史紀錄。采訪中,俄羅斯統一俄羅斯黨社會保守政策中心中國部主任吉瑪告訴《環球時報》記者,“1月8日出入境政策調整生效後,很多俄羅斯企業和行業協會已将訪華列上了日程,他們非常重視訪華。而且,我們也在邀請中國企業和行業代表到俄羅斯通路。現在往返中國變得更容易了,希望2023年中俄商界之間會有更加頻繁的交往,兩國人員來往更加緊密”。

南非工商界人士、普盛華昌商務咨詢有限公司執行總監雅克·德·沃斯接受《環球時報》采訪時說,1月8日“乙類乙管”後,中國的口岸正在逐漸恢複,最讓人欣喜的是遠洋航運所面臨的問題已回歸正常化,這為南非一些企業的出口帶來明顯利好,中國在與外界經貿交往的政策上越來越積極。他告訴記者,“中國疫情防控政策制定與調整反映出來的中國政府的管理水準非常令人歎服。政策優化調整不會帶來負面影響。相反,我覺得全部是正面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