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金融市場裡面隻要找準自身的定位,賺錢的事就簡單了

大多數交易者喜歡把金融市場當做提款機,認為輸入一串數字就會有錢從市場裡面吐出來了,而且總是認為自己比這個市場裡面的其他人都聰明。

進來市場就定個一年翻幾倍的目标,巴菲特一年才20%年收益,就認為巴菲特是個這麼水的一個老爺子,看我怎麼樣迅速超過他,手指一掐定個十倍年收益吧,再上點小杠杆,好像也隻要十來年就超過巴菲特了。

這麼一想那叫一個歡喜,結果每次信心滿滿入場,一入場卻發現就不對了,一進場就損失點錢,一損失點錢就趕緊跑,好不容易看對了一次也是掙點小錢也跑了,一來二回都是如此草草地收場。

金融市場裡面隻要找準自身的定位,賺錢的事就簡單了

這明顯是對自己、公司以及市場缺乏最基本的認識,看來人最難了解的還是自己。

人貴有自知之明才對,要知道自己能扒幾碗幹飯。

連最基本的金融知識都還沒了解,就想着在金融市場賺大錢了。

大家都知道,不管任何行業來說,都是内行人賺外行人的錢,隻有當你在一個行業做得時間久了成為了專家,在這個行業知道得比别人多,獲得的資訊比别人多,還要懂得靈活運用時,才能夠賺得比那些知道少的人多。

而在金融市場裡也是同樣如此,這也就是為什麼每年隻有10%的人賺錢了,而90%的人都沒賺到錢的原因,不僅沒賺到錢還把本金都送給那些聰明人了。

金融市場裡面隻要找準自身的定位,賺錢的事就簡單了

俗話說得好:沒那個金剛鑽,就别攬那瓷器活。

知識不學就想着尋找賺錢的捷徑,在市場裡總想着追熱點,誰都想每次踩到市場熱點,錢就會源源不斷掙着了,熱點次次都被你踩着了,那主力掙啥錢?

引領市場行情動向除了主力外還是主力,隻不過是更大的主力罷了。

除之以外就是決策者,但要明白你并不是決策者,引領不了市場的走向,而且消息是不對稱的。

是以咱們這些個人投資者既然要這個金融市場裡求生存,就必須要找到自己的定位,大資金手裡面握着大量的錢,除此以外還擁有數量龐大到令人窒息的高精尖人才組成的投資團隊,不僅如此,還有廣泛的資訊來源。

金融市場裡面隻要找準自身的定位,賺錢的事就簡單了

顯然以上小資金一樣都沒有,唯一有的就錢有點少,有時候錢少也是一種優勢,有句話說得好船小好掉頭,也就是意味着靈活,這就是小資金的優勢,既然優勢在于資金量小,那就要發揮好自身的優勢。

在清楚了自身的優勢,還要多學學金融交易需要的知識,不要被一幫子嘴皮子大師給忽悠了。

金融市場是零和博弈的市場,聰明人賺糊塗人的錢,又或者是主力掙散戶的錢。

那對抗金融市場主力的唯一辦法是學個正确的技術,很多人交易了數年還是掙不到錢的根源就是技術不對,不是技術本身難,畢竟隻要是正确的技術學起來還是可以上手的,主要是沒找準人教你,在那自己瞎摸索。

金融市場裡面隻要找準自身的定位,賺錢的事就簡單了

交易方面的高手其實挺多的,不然為什麼有10%的人掙到錢了,我知道的肯定是有掙錢這麼回事。

網上多看看一些大師、再比較一下就會發現了誰有水準了,而且交易水準這個東西基本沒法藏,就問對面一句,最近看好哪些票?

對方的回答歸納起來不外乎就一種就是給你說一些票讓你照着買,除了這個沒别的了,推薦你買的多半是水貨。

另一種說闆塊的或者說大環境不合适出手,一般對大環境有清醒認識得最厲害,具體的闆塊和标的這個需要自己去分析和了解。

因為每個人跟蹤産品的不一樣,短期漲不漲真的沒有能夠說得準的人,而有沒有風險有沒有空間,會技術分析的大體都能看出來,藏不了的。

還有測試對面水準的方法就是看他分析的内容是做總結的馬後炮多,還是提前做預判得多。

金融市場裡面隻要找準自身的定位,賺錢的事就簡單了

事後總結在那一通旁征側引上知天文地理,下至街頭小巷。

談古論今,說上下五千年,念今話昔贊前後數十春,再到金融市場數遍5000隻股票,利好出來沒上漲那就是有利空的味道。

放水呀,銀行裡闆塊竟敢跌,那就你的錯!

疫情防控到位本身是利好,但未來又會一片悲觀,是以又會是利空,利空又會蓋過利好,因為在如此的環境下竟然還漲了,說明本身就不容易,而且後面大機率還會漲嘛!

由于下行就是抛壓過多,抛壓反而推動了大盤的反彈上漲,還有買跌不要買漲,跌得越多買得越多,這樣将賺得更多,抄底,要敢于抄底,抄底才能賺大錢。

這些就是忽悠小白的,橫豎怎麼看好像都有道理,都對,都對了還要聽這些大師的做啥。

隻有提前敢于做預判,并且敢于旗幟鮮明的亮觀點,一般都有兩下子,尤其是高低點預判,這個真需要水準。預判很難的,當然預判有個六成就是高手了。

俗語說得好:假傳萬言書,真傳一句話。

你隻有知道得多了,才能夠識别出哪些是自己要的。

請關注我以便獲得更多投資知識,謝謝。

#11月财經新勢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