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高效All in One!來也科技CEO解讀RPA+AI全新品類WES工作執行系統

作者:天極網

數字化時代,智能自動化IA軟體解決方案(一種端到端的智能自動化解決方案,結合了機器人過程自動化RPA和人工智能AI)已經成為保險、通信、電力、金融、零售、醫療等行業以及政府部門實作降本增效、實作數字化轉型、更新數字勞動力規模的重要助力,各行業對數字化人才也有着更多的需求。 

高效All in One!來也科技CEO解讀RPA+AI全新品類WES工作執行系統

來也科技董事長兼聯席CEO汪冠春先生

  2022年11月,占據中國RPA+AI軟體市場佔有率第一位(IDC 2021)的來也科技在全球範圍内召開“未來工作峰會”,釋出《全球未來工作調研報告》和全新品類“工作執行系統”(Work Execution System),并正式推出全球首個數字化勞動力平台WEP,發出開啟工作新智能時代的強力号召。來也科技董事長兼聯席CEO汪冠春先生在深圳前海會場接受媒體采訪,解讀來也科技RPA+AI全新品類WES工作執行系統。

  PART 1 産品

  為什麼要做WES?上線時間規劃又是如何的?

  汪冠春:

  關于這個品類的定義,是我們在服務越來越多的客戶過程當中了解到的。

  來也科技原來也是單個産品,後來客戶不同的部門找到來也需要解決不同的問題。就這樣一個一個點之後,有些客戶就提出整合各種各樣前台中台背景、各種各樣的任務實作自動化的需求。

  以微軟的office套件為例,也可以Word、Excel、PPT單獨推,到後面發展一定階段,一個Office套件讓這些單個産品之間有很好的融合,提升工作效率。

  在RPA、IDP的過程當中,我們發現客戶其實他有套件的需求、一體化平台的需求,能幫助整個組織去解決他的工作執行鴻溝的消除問題,是以我們定義一個新的品類叫工作執行系統,我們認為我們的産品需要更新成 Work Execution Platform數字化勞動力平台。

  是以我們在這樣一個新的品類上面定義了我們新的産品形态,是一個雲原生AI原生的數字化勞動力平台。

  我們有一些夥伴和客戶已經試用過我們的Beta版産品了,我們在近期會推出試用版,會有第一批客戶和夥伴成為我們産品共創的群體。預計明年1月,正式推出我們的通用版本。

高效All in One!來也科技CEO解讀RPA+AI全新品類WES工作執行系統

來也科技RPA+AI的方案邏輯

  來也科技的RPA新品類WES有什麼創新更新?

  汪冠春:

  WES是我們對這個品類的一個叫法,就是工作執行系統Work Execution System,我們這個産品它的英文名是Work Execution Platform,中文名就叫數字化勞動力平台,數字化勞動力平台與原來我們RPA産品或者其他一些産品的差別,有三點:

  第一點,它是雲原生的,基于浏覽器的,将來不用下載下傳用戶端到自己電腦上,隻要打開浏覽器,無需安裝,任何人都可以使用。

  第二點,它也是AI原生的,我們已經把很多AI能力無縫內建到了這個産品當中,包括對話式AI的能力,包括智能文檔處理的能力,包括一些機器學習做智能決策的能力。

  第三點,它是非常開放的,能夠很好的與各種各樣其他的系統,通過API、通過RPA的能力進行對接,甚至還可以與同行業的一些友商的産品內建在一起。

  因為我們覺得對于未來的組織,可能就像雇傭員工一樣,會從多家人力外包公司雇人。今天如果要雇傭數字化勞動力的話,也可以從多家廠商、服務商采購(雇傭)。來也科技的平台是管理這些數字員工的,即便是友商也能夠對接起來,是個非常開放的平台。

  從數字化應用層面來看,WES帶來了何種幫助?

  汪冠春:

  如果某個企業要做一些複雜流程的端到端自動化,他可能不是采購一個平台,可能要采購3個5個這樣的自動化和人工智能的平台,才能夠滿足他的需求,而且把這些平台對接起來的過程都需要進行複雜且昂貴的額外開發。在做過财務核算之後,從來也科技采購一個一體化的平台更劃算,效率也更高。

  第一就是說本身軟體層面的成本,可能本來企業要采購3個或者采購5個自動化産品,現在隻要買1個,這就會有成本節省。

  第二,因為來也的平台是非常直覺易用的,而且因為已經無縫對接了,在來也的平台内部就已經無縫對接了,是以從開發和維護的這些人力成本上面,又可以有大幅超過50%以上的節省。是以從這個角度對于企業來說,選擇來也科技的一體化的平台,用來也的理念去做數字員工的開發維護和擴充,其成本能大幅下降。

  第三,部署的時間更短。企業原來曾經有多個産品,要去學習多個産品,現在隻需要學習一個平台,原來可能要在使用多個産品時,還要做各種各樣的嫁接和內建,而在今天,來也的産品層面都已經幫實作了這樣的目标,是以夥伴和客戶在使用來也的時候,時間成本應該是降低的,甚至它一個項目的開發周期也會縮短。

  WES的生态

  汪冠春:

  我們現在可能更像 PaaS,當最後深入到各個行業各個場景之後,又會有很多的偏SaaS應用,在現在這個階段他更像PaaS。

  開發者社群也是來也科技拓展客戶的一個生态,對來也來說,對品牌的推廣,包括滿足小客戶甚至大客戶的最終的定制化需求是非常重要的。

  PART 2 應用

  來也科技的競争優勢以及技術壁壘是如何的?

  汪冠春:

  來也科技與友商相比有一些差異化優勢,像來也的 AI原生能力,在行業裡面應該是很少有公司能夠把AI原生包括AI和自動化的能力做這種無縫對接,做到極緻的,這是來也一個非常重要的差異化的優勢。很多友商無論是國内還是海外的,在AI原生、雲原生方面可能反而是我們的一個追随者。

  另外就是來也這個平台是一個一體化的平台,不是将來需要用三五個産品,來也一個産品就能幫企業從端到端的解決流程智能自動化的問題了。如果企業要變更服務商,需要把原有一體化替換成多個産品的一個簡單組合,難度是非常高的,無論是內建的過程還是從成本的角度來考慮都很難。是以無論從實施成本還有軟體的購買成本上來說,來也科技都是有競争優勢的,而且能把這種産品做到一體化,然後又很好用,又很強大,是一個比較核心的優勢。

  來也科技是一個産品驅動的公司,是以我們很重視培養生态。來也科技的服務商網點覆寫全球,因為有時客戶的最後一公裡,還是需要一些熟悉自己業務的服務商來完成的,這些服務商他們都是被來也的産品賦能的,這也是一個優勢。

  今年企業對那些場景的數字化需求更迫切?

  汪冠春:

  從行業角度來說的話,來也科技的客戶包括能源行業、制造業行業、金融行業,還包括政務,如果從場景角度來說,最标準的像财務場景、客服場景,銷售管理的場景,都是有落地的。

  往年可能更多的是像财務部門或者是客服部門這些人力密集,同時流程比較固定的團隊,需求最旺盛,也是一定程度上所有大公司都會面臨的一些通用場景。

  今年還有新的趨勢,更多的業務團隊,比如說像保險公司,專門做理賠的一個業務營運團隊,或者說像能源電力公司,專門做智能巡檢的團隊,專門做客戶營銷的團隊,跟業務很緊密的團隊,他們也在擁抱智能自動化的技術産品。

  價值在不斷的擴充,可能從财務團隊、客服團隊擴充到核心的業務團隊,數字員工不僅僅需要去操作這些系統,接下來很有可能會真的去操作企業内部更核心的系統。當然這也對數字員工的安全性穩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個人覺得這個趨勢是好的,因為最終操作性核心系統創造的價值會更大,而且有可能對數字員工的需求更明确更顯著。

  PART 3 市場

  來也科技對于國内中小企市場的拓展是如何的?

  汪冠春:

  首先來也最早其實是從服務個人,再服務小客戶,再更新成服務大客戶的。

  我們覺得今天服務小客戶有兩件事情來也是要做的,而且我們也會持續努力。

  第一件事情是,小客戶也有定制化需求,但是小客戶很難承擔咨詢公司的成本來幫他做實施,是以來也需要有一個繁榮的開發者社群來滿足需求。小客戶有自動化需求,又不知道怎麼開發的時候,可以通過來也開發者社群,通過來也的交易市場,找到個人開發者幫他們把這個需求給解決了,幫他們做開發和維護。這件事情今天來也一直在投入,來也有一個機器人商城(數字化勞動力市場)。

  另外一方面放眼到全球範圍的話,其實很多在發達國家,他們小客戶的付費能力和他對這種數字化工具和自動化智能化的願意的投入度是很高的,是以來也會更多的去關注在歐美市場裡面小客戶的需求。

高效All in One!來也科技CEO解讀RPA+AI全新品類WES工作執行系統

來也科技服務的知名大企業相當多

  來也科技全球化的規劃是如何的?

  汪冠春:

  我們的客戶包括港口、機場、高鐵公司、航空公司,在中國、海外都有。我們收購的法國對話式AI公司Mindsay,它本身專注的領域就是旅遊和交通。上個禮拜我們還剛剛跟歐洲某頭部鐵路服務公司簽署了一個合作,幫助實作客戶互動的自動化。

  首先從來也的定位來說,我們希望做一家總部在中國的全球化企業,期待來也的産品和解決方案能夠服務全球的客戶。當然過去幾年來也在中國已經成為了 RPA+AI自動化領域的一個上司者(IDC 2021 RPA+AI市占率統計)。

  中國的企業現在也都在出海,以我們服務的中國銀行為例,最早服務中國銀行的總部,然後到巴黎的分公司,新加坡的分公司,倫敦的分公司,我們在當地也都有團隊,很快就能夠成為在全球布局的中國企業的一個供應商。而且我們有獨特的優勢:相比外國公司,我們更了解中國企業的需求;對比國内的友商,來也已經具備了全球化的品牌影響力,一定程度上在不同的市場上都有服務能力,我們有當地的合作夥伴,像出海中國公司選擇來也就變得是比較自然的一個結果。

  随着越來越多中國的世界級的客戶,一些領先的全球化企業去擁抱人工智能、數字化勞動力平台,這樣來也科技也能夠輻射全球。中國已經是擁有世界500強企業最多的國家,這些企業又是在人工智能自動化方面的投入是大的,是領先全球的,是以如果我們服務好這些客戶,其他世界上的大企業應該也會參考中國企業的案例,來接受來也這樣的新型公司解決方案和産品。

  全球化的困難在哪裡?是如何解決的?

  汪冠春:

  在做全球化的過程中,選擇對的市場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如果說這個市場它對我們産品需求不明确的話,可能會出現有一個時間上的錯配,你早期的投資很大,但是不一定能夠快速切入到客戶當中。另外海外友商的品牌影響力以及當地服務能力銷售能力還是很強的。

  企業的剛需是很重要的,來也剛剛拓展香港的時候,我以為香港當地的一些大型企業會首先成為來也的客戶,但經過一段時間探索之後發現香港的公共服務部門,是對需求最強烈的一類客群。香港的一些房屋、醫療、藝術等公共事業機構都很快變成了來也的客戶。

  我們在做英國市場的推廣的時候,起先推廣RPA産品的時候就發現挑戰非常大,因為海外頭部友商已經占領了這個市場,來也以智能文檔處理的産品和 WES工作執行系統這個理念進行拓展,在英國得一些保險公司、教育機構,有大量的文檔需要處理的,這些行業客戶就變成了來也第一批能夠拿下來赢單的客戶群體。

  來也還服務一些全球化的物流貨運公司,他們在全球很多業務,其中跟中國也有很多的業務,涉及到訂單、票據,也可能有中文文字,或者需要跟中國的一些系統對接起來,是以這些公司會覺得來也這樣一家公司具備全能力的方案商對中國業務比較了解的,肯定是不比任何一家國際友商差,會是一個加分項。

  全球化中的資料安全的問題是如何應對的?

  汪冠春:

  未來的世界裡面每一個國家對資料都是非常重視的那就要求我們今天在做産品設計的時候,就要能夠有這樣的理念,還要借助生态當中的力量去更好的實作。我們的産品團隊有在中國的,也有在歐洲的,在資料處理的時候,企業就會按照當地的一些政策要求來設計相關産品子產品。

  我們用雲服務,是基于部署在像微軟、亞馬遜這樣,包括阿裡巴巴、華為這些已經是全球布局的雲計算廠商(資料在雲端),他們也已經考慮了資料合規的問題。我們在做産品設計和産品部署的時候,可以借助他們提供的比較好的技術架構去實作這樣的目标。

  每個企業其實不希望自己的中繼資料随意被上傳到雲上面,或者被别人拿去使用,但是聯邦學習這樣的新技術,可以做到資料不動,模型動,可以做到就讓資料發揮作用,但是并不會讓資料被别人看到。有這樣的技術的話,其實還是可以實作一定的抽象資料或者摘要資料的這種交換,來共同推進模型的優化。這也是打破這種國家邊界,行業邊界和企業之間的壁壘的一種方式,這是在另外一個技術進步的次元上面可以發揮作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