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遙望南方的童年

作者:我不是王二

《南方的童年》的故事大概是---因為大部分父母去南方城市打工,村裡其餘都是老人和孩子,國小老師易明堂(Yi Zhibing)受不了這些孩子重複父親的路,決定開一個家庭幼稚園, 教孩子學文化,下崗妻子(何衛信)擔任園長,國中生李玲(謝薇飾)擔任老師。由于條件惡劣,易明堂騰出祖居做兒童活動。幼稚園開完課後,各種意想不到的困難接踵而至,一些家庭無力支付低廉的學費。所有的孩子都能看到的是南方的城市。

作為湖南東部一個來自深山的村莊,這也是去年"買米"的熱潮故鄉,出生在這個地方除了閱讀打開外界外,其餘的路隻在家裡做鞭炮(當時生産違規,每年都因為爆炸造成人員傷亡), 還有廣州、深圳,當然還有家裡混雜着懶人和街頭溜冰鞋的日子,前兩者可能賺點錢建新房子,給孩子穩定的物質條件,後者注定要陷入貧困的漩渦。我身邊的朋友也經曆了向南看的童年。

那時到深圳,都是親戚帶親戚,朋友帶朋友。我聽大人的話,當火車還很不友善的時候,坐公共汽車,從家裡到廣州大概有八九百公裡。湖-廣州交界處山較多,當時的高速公路也少,都是各種盤山公路,非常危險。還有一件流行的事情是"賣仔豬",就是公共汽車隻跑一個邊界,然後換車去另一個地方,乘客作為小豬賣到下一點,如果出現這種情況,票價是三四倍以上。

而在我們村裡,隻要沒有已婚的女孩,就去廣州這邊,基本上是兩個,嫁給當地人或者找個男孩也出來打工,從這座山到另一個地方的山。更多的是夫妻兩個孩子留在家裡帶着老人帶,忍受了幾年的分居,攢了一些錢,還清了外債,然後建了新房子,可以等房子,發現除了在流水線上做一般工作外,在家鄉務農太累了,收入低, 做鞭炮又危險,自然選擇一直工作,到了快50歲,沒有工廠回來,這個時候基本的孩子也讀書,重複他們的老路。

在家照顧老人留下的孩子也分為兩種,一種是清楚了解現實,知道他們的孩子因為沒有文化而被迫在城市工作,不希望孫子孫女遭受這種痛苦,是以孫子孫女的學習非常重要, 孩子給的錢也用心花,盡量省下來,這個老人的孫子孫女基本上都能讀好成績,雖然還在工作,但至少要有良好的技能和對世界的自我意識,這種老人在我們村裡是罕見的。大多數是比較放任自流,孩子給錢,吃爪幹發網,這樣的留守孩子基本上都是讀國中義務不讀書,而國中也是三天釣魚兩天曬網,每一步都騎着自行車四處走動,基本上十五六歲帶着父母的腳步早早下班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