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遊戲行業書單第2期 | 再推薦9本适合制作人的書,涉及生存與思維

作者:遊戲日報

想成為一名優秀的從業者,既需要豐富的實戰經驗,也需要不斷用知識提升眼界。【遊戲行業書單】是遊戲日報新增的系列内容,将通過分享一些從業者在讀的書籍,為更多遊戲行業從業者提供參考。

在第一期分享了10餘本制作人推薦的書籍後,有從業者和遊戲日報交流時認為這個專題很不錯,也給出了想看到的更多方向(例如營銷),建議加快安排。

因為部分朋友推薦的内容在上期未能及時排版,第二期我們再次追推一些遊戲圈制作人推薦學習的書籍。和第一期有所差別的是,本期的書籍更多地涉及了生存、思維等視角,希望能對各位從業者有所幫助。另外,歡迎更多從業者向我們推薦有學習價值的書籍。

《The Gamer’s Brain》

遊戲行業書單第2期 | 再推薦9本适合制作人的書,涉及生存與思維

推薦人:《英雄聯盟電競經理》制作人韓旭

這本書很适合對遊戲制作和使用者體驗感興趣的初學者,沒有了解的門檻,它從一些神經科學的角度,幫助開發者了解大腦如何感覺、處理資訊和保留資訊,考慮如何增加遊戲有趣性或者減少障礙,了解有人和你的遊戲互動時的工作機制,進而實作設計目标。

書中先從感覺、記憶、注意力、動機、情感等角度開始了解大腦運作,後讨論使用者體驗研究與分析工具。我認為最有趣的一點是這本書能夠清楚的闡述玩家或初學者對“使用者體驗”和“使用者互動”的誤解,值得一看。

《奶酪與蛆蟲》

遊戲行業書單第2期 | 再推薦9本适合制作人的書,涉及生存與思維

推薦人:《帕斯卡契約》制作人楊洋

正如本書的副标題:一個16世紀磨坊主的宇宙,《奶酪與蛆蟲》從一個獨特角度展現了一段“失敗”的曆史叙事,通過口頭文化與書面文化較之滲透,向“權威”發起挑戰。在這個主流叙事當道,容不下“異見”的網絡噴子橫行的時代,我們似乎可以從這位不知名的磨坊主身上,找到點真正的“獨立”精神。

“探訪過去永遠都是借助某些中介實作,是以也就永遠偏頗不全。”,那些未曾進入曆史的“異見”,也許正是我們抵抗想象力同質化的一劑良方。

《photo shop2021新版ps教程》《Unity和C#遊戲程式設計入門 第5版》《完美講堂3ds Max遊戲美術設計與制作技法精講》

遊戲行業書單第2期 | 再推薦9本适合制作人的書,涉及生存與思維

推薦人:《大多數》制作人曹尚飛

制作人最基礎的能力是制作能力。唯有制作能力才能夠高效的表明想法,推動進度,激勵同伴。了解基本的程式編寫,2D、3D美術和遊戲引擎結合,就可以憑一己之力快速搭建DEMO,展示給團隊。既能告訴團隊你要做什麼,也能表明你都會,但做得不好,需要大家的幫助。當你展示DEMO的那一刻,所有人都有了方向,也有了工作的動力。大家知道,因為你懂,不瞎BB。

《小米創業思考》

遊戲行業書單第2期 | 再推薦9本适合制作人的書,涉及生存與思維

推薦人:《混搭修仙》制作人若瘋

能深度還原工程師CEO思維去經營一個公司。對産品和矩陣産品維護毫不保留的從底層原了解釋。本質想推動中國的技術進步。從某個角度來說需要大家花錢去購買他的“廣告手冊”,能把營銷做成這個頂級。市場出身的ceo很多時候隻是從市場角度,對變量會歸咎運氣,但是技術出身的ceo,會盡量從産品研究市場,對變量思考更接近實體學所說的基礎科學。這本書就是一本基礎科學的讀物,沒帶着問題看書時候可能不知所雲,帶着問題去看書裡面都是黃金。

《林泉高緻》

遊戲行業書單第2期 | 再推薦9本适合制作人的書,涉及生存與思維

推薦人:《方寸幻境》制作人朱晴

一本講述文人畫山水畫的書籍,對于中國傳統繪畫的核心講得非常的一本書。在被西方價值觀和審美沖擊的當下,不妨回來研讀下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獨特美學和心境,不同于西方的構圖,構成,透視,明暗,冷暖。《林泉高緻》中有一句簡單的概述:外師造化,中得心源。

《龍強編年史》三部曲

遊戲行業書單第2期 | 再推薦9本适合制作人的書,涉及生存與思維

推薦人:《蘇醒之路》制作人王鲲

基于DnD規則的經典小說,我推薦主要理由有二。1、它試圖破除善惡之分(當然還是有偏向性),更關注于天下的沖突都來自于“平衡被打破”,這一點和我們經常看到的文學作品還是很不同的;2、它呈現了相當完整的西方奇幻世界觀下,不同種族的種族特點、起源、和他們之間的關聯性等等“知識點”。相信在熟讀完這幾本書之後,遊戲開發從業者,一定對“西方奇幻”的大概念有了更加直覺的認識。

《簡單的邏輯學》

遊戲行業書單第2期 | 再推薦9本适合制作人的書,涉及生存與思維

推薦人:雲蟾遊戲《鐵甲雄兵》營運市場經理黃昌峰

做遊戲,不管是遊戲開發還是遊戲推廣,甚至現實生活中,都離不開邏輯。《簡單的邏輯學》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現實邏輯指南,把比較高深的邏輯,用很直白的話寫出來,讓大家都能了解。讓自己能在不同的場景,讓自己處理事物能更清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