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少林永化堂曆史 識祖庭少林寺精神
作者/德政 德譲
少林永化堂,全稱:祖庭少林寺南院永化堂,創立于明朝萬曆二十年,即:公元1592年,是祖庭少林寺十八門堂之一。開山祖師,乃明朝欽命祖庭少林寺傳曹洞正宗第26代嗣祖沙門、住持大和尚、因精通禅武醫學被譽為“僧中之傑”的無言正道禅師。
少林永化堂,舊址在天地之中登封中嶽嵩山少室山北麓的少溪河南岸,與少溪河北岸的祖庭少林寺常住院隔河相望。新址在少室山南麓的少室寺(古名少室庵)東隔壁,與少室山北麓的祖庭少林寺常住院隔山相望。是以,自古至今少林弟子稱其為少林寺南院。
起初,少林永化堂所有殿堂屋舍都由明朝皇室周王府出資建造,還有八個法名分别為:圓寶、圓會、圓林、圓性、圓壐、圓明、圓亮和圓普的僧人,原本都是明朝皇室王子,後來都放下世俗名利,追随無言正道禅師,剃度出家為僧,專心習修禅武醫學,并用自己所學廣結善緣、普度衆生。是以,當地世俗人稱其為周府庵或八王子院。
由于得到明皇室扶持,少林永化堂就逐漸演變成祖庭少林寺唯一可以傳承曹洞正宗法嗣、選任少林寺院住持、授受禅武醫藝知識、統領少林禅武醫僧的明朝皇家門堂。
一
明末,少林永化堂,作為明朝皇家門堂,面對内憂外患,多次奉诏召集其門下的少林禅武醫僧和少林俗家弟子,組成少林僧兵,聽從朝廷保家衛國号令,跟随官兵出征協同作戰,奮勇參加東援北韓抗擊倭寇、西平甯夏鞑靼叛軍、南讨播州楊氏叛亂、北伐建州女真侵擾、内剿中原賊匪流寇等威脅明朝存亡的諸多護國戰争,很多弟子是以而喋血疆場、為國捐軀。
少林永化堂,由此而赢得了“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在永化堂”和“天下禅武醫,至尊永化堂”的尊榮,當時真可謂“譽滿天下,威震華夏”,故有世人贊曰:“滿門愛國忠孝,一堂振興中華”。随後,少林永化堂便以”愛國忠孝“作門風、”振興中華“作堂志,且自古至今從未改變。有歌雲:
《少林永化堂之歌》
少林南院永化堂,禅武醫藝傳十方;
久經風雨曆滄桑,根深葉茂枝幹長;
愛國忠孝切莫忘,振興中華敢擔當;
五湖四海都向往,萬古千秋美名揚。
二
清初,少林永化堂弟子,化為兩部分:
一部分為了保全防損祖庭少林寺和永化堂的建築,儲存延續曹洞正宗法嗣,保護傳承禅武醫學文化遺産,追随明朝欽命祖庭少林寺永化堂上傳曹洞正宗第28代嗣祖沙門、住持大和尚彼岸海寬禅師,歸順大清王朝,求得大清朝廷重新欽命彼岸海寬禅師住持祖庭少林寺,留守祖庭少林寺南院永化堂,專心學佛修禅習武行醫,遠離紅塵萬千紛争亂事,回歸佛門清淨無染禅心;
另一部分堅持不舍“愛國忠孝門風”和“振興中華堂志”,堅決反對大清王朝強制頒布推行的作踐漢傳華夏文明的 剃發令、易服令、文字獄,力圖恢複保留漢傳華夏文明,相約在少室山(俗稱九頂蓮花山)下永化堂前祭祖盟誓:“以明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在大明王朝開國時所倡導的‘驅除胡虜,恢複中華’之志為志,以少林永化堂傳承的入門拳名——小洪拳之“洪”為稱謂,共同創立患難相扶、遺孤共養、生死與共、矢志不渝的反清複明組織:洪門。”
之後,這部分少林永化堂弟子就化身為洪門成員,遠離祖庭少林寺南院永化堂,隐身于社會各界,分散到五湖四海,形成不同的洪門分支,成為反清複明幫派勢力;同時,他們也将本堂所傳承的少林禅武醫學、愛國忠孝門風、振興中華堂志等少林文化精髓帶出寺院,走向民間,傳揚到世界各地,故有“天下洪門出少林,洪門根在永化堂”之說。有歌雲:
《洪門之歌》
天下洪門出少林,洪門根在永化堂。
滿門愛國忠孝風,一堂振興中華志。
天下洪門是一家,洪門昆仲愛中華。
牢記使命不忘本,複興中華為己任。
三
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枯木逢春,本堂武僧、祖庭少林寺住持大和尚、登封縣僧會司僧會釋恒林會同監寺和尚釋妙興、知客僧釋貞緒協商積極響應登封縣政府号召,恢複組建少林僧兵,全力成立少林寺保衛團,報請并得到登封縣政府任命釋恒林擔任團總、釋妙興擔任團副、釋貞緒擔任國術總教頭,率領僧兵,駐防寺院,教習國術,護寺安僧,剿匪安民,官民稱頌。
少林永化堂,在民國十二年(公元1923年),遭遇本堂武僧釋恒林圓寂,由本堂武僧釋妙興接任祖庭少林寺住持大和尚。登封市僧會司僧會、少林寺保衛團團總帶領該團脫離祖庭少林寺上司,接受吳佩孚上司的直系軍閥改編,率部參加軍閥混戰,此後,祖庭少林寺不再擁有僧兵;少林寺保衛團,作為少林永化堂弟子發起組織成立的最後一支少林僧兵,雖然存在時間短暫,猶如昙花一現,但是所培養的國術人才卻猶如滿天星鬥,永恒燦爛。比較有代表性的國術名家有共和國開國上将許世友、開國中将錢鈞和國民黨中将戴笠(戴春風)等。
民國十六年(公元1927年),遭遇本堂武僧釋妙興在胡憨之戰中陣亡,由本堂武僧釋貞緒接任祖庭少林寺住持大和尚兼武僧總教頭,繼續培養禅武醫僧,直至公元1955年圓寂。改革開放後,聞名遐迩的武僧釋海燈(少林法名素稔)、釋素喜皆出其門下。
民國十七年(公元1928年), 被軍閥石友三帶兵焚毀,僅留天啟四年(公元1624年)道公衣缽塔一座,額曰:“欽依少林寺傳曹洞正宗第二十六代嗣祖沙門、永化堂上本師大和尚無言道公壽寓”,立石弟子是:園會、園善、園林、園性、園鏡、園珍、園明、園亮、園碧,共九人;另留白衣殿一座,羅門閉鎖,頹廢冷落,屬于文化遺産保護範圍,故而難以在原址恢複重建永化堂。但是,少林永化堂作為一個獨立的宗門堂口或曰門派,在特定曆史時期所形成獨特的少林禅武醫文化和少林宗門堂風(或曰少林精神),卻久經劫難而長盛不衰,乃至今日風靡全球,人人向往。有歌雲:
《少林永化堂居士精神》
南拳北腿少林棍,保家衛國少林身。
崇文尚武少林人,盡忠報國少林魂。
團結互助少林心,懲惡揚善少林根。
尊師重道少林訓,誠實守信少林門。
遵紀守法做良民,尊老愛幼孝雙親。
相信因果不貪吝,淡泊名利甘清貧。
艱苦奮鬥不忘本,舍己救人扶危困。
振興中華為己任,少林居士正精神。
《少林永化堂僧尼精神》
南拳北腿少林棍,衛國保寺少林身。
崇禅尚武少林人,愛國護教少林魂。
不争和合少林心,止惡行善少林根。
以德報怨少林訓,利他自利少林門。
以戒為師消貪瞋,恒順衆生敬六親。
慈悲為懷盡施舍,放下名利不是貧。
農禅立寺為根本,醫禅濟世救窮困。
普渡衆生為己任,少林僧尼正精神。
四
改革開放後,一方面,留守祖庭少林寺内、在解放前出家的唯一堅持沒有還俗的本堂武僧釋素喜、唯一堅持沒有還俗的本堂醫僧釋德禅,雖然都已風燭殘年疾病纏身,但是卻仍舊老骥伏枥、殚精竭慮地為少林禅武醫學的傳承發展留下了大量寶貴的文字資料、培養了很多後繼禅武醫學人才;另一方面,由祖庭少林寺(南院)永化堂一脈的部分俗家弟子又籌資在少室山南麓的佛頭嶺彌勒峰西南、觀音嶺東南、地藏嶺東北 、少室山少室寺東隔壁恢複重建了新少林永化堂。 而且還順應時代潮流,于公元2015年發起并依法備案成立了少林永化堂聯誼會、少林國術傳承中心、少林禅醫傳承中心等少林禅武醫學傳承機構。少林永化堂聯誼會的宗旨是“弘揚少林禅武醫文化,傳承少林永化堂精神”。
目前,少林永化堂聯誼會、少林國術傳承中心已經被登封市少林國術協會授權為少林國術段位評審機構;永化堂易髓養生功已經被鄭州市中原區人民政府認定為非物質文化遺産,即将在新的曆史時期大放異彩發揮新的作用。有歌雲:
《少林禅修歌》
少林禅院複古風,枯樹新芽迎春生。
直指人心觀本性,見性成佛定禅宗。
禅文禅武禅醫生,禅茶禅食禅農耕。
禅語禅詩禅公案,禅書禅畫禅樂鳴。
禅慈禅孝禅法通,禅堂禅師禅寶經。
皈依三寶佛法僧,皈依自性覺正淨。
清規戒律謹守持,依教奉行渡衆生。
自力更生勤勞動,依法依己證修行。
行住坐卧戒定慧,消滅妄念是大乘。
少林弟子要牢記,愛國護教佛法興。
少林永化堂,不愧為祖庭少林寺南院永化堂。讀罷少林永化堂的曆史,不禁感慨中國佛教聖地天地之中登封中嶽嵩山的人文氣韻。禁不住放聲詩雲:
嵩嶽有靈氣,登封固我心。
名利淡泊貧,傳承文化根。
少林精神魂,忠孝仁義本。
精忠報國門,慈孝父母訓。
仁者不改節,義者不易心。
少林永化堂,振興中崋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