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伊麗莎白終于結束了她的工作

作者:是個人物
伊麗莎白終于結束了她的工作

2022年,英國度過了可能是史上最熱的夏天。9月6日,倫敦的溫度降到了20攝氏度以下,英國女王照常開啟了她一天的工作。

她戴着眼鏡和珍珠耳環,穿着灰色的毛衣外套和蘇格蘭裙,挎着黑色小皮包,微笑着接待了新上任的英國首相特拉斯。這是她接待的第15位英國首相。盡管右手手背上的大片淤青清晰可見,但她依然保持微笑,和過去七十年每次出現在公共視野中的表情一樣。和特拉斯握手,留下了她在這個世界上的最後一張工作照。

兩天後,英國時間9月8日下午,英國女王在最讓她感到松弛的巴爾莫樂爾城堡去世,結束了她96年的人生,和長達70年的工作生涯。

首相特拉斯在悼念她的演講中說道,「女王以如此尊嚴和優雅的方式在位了70年,她的服務生涯甚至超過了我們大部分人的生活記憶。」她經曆過二戰,見證過噴氣機時代的誕生、網絡時代的到來,人類第一次進入太空、登上月球,陪着英國加入歐洲共同體,又離開。用她自己的話說,「不可避免地,長壽可以經過許多裡程碑,我自己也不例外」。

從她26歲繼位的那一天開始,她就努力扮演着這個國家的象征。她以英國女王的身份,曆經了美國45位總統中的14個。英國曆史學家西蒙·沙瑪在悼念女王的文章裡寫道,「過去的七十年,在風雨飄搖、痛苦分裂和不可預知的動蕩中,盡管伊麗莎白被限制在她的社會階層、枯燥的宮廷儀式和習俗中,但她在最重要的時候,成為這個國家理想化的化身。」

而這一切的代價,是她犧牲了個人的自由和生活。直到身體無法負荷,她才得以停止她的工作。

我們回顧了她的一生,看到了作為英國女王和作為伊麗莎白之間的縫隙,也看到了她在漫長的一生裡,以一己之力維系國家象征和皇室體面的艱難。

文|趙聰

編輯|楚明

圖|視覺中國(除特殊标記外)

帝國的象征

當倫敦塔橋為皇家遊船打開橋身,迎接女王的船隊通過時,倫敦上空下起了紛紛揚揚的大雨。2012年,為慶祝伊麗莎白二世即位60周年,泰晤士河舉行了據說是英國17世紀以來最大規模的水上慶典。在潮濕、寒冷的大雨天裡,當時86歲高齡的伊麗莎白二世在整個航程中都盡職地站在甲闆上,向兩岸熱情的市民揮手緻意。

在某種意義上,伊麗莎白是英國王室最恪盡職守的一位服務者。正如她在21歲生日公開演講中所宣誓的那樣——「我向你們所有人發誓,我要用我的一生——無論它是長是短,為你們服務,為我們偉大的帝國大家庭服務」,她的忠誠比「帝國」更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

「但對她來說,今天也是很傷心的一天,因為她爸爸也是在這一天去世,是以她才登基成為女王。」在慶典活動見到女王後,一個上幼稚園的小女孩面對采訪鏡頭,有些難過地說。

1952年2月6日,喬治六世去世的消息從英國傳到肯亞一座建立在巨大無花果樹枝間的樹頂旅館上。26歲的伊麗莎白正在此地替父出訪。一種流傳甚廣的說法是,當她爬上樹屋的時候,她還隻是一個王室公主,等到她爬下來的時候,她已經成為英國女王。

伊麗莎白終于結束了她的工作

1952年,當時還是公主的伊麗莎白二世通路肯亞。随後,國王喬治六世去世和伊麗莎白即位的消息傳來。

伊麗莎白很早就清楚,王位繼承人的命運并不是完全不可逃避的。在她10歲時,伯父愛德華八世在上位一年後就選擇退位,為迎娶一位離過兩次婚的美國女人。他抛下責任擁抱愛情與自由的結果是,王室陷入一片混亂,而小伊麗莎白徹底告别了能在英格蘭或蘇格蘭鄉下過着無憂無慮生活的童年。父親繼任國王,使伊麗莎白成為王位的第一繼承人。她的家庭作業從閱讀《兒童報》變成學習《憲法的制定與習慣法》。

在肯亞得知父親去世後,伊麗莎白看上去「臉色煞白,坐立不安」,但并沒有落淚。「一切都太突然了。」40年後,女王回憶道,「重任落在了肩上,那就竭盡所能把它幹好,慢慢地就會習慣了。事已至此,我就得接受現實。這就是我的命運,王室的傳承性才是最重要的。」

一年後的加冕典禮上,伊麗莎白二世戴上了她曾曾祖母維多利亞女王的王冠,在她的綢緞加冕禮服裝上,裝飾着大英帝國和英聯邦國家的象征飾物,例如代表着英格蘭的玫瑰,甚至還有象征印度和巴基斯坦的蓮花和小麥。26歲的她成為第一位被冠以「英聯邦元首」稱号的君主,自動擁有了武裝部隊首腦、英格蘭教會最高領袖等許多頭銜。

伊麗莎白微笑着向人們揮手緻意,從那一刻起,她本人也像這些花飾一樣,成為大英帝國和英聯邦的象征。

伊麗莎白終于結束了她的工作

1953年6月2日,倫敦,加冕禮當天,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與丈夫愛丁堡公爵亮相白金漢宮陽台。

标準的守護者

成為女王之後,26歲的伊麗莎白失去自由的同時也被要求藏起個性。

當她剛剛從肯亞回到倫敦,以女王的身份第一次見到自己的祖母時,就被提醒,「莉莉貝特,你的裙子太短了。」

從父親去世的那一刻開始,她就成了這個國家新的代言人。她必須是優雅的、高貴的。她的頭像被印在新版的硬币上,她出國也不再需要護照。因為這個國家所有人的護照都将是以她的名義簽發的,包括她丈夫和兒子的。而她本人不必要再持有。

正如當時的首相丘吉爾在她繼位後第五天,在下議院發表的演講中對她的形容一樣,「一位美麗而充滿朝氣的人」,「我們傳統和榮譽的繼承者」。這些用詞顯然被反複斟酌過,嚴謹地限制了她的形象和作為女王的意義。

從此在公開場合,她穿什麼衣服,戴什麼帽子,都成為身份政治的一部分。出現在人群裡時,她不再穿米色的衣服,女王曾經對她的帽子設計師摩根解釋,「因為人們會不知道我是誰」。是以女王在位的70年裡,顔色鮮豔的複古大衣成了她的标志之一。她的帽子也必須遵循一個原則,帽檐能擋住陽光,卻不能擋住公衆看到她的臉。

伊麗莎白終于結束了她的工作

女王也不會穿時髦的衣服。她在上世紀90年代的禮服設計師哈迪·阿米斯曾講過她的态度,「她希望自己看上去是親切友好的。時髦的衣服總有一些冷酷、殘忍的感覺。她不想穿。」她把自己定義為「标準的最後守護者」,即使在沒有很多人或照相機的場合,女王也穿着正裝。

在英國,她大概是最不被允許失誤的人之一,因為失誤的後果是可怕的。1963年,女王在出訪紐西蘭首都惠靈頓的那次旅行中,風吹起了她的裙擺。這一瞬間被攝影師拍了下來。當這張照片出現在報紙上時,配文寫道,「風雨飄搖的惠靈頓」。是以出行時,她的設計師不得不在女王的裙擺裡縫上一些鉛制的小砝碼。

從繼位開始,她的标志性微笑貫穿了她在位的70年。在外人的解讀裡,女王的微笑是面對動蕩的溫和力量,「國家的理想化的化身」。是以,她很少在公開場合表達自己的真實情緒。隻有在她剛繼位的那一年,四萬多英裡的加冕環球之旅中,《新聞紀事報》記錄下了她的一次惱怒。在招待會上,她對自己的随行人員說,「總督,你很累嗎?」「那就把手從口袋裡拿出來,站直了。」

伊麗莎白終于結束了她的工作

1963年,女王出訪紐西蘭首都惠靈頓。上飛機時,風吹起了她的裙擺。圖源網絡

更多時候,她都展現着超強的情緒管理能力。皇室傳記作家羅伯特·哈德曼記錄過這樣一個片段。1976年,女王在結束國事通路後從芬蘭返程,她讓船組人員在經過一個著名馬場時提醒她一下。馬是女王一生中最大的愛好之一。但他們忘記了這件事,當女王意識到她錯過了喜歡的馬時,在坐滿官員的餐桌上,她「顯然憋着怒火」。但很快,女王拿起餐巾遮住了臉,放下之後,「變出了一個全新的笑嘻嘻的女王」。

她也很少在公開場合表現出悲傷。2002年,女王在位的50周年,妹妹瑪格麗特和母親伊麗莎白王太後在這一年相繼去世,但在她年中舉辦的金禧年慶典上,穿着橙色的禮服、戴着橙色的帽子出現在人群裡時,笑容裡沒有顯露出任何可以被解讀為陰沉的情緒。在丈夫菲利普親王的葬禮上,身為王儲的查爾斯不停地流眼淚,但女王隻在車裡時被拍到了擦淚的瞬間。

這些自律、嚴謹維系着皇室的體面,也讓她在英國經曆戰争、現代化改革、經濟危機、恐怖襲擊的動蕩中,成為一個國家的精神力量。在白金漢宮的網站裡,女王被形容為「榮譽之泉」。在她的鑽禧年紀念日上,白金漢宮曾公布過一組資料,她在60年的時間裡一共授出了404500個頭銜和獎勵,在花園派對上接待過超過150萬人。她曾說過,「人們有時候需要表揚和鼓勵,否則這個世界就太灰暗了。」

伊麗莎白終于結束了她的工作

世界的「常數」

回到上世紀50年代,加冕禮結束後不久,伊麗莎白就開始了為期五個半月的環球旅行,成為首位環遊世界的英國君主。從東到西,女王走過4萬3千多英裡,其中大部分是走海路。據統計,這一路上,她共發表演講157次,聽取别人演講276次,握手13213次,并接受6770次屈膝禮(鞠躬沒有記錄),聽《天佑女王》演奏508次,相當于平均每天聽上3遍。

羅伯特·哈德曼在書中記錄,女王至少通路過126個國家和地區。沒有人确切知道她的旅程長度。僅僅皇家遊艇在海上航行的航程在40多年内就達到了100多萬海裡,而皇家航班的航程還要多得多。通路的國家數量也很難準确統計,因為許多國家的名字和狀态在女王的不同通路期間都曾有過改變。

對于伊麗莎白個人來說,在她充滿儀式和規矩的世界中,漫長的旅程雖然疲憊,但也能為她提供一點做尋常人的快樂和自由。羅伯特·哈德曼寫道,皇家遊艇「不列颠尼亞号」可能是最接近伊麗莎白「自己的」家的地方。其他宮殿和城堡都是她繼承來的,其中的家具和裝備都是由她之前的40多任國王決定的。隻有在「不列颠尼亞号」,從燈具到地毯,伊麗莎白能夠實踐自己的設計和想法。

伊麗莎白終于結束了她的工作

不列颠尼亞号 圖源網絡

「了解我們的人都知道,白金漢宮是辦公室,」1990年,伊麗莎白曾對當時新任命的皇家遊艇司令官說,「溫莎城堡是過周末的地方,偶爾會有些國家大事……在船上時,我想什麼時候起床都可以,穿我喜歡的衣服,擁有徹底的自由。」

1997年,服役超過40年的皇家遊艇「不列颠尼亞号」在女王的見證下退役。皇家海軍陸戰隊的樂隊在退出閱兵隊式時,奏響了《友誼地久天長》。有人看見,女王在那天流下了眼淚。

女王的出訪為英國注入的外交軟實力不言而喻。前工黨外交大臣傑克·斯特勞說,「她能夠促進英國的提升,遠遠超過任何一個政治家。外交依舊是權力的投射。」很多人認為,沒有女王的支援,英聯邦不會持續這麼多年。

或許更重要的是,近70年間日複一日的出訪,讓伊麗莎白女王成為世界人民共同的政治與文化記憶。她會晤過13位美國在任總統,接近美國開國以來所有總統的三分之一。對于現在生活在世界上的大多數人來說,從有記憶時起,女王就在那裡。用馬修·巴尊的話來說,她就像這個世界的「常數」。

「我的一生,她都在那裡。我無法想象她不在那裡。我就是做不到。」女演員、女爵瑪吉·史密斯夫人說。至少在想起她經典的造型和笑容的時刻,全世界人民短暫而珍貴地成為一個共同體。

伊麗莎白終于結束了她的工作

1975年2月至3月,伊麗莎白二世對墨西哥進行國事通路,與當地一群兒童在一起。

小心的改變

上世紀90年代,大衆媒介時代的到來,讓更多人看到了皇室生活的細節。皇室固守的規矩,和「現代英國」的發展之間也不斷顯露出縫隙。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從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開始的,圍繞女王是否要繳個人所得稅引起的争議。女王原本是不需要繳稅的,但1991年,70%的英國人都認為她需要。

外界猜測着她的收入和财富。《财富》雜志當年估計,女王每天的收入可能達到300萬美元。但白金漢宮後來澄清,這個數字「被誇大了」。

直到1992年,女王三個孩子的婚姻醜聞和危機,以極不體面的方式被公之于衆。其中最為大衆熟悉的是查爾斯和戴安娜的故事,這年女王即位四十周年慶典的幾天後,戴安娜的傳記《戴安娜:她的真實生活》出版,她的暴食症以及查爾斯和卡米拉的關系被生動地呈現在所有人面前。

小兒子安德魯的妻子莎拉被拍到與一位富商一起在摩洛哥度假,女兒安妮公主也在這年離婚。《星期日泰晤士報》的編輯安德魯·尼爾撰文抨擊,「國家把錢花在某些王室成員身上實屬浪費」,再次号召女王為她的私人收入繳稅。

皇室傳記作家羅伯特·哈德曼曾解釋過,其實從1986年開始,女王就對王室的财政事務開始了全面的改革,但是「王室的變革總是漸進的,要有非常充分的理由」。1992年,溫莎城堡大火在内的一系列事件,最終加速了女王繳納所得稅計劃的落地。

女王的另一個挑戰發生在3年後,王妃戴安娜接受的那次電視采訪,這個采訪創下了2300萬觀衆觀看的紀錄。在采訪中,戴安娜描述了婚姻的不幸和王室成員對她的态度。戴安娜的自由和反叛赢得了更多的認同,并成為王室古闆、保守的對照。

這次采訪讓女王重新考慮查爾斯和戴安娜的婚姻。在和首相約翰·梅傑、大主教喬治·凱裡商議後,女王給查爾斯和戴安娜分别寫了一封信,以女王的名義建議,可以說是「要求」他們「為國家的最佳利益考慮」,「盡早離婚」。

伊麗莎白終于結束了她的工作

當地時間1981年3月27日,女王與剛訂婚的查爾斯王子和戴安娜王妃合影。

不為外人所知的是,這件事之後,女王在王室内部成立了負責審查王室生活的委員會,在皇室傳記作家羅伯特·哈德曼的描述裡,這個委員會的工作範圍主要是「那些無法控制的問題,例如長子是否能夠繼續享有繼承權」。

但王室改革的速度追不上時代的變化,1997年,戴安娜的死亡再次給王室帶來了嚴重的危機。女王按照慣例釋出了一則簡短的聲明,「女王與威爾士親王對此噩耗深感震驚和悲痛」,就再也沒有發表任何意見。

但這些在公衆眼裡,被視為王室的冷漠。與之相對應的,是在戴安娜去世3天後,在吊唁簿上簽字的群眾就達到了75萬人。《獨立報》在一篇文章中寫道,「要是王室的人能跟老百姓一起哭泣那該多好」。

甚至一些人要求白金漢宮為戴安娜的離開降半旗。但在皇室的規定裡,皇家的旗幟即使在君主死後也不降半旗,因為君主死後,王儲繼位,王位上總有一位君主。

英國報紙的标題開始變成「讓我們看看你是不是在乎?」「女王在哪裡?王旗在哪裡?」《每日鏡報》寫道,「你的子民身處苦難之中,說點什麼吧,夫人?」

群眾的情緒和王室規矩之前的隔膜,再次迫使女王做出改變。一周後,她在前去參加戴安娜葬禮時,白金漢宮第一次降了半旗。這一規矩的打破也成為某種慣例,在之後的911事件、倫敦造成56人死亡的七七爆炸案、伊麗莎白母親去世時,白金漢宮象征着君主的皇家旗幟,都以降半旗的形式表達着哀悼。

女王在維系皇家規矩的同時,小心地做出改變。她在之後以電視直播的形式發表了一份緻辭,背景是窗戶外面的人群,她穿着黑色禮服,戴着眼鏡,稱贊戴安娜是一位「卓越而有天賦的人」,「無論身處順境還是逆境,笑容從未從她臉上消失,她的溫情和善意也始終鼓舞着他人」。

在首相布萊爾的建議下,她在這次的緻辭中表達了自己作為祖母的一面。她承認,「表達失落感并不容易,因為最初的震驚往往伴随着其他情緒的混合:懷疑、不了解、憤怒以及對尚在人世的生者的關心」。

伊麗莎白終于結束了她的工作

1982年11月,伊麗莎白二世與戴安娜王妃出席倫敦議會開幕式。

不能完全掀開的面紗

戴安娜的離開是王室面對媒體态度的轉折點。

在這件事上,女王的态度一直是謹慎的。傳統觀念認為英國王室應該保有一定程度的神秘感,「不能掀開那層神秘的面紗」。薩利·比德爾·史密斯在女王的傳記中寫道,在籌備1953年的加冕典禮時,伊麗莎白和時任首相丘吉爾在一開始都認為,不應該讓電視台轉播的燈光和鏡頭打擾這一神聖的儀式。

但當禁止電視轉播的消息對外釋出之後,廣播電視公司和廣大群衆對被排除在盛典之外表示強烈的抗議。最終的解決方案是女王做出了謹慎的讓步,答應曆史第一次對加冕禮進行電視直播,但需要除去典禮過程中宗教性的神聖時刻,以及不許拍攝特寫鏡頭。據媒體報道,這一決定推動了電視機銷量激增,很多觀衆專門為此購買了電視機。

伊麗莎白女王統治的70年,也是傳媒和社交方式急速變革的70年。女王在1997年推出了自己的個人網站,2009年英國王室注冊了推特。2019年,92歲的伊麗莎白女王親手在Instagram上釋出了第一張自己的照片。

2012年倫敦奧運會開幕式上,伊麗莎白或許找到了一種最具幽默感和颠覆性的女王出場方式。借助于替身演員和剪輯,她看起來好像是和特工007一起跳傘進入了體育場。有評論認為,在伊麗莎白治下,君主制尋找到一種與公衆連接配接的新方式,向公衆展示了宮殿大門背後的生活。

伊麗莎白終于結束了她的工作

2012年倫敦奧運會開幕式上,借助于替身演員和剪輯,英國女王「跳傘空降」至體育場。圖源網絡

伊麗莎白女王甚至接受過一次十分貼近私人生活的紀錄片拍攝,這部名為《英國王室》的紀錄片于1968年開始拍攝,持續了近一年,在世界172個場合留下了43個小時的素材。

并不是所有的王室成員都支援女王的這個決定。他們的女兒安妮公主後來說,拍攝《英國王室》是一個「糟透的想法」,「從小時候起就有那麼多的關注,再多就受不了了。我最不願接受的就是什麼事都被人知根知底。」甚至本片的制作人之一、BBC的大衛·阿滕伯格也承認這部影片會扼殺王室的形象,因為「王室就像部落首領居住的神秘帳篷一樣,若是有部落成員看到了帳篷内的真實情形,那麼整個部落的運作體系就會遭到破壞,并最終導緻部落的分崩離析」。

但事實卻是,《英國王室》在英國的觀衆人數達到4000萬,觀衆們被女王一家的「平凡生活」深深吸引。1970年代以來,這部紀錄片再也沒有被公開放映。

也正是這一改變,讓大家窺見了女王作為人的一面。這中間甚至發生了一個小插曲。

當女王和丈夫菲利普公爵在澳洲出訪時,攝影師在他們的度假屋外,蹲到了一個意外的時刻。小屋裡的夫婦似乎發生了一些争執。當公爵沖出門外,後面緊跟着的是飛出的一雙網球鞋和一副網球拍,再然後是憤怒的女王,大叫着讓他回來。當她發現自己正暴露在錄影機前時,她趕緊把公爵「拽」進了屋。這件事之後,女王追回了攝影師的錄像帶,并特意跟他解釋,「我為這個小插曲感到抱歉,不過你也知道,所有的婚姻都是這樣。」

這樣的故事顯然拉近了女王與群眾的距離。哈佛政治學家約瑟夫·奈伊在2013年寫道,「在資訊時代,權力不僅有令軍隊獲勝的功用,也有令故事獲勝的功用,君主制提供了一個令人信服的故事,比名人們享受的15分鐘輝煌要持久得多。」但王室似乎還是對紀錄片的拍攝感到後悔。1970年代以來,應白金漢宮要求,這部紀錄片再也沒有被公開放映。

在70年的執政生涯中,伊麗莎白女王是故事的提供者,也是故事的把控者、保護者。竭盡一生的努力,她将英國王室的故事叙述成優雅與尊貴的典範,映照出秩序與理性的古典光輝。隻是,如今,她提供的這個故事可能要告一段落了。

伊麗莎白終于結束了她的工作

1982年10月,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和菲利普親王通路所羅門群島。

尾聲

2021年4月,99歲的菲利普親王在溫莎城堡安靜離世,伊麗莎白女王陪他度過了最後的時光。他們的兒子安德魯王子說,在丈夫去世後,伊麗莎白女王時常陷入沉思,她形容菲利普親王的離去「就像在生命裡留下了一個巨大的空洞」。

在此之前,伊麗莎白女王的妹妹瑪格麗特公主因二度中風帶來的心髒問題,于2002年2月去世。她一生熱烈潇灑,是英國王室第一個離婚的女人。伊麗莎白女王出席了她的葬禮。據說與女王關系冷淡的前首相撒切爾夫人,2013年去世;而與女王感情深厚的前首相丘吉爾,1965年就去世了。

2018年之後,年事已高的伊麗莎白女王不再安排海外行程,但她一直堅持在國内履行各項王室職責。2020年4月,她就當時英國日益嚴峻的新冠疫情發表特别電視講話,這是她即位以來第五次特别演講,前四次分别發生在2012年登基60周年、2001年母親伊麗莎白王太後葬禮前夕、1997年戴安娜王妃葬禮前夕,和1991年為伊拉克地面軍事行動發表聲明。

在2020年新冠疫情特别電視講話的結尾,伊麗莎白女王說:「我們應該感到安慰,盡管還要忍受很多苦難,但美好的日子終會回來,我們将與好友相聚,我們将再次與家人相伴,我們定能重逢。」

現在,伊麗莎白終于結束了她漫長而艱巨的工作。

伊麗莎白終于結束了她的工作
伊麗莎白終于結束了她的工作

當地時間2022年9月9日,伊麗莎白二世去世後的第一天,倫敦街頭多處大螢幕播放女王照片,以示哀悼。

參考文獻:

《伊麗莎白二世:女王的旅程》,羅伯特·哈德曼,文化發展出版社

《伊麗莎白女王傳》 薩利·比德爾·史密斯,北京聯合出版有限公司

紀錄片《我們的女王》

泰晤士報《伊麗莎白二世訃告》

紐約時報 伊麗莎白二世去世系列報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