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支援社會資本參與黃河生态治理,重磅檔案點明投資機會

作者:第一财經

近日,生态環境部等12部門聯合印發《黃河生态保護治理攻堅戰行動方案》(下稱《行動方案》),國家将在黃河流域開展河湖生态保護治理、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城鎮環境治理設施補短闆、農業農村環境治理、生态保護修複等五大行動。

通過攻堅戰,到2025年,黃河流域生态系統品質和穩定性穩步提升,幹流及主要支流生态流量得到有效保障,水環境品質持續改善,污染治理水準得到明顯提升,生态環境風險有效控制,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的格局基本形成。

與此同時,《行動方案》明确,支援社會資本參與黃河生态保護治理,開展生态環境導向的開發模式試點。

将開展多個執法專項行動

根據《行動方案》安排,将由生态環境部牽頭,最高人民檢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自然資源部、水利部、農業農村部參與,開展“昆侖”“綠盾”“亮劍”等執法專項行動。

有專家對第一财經記者表示,“兩高”及公安部等公檢法參與其中,表明了國家對黃河生态保護治理攻堅戰實施的重視和力度。

支援社會資本參與黃河生态治理,重磅檔案點明投資機會

“昆侖”專項行動将依法打擊破壞黃河生态環境犯罪活動;生态保護紅線監管試點和“綠盾”專項行動,将強化自然保護地監督,建立完善生态保護紅線生态破壞問題監督機制;漁政“亮劍”執法專項行動,将對未開捕區域和常年禁捕區域進行執法監管,強化對“電毒炸”“三無”船舶(無船名船号、無船籍港、無船舶證書)等違法行為的日常監管。

國家還将開展黃河流域生态品質監測評估、生态保護修複監督評估,優化監測站網布局,實作環境品質、生态品質、污染源監測全覆寫。完善跨區域跨部門聯合執法機制。

《行動方案》提出,到2025年,黃河流域森林覆寫率達到21.58%,水土保持率達到67.74%,退化天然林修複1050萬畝,沙化土地綜合治理136萬公頃,地表水達到或優于Ⅲ類水體比例達到81.9%,地表水劣Ⅴ類水體基本消除,黃河幹流上中遊(花園口以上)水質達到Ⅱ類,縣級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不低于90%,縣級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消除比例達到90%以上。

攻堅戰有四項重點任務

“黃河是大陸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對維持華北、西北地區水資源安全和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義。”生态環境部黃河流域生态環境監督管理局局長連煜說。

生态環境部環境規劃院有關專家介紹,目前,黃河流域仍存在一些突出困難和問題,工業、城鎮生活、農業面源和尾礦庫污染,加之水資源短缺,水資源開發強度高,農業用水效率不高,使得部分地區污染問題突出,部分支流生态流量不足,水環境品質總體差于全國平均水準。

今年3月,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等共同釋出的《黃河流域高品質發展及大治理研究報告(2021)》披露,“黃河流域生态保護和高品質發展水準呈持續上升趨勢,但近年增速放緩”。

研究發現,從橫向看,黃河流域生态保護和高品質發展綜合指數低于全國平均生态保護和高品質發展綜合指數,且差距呈先縮小再拉大趨勢。受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城市供水公用設施建設等固定資産投資完成額減少,生态環境保護不足,出現了秦嶺、祁連山等地破壞生态環境事件。

“黃河流域迫切需要解決突出生态環境問題,改善流域各省區生态環境品質。”中國工程院院士、生态環境部環境規劃院院長王金南介紹,目前,黃河流域水質和各省區空氣品質均低于全國平均水準,特别是汾渭平原污染嚴重;流域土壤污染程度和尾礦庫環境風險較高。

支援社會資本參與黃河生态治理,重磅檔案點明投資機會

黃河流域是大陸重要的糧倉,黃淮海平原、汾渭平原、河套灌區是農産品主産區,糧食和肉類産量占全國的1/3左右。王金南表示,黃河流域也迫切需要緩解水資源沖突,促進可持續發展。

監測資料顯示,黃河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647億立方米,不到長江的7%;水資源開發使用率高達80%,遠超40%的生态警戒線;流域農業用水占用水總量的66.9%,生态環境補水占比僅為7.7%;部分支流生态流量不足,13條主要一級支流中有7條出現過斷流。

“水污染治理、水生态監管、生态流量保障、環境風險防範是此輪攻堅戰的重點任務。”連煜介紹,黃河沿線生态環境部門将開展流域與省區水生态環境形勢分析會商,加大水生态環境問題獨立調查和督導幫扶力度。特别是強化流域重點工業園區規劃環評監督。以烏梁素海為重點指導農業面源污染通量監測。實施黃河上遊等魚類栖息生境修複監督,推進東平湖等重點湖泊生态保護修複。

青海是“三江之源”“中華水塔”和國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既是黃河源頭區,也是幹流區,在黃河流域具有不可替代的戰略地位。青海省生态環境廳廳長湯宛峰表示,青海将落實《支援引導黃河全流域建立橫向生态補償機制試點實施方案》,以水量、水質為補償依據,推動建立黃河幹流和湟水河等主要支流橫向生态補償機制。

多個政策支援社會資本參與黃河流域生态保護

根據《行動方案》的安排,将發揮政府引導和市場調節作用,由國家發展改革委、财政部等按職責分工,推進黃河源、祁連山等重點區域生态保護和修複重點工程建設。

有專家對第一财經記者表示,《行動方案》在多個領域為社會資本參與黃河生态保護治理創造了機會。比如,支援社會資本實施自然、農田、城鎮、礦山生态系統保護修複項目和工程,探索發展生态産業。鼓勵社會資本發射和營運環境遙感衛星,為生态系統、水生态環境、碳源碳彙等領域的監測與管理提供市場化服務。同時支援和激勵各類金融機構開發減污降碳的綠色金融産品,鼓勵符合條件的企業發行綠色債券。

9月6日,财政部公布的《中央财政關于推動黃河流域生态保護和高品質發展的财稅支援方案》也提出,設立黃河流域生态保護和高品質發展獎補資金;建立黃河流域生态保護和高品質發展多元化投入格局;通過中央财政統借統還外貸資金給予支援。

支援社會資本參與黃河生态治理,重磅檔案點明投資機會

根據這一财稅支援方案,國家将研究設立黃河流域生态保護和高品質發展基金。支援沿黃河省區規範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中國政企合作投資基金對符合條件的PPP項目給予支援。

此外,對企業從事符合條件的環境保護、節能節水項目所得,按規定享受企業所得稅“三免三減半”優惠,企業購置并實際使用環境保護、節能節水專用裝置的,按規定抵免企業所得稅應納稅額。落實水資源稅費差别化征收政策,對取用地下水按規定從高征收稅費,嚴格控制地下水超采地區開采地下水。鼓勵沿黃河省區創新水權、排污權等交易措施。

王金南表示,黃河流域需要全方位貫徹落實“四水四定”(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産),加快形成綠色生産生活方式,堅決遏制不合理用水需求,提高水資源配置效率,通過節約用水擴大發展空間、提升發展能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