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宋詩不亞于唐詩,詩的高峰處于三元時代,兩個在唐一個在宋

作者:老街味道

前言

古人論詩,一向認為唐詩乃詩歌的頂峰。

對于宋詩,其被關注度往往不如宋詞。唐詩宋詞的說法,讓很多人誤以為宋詩不如宋詞。其實宋詩的成就也非常高,隻是因“一代有一代之文學”的說法,而被宋詞遮住光輝而已。

陳衍(1856~1937)先生,就認為詩歌發展有三個高峰,即所謂的三元時代:唐朝的開元、元和,宋朝的元佑。這三個時代,都有偉大的詩人和作品。

宋詩不亞于唐詩,詩的高峰處于三元時代,兩個在唐一個在宋

一、上元開元

杜甫曾有詩雲:

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倉廪俱豐實。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

齊纨魯缟車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開元(713年12月至741年12月),是唐玄宗(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的年号。

712年,唐睿宗禅位給李隆基,但是并沒有平息太平公主的争權欲望,二人的沖突反而愈演越烈。

713年,唐玄宗李隆基先下手為強,賜死太平公主,改年号為開元。唐玄宗勵精圖治,先後啟用了宋璟﹑張說﹑韓休﹑張九齡等名相,大唐王朝逐漸走入30多年的盛世。

這一時期出現了張九齡、李白、杜甫、王昌齡、高适、王維、孟浩然、岑參、王之渙、崔颢、賀知章等偉大的詩人。

這個時期的代表作品,七絕名作如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五絕近體如王之渙《登鹳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

七律如崔颢之《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複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曆曆漢陽樹,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五律如李白《渡荊門送别》: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

山随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仍連故鄉水,萬裡送行舟。

古體絕句如孟浩然《春曉》: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擅長古體的李白,則有《蜀道難》、《行路難》等千古流傳的名篇。

唐詩經常被分為初盛中晚四個時代,盛唐指的是從開元元年到天寶十四年(713年——755年)。755年,發生了著名的安史之亂,很多盛唐詩人的優秀作品,其實有不少作于安史之亂以後,例如詩聖杜甫。

陳衍先生所謂的開元時代,廣義上可以了解為盛唐時代。

宋詩不亞于唐詩,詩的高峰處于三元時代,兩個在唐一個在宋

二、中元元和

上元節、中元節、下元節,是我們三個傳統節日,前天剛剛過去的就是中元節(陰曆7月15)。

陳衍先生說的中元,即元和時代,元和(806年 - 820年)是唐憲宗李純(778年―820年)的年号。這一時代雖然不能和唐玄宗的開元之治相比,但是也被稱為元和中興。

可惜在元和十五年(820年),唐憲宗李純為宦官陳弘志(一作弘慶)等謀殺。大唐王朝又失去了重新振起的機會。

這個時代屬于中唐時期,代表詩人有白居易、元稹、韓愈、賈島、柳宗元、孟郊、李賀、劉禹錫、張繼、韋應物、李坤、張祜、張 籍等人。

七絕代表作,如張繼的《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五絕近體名作,如張祜《宮詞》:

故國三千裡,深宮二十年。

一聲河滿子,雙淚落君前。

五絕古體如李紳《憫農》: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韓愈當年為了反對唐憲宗迎接佛骨舍利,結果被貶潮州,途中作了一首七律《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

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殘年。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賈島有句雲: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說的是自己送弟弟時,作的這首五律的頸聯聯,《送無可上人》:

圭峰霁色新,送此草堂人。

麈尾同離寺,蛩鳴暫别親。

【獨行潭底影,數息樹邊身】。

終有煙霞約,天台作近鄰。

這個其實,白居易和元稹二人惺惺相惜,經常互通書信,次韻作詩。例如白居易的《代書詩一百韻寄微之》:

憶在貞元歲,初登典校【司】。

身名同日授,心事一言【知】....

元稹也回了一首《酬翰林白學士代書一百韻》:

昔歲俱充賦,同年遇有【司】。

八人稱迥拔,兩郡濫相【知】....

次韻,指詩人酬答别人作詩,采用原詩的韻腳,且位置不變。 100韻的五言排律,有200句1000字,元稹用了同的100個韻腳酬答白居易。二人經常的次韻作詩,引發了詩人次韻唱和的潮流。

長篇的古風,如白居易的《琵琶行》、《長恨歌》,元稹的《連昌宮詞》都作于元和時期。

宋詩不亞于唐詩,詩的高峰處于三元時代,兩個在唐一個在宋

三、下元元佑

北宋徽宗時代,端禮門外立了一塊碑,被稱為元祐黨人碑。上面刻了三百零九個名字,刻上黨人碑的這些官員,要麼關押,要麼被貶放遠地,其中還有不少已經去世的人,這些人的作品一律焚毀。

被刻上名字的這些人有司馬光、蘇轼、蘇轍、秦觀、黃庭堅、晁補之、張 耒........

可以看出,蘇轼兄弟以及他的門人被一網打盡。

元祐(1086年-1094年)是宋哲宗趙煦的第一個年号,這個時期,王安石的變法失敗,以司馬光為代表的舊d重新執政,反對新法的蘇轼兄弟得到了重用。

宋朝有一個著名的詩派為江西詩派,江西詩派有一祖三宗之說,祖是唐朝的杜甫,三宗為:黃庭堅,陳與義和陳師道。其中黃庭堅、陳師道都是蘇門四學士之一。

這一時期,七絕的名作,例如蘇轼的《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隻緣身在此山中。

元祐元年(1086年),新法皆廢,失意的王安石病逝于金陵鐘山。五言絕句錄入一首他的《詠梅》:

牆角數枝梅,淩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黃庭堅作詩,與蘇轼并稱為蘇黃。其代表作有七律《登快閣》:

癡兒了卻公家事,快閣東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為佳人絕,青眼聊因美酒橫。

萬裡歸船弄長笛,此心吾與白鷗盟。

秦觀填詞,與蘇轼并稱為蘇秦。秦觀當然也是一位作詩的高手,黃庭堅曾經贊揚其作詩快:對客揮毫秦少遊。錄入一首秦觀酬答米芾的五律《次韻答米元章》:

嗜好清無滓,周旋粲有文。

揮毫春在手,岸帻海生雲。

花鳥空撩我,莼鲈正屬君。

惟應讀雌蜺,差不愧王筠。

雌蜺,典出《梁書·王筠傳》。王筠把雌蜺的“蜺”讀作仄聲,成為古人懂聲律的一個典故。

宋詩不亞于唐詩,詩的高峰處于三元時代,兩個在唐一個在宋

結束語

陳衍把詩歌的三個高峰期成為三元,即開元為代表的盛唐時代,元和為代表的中唐時代,元佑為代表的北宋蘇轼時代。

從代表詩人中可以看出,盛唐有李杜、中唐有元白、元佑有蘇黃,他們都是自己時代的代表人物,也是唐宋詩歌的代表人物。看上去,似乎是因為有偉大的人物而劃分的時代。

對于陳衍先生三元時代的觀點,您覺得有道理嗎?

@老街味道

宋詞是一種特殊的格律詩嗎?其實很多詞牌本來就是格律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