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交通、醫衛、醫保……這些民生實事成績單關系你我

作者:曆史控制

重要區域開通“公交+” 增加市級臨床重點專科30個

5月16日,市委宣傳部、市政府新聞辦舉行“聚力‘八個新突破’ 創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西安實踐取得新成效”系列新聞釋出會。邀請市交通運輸局、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市醫療保障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有關情況并回答媒體提問。

交通運輸

2023成績單

2023年,西安交通高品質發展邁出新步伐。

全年完成投資259.28億元,超年度計劃19.48%,較2022年增加92.14億元。

機場三期、西安東站、西十、西延、西康高鐵、鄠周眉高速、京昆高速蒲城至澇峪改擴建等9個中省項目及210國道、東臨路、西戶路等4個市級重點項目高效推進。

京昆高速蒲城至澇峪改擴建和107省道鄠邑段改造提升工程提前建成通車。

2024這樣幹

繼續加快推進補鍊強鍊28個重點項目建設

2024年,市交通運輸局将圍繞全省“三個年”活動和全市“八個新突破”重點工作,從多個方面謀取新突破。

緊抓規劃引領推項目,在完善綜合交通網絡布局上謀突破。圍繞民航、高鐵、高快速路和農村公路“四張網絡”,加快研究編制西安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提前做好“十五五”交通規劃前期工作。積極協調推進機場三期、西十、西延、西康高鐵、西安東站和鄠周眉高速加快建設,全力做好國省幹線項目建設方案調整和實施工作。

緊抓補鍊強鍊增動能,在建構集約高效運輸體系上謀突破。2023年,我市成功入圍2023年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鍊強鍊支援城市,今年,将繼續加快推進補鍊強鍊28個重點項目建設,進一步完善設施功能,提升物流體系平急轉換水準。加快建設公鐵聯運型和陸空聯運型綜合貨運樞紐,在樞紐中完成一批新能源裝卸、光伏發電、充換電等綠色裝置應用,全力推動交通區位優勢向樞紐經濟優勢轉變。

緊抓民生保障辦實事,在增強運輸服務品質水準上謀突破。新開調整公交線路80條,增加小型公交300輛,大力發展定制、網約和社群巴士公交,持續深化軌道、公交、慢行交通融合銜接。促進郵政快遞業加速發展,積極建立第三批“中國快遞示範城市”。

緊抓科技賦能強支撐,在推動智慧交通加速發展上謀突破。進一步加強公衆出行需求與服務資源的資料銜接,整合接入公交、地鐵、計程車等多種交通資料資源,促進實作公共交通出行聯程規劃、一鍵預約、一碼支付。

緊抓生态治理補短闆,在促進行業綠色轉型更新上謀突破。壓茬推進“國三”及以下排放标準柴油貨車淘汰。有效提升公路沿線充電設施保障能力,加快推動用車電動化、清潔能源化,着力建構綠色交通發展體系。

相關新聞

今年以來已累計新開調整公交線路24條

今年我市将繼續多措并舉推進公交線網優化調整工作,将新開調整公交線路80條,目前已累計新開調整公交線路24條,其中新開17條公交線路。

今年,市交通運輸局将加強公交與地鐵“魚骨式”銜接,持續優化城區公交線網和站點布局。圍繞重要區域開通一批“公交+”線路,滿足市民差異化、個性化出行需求。發揮遠郊區縣地方優勢,打造“公交+旅遊”等定制模式,推動公交與地方經濟融合發展。以社群巴士為重點,着力解決市民“最後一公裡”出行問題。

今年以來,我市累計新開調整公交線路24條,其中新開17條公交線路,分别為346路,紡織城國小定制2線,梁家灘國際學校定制1線、2線、3線,經開第五學校定制5線、6線、7線、8線,紡織城國小定制4線,浐灞第八國小定制線,長安大學渭水校區住宅區定制1線、2線,招商城市主場盛會定制線,紅會醫院北區定制線,曲江第一學校定制線,曲江第六國小定制線;優化調整公交線路7條,分别為128路、901路、727路(727區間),經開第五學校定制2線、定制4線,漢都新苑定制線,環山旅遊1号線。為雁塔區、經開新區、草灘、紡織城、浐灞生态區、環山路大學城、高新三期、周至縣等區域12個學校、26個居民小區,以及環山路周至沿線5個村鎮數萬群衆公交出行提供便利。

衛生健康

2023成績單

2023年,全市衛生健康事業高品質發展跑出“加速度”。

市兒童醫院、市紅會醫院新院區等7個重點醫院項目建成營運,14個區縣級醫院建成,共增加床位1.1萬張。

建成7萬平方米的市疾控中心和11個區縣級疾控中心、4個區域中心實驗室。

全市有中醫醫院57個,其中三級醫院4個;中醫類門診部47個,中醫類診所1006個,設定中醫科的綜合醫院及其他專科醫院140個。

2024這樣幹

縱深推進健康西安建設 從六個方面實作新突破

2024年全市衛生健康工作重點從六個方面實作新突破,來不斷增進全市人民健康獲得感。

2024年,全市衛生健康工作将堅持預防為主,打造公共衛生堅實防線。穩步推進市區疾控機構改革,加強應急力量建設。實施重點傳染病專病專防政策,加強第五輪全國艾滋病綜合防治示範區建設,開展消除C肝“肝淨行動”試點。

堅持深化改革,打造區域醫療服務高地。推進國家醫學中心和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加快各級各類衛生健康項目建設。持續開展“改善就醫感受、全面提升醫療品質、改善護理服務”三年行動,落實手術品質安全提升等5個專項行動,加強市級質控中心建設,推進臨床重點專科建設,增加市級臨床重點專科30個。

堅持系統推進,打造堅強有力基層服務體系。深入開展“優質服務基層行”達标建立活動,加強基層醫療機構人員教育訓練,組織16所三級醫院、27所二級醫院對7所縣級醫院、55所鎮衛生院進行支援幫扶。

堅持綜合施策,打造更高水準健康西安。深入推進中醫藥健康促進、傳染病防控等17項健康西安行動,健康醫院、健康企業等8類健康細胞示範建設。紮實開展愛國衛生運動。落實做細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家庭醫生簽約服務。

堅持傳承創新,打造中醫藥強市。加強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新增3~5個市級中醫學術流派,推進縣級中醫醫院“兩專科一中心”建設,建立中醫閣100個。積極争創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示範市。

堅持公平普惠,打造重點人群健康保障平台。加強出生缺陷三級預防,提升孕産婦健康管理能力。發展多種形式托育服務,新增7所公辦、29所普惠托育機構,每千人口托位數達到4.0個。啟動老年醫學科規範化建設示範,在全市推開家庭病床工作。

相關新聞

今年将積極建立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示範市

近年來,我市始終将中醫藥作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始終把中醫藥納入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全局,同步謀劃,同步部署,同步推進,在健康西安建設中融入更多“中醫藥元素”。

積極推進中醫醫療資源均衡布局。支援西安市中醫醫院“一院三區”發展,11個區縣啟動中醫醫院新(遷)建項目,預計增加床位2000張。鼓勵社會力量辦中醫,審批設立民辦中醫醫療機構1094所,完善中醫藥診療服務網絡。

着力打造中醫藥重點專科群。市域内有國家級中醫臨床重點專科(專病)39個、省級中醫重點專科41個,市屬醫院建成國家區域中醫(專科)診療中心2個、全國綜合(專科)醫院中醫藥工作示範機關4個。二、三級醫院中醫專家定期到基層機關坐診帶教,滿足城鄉居民看上好中醫的健康需求。

持續改善基層條件。按照國家建設标準,238個社群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均建成中醫館,配備不少于300種中藥飲片(中藥顆粒劑),配置10種以上中醫診療裝置和康複裝置,推廣針刺、灸類、推拿、刮痧、拔罐、熏洗等6類10項以上中醫适宜技術,友善城鄉居民就近看中醫,用中藥。

突出中醫藥服務特色。在落實國家基本公共衛生項目基礎上,擴大中醫藥健康管理覆寫範圍。2023年,125萬名65歲以上老年人、33萬名0-3歲兒童、60萬名高血壓患者、21萬名2型糖尿病患者、7.9萬名孕産婦、3.3萬名冠心病患者接受中醫特色指導,發揮了中醫“治未病”的獨特作用。

加強中醫藥人才培養。遵循中醫藥人才成長規律,開展師承教育和名中醫師帶徒工作,全市有國醫大師1名、全國名中醫2名、省市級名中醫59名,省市級中醫學術流派13個,名中醫傳承工作室86個,培養繼承人3000餘人,每年舉辦基層中醫藥知識技能教育訓練。

今年,我市将積極建立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示範市,落實中國-中亞峰會涉西安成果對接清單重點任務,進一步擴大中醫藥文化傳播和海外影響力,加強楊震國醫大師工作室建設,繼續做好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不斷推進我市中醫藥工作高品質發展,積極打造中醫藥工作強市。

醫療保障

2023成績單

2023年,西安市醫療保障局推出一系列惠民保障政策,醫保支援生育政策領跑西部。

開展口腔種植醫療服務收費、種植體集中帶量采購、牙冠競價挂網“三位一體”綜合治理,将單顆種植牙總費用調控在7000元以内。

累計推動國家和省級集采512種中選藥品和18類中選醫用耗材在西安地區落地實施,累計減少群衆醫藥費用34.23億元。

全力做好居民醫保參保繳費工作,截至2023年12月集中參保期結束,我市城鄉居民參保達上年度同期參保繳費人數的100.79%,排名全省第一。

去年對原生育保險政策進行了全面優化調整

去年,西安市制定實施了助力生育的支付和待遇政策,将中醫民族醫藥飲片和醫療機構制劑納入報帳範圍,并建立了職工門診統籌報帳政策,進一步提高了醫保報帳水準。

制定實施了助力生育的支付和待遇政策。對原生育保險政策進行了全面優化調整,進一步增加了生育保險政策的普惠性供給。一是将參保女職工門診産檢費用一次性補貼标準由1000元提升至2500元;二是對參保職工取消住院分娩報帳起付線,對在二級(含)以下定點醫療機構住院分娩的,醫保基金全額報帳政策範圍内的生育醫療費用;三是對參保居民取消二級(含)以下定點醫療機構住院分娩報帳起付線,三級定點醫療機構住院分娩報帳起付線在原有起付線基礎上降低50%;四是将使用輔助生殖技術成功受孕後的生育醫療費用納入我市醫保基金支付範圍。每年可為群衆減輕生育費用約3.1億元。

将中醫民族醫藥飲片和醫療機構制劑納入報帳範圍。建立治療性醫療機構制劑醫保準入工作機制,将400種(西安345種+鹹陽55種)治療性醫療機構制劑納入醫保支付範圍,其中85%以上是中藥制劑。

建立職工門診統籌報帳政策。參保職工在定點醫院門診也可享受統籌報帳,一級、二級、三級醫院報帳比例分别為70%、60%、50%,退休人員報帳比例在此基礎上提高5%。2023年全年共統籌報帳21億元。

2024這樣幹

将拔牙、根管治療等項目納入醫保支付範圍

今年,市醫療保障局将錨定全市“八個新突破”目标,聚力在參保品質、精細化管理、基金監管、經辦服務等方面實作新突破。

2024年,市醫療保障局将開展建設西安醫保資料專區攻堅行動、提升全民參保品質攻堅行動、長期護理保險推進攻堅行動等三場攻堅行動。

實施四項提升工程。一是經辦服務能力提升工程,持續做優9項便民舉措,推動醫保服務更加穩健便捷和公平可及。二是異地就醫保障提升工程,持續擴大結算範圍、拓展備案管道、加強資訊協同,推動異地就醫服務高品質和多元化更新。三是基金監管機制提升工程,推進“雙随機 一公開”行政執法全覆寫,加快智能監控系統建設,落實醫療保障領域信用評價制度,擴大監管範圍并實施分級分類監管。四是惠民政策普及提升工程。加大醫療保障政策宣傳力度,促進宣傳工作與政策落實互相融合。

辦好五件民生實事。一是将群衆反映較為集中的拔牙、根管治療、口腔潔治等部分口腔類門診醫療服務項目納入醫保支付範圍;二是将符合條件的醫療機構制劑納入醫保支付範圍;三是将符合條件的基層醫療機構納入職工門診統籌報帳範圍;四是将領取失業保險金人員納入生育保險保障範圍;五是持續推進國家和省級(聯盟)藥品及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成果落地。

本版稿件由記者馮曉瑞采寫

來源:西安晚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