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釋出丨洱海治污背後:提升的不隻有治污技術,還有環保觀念

作者:海峽網絡
中國釋出丨洱海治污背後:提升的不隻有治污技術,還有環保觀念

中國網8月9日訊(記者 彭瑤)在大理鎮灘地管理者李志賢看來,如今洱海的水質與前些年相比,有了明顯提高。15年前,李志賢常能從水裡打撈出一摞一摞的白色垃圾,随着洱海截污治污和環保宣傳的推進,白色垃圾消失無蹤,現在需要她打撈的,大多是湖中死亡的水草。“以前來過的遊客再來避暑,都說變化很大。我是這裡土生土長的居民,洱海變得幹淨,我心裡也舒坦。”

洱海是大理人民的“母親湖”,也是大理飲用水水源保護地,曾在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過程中遭遇污染危機。近年來,大理實施了生态搬遷、截污治污、生态修複等系列舉措,截至2021年底,共有23條入湖河流水質達到Ⅱ類水标準,保護洱海的觀念在當地深入人心。

中國釋出丨洱海治污背後:提升的不隻有治污技術,還有環保觀念

大理洱海保護生态搬遷“1806”建設項目銀橋地塊。中國網記者 彭瑤 攝

居民支援生态搬遷項目

2018年,洱海環湖劃定生态環境保護紅、綠、藍“三線”,洱海水生态保護區核心區範圍内的1806戶居民需全部有序騰退。為更好地安置生态搬遷戶,大理市規劃實施了洱海保護生态搬遷“1806”小鎮建設項目,安置用地約1034.13畝,安置房建築面積約55.76萬㎡。依據不同地塊,打造5個各具特色的白族小鎮,其中銀橋鎮地塊計劃安置138戶,目前已有120餘戶接房,33戶入住。

銀橋鎮副鎮長李思遠告訴記者,銀橋鎮地塊的安置房設計了三種戶型,建築面積都在450㎡左右。“安置房加上房屋評估補償,每戶能得到400-500萬元,交房前,即到2021年9月為止還有過渡期補助。”

騰退的居民大多原以捕魚為生,少部分經營民宿。雖說生态搬遷補償可觀,但對後者而言,下定決心拆除“海景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銀橋鎮地塊住戶楊葵發原是磻溪村的村民,在洱海邊經營兩家民宿,其中一家在騰退範圍内。“被拆除的那家民宿原來年收入可以達到200萬元。”楊葵發坦言,自己最初對搬遷确實有點不情願,但經過從業人員的溝通勸導,他還是選擇支援這一項目,“為了保護洱海,這是必須要做的事。”

李思遠說,考慮到居民們為保護洱海作出了重要貢獻,生态搬遷戶統一安置地為國有土地,房屋可用于交易。同時,通過整體規劃,小鎮環境各具特色,居民也可将房屋用于出租經營,物業以相對較低的價格協助打理小區。為了解決搬遷後的就業問題,相關部門還為居民開展了餐飲、直播、服務經營等就業教育訓練,并計劃為工作沒着落的居民向工廠園區、有用工需求的外省市推薦用工。

中國釋出丨洱海治污背後:提升的不隻有治污技術,還有環保觀念

灘地管理者清理湖面。中國網記者 彭瑤 攝

規範家庭污水排放

居民環保觀念的提升不僅是生态搬遷得以順利進行的前提,也是洱海截污治污的保障。“以前湖邊老百姓環保觀念不強,常把生活垃圾扔到水裡。有一次我制止扔垃圾的居民,‘不要扔了,你沒看到我在這裡清理嗎?’對方卻問:‘那我再往水深一點的地方扔?’”據李志賢回憶,為了勸阻亂扔垃圾的行為,她與同僚在垃圾中翻找出電費單、罰款單等票據,根據上面的資訊一家一家找回去,勸導居民們愛護洱海。“這些年老百姓都逐漸認識到了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家家都扔垃圾箱裡,半點不往水裡扔了。”

“洱海附近農戶建房時有挖化糞池的習慣,但并不規範,圈舍污水、廚房污水、洗滌污水和衛生間污水流入湖泊會污染水質。”洱濱村委會副主任李紅芳表示,2015年起,環洱海區域開展上述“四水”的收集工作,污水要先進入化糞池,過濾後才能排入污水處理管。在排查過程中,如發現建設不規範、但整改不涉及主管網的情況下,由村民自行修繕,如管道複雜,也可申請相應經費。

“各家各戶世代臨‘海’而居,非常關心洱海,而且現在大家的素質也都提高了,是以很配合我們的工作。”李紅芳說。

中國釋出丨洱海治污背後:提升的不隻有治污技術,還有環保觀念

大莊污水處理廠。中國網記者 彭瑤 攝

環湖截污治污築牢屏障

污水流入管道後,就進入了大理洱海生态環境治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建軍的“業務範圍”。據李建軍介紹,河道和湖泊的污染源主要有點源污染(家庭污水)、面源污染(農業污水)和内源污染(水體淤泥污染),其中點源污染占比超六成。大理針對點源污染處理建設了洱海流域截污治污體系,家庭污水流經化糞池、村落污水管、主管網進入污水處理廠,處理完成後的尾水進入生态塘庫和濕地,經過再次淨化就可以用于農田灌溉等,剩餘部分則沿尾水輸送管線排入西洱河。

2015年以來,洱海流域截污治污體系累計投資達到57.7億元,建成污水處理廠12座,管網3400公裡、村落污水處理設施30座、農戶庭院化糞池10萬個,全市污水日處理能力達21.15萬立方米。其中,通過建立的231公裡污水管(渠),對村鎮污水實作全收集、全覆寫。

洱海環湖截污工程項目在環洱海建立了6座下沉式再生水廠。“下沉式再生水廠中間層為操作層,人員進行日常巡視巡監;下層為生化池,進行污水處理;地上部分進行二次開發,包括建設景觀公園、展館等。”李建軍表示,與地上污水處理廠周圍200米範圍内不能有居住區不同,下沉式再生水廠對環境友好,變“鄰避”為“鄰利”,地面二次開發提升了城市土地價值,年減少從洱海抽清排污2000萬噸,實作水資源高效利用。

得益于洱海流域截污治污體系的建設,洱海水質從以前的7個月Ⅲ類水5個月Ⅱ類水,2019年以後實作7個月Ⅱ類水5個月Ⅲ類水。水質逐年改善,被譽為“水質風向标”的海菜花重新在洱海連片開放。

記者了解到,除環湖截污、生态搬遷以外,洱海保護治理還包括礦山整治、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河道治理、環湖生态修複、水質改善提升、過度開發建設治理等多項措施,切實做到“不讓一滴污水流入洱海”。

洱海保護的成效究竟如何,其實無須贅述,隻要走進洱海生态廊道,遊客自己便可以親眼看到答案。這一泓清水背後,是大理人對綠水青山的堅持。

中國釋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