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鑽石恒久遠,一顆永流傳。”這句人盡皆知的話道出了鑽石的珍貴,而全球拍賣會上出現過的最貴鑽石,是一顆名叫粉紅之星的59.6克拉粉鑽,2017年在香港會展中心以7120萬美元的天價,重新整理了全球鑽石的拍賣紀錄。
不過這一紀錄未來有可能會作古了,因為昨天,澳洲盧卡帕鑽石公司宣布,該公司在非洲安哥拉東北部盧洛礦發現了一顆170克拉的粉鑽,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發現的最大粉鑽,而且是最稀有和最純淨的IIa型天然鑽石,該公司已将其命名為“盧洛玫瑰”(Lulo Rose)。
外界紛紛感歎,59.6克拉粉鑽都拍出了7120萬美元的天價,這顆170克拉的無瑕粉鑽,隻怕會超過1億美元,甚至根本就是無價之寶。
鑽石因晶光閃耀、超凡脫俗、稀世罕見而價值不凡,曆來為凡夫俗子及權貴望門追逐,而粉鑽更是鑽石中的極品,隻占每年開采出來鑽石總量的不到0.1%,其中超過0.2克拉的又僅占10%,超過0.5克拉的更是屈指可數,連一個手掌都不能擺滿,你就可以想象一顆170克拉的粉鑽是多麼的罕見,可能是地球上300年來發現的最大粉鑽。
鑽石本是碳的無色晶體,因折射率高在燈光下熠熠生輝,深為人們所喜愛。由于内含雜質和缺陷,鑽石會呈現不同的顔色,進而影響到它們的價值。
最普通的鑽石含有氮原子而偏黃色,越偏黃價值越低,而帶藍色、綠色或粉紅色的鑽石則非常罕見,顔色越深,價值越高,其中粉紅色的更是被視為精品,而粉紅到濃豔的紅色,則更是極品中的極品。
和鑽石呈現其他色彩不同的是,鑽石呈粉紅色是因為鑽石在形成過程中,受到剪切壓力晶格扭曲,導緻550納米吸收帶塑性變形而呈現的顔色。由于鑽石形成過程中出現這種情況的機率非常低,因而這種特立獨行的出生方式讓粉鑽極為稀有,價值自然也極為高昂。
和其它所有鑽石一樣,目前人們也找到了人工合成粉鑽的方法。根據美國寶石研究院(GIA)進階研究科學家莎莉·伊頓-馬加納的說法,這些方法大緻有三種:
一是将含氮雜質的鑽石暴露于輻射中,然後放入600度到1000度的環境,在晶格中生成氮-空位中心缺陷,進而呈現粉紅色,目前世界上大多數人工粉鑽都是通過這種方法生産的。
二是通過化學蒸汽沉積法制造,制造過程中利用520納米光譜帶來生成橙-粉紅色。
三是在化學蒸汽沉積法制時中添加大量的矽,當鑽石暴露在紫外線中時,就會産生從粉紅色到藍色的可逆顔色變化。
是以看看,鑽石其實并不是那麼稀罕珍貴,目前人工制造的鑽石,純淨度和色彩已可媲美甚至超過天然鑽石,産量更是大得驚人,隻是無法獲得國際權威組織的出生證書而一文不名。這和人類社會的所謂圈層一樣,你的出身決定了你的圈層,哪怕你再努力,再優秀,一些所謂的主流圈子你還是進不去的。和鑽石一樣,進去的人越多,圈子的價值就越低,他們還如何維護自己高高在上的地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