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植物界全系列」傘形目—五加科(五):花旗參

作者:麟劍的人類史

傘形目—五加科(五):花旗參

(6)花旗參(西洋參)

花旗參(學名:Panax quinquefolius)是人參的一種。原産于美國北部到加拿大南部一帶,以威斯康辛州為主。美國舊稱為花旗國,花旗參由此得名。此外,它又稱為洋參、西洋參、野山泡參、廣東人參,為粉光參的一種。通常照産地分成(一般所稱的)花旗參與加拿大參;兩者雖然同種,但因為氣候影響,前者的參面橫紋比後者更明顯。

「植物界全系列」傘形目—五加科(五):花旗參

①發現曆史

西洋參是在人參(Panax ginseng C. A. Meyer)的啟示下發現的。1714年,法國牧師雅圖斯在中國以《關于鞑靼植物人參》為題,叙述了中國人參的外部形态和用途,并附有原植物圖,發表在英國皇家協會會刊上。這個刊物被居住在加拿大蒙特利爾的法國牧師法郎士·拉費脫(Lafitau)得到,他根據文獻的描述和人參的形态圖,估計加拿大森林中肯定會有這種植物,于是通過當地的印地安人,經過兩年的連續尋找,終于1716年在加拿大蒙特利爾的森林中找到了與人參外部形态相似的植物,即西洋參。

②命名曆史

初期的西洋參(西洋人參)商品是通過法國或英國的殖民地轉運到東亞,而後銷售給中國。清代儒醫汪昂著《補圖本草備要》(1694年,清康熙33年)中首次将西洋參收載入醫藥文獻,在該書條目下寫有“出大西洋法蘭西-名法蘭參”。清代醫學家趙學敏著《本草綱目拾遺》(1765年,乾隆30年)對所收載西洋參的論述與《補圖本草備要》基本相同,此說法還被後來的一些本草書籍相沿訛傳,西洋參的名字亦由此得來。由于西洋參原為進口藥材,為差別于加拿大所産,将産于美國的西洋參以星條旗命名為花旗參。1757年12月20日,乾隆诏谕,關閉江、浙、閩關,廣州成為中西方貿易的唯一開放口岸。此格局延續凡85年,直到鴉片戰争結束後的五口通商。在廣州獨口貿易期間,西洋參成為重要交易貨品,又有廣東人參之稱。

③栽培曆史

1716年,法國牧師法郎士·拉費脫雇傭印第安人去大量采挖野山參,運往中國出售。當時西洋參在中國市場上的價錢很高,相當于黃金的價格。後來,在加拿大東南部、美國東部各州也相繼發現了野生的西洋參。但由于長期不斷采挖,自然資源受到嚴重破抵使野生産量大幅度下降。為了保護西洋參的野生自然資源,美國一些地方政府把野生的西洋參列入植物瀕危種的保護計劃,并于1889年開始進行人工栽培。

在中國,1948年江西廬山植物園科學家陳封懷先生從加拿大引進種子進行試種,但當時正值戰亂,資金缺乏,實驗進行到開花結果階段,工作便終止了。新中國成立後,由于中美未建交,花旗參種子引進受到限制。1975年周總理曾親自過問西洋參,他提倡開展引種西洋參科學研究,在周總理關懷下,國家科委、衛生部、商業部共同制訂實施了“7510工程”工程,開始了引種西洋參的科研。1975年,美籍華人黃培玉将10磅花旗參種子輾轉帶回國内,交給了中國農科院。其後,以“7510工程”為代号,中國開始在國内不同氣候地區試種花旗參。當時分給吉林省科委藥研所4磅種子,這4磅花旗參種子又被配置設定到集安國營一參場和二參場,在時任副場長錢少鈞的不斷研究和努力下,于1978年引種成功。1975年中國科學院通過有關管道,從美國引進西洋參種子8磅,種苗150株,由該院植物研究所協同吉林、遼甯、北京、江西等8個省市10個機關負責試種馴化工作,并于1977年在吉林省左家特産研究所召開了西洋參引種馴化試驗座談會,有北京、吉林、遼甯、河南、江西等省有關科研所、生産、經營等14個機關、24人參加。座談會主要總結交流西洋參引種馴化經驗,認為經過2年的試驗證明,中國東北和其它一些地區具有适宜的氣候、土壤和有較好的栽培技術經驗,是以西洋參可以在中國安家落戶。1980年9月,在吉林省左家特産研究所,召開了西洋參引種馴化成果鑒定會,并根據西洋參的生态習性,中國長江以北至北緯45°以南地區,中部和西南各省的高海拔山區也都可以試種。至1990年中國形成吉林省、陝西省、北京市和山東省四大西洋參栽培區,含15個省市、數十個縣。1997年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為主辦方,在上海舉辦了自中國首次引種栽培西洋參成功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全中國性西洋參生産、加工、經營企業的盛會,标志着中國西洋參種植業和加工業的蓬勃發展,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生産和加工西洋參及其制品的第三大國。

「植物界全系列」傘形目—五加科(五):花旗參

④分布範圍

西洋參原産北美,自然分布于北緯30-48°,西經67-95°的美洲森林中,即加拿大的東南部和美國的東部,包括加拿大的蒙特利爾和魁北克、美國的紐約州和密蘇裡州等地。

在亞洲、美洲、歐洲或在南北緯30-47°之間的區域均可以栽培西洋參。美國栽培西洋參的地方主要是蘇必利爾湖、密執安湖、休倫湖、伊利湖、安大略湖五大湖區(250000平方千米)及沿岸的紐約、賓夕法尼亞、俄亥俄、密執安、印地安納、伊利諾斯、威斯康星、明尼蘇達等州,東部沿海的緬因、馬薩諸塞、馬裡蘭、北卡羅來納等州,中東部的密蘇裡、肯塔基、田納西等州,西部沿海的加利福尼亞州。中國東北、華北等大部分地區均可以栽培西洋參(在低緯度高海拔山區,利用高山小氣候适宜的環境,能夠引種成功)。

⑤藥用價值

西洋參是一種“清涼”參,其味苦、微甘,性涼,具有滋陰補氣、生津止渴、除煩躁、清虛火、扶正氣、抗疲勞的功效,西洋參中含有一種叫人參皂苷的成分,具有提高人體抵抗力的作用。是以,體質較弱的人,如老年人、身患重病的人,時常服用西洋參都能夠起到一定的增強體質作用。而一些有慢性疾病的人,如患慢性B肝的人,服用西洋參也會有利于病情的控制和好轉。

其主要功效有:

a.增強中樞神經系統功能:西洋參中的皂甙可以有效增強中樞神經,達到靜心凝神、消除疲勞、增強記憶力等作用,可适用于失眠、煩躁、記憶力衰退及老年癡呆等症狀;

b.保護心血管系統:常服西洋參可以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抗心肌氧化、強化心肌收縮能力,冠心病患者症狀表現為氣陰兩虛、心慌氣短可長期服用西洋參,療效顯著,西洋參的功效還在于可以調節血壓,可有效降低暫時性和持久性血壓,有助于高血壓、心律失常、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腦血栓等疾病的恢複;

c.提高免疫力:西洋參作為補氣保健首選藥材,可以促進血清蛋白合成、骨髓蛋白合成、器官蛋白合成等,提高機體免疫力,抑制癌細胞生長,有效抵抗癌症;

d.促進血液活力:長服西洋參可以降低血液凝固性、抑制血小闆凝聚、抗動脈粥樣硬化并促進紅血球生長,增加血色素;

e.治療糖尿病:西洋參可以降低血糖、調節胰島素分泌、促進糖代謝和脂肪代謝,對治療糖尿病有一定輔助作用;

f.西洋參還可以強化心肌及增強心髒之活動能力;強壯中樞神經,安定身心并恢複疲勞,有鎮靜及解酒作用,增強記憶能力,對老人癡呆症有顯著功效;對血壓有調整作用,使暫時性或持久性血壓下降,抑制動脈硬化并促進紅血球生長,增加血色素的份量;能調節胰島素分泌,是以對糖尿病有功效;對肝髒有調節副腎上腺素之分泌,促進新陳代謝的作用;能增強體力并對運動員具極大助益;抑制癌細胞生長,增加免疫功能;助長消化,對慢性胃病和腸胃衰弱有助效。

⑥經濟價值

西洋參具有較好醫療保健效果,市場上的需求量逐漸增加。據21世紀初的統計資料,當時中國每年進口西洋參的總量超過300噸,折合2000萬美元以上。而且随着科技的進步,對西洋參的利用也從單一的肉根轉為對其葉、果等地上部分都進行充分的利用,其均含有一定的人參皂苷,可以開發成進階補品、飲料、化妝品等。

「植物界全系列」傘形目—五加科(五):花旗參

(7)三七

三七(學名:Panax notoginseng)又稱三七草、三七仔、參漆草、參三七、田七、土三七、血山草、六月淋、蠍子草、山漆、田漆,為五加科人參屬的物種,是雲南白藥的主要成分。主産地在中國的雲南文山及廣西深山中。三七的三條枝上各生七片葉,因而得名;也有人說,它在種植後,三至七年收獲而得名。

喜溫暖而陰蔭濕的環境,怕嚴寒和酷暑,也畏多水。土壤為疏松紅壤或棕紅壤,微酸性;年平均氣溫16.0-19.3℃為宜。生長期間若氣溫持續3-5天,在30℃以上,植株易發病。栽培地宜選東坡,坡度5°-15°為宜。在低窪地種植易發生根腐病。

分布于中國雲南東南部(硯山、西疇、文山),生于海拔1200-1800米地帶。廣西西南部亦有栽培。

三七以根部入藥,其性溫,味辛,具有顯著的活血化瘀、消腫定痛功效,三七主治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傷出血,胸腹刺痛,跌撲腫痛。

根莖和肉質根為名貴之中藥,有止血、破血散瘀、消炎定痛和滋補之功效,為治療跌打損傷之主要藥物。花、葉亦有清熱之效。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野外滅絕(EX)。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微信公衆号“地球生物與人類文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