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0日,清水縣釣友在紅堡鎮歸園田居家庭農場垂釣場釣到了一尾長約90厘米、重30斤的匙吻鲟。據場主介紹,自去年後半年開始漁友多次釣到如此規格的匙吻鲟。該批魚是2017年由天水市漁業工作站從四川眉山引進投放該漁場,當時投放規格約15厘米。在市漁業工作站和清水縣畜牧技術推廣站連續5年的技術指導下和漁場的精心飼養下,長成如此大規格的成魚,表明我市極适合匙吻鲟的生長。
匙吻鲟屬鲟形目白鲟科,因吻呈湯匙狀,形似鴨嘴,故又名鴨嘴魚,是一種比較名貴的魚類。匙吻鲟主要生活在淡水中,生存溫度0—35℃,适宜生長溫度16-22℃,在自然環境下,以浮遊動物為食,人工養殖訓食後,可以投喂浮性顆粒飼料。作為套養魚,可以代替鳙魚,起到很好的淨化水質的作用,低密度套養生長速度比主養魚生長快,但肉質更好,更細嫩。匙吻鲟全身均可食用,很受消費者歡迎,具有很好的推廣養殖前景。
自2016年首次引進試驗養殖匙吻鲟以來,在一些漁場養殖成功,生長兩年個體能達5斤以上。為了全面掌握和總結匙吻鲟養殖技術,2019年,市漁業工作站依托市列科技支撐計劃項目的支援,實施了“匙吻鲟引進試驗示範”科研項目。在養殖技術上,加強苗期管理,采取搭設防鳥網、集中培育等綜合措施提高苗種成活率和育成率,通過池塘套養和池塘單養技術開展對比試驗,總結出适合當地養殖的最佳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效,項目通過驗收和成果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