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明初曆史三三:陳友定死保大元,楊營陽輕取八桂

公元1368年,元至正二十八年,同時也是大明洪武元年。朱元璋于南京南郊祭祀天地,即皇帝位,定天下之号曰大明,建元洪武。

關于國号這個問題,我個人比較傾向于易經的說法,都知道元朝的元字取于易經大哉乾元幾個字,而易經的原文是“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雲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禦天。乾道變化,各正性命。”

既然以大元開始,那麼以大明為終始也很符合道理。同時也利于此時朱元璋拉攏故元勢力,安撫舊元官吏貴族的政治号召,名正言順的從國号上承繼元朝。

同時立馬氏為皇後,朱标為皇太子。他從一個放牛娃終于走到了九五之位,多年來曆經的艱辛和苦難今朝終于得到了回報,由于出身疾苦,他發誓自己要做一個造福百姓的好皇帝,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此時此刻的他,内心深處除了感慨外,最關切的莫過于剛剛出發一個多月的北伐大軍了。

對于北伐這個說法,其實我内心深處是不怎麼認同的,因為除了徐達常遇春的二十五萬北伐大軍外,還有胡廷瑞的江西方面軍南下取福建,楊璟的湖廣方面軍攻廣西。實際上是有三路大軍出征,稱之為北伐隻能說主力以及最重要的這一路是徐達常遇春這一路,姑且我們也稱之為北伐把。作為分支,我先把兩路地方部隊的戰況描述一下,徐達一路的重頭戲稍後送上。

先看福建這一路,朱元璋的戰略意圖是南取八閩然後通過福建,海陸并進再取廣東,派胡廷瑞去也是有其考慮,首先陳漢當初在江西的部隊是成建制的投降朱元璋,而胡廷瑞此人以前一直是江西的掌舵者,曾經也率領陳漢大軍打過福建,深知福建情形,從資曆和熟悉程度來說是個合适的人選。

此外,胡廷瑞自從獻上洪都城後,朱元璋為了試探了解他,一直把他帶在身邊随侍左右,對其的言行舉止觀察很長時間,判定此人是真心投靠自己,故而可以委以重任。

福建這邊的對手陳友定是清州人,于至正二十四年正式占據福建,不同于方國珍的是,陳友定并沒有兩邊下注,他是一位十足的元廷死忠粉。陳友定年輕的時候史書記載其“性沉勇,喜遊俠,救急行義,衆憚服之,争願為之役。”

活脫脫就是一個托塔天王晁蓋呀,江湖人士,性情豪爽。至正二十五年的時候,胡深征福建的時候由于被朱亮祖賣隊友,陳友定大敗胡深,擊敗了朱元璋的部隊,從此朱元璋一直到至正二十七年十月之前都沒有再碰過陳友定。如今江南已定,朱元璋騰出了手,終于第二次對陳友定出手了。

至正二十七年十一月三十日,胡廷瑞領兵渡杉關,攻占光澤縣。陳友定得知後,命其同佥賴正孫,謝英輔,院判鄧益以兩萬軍守福州,自率精銳守延平,互為掎角之勢,以抗胡廷瑞大軍。

胡廷瑞見延平福州二地互為犄角之勢暫時不好強攻,便先攻取邵武建陽等地。而後浙江方國珍投降,浙江的湯和,廖永忠,吳祯部從浙江出發從明州海道乘東北風取福州,意與胡廷瑞的陸路互相策應攻取福建。

十二月中下旬,沐英攻破分水嶺,進而攻占崇安。月底在兩面夾擊下,湯和舟師抵達五虎門,擊敗元平章曲出,元參政袁仁趁夜約定第二天獻城投降。第二天湯和大軍入城,鄧益誓死不降,力戰而死。

謝英輔突圍前往延平。湯和于福州城衙署内繳獲馬匹六百三十九匹,海舟一百零五艘,糧草十九萬九千五百餘石,黃金一千四百零五兩,胡椒六千三百餘斤。這次繳獲之豐真是讓湯和當了土财主了,畢竟這六千三百斤胡椒那可是堪比黃金,順帶說一下,那會兒的胡椒主要功能可不是吃,而是用來當香料,我也不懂這個哪香了,可能歐洲人的體味配上胡椒比較香吧。估計湯和看到這些胡椒兩眼都放金光了。

福州玩完了,延平就成了一座孤城,再也難以掀起什麼風浪了。洪武元年正月二十一日胡廷瑞攻克建甯兵進延平,湯和等軍也從福州出發進攻延平,兩軍于延平城下成功會師,共同圍困城中的陳友定。

困獸猶鬥,湯和這邊就派遣使者進城招撫陳友定,陳友定二話不說,斬殺使者,把使者的血放到酒缸中,同麾下衆将一起飲下血酒,立誓死守延平城。是以這也是一個猛人加狠人,雖九死也要力保大元。

湯和這邊看陳友定連勸降的使者都殺了,這樣子是肯定不會投降了,便渡水從西門開始進攻,陳友定也不慌,招來衆将說道:“彼兵方來,其氣勇銳難與争鋒,不如持久以困之,伺間而動,必有可勝。”

是以他和麾下衆将日夜不停的巡守城池,這時候很多人熬不下去了就請戰,陳友定不知道怎麼就覺得自己的部将蕭院判,劉守仁準備叛變獻城,直接斬殺了二人。不過也難怪陳友定多疑,福州就是裡應外合丢的。

守了十來天,将領倒是忠心耿耿,不過下面的士兵在絕境之中就沒那麼堅挺了,每天晚上都有士兵趁夜逃出城投降明軍。城陷本來就已經是時間問題了,碰巧這時候延平城内的軍器局失火,軍器局裡的火藥炸了,爆炸聲此起彼伏。城外的明軍聽見城内有爆炸聲,以為陳友定自己内讧,于是便全力攻城,守軍也不知道城内怎麼回事,是以壓根就守不住。

陳友定見大勢已去,對下面的将領說道:“大事已去,吾無以報國家,惟有死耳,公等宜自勉。”說完就回到内堂飲藥自盡了。說時遲,那時快。陳友定和張士誠一樣涼的比較慢,明軍進城的之後找到陳友定發現陳友定還沒涼透,便把陳友定救活了,順帶連着他那來求死的兒子一起押解送往應天。

到了應天,朱元璋當面質問陳友定道:“元已亡,若為誰守?殺我胡将軍,又不内使者,今何憊也。”陳友定淡定的答道:“已矣,毋多談,安得加我死乎!”此時的陳友定已經心如死灰,但求一死,朱元璋也打算全他忠義之名,将陳友定同其子一同斬首棄市,自此福建平定。

八閩拿下之後,朱元璋按照既定戰略,命廖永忠為閩南将軍,朱亮祖為副,走海道進攻廣東,并且告訴二人“王者之師,順天應人,是以除暴亂解倒懸,以慰民望。朕昔平定武昌荊湘,諸郡皆望風款附,常遇春克贛州南安嶺南數郡亦相繼來歸,此無他師出以律,人心悅服,故也今兩廣之地,遠在南方,彼此割據,民困久矣,定亂安民正在今日,彼聞八閩不守,湖湘已平中心震懾無固守之志,若先遣人宣布威德,以招徕之必,有歸款迎降者,可不勞師旅,慎勿殺掠,沮向化之心,如其拒命舉兵,臨之扼其險要,絕其聲援,未有不下者,且廣東要地惟在廣州,廣州既下,則循海州郡,可傳檄而定,海南海北以次招徕,留兵鎮守仍與平章楊璟等合兵取廣西,用師方略率用是道肅靖南服在此一舉。”

主要是囑咐二人攻城為下,攻心為上,攻略廣東主要是要攻占廣州,廣州拿下後海邊州郡傳繳可定,留兵鎮守然後出兵配合楊璟攻取廣西。這個方略在當時的大勢下基本是沒有錯的,廖永忠和朱亮祖也基本是按照這個方略執行的。

元朝守廣東的是廣東行省左丞相何真,此人乃是東莞人士,曾經在淡水當小吏。至正十四年的時候烽煙四起,何真趁機起家,平定廣東,還擊退了陳漢大将熊天瑞的進攻,力保廣東不失,受封廣東行省左丞,為元廷固守廣東。

廖永忠于洪武元年二月初二出發,先是用書信招降何真,何真審時度勢,又聽說徐達大軍已經北定中原,于是也沒有什麼抵抗,親身到潮州迎接廖永忠入廣東,到了四月份,廣東諸郡悉數平定,朱元璋為了表彰何真迎順之功,封何真為江西行省參知政事,廣東平定。

我們再來看看廣西這一路,楊璟是同另外兩路大軍同時出征,刷領荊襄潭嶽等衛兵馬進取廣西,廣西的對手主要是元軍以及部分陳友諒的殘部。洪武元年正月,楊璟分兵兩路同時進攻永州和寶慶,很容易就拿下了寶慶。陳友諒的殘部周文貴來攻,雙方一番激戰居然讓周文貴攻占了寶慶。

楊璟隻得重整兵馬等到二月卷土重來再次進攻寶慶,于茱萸灘大破周文貴,重新奪取寶慶。拿下寶慶後,楊璟的重心就全部轉移到永州來了,永州作為廣西的門戶,廣西的元軍自然不會坐視不管,楊璟則很淡定的再永州圍點打援,先後擊敗全州方向的援軍和永州守将鄧祖勝進攻。

全州救援永州失敗,倒是把自己赤裸裸的暴露在楊璟的兵鋒之下,三月初楊璟遣周德興攻占全州,全州守将阿思蘭遁走,全州周圍的道州,甯遠,藍山等城見此情況皆不戰而降。但是永州确實誓死不降,楊璟沒辦法隻有築起高壘做好長期圍困的準備。一直圍了一個多月,到了四月,永州城彈盡糧絕,守将鄧祖勝彈盡糧絕,服毒自盡。參政子賢依然率衆據守力戰,但是百戶夏昇出城投降,告訴了楊璟城内的實情,楊璟得知鄧祖勝已死,城内彈盡糧絕,乃發動全軍攻城,戰鬥打了一天終于還是攻克了永州,之後耒陽等地皆傳繳而定。

廣西門戶洞開,楊璟就把下一個目标放在了靖江,也就是現在的桂林。楊璟分兵屯靖江的北關和西關,斷絕靖江的内外往來,等待廖永忠從廣東進入廣西同自己會師,再一起進攻靖江。

廖永忠這邊和朱亮祖一起倒是沒有耽擱,四月平定廣東,五月就出兵進攻廣西。五月初十大軍進抵梧州,也就是今天的蒼梧,梧州連抵抗的勇氣都沒有便獻城投降。廖永忠一路非常順利的就挺進到了靖江與楊璟會師。

朱亮祖屯兵東門象鼻山下,進攻東門,西江上遊則由廖永忠率部進攻。明軍圍攻靖江二十天而不能下,楊璟便心生一計,悄悄派人勾結元軍總制張榮,想要策反他。張榮答應打開城門放明軍入城,五月二十三日夜,明軍乘夜入城。元軍守将額爾吉納聽說明軍進城了,倉促逃跑,被追兵生擒。其他靖江文武多力戰不敵自殺。五月底,廖永忠一路收取南甯,左江太平路,右江田州路等土官,一直打到象州,阿思蘭投降,廣西悉數平定。至此,整個南方除了四川雲南外,其餘皆已納入大明朝國土,朱元璋基本完成了南方的統一,隻等收複燕雲便可立漢族不世之功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