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歐洲再次陷入英雄“氣”短之中。先是美國天然氣廠發生爆炸,接着克裡姆林宮又宣布,由于裝置問題,不得不減少“北溪一号”輸氣量。歐洲天然氣價格應聲上漲超10%。歐洲人心裡已經麻了。現在已經不是價格的問題了,而是想提前存氣恐怕都做不到。

德國是受影響最嚴重的國家,本周二,俄羅斯天然氣公司釋出通告稱,“北溪一号”對德國的輸氣量降低40%,該管道對德供氣量已經從每天1.67億立方米降低到1億立方米。僅僅一天後,俄氣再次通知德國,從周四開始,對德輸氣量将進一步降低到6700萬立方米。照這個節奏下去,德國想存夠過冬的天然氣,恐怕很難。
德國已經夠慌,但烏克蘭的一系列動作則更讓歐洲恐慌。烏克蘭國有天然氣公司在5月上旬宣布,由于不可抗力,中斷三分之一俄氣傳輸。
6月初,澤連斯基宣布,将暫停出口天然氣。烏克蘭暫停出口天然氣,對市場倒造不成什麼影響。根據往年資料,烏克蘭的天然氣産量大約為200億立方米每年,但其消費量卻為300億立方米每年,必須依賴外部輸送,更确切地說,也要靠俄氣。
但問題是,烏克蘭是不是在有序切斷俄氣運輸,以“自殺”式的決絕姿态,與俄能源切割。如果是這樣的話,考慮到,烏克蘭在傳輸俄氣上的重要作用,它對歐洲來說将是一場災難。烏克蘭的行動也确有這樣的傾向。
歐盟各國在着急找天然氣,烏克蘭也在找。美媒最近曝出的一條消息,讓各方緊張起來。據美國《外交政策》網站的報道,烏方正向美國等西方國家提出多項提議,包括提議與美方簽署液化天然氣“租借協定”,若烏克蘭國内天然氣産量增加,該國将在兩年内向美方償還資金。澤連斯基也要和老歐洲們搶美國的液化天然氣了。
澤連斯基這操作,無疑是在給美國人畫大餅了。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2年後這個時間點,非常有意思。以烏克蘭如今的局面,基輔政權2年後是否存在都是個問題。退一萬步說,澤連斯基政府僥幸撐過俄烏沖突,繼續執政,但算一算澤連斯基的任期,2年後可不正好是他下台的時候。到時候他拍拍屁股走人,這債誰愛還誰還。
對此梅德韋傑夫倒是發出了誅心之問:誰說2年後烏克蘭還在世界版圖上存在着?不過美國人已經無所謂了,他們為“反俄”項目投入了如此多的資金,以至于其餘的一切對他們來說都已經微不足道了。美國人的錢大機率是要打水漂的。
其次,烏克蘭國内天然氣産量增加是一個僞命題。俄烏沖突進行到今天,連北約秘書長都不得不承認,俄烏要想停火談判,那烏克蘭少不了要“割地”。“割地”的最低限度也得是烏東兩州。而烏克蘭已探明的天然氣主要就分布在頓巴斯地區、黑海和亞速海大陸架附近,頓巴斯地區的儲量占到全烏的43%。在失去烏東兩州之後,澤連斯基還想要增加天然氣産量,這根本就是天方夜譚。通過“若烏克蘭國内天然氣産量增加”,基輔已經為自己開好後門,擺明了要“白嫖”美國的天然氣。
最後,羊毛還是出在羊身上。即使基輔能還錢,這錢也是從西方“化緣”化來的。
對于與美國的“租借協定”,烏克蘭國家石油天然氣公司總裁尤裡·維特連科表示,希望以一種聰明的方式來建構它(租借方案),這樣讓美國納稅人沒有負擔。
除了可能與美國的“租借協定”。烏克蘭還給西方準備了一攬子幫助烏克蘭解決能源危機的計劃,包括從歐洲複興開發銀行貸款3億歐元,要求西方提供融資計劃,讓烏克蘭從中東和北非地區的國家采購天然氣,以及開發替代俄羅斯天然氣的供應線路。
澤連斯基的計劃已準備好,坐等西方打錢。不過,歐盟是否願意為烏克蘭的能源計劃打錢,還是個問題。烏克蘭真建好了新線路,如果斷了俄氣向歐洲的供應怎麼辦?
烏克蘭媒體報道稱,德法意三國上司人将在當地時間6月16日聯袂通路基輔,并強調,“三巨頭”的主要議題是讨論烏克蘭歐盟候選國地位的問題。
不過馬克龍在15日通路羅馬尼亞期間卻表示,現在的歐盟面臨前所未有的地緣政治情況,歐盟需要和烏克蘭展開新的對話,同時烏克蘭需要和俄羅斯展開談判。雙方的溫差不小。
烏克蘭想要繼續從西方拿援助,但是老歐洲卻要求基輔與莫斯科對話。接下來,“三巨頭”訪烏或是雙方攤牌的時刻。
值得注意的是,澤連斯基先後和美國總統拜登和英國首相約翰遜通了電話,讨論了軍事援助和烏克蘭加入歐盟等問題。烏克蘭想加入歐盟,卻與兩個非歐盟國家讨論,這就很有意思了。
俄羅斯在烏東持續推進之時,歐洲這鍋粥更“愁”了。6月底的歐盟峰會和G7峰會,或許是大戲開演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