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研制始末,蘇聯美國聯手阻止,僅用5年試爆成功

作者:南星人物志

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在羅布泊試爆成功。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研制始末,蘇聯美國聯手阻止,僅用5年試爆成功

這聲巨響震驚了全世界,讓世界重新認識了中國,也讓世界真正聽到了中國的聲音。

周總理曾說:“随着大陸第一顆原子彈的爆炸,現在是應該掃除一切自卑感的時候了。”

不過,這顆原子彈的誕生可謂是一波三折。

01

1945年8月,美國分别在日本廣島和長崎投下原子彈,促使日本無條件投降。

不過,當時大陸上司人對原子彈不太重視,毛主席在一次會議上說:“隻有原子彈而沒有人民的鬥争,原子彈隻是空的。”後來接受美國記者采訪時說:“原子彈是美國反動派用來吓人的一隻紙老虎,看樣子可怕,實際并不可怕。”

後來,在前蘇聯看的一場電影,改變了毛主席的看法。

1949年12月16日,毛主席出訪前蘇聯,此行有兩個目的。一是廢除不平等的中蘇舊約,簽訂新約,尋求蘇聯的經濟和技術援助,二是慶祝斯大林七十壽辰。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研制始末,蘇聯美國聯手阻止,僅用5年試爆成功

經過兩國上司人的多方談判,最終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條約中規定兩國中的任意一國如果遭到日本或日本同盟國家侵略,就要互相給予軍事及其他援助。當時蘇聯已經造出了原子彈,這個條約就是告訴美國,蘇聯将向中國提供核保護。

通路快結束的一個晚上,在克裡姆林宮的一個小禮堂裡,斯大林邀請毛主席觀看了關于蘇聯軍事秘密的電影,這是蘇聯在1949年8月29日成功試爆第一顆原子彈的紀錄影片。

毛主席看得非常仔細,看完電影他對旁邊的彭德懷說:“你們要好好看一看,要好好做點調查工作,學習蘇聯的先進技術。”

在回國的火車上,他又對身邊的衛士長李銀橋說:“這次到蘇聯開眼界呢,看來原子彈能吓唬不少人,美國有了,蘇聯也有了,我們也可以搞一點嘛。”

接下來,國際形勢的變化更讓毛主席堅定了中國要有原子彈的想法。

1950年6月,北韓戰争爆發,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中國與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開始了真刀實槍的血戰。與此同時,美國總統杜魯門下令美國第七艦隊,駛入台灣海峽。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研制始末,蘇聯美國聯手阻止,僅用5年試爆成功

11月,美國又将搭載原子彈的航空母艦開到了北韓半島附近,進行核模拟襲擊,預備伺機對志願軍進行攻擊。

杜魯門在記者招待會上聲稱,“将采取包括原子彈在内的一切必要措施來應對目前的軍事形勢。”此後,更揚言要将原子彈作為普通炸彈來使用。

北韓戰争爆發和美國艦隊駛入台灣海峽,讓毛主席意識到,如果中國沒有核武器,那麼在世界大國中,中國就沒有發言權,就要受欺負。

02

1950年5月19日,毛主席準許在北京成立中國科學院近代實體研究所,這是新中國第一個核科學研究機構。

當時擔任所長的是實體學家錢三強,他後來擔任了原子彈研究的技術總負責人和總設計師。錢三強在回國之前,在法國科學界已經有了相當大的名聲。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研制始末,蘇聯美國聯手阻止,僅用5年試爆成功

1937年,24歲的錢三強去法國留學,在著名的居裡實驗室深造,師從約裡奧·居裡夫婦。留學期間,他與夫人何澤慧因證明了原子核裂變新的裂變方式,引起巨大轟動,被稱為來自中國的“居裡夫婦”。

1948年,35歲的錢三強決定回國。當時他在法國科學界已經相當有地位了,他是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的研究導師,有優渥的生活環境和研究環境,有可觀的研究經費。

就算如此,他還是決心回國,他對身邊不解的人說,“當年我出來的時候,就是為了有朝一日學成回國,使落後的祖國強盛起來。”

回國兩年之後,錢三強受命籌建近代實體研究所,彼時中國的原子能事業還是一片空白。

他與夫人何澤慧一切從零開始,辦公地點選在皇城根的一家四合院裡,研究所成員算上他們倆才5個人。夫妻二人每天騎車自行車滿北京地逛舊貨店和廢品收購站,尋找舊五金材料和電子元器件。

後來兩人又自己動手繪圖制造了兩台簡易車床,就是憑借這兩台車床,他們制造出了研究所急需的儀器裝置。

兩個年輕人、一個四合院、兩台自行車、兩台簡易車床,就是大陸第一個核科學研究機構的雛形。

慢慢地研究所發展越來越壯大,核實體學家王淦昌和理論實體學家彭桓武相繼加入研究所。此後幾年間,核實體學家鄧稼先,實體學家朱光亞,空氣動力學家郭永懷,材料學家吳自良,核實體學家陳能寬先後從美國歸來,核武器技術專家程開甲從英國歸來,放射化學科學家楊承宗從法國歸來,都加入了這個研究所。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研制始末,蘇聯美國聯手阻止,僅用5年試爆成功

03

在核研究所組建期間,新中國面臨的國際局勢越來越嚴峻。

在北韓戰場上,中國志願軍與美軍經過了八個月的激戰,取得五戰五捷,美軍不得不退回三八線以南接受談判。

在談判桌上,因為劃分軍事分界線的問題上,雙方僵持不下。美國代表狂妄地說,那就讓大炮炸彈機關槍去談判吧。然後戰争又重新開始了。

1952年,北韓戰争的第二年,艾森豪威爾當選美國總統。随後他就下令把裝有原子彈的飛彈運到沖繩島,企圖用核武力來威脅中國。面對美國的威脅,毛主席強硬的回複,“要打多長時間,就由美國總統去決定吧。他們要打多久,就打多久。”又經過一年多漫長的戰争,北韓戰争才正式結束。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研制始末,蘇聯美國聯手阻止,僅用5年試爆成功

正當人們松一口氣的時候,台海局勢又驟然緊張。

1954年,美國和台灣簽署了《美台共同防禦條約》,條約規定美國維持并發展台灣的武裝力量。随後解放軍陸海空三軍就進行了一次聯合渡海登陸作戰,解放了大陳列島門戶,一江山島。

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又用了老一套辦法,他公開宣言,面對遠東的形勢,美國沒有理由不使用原子彈。同時,美國還公開進行了原子武器的試驗,目的就是為了威脅中國。

接二連三的核武器威脅,讓上司人倍感憋屈,但是當時中國沒有獨立研制核武器的能力,于是想到了求助蘇聯老大哥的辦法。

趁着蘇聯上司人赫魯曉夫來中國參加建國五周年慶典的時機,毛主席向赫魯曉夫提出,中國想要自己研究原子彈,希望蘇聯能給予幫助。沒想到,赫魯曉夫聽完直接說,“搞那個東西太費電了,也太費錢了,把中國現在的電力和錢全部集中起來不夠用。而且我們這個大家庭有一把核保護傘就行了,沒有必要大家都搞。”

赫魯曉夫雖然沒有同意幫助中國發展核武器,但最後還是同意幫助中國建立一個小型核反應堆,并教育訓練技術力量。

當時中國的經濟實力确實不足以制造原子彈,當時中國的産油方法還停留在洋務運動時期,勞工拼盡全力,全國石油年産量也才隻有12萬噸,外匯存底更是少得隻有兩億美元。

美國制造第一顆原子彈時,投入了50萬人,全國三分之一的電力,花費23億美元,耗時七年才研制成功。

04

當時的中國除了經濟實力不足外,還缺少研究核武器最重要的鈾礦石。

為了找鈾礦石,李四光、劉傑等一批地質學家和勘探隊員在全國各地跑,西到新疆,北到東北,南到廣西。三支勘探隊每天翻山越嶺,風餐露宿,走不動了就騎馬,餓了就地拔草捉魚,走到哪兒簡易帳篷就隻在哪兒。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研制始末,蘇聯美國聯手阻止,僅用5年試爆成功

勘探初期,由于技術手段落後,困難重重,為了找到鈾礦石,甚至有十幾名勘探隊員付出了生命,耗時八個月,才終于在廣西采集到了第一塊鈾礦石。

找到鈾礦石後,中央開始正式組建核武器研究機構,核武器局,簡稱九局,由聶榮臻元帥和陳雲副總理全面負責。

核武器研究的第一步就是找一個合适的研究基地,基地要求保密性好,水電充足,交通運輸友善。選來選去,最後標明了青海省海晏縣西海鎮的金銀灘。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研制始末,蘇聯美國聯手阻止,僅用5年試爆成功

1958年,九局局長李覺将軍帶領第一批技術人員和解放軍來到了高寒缺氧的金銀灘建設核武器研制基地,當時他們的裝備特别簡陋,隻有四輛卡車四輛吉普車和三頂帳篷。二十多人擠在三頂帳篷裡,床不夠用就睡在箱子上,或直接躺在地上。

他們唯一的取暖裝置就是一個小爐子,想喝水,就到外面弄點雪,放爐子上化開再喝。最缺水的時候,每人隻能喝三分之一茶缸的水,這還是一天的飲水量。每頓飯隻能吃一小碗半生不熟的米粥,摻雜着沙子和土。

就是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先遣隊隻用了一年時間就完成了整個場區的規劃布局。次年二月份,一萬多人的基建隊伍進駐場區,開始正式建設場區。此後九局的科研人員陸續搬遷到了金銀灘的221廠,原子彈研制工作正式開始。

原子彈研制剛開始沒多久,國際形勢又發生了巨大變化,波蘭和匈牙利先後叛變,不再聽從蘇聯的指揮。這時候,為了拉攏中國,赫魯曉夫改變了原來的态度,答應援助中國制造原子彈。蘇聯向中國提供三項幫助,第一是模型圖紙,第二是原子彈的制造技術,第三是專家。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研制始末,蘇聯美國聯手阻止,僅用5年試爆成功

可是不久之後,赫魯曉夫又态度大變,他先是給中央上司人發信說,蘇聯正與美英兩國進行禁止試驗核武器協定的談判,為了不影響談判,蘇聯政府決定兩年内不向中國提供原子彈的教學模型和圖紙資料,兩年以後看形勢發展再說。

1958年,他又通路了美國,和肯尼迪同坐一輛車,表現得特别友好,兩國緊張的關系得到了緩和。蘇聯報紙宣稱,蘇美兩國上司人坐在一起,人類曆史就進入了新的轉折點。

不久之後,赫魯曉夫就撤走了所有的蘇聯專家,這批專家離開後,幾十個項目、幾百份合同被撕毀,許多重大項目半路停頓,工廠停工停産,因為沒有留下說明書,昂貴的機器沒人敢動。

面對這個局面,毛主席特别硬氣地說:“我們可以自己試一試嘛,這對我們也是個鍛煉。”

05

如果說原子彈的研究是一條龍,那麼理論射擊隊伍就是它的龍頭。

當時中國在核武器技術上仍然是一片空白,鄧稼先就帶領理論部的科技人員從頭學起。由于國外的書籍和資料都是外文,并且隻有一份,鄧稼先隻好先組織一個人閱讀,大家翻譯,連夜印刷。

經過刻苦學習,理論部最終標明了中子實體、流體力學,和高溫高壓下的實體性質,這三方面作為研制大陸第一顆原子彈的主攻方向。

當時的研究環境特别艱苦,全國都缺衣少糧,從業人員隻能餓着肚子搞研究,經常幹到深夜,有時甚至通宵達旦。同時研究所裡的裝置很落後,鄧稼先和科研人員隻能用幾台簡易的手搖電腦甚至算盤演算,當時光裝草稿紙的大麻袋就堆得和山一樣高。

就是這樣,在1962年9月,鄧稼先還是拿出了原子彈理論設計方案,為中國核武器研究奠定了基礎。

但是,當時全國饑荒的情況更加嚴重,不知道是應該先解決人民吃飯問題還是先造原子彈。沒有飯吃社會就無法穩定,而沒有核武器,中國就要一直緊繃着戰争的神經,随時面臨核恐吓的威脅。

聶榮臻元帥為了征集糧食,曾說:“我以革命的名義向大家募捐,請求你們立即搞一點糧食和副食,支援我們的試驗基地吧,我們的科技人員太苦了,他們能不能活下來,是關系到國家前途和命運的大事。”

内憂沒解決,外患也随之而來。中國決心開始研發核武器那天起,美國就把中國當成了最大的對手。美國總統肯尼迪說:“中國比蘇聯更危險,更具有威脅性和侵略性。”他曾希望和赫魯曉夫聯手阻止中國發展核武器,但是赫魯曉夫對這個計劃不感興趣。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研制始末,蘇聯美國聯手阻止,僅用5年試爆成功

随後,肯尼迪又選中了台灣當盟友,他為台灣組建了第35航空隊,由美國提供U-2飛機,台灣出飛行員,目的就是要在中國領土上偵查核武器研究基地。如果發現核武器研究基地,就打算執行一系列的打擊方案。

為了解決是否繼續制造原子彈的問題,中央組織調查組赴全國各地調查,最終得出結果1962年是關鍵的一年,隻要中央上司親自負責,親自上司,其他保障都跟上去,采取保重點的辦法,1964年研制成核武器并且進行核試驗是可能實作的。

于是,為了進一步加強對核武器的研究,由周總理、賀龍元帥、聶榮臻元帥等15位中央上司組成專門的委員會,統一協調全國的力量為1964年炸響原子彈的目标發起了總攻。

06

原子彈的研究工作很重要,但是試爆地點的選擇也同樣重要。

經過仔細篩選之後,最終選擇了新疆羅布泊的戈壁灘上,在戈壁灘上樹立着一座102米高的鐵塔,原子彈放在塔頂試爆。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研制始末,蘇聯美國聯手阻止,僅用5年試爆成功

雖然這座鐵塔隻存在了110天,但是無數人為之付出了心血。技術人員經常在高塔上爬上爬下,對塔上的裝置和最後上塔的原子彈進行精心地呵護。與爬塔的困難相比,戈壁灘惡劣的天氣才是最大的敵人。

在戈壁灘工作,夏天要對抗40度的高溫,秋天要承受10級大風,冬天要抵禦零下三十多度的嚴寒,幾乎都是極端天氣。

而原子彈這樣的精密的裝置又對溫度的要求特别高,塔上的爆室問題要求不管外界環境如何變化,都必須保證在攝氏15度到25度之間。

為了能掌握試爆時,爆室的溫度從25度降到15度需要的時間,就需要有人在外邊最冷的時候關掉熱風機,不停地測量小房子的溫度。

這個任務就落在了朱建士頭上,他是北京大學數學力學系的畢業生,一畢業就分到了九院,幹的是原子彈理論研究,後來被選到了試驗基地,當時隻有20歲。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研制始末,蘇聯美國聯手阻止,僅用5年試爆成功

塔下面是零下30度,塔上面的小房子是零上20度,上下溫差是50度,就這麼上上下下,忽冷忽熱,一幹就是半個月。他繪制的溫度曲線圖,為保證原子彈最後能夠在恒溫下爆炸提供了關鍵資料。

像他這樣在新疆羅布泊參與測試工作的人員一共有5058人,他們中間的大多數,我們連姓名都不知道。

時間很快就到了1964年,原子彈的試爆工作已經全部準備就緒。

10月4日,原子彈運抵羅布泊試驗場。

10月14日晚7時20分,原子彈被送往塔頂爆室就位。

10月16日淩晨4時,從業人員在鐵塔下進行試爆的最後準備工作。

淩晨6時30分,插接雷管,各項準備工作完成後,從業人員撤離爆炸區。

下午2時30分,從業人員進入距爆炸區60公裡的白雲港觀察所。

下午2時40分,張振華将軍在主要室下達操作密碼,韓雲梯按下了起爆按鈕。

就這樣,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終于試爆成功了。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研制始末,蘇聯美國聯手阻止,僅用5年試爆成功

現在我們國家也成了核大國,在核武器方面有了充足的底氣,不會任意受到其他國家的核武器威脅,這要感謝那些為大陸核武器研究發展做出貢獻的英雄們,他們隐姓埋名,默默付出,甚至有的人一輩子都不被外人知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