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敏(朱德元帥之女)
在《我的父親—朱德》這本著作中,朱敏寫道:
“我深愛爹爹,因為他是親人。我抱怨爹爹,因為他是偉人。”
對于父親,朱敏有愛有怨氣,但是對于母親,朱敏卻是怨大于愛,她說:
“我嘗嘗怨恨母親。”
為什麼朱敏會對自己的父親母親有着不同的态度?
其實,這都源于朱敏坎坷艱辛的一生,身為朱德的女兒,她沒有享受過身份帶來的優待,就連親情都是在革命勝利後才體會得到。
以至于在她生命垂危之時,朱德唯一一次破例使用特權。
事後,朱德滿心愧疚與自責,并向黨寫了檢讨書。
“沒有父母”的童年
劉铮、朱敏、朱德、康克清(左起)
朱德一生共有六段婚姻,除了與最後一任妻子康克清攜手到老之外,朱德的前五段婚姻并不順利,隻留下了一雙兒女朱琦與朱敏。
朱敏是第四任妻子賀治華所生,賀治華是四川省開江縣一所女子中學的教員,因為出衆的容貌,高挑的身材,被譽為“開江之最”。
楊子烈曾在《往事如煙》中描繪過賀治華的美貌:“她生得的确妖娆,柳眉杏眼,怒中帶笑,愁中見喜,見了進階負責者,熱得像團火。”
賀治華與朱德的婚姻,注定是一場沒有結果的相遇。
1922年,朱德因為時局的變化需要前往德國學習馬克思主義真理。
年僅19歲的賀治華不顧一切,追随朱德的腳步。
此時的朱德已經36歲了,面對如花似玉的賀治華他遲疑過,他認為自己不該耽誤賀治華的大好年華,可賀治華的窮追不舍終究打動了他,兩人在異國他鄉完婚。
賀治華(朱德同志的前妻)
起初,賀治華因為朱德的革命事業,也是一位擁有遠大抱負的有志女青年。
但沒過多久,賀治華發現朱德生性老實,隻一昧的投身革命,這讓她覺得生活缺乏情趣,根本沒有浪漫,她對朱德漸漸生起了嫌棄之心。
1925年7月,朱德頻繁從事革命被抓捕入獄,當時賀治華已經身懷六甲,三天後朱德獲得釋放,但德國政府将他們驅趕出境。
不得已之下,朱德帶着賀治華來到蘇聯進行革命工作,朱敏就是在蘇聯出生的。
朱敏出生時,朱德正好40歲,面對粉嫩軟糯的女兒,朱德的心中升起無限的愛意,于是他給女兒取名為“四旬”。
對于這個名字,賀治華表露出深深地嫌意,她覺得太過老土,配不上國外的時興,她便給女兒改了名字,叫做“菲菲”。
朱德
1926年5月,朱德需要回國做軍閥楊森的統戰工作,考慮到國内艱險的環境,朱德決定讓賀治華與女兒留在國外生活,并且給她們留下了充足的生活費和物資。
但令朱德沒想到的是,賀治華早已生出分離之心,更不願與他回國過艱苦無比的生活,她向往的是國外自由、開放、紙醉金迷的生活。
是以,在朱德回國後不久,賀治華讓妹妹将女兒接回了四川成都,交母親撫養,自己則是墜入愛河,與一名叫做何家興的大學青年展開熱戀。
沒有女兒的“束縛”,賀治華早已忘記了一個母親的職責,更将自己的革命誓言抛諸腦後,曾經對朱德的仰慕全部化為了灰燼,她與朱德的夫妻關系宣告結束。
面對賀治華的離去,朱德選擇尊重,但他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自己的女兒,可由于工作的特殊原因,朱德與女兒同在國内,卻遲遲沒有相見。
闊别數年,父女相見
從朱敏記事起,生活中就沒有父親母親的身影。
她不解,曾悄悄問過外婆,但外婆都是用歎息結束了這個問題。
直到8歲的時候,成都街頭張貼着大大小小的“朱毛”通緝令,外婆指着其中一張告訴她,“朱”就是她的父親,朱德。
毛澤東(左)、朱德(右)
時局動蕩,饒是再小的孩童,也明白通緝令的含義。
從那時起,朱敏就知道自己的父親從事着特别的工作,她最大的願望就是想跟父親見上一面。
抗日戰争爆發後,國共關系有所緩和,此時的朱德挂念女兒已久,他希望将她接到身邊,親自撫養。
于是朱德委托周恩來鄧穎超夫婦幫忙尋找女兒的下落。
經過多方面的調查,周恩來夫婦找到了12歲的朱敏,因為種種原因,彼時的“朱菲菲”已經更名為“賀飛飛”。
外婆知道周恩來夫婦的來意後,并不舍得從小帶大的朱敏離開自己,因為延安實在太遠,外婆擔心身體不好的朱敏熬不住路途的颠簸。
不管如何勸說,外婆都不同意朱敏離開。
無奈之下,周恩來夫婦隻能帶着朱敏的一張半身照離開。
鄧穎超(左)、周恩來(右)
朱敏期待已久的父女相見,還是未能實作,但她不知道的是,朱德将那一張小小的半身照當成了心頭至寶,時時刻刻放在身上。
時間飛快地流逝,轉眼間朱敏14歲了,出落成一個亭亭玉立的大姑娘。
不過,局勢又一次變化,國共關系再次緊張,有特務打探到朱德的女兒生活在賀家,二話不說便趕到賀家将姨媽抓走。
面對嚴刑拷打,姨媽拒不承認朱敏是朱德的女兒,一口咬定她是自己的親生女兒,朱敏是以逃過一劫。
不過,賀家危險的環境也不适合朱敏再待下去,黨中央商量之後,鄧穎超秘密将她接到了延安。
朱敏沒想到會在這樣的情況下與父親相見。
當她看到伫立在土堆上的朱德後,興奮地大喊:“爹爹!爹爹!爹爹!”
一聽到女兒的呼喚,朱德激動不已,立刻上前将朱敏緊緊地擁到懷裡。
朱德與孩子們(延安王家坪)
十四年的分别在這一刻得到團聚,朱敏的委屈、難過瞬間化為洶湧的眼淚,她想告訴父親自己有多想他,但忍不住的眼淚使朱敏放聲大哭。
朱德明白女兒的心情,他心疼地用手将女兒的眼淚擦去,并向她道歉,告訴她因為工作的原因,自己無法将她帶在身邊。
來到延安後,朱德根據族譜為女兒取名為“朱敏書”,這個名字文靜又不失秀氣,但朱德更喜歡叫女兒“朱敏”,簡潔大方。
與父親相處一段時間後,朱敏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父愛,她時常能從父親嘴裡聽到小時候在莫斯科的趣事,也看到一張剛出生不久的照片,父親長時間攜帶在身上,四個角已經卷曲。
淪為德軍的囚徒
在延安度過一個春節後,朱敏就要前往蘇聯學習馬克思主義思想。
團聚的時光短暫又幸福,朱敏将父親的話牢牢記在心裡,“學成之後,為祖國的革命事業貢獻一份力量!”
朱敏(中)
1941年1月30日,朱敏同其它孩子一起前往了伊萬諾夫國際兒童學院。
在這裡,朱敏用上了父親為自己取的另一個名字“赤英”,象征着紅色英雄。
在莫斯科,寒冷的天氣導緻朱敏水土不服,引發了哮喘,整夜的咳嗽令她睡不着覺。
為了能讓朱敏快速地恢複健康,兒童學院将她送到夏令營治療。
本以為病情好轉之後就能投入到學習當中,可沒想到一場突如其來的戰争,改變了朱敏平靜的學習生活,讓她淪為戰争的階下囚。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以迅猛之勢入侵了蘇聯,撕毀了蘇德互不侵犯的條約。
希特勒有備而來,毫無防備的蘇聯被打得節節敗退,丢失大片土地,朱敏所在的夏令營恰好處于淪陷區,連同她在内的二十幾個孩子,皆成為德軍的俘虜,被囚禁了兩年。
1943年,朱敏被德軍押送到德國東普魯士納粹集中營。
在押送的悶罐車内,朱敏發起了高燒,哪怕燒得渾身疼痛,朱敏也咬緊牙關堅持下去,因為被德軍發現一定會把她扔下車,到時隻有死路一條。
經過一個星期的長途跋涉,朱敏硬生生地熬了下來。
不過,進入集中營之前,每個俘虜都要被搜身,德軍在朱敏身上搜到一支派克鋼筆,這支鋼筆是父親送給她的,上面刻有“朱德”兩字,好在德軍不認識中文,不然他們絕對不會放過如此重要的人物。
其實,朱敏身上除了一支派克鋼筆外,還有一枚列甯勳章,她把這枚勳章含在了舌頭下面,躲過了德軍的搜查。
在集中營的生活,可以說是朱敏一生的噩夢,本該縱享青春年華的她,在集中營裡見識到了人性的泯滅,戰争的殘忍。
德軍對猶太人的仇恨達到了令人發指的地步,朱敏親眼看到擁有猶太血統的孩子被活埋,被打斷雙手,被趕到毒氣室裡活活憋死。
除此之外,德軍對待其它國家的俘虜也從不手軟,隻要稍有不慎便會被辱罵挨打,并且朱敏每天要勞作十二個小時以上,沒有足夠的食物充饑,就連生病也無法醫治。
為了保護自己,朱敏很少說話,因為這樣,差點喪失了語言能力。
每天辛苦的勞作,使朱敏的雙手長滿了厚厚的繭子,摸起來像戳子一樣。加上食用發黴的黑面包,營養不良,她的頭發大把大把得掉,身體也沒再長高過一厘米。
長時間的苦難生活,朱敏患上了頸部淋巴結核,因為衣領的摩擦,病情越來越嚴重。
一名德軍士兵看到朱敏潰爛的頸部便将她抓到集中營的醫務室内,在沒有任何麻醉的情況下,直接用手術刀将朱敏頸部的結核切開,用力的把膿血擠出來。
整個過程疼得朱敏以為自己會死過去,但好在她挺了過來,不然她就再也見不到自己的父親,回不到祖國的懷抱。
朱敏的傷口沒有塗抹任何藥物,沒過幾天,便開始發炎流膿,使潰爛的面積進一步增大,以至于她的頸部留下一道三厘米的疤痕。
這一切,都讓朱敏覺得自己生活在地獄裡,她每天夜裡最擔心的,就是天亮後能不能活到第二個夜晚。
沒有人知道朱敏身在德國的納粹集中營,所有人都以為她已經遇難了。
遠在國内的朱德如同烈火焚身,可他不能抛下一切前往蘇聯查找女兒的下落,好在斯大林下令,一定要一座城市一座城市的找,活要見人死要見屍。
恢複身份
1945年,希特勒已露出敗相,蘇聯以勢不可擋之力反攻。
此時,窮途末路的德軍想要把集中營剩下的俘虜全都殺死,蘇聯紅軍正好趕到,朱敏與其它小夥伴才能幸免于難。
死裡逃生的朱敏無法相信任何人的幫助,她與小夥伴們一路向東逃跑,白天逃亡,晚上休息,就這樣過了幾個月風餐露宿的生活,朱敏來到波蘭的一個小鎮。
苦難的生活使朱敏的身體無法再支撐下去,她病倒在街頭,與小夥伴們也失去了聯系,形單影隻的她被路人送到了難民收容所。
在收容所裡,朱敏依舊沉默寡言,總是低頭幹着自己的活,面對他人的詢問,她時刻保持着警惕,隻說自己叫“赤英”。
直到收容所裡來了一位新政委,他發現朱敏是一位中國人,并且覺得她的身份應該不簡單,于是想盡辦法去調查。
意想不到的是,收容所裡沒有一個人知道朱敏的來曆,也沒人知道她是否還有親人。
無奈之下,政委隻好把朱敏叫到面前,耐心地詢問她的名字和家庭背景。
剛開始,朱敏告訴政委自己叫赤英,她的父親是一位老中醫,因為需要療養身體才來到蘇聯。
政委知道朱敏說的不是實話,于是他反複與朱敏溝通,并告訴她抗戰即将取得勝利。
當朱敏聽到這一句後才卸下了心中的防備,告訴政委,自己就是朱德元帥的女兒,朱敏!
朱德
政委聽後,大呼奇迹!
朱敏的身份既特殊又重要,在如此危險的境地都未被敵人發現,并且存活下來,确實是一個奇迹。
随後,政委告訴朱敏,包括黨組織以及斯大林在内,都在尋找她的下落。
1946年1月,曆經無數苦難的朱敏沒有選擇回國,她坐上開往莫斯科的火車,重新回到學校學習。
聽聞朱敏安然無恙,朱德懸浮多年的心終于落地,他滿懷歉意地給女兒寫了一封信,信中表達了濃重的思念之情,并希望她能原諒父親的失責,讓她獨自一人在國外飽受苦楚……
朱敏在集中營時沒有崩潰大哭,但當她讀到父親的來信時,她就像個小女孩一樣,抱着膝蓋大聲哭泣。
朱敏在蘇聯衛國戰争期間,嚴守秘密,避免成為法西斯的棋子,為蘇聯的衛國戰争付出了重要的貢獻,俄羅斯政府向朱敏頒發了一塊葉利欽親筆簽名的紀念獎章,以此慰問她在納粹集中營遭受的苦難。
後來,朱敏一直将這枚獎章和當年藏于舌下的列甯勳章擺在書桌上,為的是使自己不忘當初的信仰與苦難,更好的投入到學習與生活當中。
朱敏心中一直牢記着父親的話,學成歸國,為祖國的建設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是以,她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将俄文全部掌握,然後轉入另一所學校學習中學課程。
1949年,朱敏考入莫斯科列甯師範學院,到了1950年,朱敏決定在暑假期間回國探望父親。
朱德(左)與女兒朱敏(右)
從朱敏出國那刻起,父女倆已經十年沒見過面了,朱敏與父親相見,更多的是互相關心,訴說這十年來的變化。
朱敏在國外待的時間太長,對漢語越來越生疏,她回國跟人交流時,會經常蹦出一兩句俄語,是以父親告誡她,一定要加強母語的學習。
1950年,毛主席與周總理到蘇聯通路,專門派人将朱敏接到斯大林别墅會面。
看着朝氣蓬勃的朱敏,毛主席詢問:“将來想要從事什麼工作?”
朱敏告訴主席,她想學成歸國從事教育工作,做一名教師。
毛主席非常贊同朱敏的想法,并對她說:“當教師很有意義,社會建設需要大批的教師。”
破例使用特權
1953年,完成學業的朱敏回到祖國,成為了北京師範大學外文學院俄語系的一名教授。
對于女兒的工作,朱德感到十分的滿意和驕傲,他覺得自己最大的幸福,是在年老時看到兒女成家立業。
參加工作不久後,朱敏也組建了自己的家庭,生下了一個可愛的孩子,70歲的朱德當上了外公。
朱德與家人合照
看着年邁的父親,朱敏本想住在家裡多陪伴一段時間,但朱德卻不願女兒将過多的精力花到自己身上,她希望女兒以自己的教育為重,于是便将她們一家“趕”到了學校宿舍裡居住。
朱敏一家八口人,宿舍又小又窄,但她明白父親的良苦用心,一住就是四十年。
身為朱德的女兒,朱敏從來沒有讓父親使用特權換一處大一點的住處,也沒有搬出宿舍,而是像普通人一樣,努力工作,認真生活。
1965年,39歲的朱敏前往山西省武鄉縣開展工作,由于早年在集中營的辛苦勞作,朱敏患有嚴重的青光眼,右眼視力接近失明。
北師大工作組了解朱敏的身體狀況,原本不同意她到山西工作,但朱敏覺得身為朱德的女兒,應當身先士卒,起到榜樣作用,不顧衆人的反對,毅然投入到此次工作中。
新中國剛成立不久,各地都在等待重建立設,武鄉縣也不例外,因為地處太行山,道路蜿蜒曲折,饒是當地的老鄉出行,也得加倍小心。
某天晚上,朱敏沿着小道往住處走,由于天色太黑,加上她有青光眼,朱敏看得不清楚,一不小心失足跌下山崖。
同住的同僚看到朱敏久久未歸,擔心之下出門尋找,當朱敏被發現在山崖下時,已經意識模糊,氣息微弱。
朱敏(左)與父親朱德(右)
衆人意識到情況不妙,趕緊送往醫院搶救。
但武鄉縣畢竟是小地方,醫療條件有限,醫生告知衆人,必須将朱敏送到大醫院救治才能活下來。
以前的交通遠遠達不到便利這個條件,如果用汽車把朱敏送到醫院,預計要花七到八個小時,很可能朱敏在路上就沒命了。
同僚們思來想去,無奈之下,隻能打電話給朱德說明情況,并向他請求幫助。
夜深人靜,朱德剛打算入睡便接到了電話,當他聽到朱敏陷入危險之時,整個人都懵了,正當不知如何是好時,同僚再次開口,希望他能派遣一輛直升飛機将朱敏送到大醫院治療。
這個請求,朱德猶豫了,他征戰半生,從未使用過任何特權,如果派遣直升機,就屬于動用特權的範疇了。
一面是自己危在旦夕的女兒,一面是黨組織的信任……
朱德兩面為難,同僚遲遲未聽到朱德的答複,再次出聲告知情況緊急,如果不及時救治,朱敏恐怕性命堪憂!
朱德
聽到這句話後,朱德思考再三,同意派遣直升機前往武鄉縣接回朱敏。
在等待的時間裡,朱德十分煎熬。
所幸,直升機僅花了兩小時就将朱敏帶回了北京,朱德親自把女兒送進了大醫院治療。
吉人自有天相,經曆過重重苦難的朱敏保住了性命,隻是右眼永久性的失明了。
主治醫生告訴朱德,如果再晚來一點,朱敏的性命就保不住了。
朱德聽此,慶幸在最後關頭做了這個決定,他不後悔。
確定朱敏無大礙後,朱德向黨中央寫了一封檢讨書。
黨中央了解了事情的經過後,并沒有責怪朱德,反而認為他的做法是正确的。
結語
朱德元帥
朱德身為十大元帥之一,铮铮鐵骨,戎馬半生,從未使用過特權為自己謀福利,唯一的一次是為了性命垂危的女兒。
事後,他向黨承擔了自己的錯誤,足以見得他的忠誠與嚴謹。
脫去元帥的外衣,他隻是一位心疼女兒的老父親,沒有哪位父親能眼睜睜的看着女兒遇險而不救,不管從哪一個角度來看,朱德都是令人尊敬的英雄。
雖然,朱敏身上一直被貼着朱德女兒的标簽,但她在那段艱難的歲月裡,靠着自身的毅力走出了困境,說明她的身上有永不服輸的鬥志,和永不磨滅的信仰,令人欽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