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雷諾與吉利的“雙向奔赴”:德梅奧欲入華、李書福想赴美

*文/黑桃與長劍

吉利與法系車企雷諾的合作,似乎走到了一個新的階段。

5月10日,吉利汽車控股正式與雷諾集團的南韓子公司Renault Korea Motors簽署股份認購協定,這筆交易花去了吉利2640億韓元(約合2.07億美元)。交易完成後,吉利汽車将通過Centurion Industries Limited持有雷諾南韓子公司34.02%的股份。當然,雷諾集團仍然保留大股東地位,其南韓子公司的财務資料也将繼續與雷諾集團并表。

Renault Korea Motors于2000年在南韓注冊成立,主要從事汽車銷售、生産、設計及研發,二十年來,它已經積累了廣泛的銷售網絡,主要通過自身的銷售網點及汽車經銷商進行汽車銷售。截至今年5月9日(吉利入股前),它由母公司雷諾、Samsung Card及ESOP Pool分别持有80.05%、 19.9%及0.05%的股權。

雷諾與吉利的“雙向奔赴”:德梅奧欲入華、李書福想赴美

在大多數業界人士看來,吉利此舉旨在擴充南韓市場,為自身的全球化版圖再添一塊新瓦。畢竟,吉利和雷諾在今年1月曾官宣合作,計劃在南韓推出高效且節能的燃油、智能混動車型。據悉,該車型将采用吉利的子產品化架構和混動技術,生産方面則由雷諾、三星位于南韓釜山的工廠負責,量産時間預計在2024年。

但另一方面,也有業界人士指出,吉利本次入股雷諾南韓子公司其實是“意不在南韓”。一位自稱接近吉利的知情人士接受路透社采訪時表示,這筆交易是吉利将南韓制造的汽車出售到美國市場的一種方式。

目前,美國仍然對直接從中國進口的汽車征收高額關稅,即便其中幾項加征關稅将在今年到期,美國國内行業代表仍然可以申請維持加征關稅。如果這一情況維持下去,無疑會大大阻礙中國車企們出海的腳步,近些年來,大多數車企都會将出海第一站選在歐洲或是印度。

Hana Financial Investment分析師Song Sung-jae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通過韓美自由貿易協定,吉利可以借助雷諾南韓工廠制造汽車,再将其出售到美國,這樣一來便不必面對高昂的關稅負擔。

雷諾與吉利的“雙向奔赴”:德梅奧欲入華、李書福想赴美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知情人士聲稱,吉利最初可能會利用釜山工廠中為谷歌無人駕駛業務Waymo造車的産線制造電動計程車。

但分析師也指出,由于南韓工會力量強大,吉利在南韓勢必将面對更高的勞動力成本,随之而來的制造成本也将更高;此外,吉利與雷諾能否在南韓市場和未來可能進軍的美國市場打開局面,目前也還是個未知數。

目前來看,南韓市場的競争形勢相對嚴峻,據statista資料,2021年上半年南韓最暢銷的五款電動汽車分别是現代Porter 2 EV、特斯拉Model 3、現代loniq 5、特斯拉Model Y和起亞Bongo 3 EV,即使放大到前十名來看,除了現代、起亞和特斯拉之外的車企也少有上榜。如果将統計範圍擴大到燃油車市場,占據銷量頂峰的幾乎就全是南韓本土車企了。

美國市場同樣不容樂觀。在傳統汽車市場上,BBA、豐田和通用們占據着大頭;若是細分至電動汽車市場,2015年後橫空出世的特斯拉又搶走了其他外來車企的機會。如果吉利想要擴充美國市場,勢必得另辟蹊徑方可成事。

雷諾與吉利的“雙向奔赴”:德梅奧欲入華、李書福想赴美

立足南韓,曲線進軍美國,這是吉利方面的打算。而在雷諾這邊,這家法國老牌車企的意圖恐怕也不隻是在南韓市場擴張——海對面龐大的中國汽車市場,才是雷諾真正想要的大蛋糕。

此前,雷諾不是沒有想過擴張中國市場,但它的嘗試幾乎都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而失敗。

早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雷諾就和三江航天成立了三江雷諾汽車,最終卻因為成本問題折戟,華晨汽車随後接接手了三江的爛攤子,可最後也是無疾而終;2013年,雷諾轉而與東風合作,這次合作持續的時間更長,然而,最終雷諾還是在2020年4月将持有的50%東風雷諾股份轉讓。在這之前,其中國區銷量已經連續兩年下滑,2019年其銷量僅1.85萬輛。

市場切入點錯誤?還是戰略方向走偏?不管怎樣,雷諾在中國的兩次嘗試最終确實都以失敗告終。但另一方面,今年年初的俄烏沖突讓它失去了俄羅斯這一大市場,在其他市場的情況也不甚樂觀。鑒于此,雷諾才決心再次挑戰中國市場——為此,它決定全力押寶新能源。

上個月,雷諾CEO盧卡·德·梅奧(Luca de Meo)曾表示,公司計劃為電動汽車業務設立一個單獨的部門,未來可能讓其單獨上市;此外,上個月也曾有消息稱雷諾計劃出售所持日産汽車的部分股權,以籌集更多資金支撐自身新能源汽車業務的發展;

雷諾與吉利的“雙向奔赴”:德梅奧欲入華、李書福想赴美

如果這筆交易成事,不僅雷諾能拿到一筆現金,日産在雷諾-日産聯盟中的地位也勢必得到提升,而這樣的示好動作或許也能讓日産全力支援雷諾的新能源業務發展。

和吉利合作也是雷諾重返中國戰略的一部分,據外媒TheDetroitBureau報道,雷諾目前正與吉利就成立中國合資企業進行談判,但該報道中并沒有提及雙方談判進度或是具體達成協定時間。

如果雷諾真的借吉利邁入了中國市場,考慮到本地化對銷量的影響,它大概會将吉利成熟的整車架構體系作為賣點之一,後者知名的整車架構包括CMA、BMA、SEA和SPA,其中,CMA架構和BMA架構能夠對混動汽車有不錯的加持,如果雷諾想要以純電動汽車作為打入中國的楔子,吉利最新的SEA浩瀚架構也能提供強大助力。

當然,即便雷諾真的得到了這種種加持,它要面對的敵人仍然是隻多不少——有近年崛起的國内造車新勢力、有“鲶魚”特斯拉、還有正竭力發力新能源的各路傳統車企們。如果雷諾想要打出屬于自身的獨特性,那麼找準具體發力方向便是關鍵,否則,再大的投入恐怕也隻是複刻一遍“泯然衆人矣”的結局。

*圖檔來自Yandex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