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下半年開始,美國就頂住了華為不放,以至于随後的兩年,對華為進行了不留餘力地打壓。那一刻讓所有人都看到了美國的野心與伎倆,也看到了來自中國的民營企業實力強硬與不服輸的精神。

美國之是以要四面圍堵華為,一方面是因為華為在5G技術領域走在了西方的前列,打破了美國在通訊領域斂财的手段。另一方面是華為的手機業務發展迅速,甚至一度成為全球出貨量第一的手機廠商。
是以涉及到經濟利益問題,老美必然會出手的。從以往的日本東芝、法國阿爾斯通都是如此手段。
但唯一不同的是,華為并沒有妥協,更沒有退縮半步,反而喊出了“南泥灣”精神,越戰越勇!
美國封鎖計劃開始反噬美企
都知道美國修改晶片規則後,所有涉及美國的裝置與技術都無法與華為進行合作,導緻華為的麒麟晶片成為了絕唱。
那一刹那高通确實在國内市場實作了躺赢,所有國産廠商都隻能選擇高通,因為已經沒有其他選擇了。
但好景不長,随着聯發科的突然爆發,不僅推出了先進制程的晶片,同時銷量比高通還要高,以至于高通最後丢失了全球晶片出貨第一的位置。除此之外,很多廠商也開始放棄高通晶片,一邊選擇聯發科,一邊走上自主研發。
同時,在作業系統上,因為美國的規則,谷歌也無法正常出貨,那麼在軟體生态GMS和安卓系統上,華為也推出了自主研發的HMS生态和鴻蒙作業系統。而且華為“出道即巅峰”,直接對外開源。
華為自主研發的作業系統鴻蒙至今為止,使用者量超過了2.4億,同時還相容交通、制造、醫療、工業自動化等領域,告訴了所有人,華為的系統遠不止手機領域,因為華為意在萬物互聯,而不是單純那手機領域上。這也展現了華為那長遠的戰略目标。
除了晶片、系統、生态以外,在基礎架構上,國産廠商也走上了研發。不管是阿裡、華為還是其他廠商,都開始繞開美國技術進行研發架構。這讓美國企業ARM也開始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
美國封鎖伎倆終究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因為進入三月份之後,衆多美國企業更是如出一轍般對俄羅斯進行封鎖,蘋果、微軟、谷歌、因特爾等美企都紛紛撤離俄羅斯市場,又開始玩起了斷供。
但哪裡有不公,哪裡就有反抗!俄羅斯先是計劃投入超過9000億盧布用于ICT行業的發展,同時還計劃投資超過30000億用于晶片半導體的發展,勢要在年底實作90nm工藝制程的晶片量産。除此之外還開始對美企進行反擊。
由于谷歌不遵守相關規定,俄羅斯直接對其進行了72億盧布的處罰。而且對于那些惡意撤離俄羅斯市場的美國廠商,直接納入了“不友好”名單,意味着資産有可能被直接沒收。
而且近段時間随着“網際網路反壟斷”的力度加強,谷歌、蘋果更是被卷入了反壟斷調查,其中最高有可能被罰款1200億美元。這也導緻了這些美國科技巨頭的市值紛紛下滑。
随着全球“晶片荒”的加重,衆多車企都因為缺乏晶片而減少産能。開始有很多廠商出來責怪美國,不應該過度打壓中國廠商,因為會讓他們加速走遠研發之路。
事實上真的如此嗎?
要知道今天是一個全球化的時代,華為被封鎖打壓後,那麼整條供應鍊必然會被打破,美企失去了華為這位大客戶不說,由于疫情的原因,更是停産停工,是以都開始紛紛責怪老美的“不負責行為”。
而且華為被打壓後,衆多長也開始意識到,掌握核心技術才是硬道理。都開始繞開美國技術進行研發,就是為了能夠實作自由出貨。畢竟封鎖華為後,ASML、台積電、高通、英特爾都如“啞巴吃黃連,有苦吐不出”。
像日本铠俠開始繞開美國技術研發出NIL技術去生産制造晶片,歐洲19過聯合起來投資超過數百億歐元投入晶片研發,而中國更是在晶片半導體領域迎來了研發熱潮……看到這如火如荼的研發熱潮後,西方媒體不再選擇沉默,反而開始指責老美:這是一種自食苦果的行為。
畢竟在今天這個全球化時代,封鎖打壓本身就是一種“損人不利己”的行為,而老美卻還沒意識過來,反而在這條道上越陷越深。到最後或許會如西方學者說的那樣:過度封鎖打壓,最終隻會有一個結果,那就是美國失去晶片霸主地位,因為它逼迫了所有人走上研發。
是以說,美國的打壓并沒有讓自己過得很好,反而開始反噬美企,這背後也告誡了所有國産廠商,所謂的“科技無國界”隻是幌子,隻有加大力度走上研發才是硬道理。因為斷供是老美最後的手段,是一種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政策。這能激發我們統一凝聚力,一方面加強研發,一方面讓國人消費者也轉變消費觀念,不再盲目追捧國外品牌。#頭号周刊#